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解析:选B(3分)A项圣人家风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C项,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D项,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2、解析:选D(3分)错在“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文字为“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3、解析:选C(3分) “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过于绝对。圣人家风的确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它只是今天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而不是“必由之路”和全部内容。4、解析:选A(3分)5、解析:(6分)善良、有爱心
2、:关爱鸟类,每天都去放鸟。软弱、随和,迁就儿女:对孩子挂鸟、吃鸟的行为虽不赞成却没有阻止。(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6、解析:(6分)写出了山沟林草茂密、山鸟众多的环境,为挂鸟这一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幽静而美丽的环境与老两口的善良与爱心互相映衬,使小说充满淡淡的诗意。(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7、解析:选C(3分) C项以偏概全,黄旭华除了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还将所有设备都过秤,才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8、解析:选B C(对一项2分,两项5分)A项材料二用的是平实的语言,朴实的事迹,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D项无中生有,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
3、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的是黄旭华具有为科学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原文并未将之与其他做同样研究的科学家比较的意思。E项三则材料都没有涉及心理描写。9、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首先找到答题的区位,然后结合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如根据句子“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纸上得来终觉浅。说要使想法变成观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
4、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概括。为中国核潜艇试验默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中流砥柱。大胆开拓核潜艇研制事业。扎实苦干换来研制硕果。为科学义无反顾。(每点1分,共4分)10、解析:选D(3分)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引兵“齐”是“入”的宾语,不要断开;全欲降后必须断开,否则全欲降部将没有道理。11、解析:选A A项,应为“干支纪年法包括十天干和十二地支”。12、解析:选B B项“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错误,原文“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或”是“有的人”。13、解析:
5、这是一道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答案:(1)武仙叛变,胁迫居民逃到双门寨武仙的弟弟在军中做人质,带领全家逃回。(胁:胁迫;质:动词,做人质;挈:带领。重点字各1分,译出大意2分) (2)丁亥年春天三月,李全突围打算逃跑,孛鲁截击并大败了他们,李全的部队相互践踏和淹死的不计其数。(走:逃跑;邀击:截击;蹂践:践踏。重点字各1分,译出大意2分)【参考译文】孛鲁是鲁国王木华黎的儿子。孛鲁沉着刚毅,魁梧杰出,待人宽厚友爱,通晓多国语言,善于骑马射箭。十七岁时,进入帝王巡行在外的临时住所朝见。当时太祖在西域,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支
6、援,存有反叛异心,太祖下密诏让孛鲁去讨伐。甲申年秋天九月,孛鲁攻打银州,攻克了那里,砍杀敌兵数万人,俘获人丁和马匹、骆驼、牛、羊数十万,俘虏了监府塔海,命令都元帅蒙古人不华领兵守住银州的要害,自己返回来了。乙酉年春天,孛鲁又去行在所朝见太祖。武仙叛变,胁迫居民逃到双门寨。武仙的弟弟在军中做人质,带领全家逃回。孛鲁派遣撒寒追到紫荆关,斩了他。丙戌年夏天,皇帝下诏书分封功臣以户数和人口作为食邑,称为十投下,孛鲁位居第一。宋朝将领李全攻陷了益都,捉住元帅张琳送到楚州。秋天九月,郡王带孙率兵把李全围困在益都。冬天十二月,孛鲁领兵进入齐州,先派遣李喜孙去招降李全,李全打算投降,他的部将田世荣等人不同意,
7、杀了李喜孙。丁亥年春天三月,李全突围打算逃跑,孛鲁截击并大败了他们,李全的部队相互践踏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夏天四月,城中食物吃光了,李全投降。诸位将领都说:“李全是走投无路才出来投降的,并不是真的心服,现在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孛鲁说:“不是这样的,杀一个人容易,但山东没有投降的人还有很多,李全平日很得人心,杀了他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严,只白白地失去民心。”上表禀告皇上,皇上诏令孛鲁自行决断处理此事。孛鲁于是任命李全负责山东、淮南、楚州行省,任命田世荣做他的副手,其他郡县听见风声都诚心归附,山东全境都平定了。当时滕州还被金人守住,诸将中有人说天气炎热不能进攻,孛鲁说:“皇上亲自统领大军
8、,平定西域好几年,没有听说碰上天热就不打仗的,我们怎么敢图安逸呢!”于是催促进兵。金兵出来应战,被打得大败,斩杀了他们三千多人,其他老幼都开门出来投降。九月,孛鲁率军回来,到达燕州,在昌平打猎,老百姓向他进献牛肉和酒,他谢绝了。等回到家里,赐给管理楼馆人员银子数百两。得知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方朝廷,哀痛过度而形成疾病。戊子年夏天五月逝世,终年三十二岁。至治元年,诏令封他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忠定。14、解析:选A(3分) A项第一句“楚塞故人稀”,写诗人当年的朋友现在已经很难得有机会见到了,流露出怀念故友的淡淡悲仿。但第二句“相逢本不期”和颈联和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
9、之喜,只有“忽怪鬂中丝”一句处含有“淡淡悲伤”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复至喜悦之中,因此,全诗感情基调愉悦。15、解析:韦应物这首抒写与老友意外重逢的五律诗,恰如多级台阶的渐进登高,一层层提升,尾联虽为收结,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却并没有收束。“更能连骑出”中的“更”字,前引上面两联中的“存袖里字”“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预示着老友相遇后存字、诗酒之外更让人激动的连骑而出,诗的空间与意境都有很大拓展,情感的表达当然更加强烈;“还似洛桥时”的“还”字,将此时与异时连通,将扬州的“连骑”与昔日洛桥的“连骑”两个场景重叠,丰富了诗的意境,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从全诗来看这是尾联,承担整首诗
10、的收结功能,这却是开放式结尾,仿佛给人“诗人与故友连骑而出”而不知终结的印象,结诗增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答案:“更”字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字表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推进了一层。打通时(今昔空(扬州、洛桥),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的经历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共6分)16、(6分,每空1分)(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3)若
11、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7、解析:选B(3分)山重水叠形容很多的山水相互交错。万水千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粗陋:粗糙简陋。粗鄙:粗俗。这里指房屋简陋,应选“粗陋”。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这里重在体现“反应快”而非“眼光尖锐”,应选“敏感”。18、解析:选A(3分)“物质”与“纠缠”搭配;“没有生机”与“死水”语义重复;“就是”语义太绝对。19、解析:选D(3分)从下文看,第一处应以“古驿道”为陈述对象;第二处表现的是夜晚声音的轻柔,“远人轻唤”更合语境。20、解析:作
12、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五处不得体”“找出并作修改”的关键信息。阅读文段,可以先圈出文段中涉及得体的词句,知“获悉”“隆重庆贺”“俗务缠身”“光临”“惠赠”“以表敬意”“拙著”“先睹为快”“请先生保重身体”等,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这些词句使用是否得体,例如“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惠赠”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先睹为快”是说自己殷切盼望,用在句中都不得体。另外,从文段整体来说,语言较为文雅,相比之下“教书”“快来了”就显得过于口语化了,也不得体。(5分)答案:示例“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21.解析:从构思框架看,这次探访空巢老人活动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准备,二是实施。准备栏有三项任务,“分组落实”的对象是全员参与和募集物品的事宜;实施栏有三项任务,赠送礼品属于物质方面的,交流沟通和表演节目属于精神方面的。最后一项工作是写出实施阶段的心得体会。(6分)示例:本次探望空巢老人活动,准备阶段要有分组落实全员参与和募集所需物品的工作(2分);实施阶段要与空巢老人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礼品,并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2分)。活动结束后,各自写出心得体会。(2分)22、略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