收藏 分享(赏)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72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1·1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三)1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3(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

2、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4(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5(2008年海南高考2题)“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

3、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8(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2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 B C D10(2009年上海高考3题)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

4、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11(2008年上海高考A2题)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1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4题)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7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13(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3题)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

5、是A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4(2008年上海高考B6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15(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

6、世界的规律17(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8(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19(2009年海南高考1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20(2007年高考

7、广东单科2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2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42题(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 B C D23(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8、,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4(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6分)材料一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表3宗教类中国经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其他天道溯源、救世之妙、罗马书等书经、诗经、论

9、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材料二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3分)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25(2009年上海高考31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

10、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11 百家争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治国方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本题以唐律疏议的记载切入,巧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辨别和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中等,关键在于对材料意思的理解。本题的解题材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意思,即文“以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而以刑罚制裁

11、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就犹如早晚四季交替是相辅相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对政教的重要性。“德礼为政教之本”, 礼义教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德礼是政教的本体,不是刑罚的本体,排除A。“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3A解析: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

12、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4A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5D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为攻伐”“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C。7B解析: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B。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

13、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分析:“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8C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9B解析: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3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人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

14、容,符合题意。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 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10D解析: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11D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D项。12D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

15、纪年等)。考试内容:春秋战国、隋唐、清末民初三个时代的时代特征。分析:将三个时间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隋唐前期;辛亥革命,答案自然一目了然。中国史内容的考察,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7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和动荡。13D解析: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14A解析:“礼”,我们常指周朝的“礼”,是周朝为了体现贵贱尊卑制定的制度。选A项。15A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

16、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1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朝理学家王守仁提出

17、的“致良知”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省,即心学,A正确。1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观点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热点-三农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偏上。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即“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译文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从材料意思上看,显然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孟子的主张主要解决“田界”即土地问

18、题,并没有涉及到“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主张,故排除A、B 、D三项,故选C项。18B解析: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19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19、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20A解析: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属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目的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孟学说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应了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孔孟学说儒家思想的的核心是“仁”、“仁政”。“仁者爱人

20、”,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通过这样再认、分析,考生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A。2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诸子思想。A是墨家思想,排除。B、C、D项是儒家思想,但是,C、D是糟粕,应抛弃,只有B项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应学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2D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23C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因为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21、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与题意无关。二、非选择题24(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本周暑期的重要封国。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22、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2 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材,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25(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其他答案。(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