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冲关练(十二)生物与环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4嘉兴调研)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周龄1239171819体重(g)57921386101 2311 2531 255周增重(g)2435469257222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
2、高效益【解析】选B。生物量、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都指干重,即有机物的量。每周体重测量值为鲜重,所以不能指生物量。周增重指一段时间(一周)内动物增加的体重(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水分等),能反应动物有机物的量在增加,动物一周内有机物的增加即为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动物次级生产量为同化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即只包含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从表中可以看出动物的体重(鲜重)一直在增加,从而可反映出动物的生物量(干重)一直在增加,但是到最后三周时,体重(鲜重)增加的量已经很少,从而反映出生物量(干重)的增加也很少,所以再延长饲养时间不能提高效益。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3、)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题指导】关键知识: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水平结构和演替。【解析】选C。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A选项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选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C选项错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
4、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变式训练】有关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原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原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原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解析】选C。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通常情况下,原生
5、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原生演替、次生演替均能形成森林。3.(2014海南高考)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秋季迁徙”。(2)关键知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相关知识。A项中,
6、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故A项正确。B项中,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故B项错。C项中,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故C项正确。D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故D项正确。4.(2014温州二模)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
7、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解析】选C。藻类大量繁殖长满水面后遮挡了阳光,水草就会因缺少阳光影响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浮游动物及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A项正确。藻类刚爆发时,藻类等生物夜间只进行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故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B项正确。排入污水后,动物大量死亡,使生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项错误。藻类刚爆发时,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吞食藻类,种植大型挺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
8、利于水体修复,D项正确。5.(2014杭州二模)下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解析】选B。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掉的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降低,A项正确。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即净初级生产量等于
9、0,有机物长期没有积累,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B项错误;净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可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所以净光合生产量越大,植物用于生长、繁殖的有机物就越多,长势越好,所以C项正确。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D项正确。6.(2014宁波联考)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选D。图2
10、中净补充量为正值,则曲线a表示出生率,曲线b表示死亡率,A项错误。E点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净补充量为0,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净补充量最大,B项错误。对有害动物而言,应在其数量很少时进行控制,而F点时净补充量最大,控制效果最差,C项错误。G点时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变式训练】(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
11、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影响出生率的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都可以影响种群密度,而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主要决定因素。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变化趋势。(2)年龄结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型的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衰退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解析】选B。本题考查出生率计算以及性比率、性成熟时间、年龄结构等对出生率的影响等相关内容。A项中,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出生率为20%
12、,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故错误;B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正确;C项中,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年平均出生率更低,故错误;D项中,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错误。7.(2014嘉兴三模)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
13、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选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a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g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e、f代表动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和粪便被分解者利用。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D项错误。8.(2014绍兴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所有的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
14、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D.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解析】选C。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外来物种入侵会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9.(2013四川高考)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
15、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以下两点:(1)信息传递的范围:个体、种群内部、种群之间等。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同,作用不同。(2)明确精耕稻田有人的作用,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A项,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正确;B项,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向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一般只有约10%
16、,故错误;C项,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有差异,故正确;D项,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短期内使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正确。10.(2014浙江名校联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指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和D为消费者B.图中过程和中活跃的细胞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能量供给D.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C处于第三营养级【解析】选D。A项,可依据碳循环途径分析出A是生
17、产者,B是分解者,C和D为消费者;B项,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是呼吸作用,过程和中活跃的细胞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C项,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主要缺少能量供给,A、B、C项正确。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建立起来的,不包括分解者,因此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即ADC,因此D项错误。【易错提醒】不选D项。错因在于认为B(分解者)也参与构成食物链。目前高中教材中,分解者是不参与构成食物链的。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0分)11.(20分)(2014嘉兴三模)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
18、业污水(主要含有机物)进行净化处理。(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生态学家在人工湿地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效地控制水华的大爆发,依据的原理:一是;二是。(2)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有利于藻类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苯酚是水体中常见的工业有毒污染物,研究人员要从池泥中分离出能降解苯酚的细菌菌株,应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作为唯一碳源。为推测水样中这种活菌的大致数量,可在接种后统计平板上的数。(3)用恰当的箭头(上面标注文字)完成人工湿地碳循环图解。【解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
19、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华是指淡水水体受到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致使水体富养化,在一定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某些藻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发生爆发性的繁殖,在水面形成或薄或厚的绿色或其他颜色的藻类漂浮物的现象。人工湿地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能有效地控制水华,原因可能有:大型挺水植物遮盖水体,抑制藻类接受光照,进而影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大型挺水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抑制藻类的生长;大型挺水植物能分泌某些物质,抑制藻类生长。(2)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CO2和无机盐)。要从池泥中分离出能降解苯酚的细菌菌株,要使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3)见答案图。答案:(1)垂
20、直大型挺水植物遮盖水体,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大型挺水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抑制水藻的生长大型挺水植物分泌次生代谢物,抑制藻类生长(回答出其中的两项即可)(2)CO2苯酚菌落(3)12.(30分)(能力挑战题)(2014绍兴二模)图1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科学家通过研究其中某种捕食关系,构建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1)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填字母)。图1中的(填字母)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形式存在和传递的。(2)图2中所具有的食物链是,种群丙在a
21、、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期(填字母),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3)图3模型属于(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调节。【解析】由图分析知,图1中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二级消费者,E是生产者,F是一级消费者。图2中的甲、乙、丙依次为三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1)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图1中的B、C、D、E、F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和传递的。(2)图2中所具有
22、的食物链是植物乙丙甲,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最快的是种群数量增长的d期,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捕食者的存在对猎物也是有益的。(3)图3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答案:(1)FB、C、D、E、F含碳有机物(2)植物乙丙甲d共同(3)数学负反馈【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解答第(1)小题:要正确判断图1各字母和图2各曲线所代表的成分,才能准确回答。解答第(2)小题:回答第一空时要明确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回答第二空时要注意“S”形增长曲线的K/2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否则易回答错误。解答第(3)小题:回答第一空时要明确坐标图为数学模型,才能正确作答。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