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40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2006.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阡陌悭吝 愆期 翩跹 事过境迁B伶俜聆听 囹圄 窗棂 高屋建瓴C炽热敕封 叱咤 整饬 卷帙浩繁D沙砾莅临 迤逦 暴唳 老骥伏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胡锦涛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访问美国,其实是用行动对中美贸易争端做出保证中国愿意开放经济,同美国加强合作。B宣传、贯彻和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例如,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会被人们所不齿;而诚实守信的人,则会受到

2、人们的尊敬。C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铀浓缩活动。如果伊朗没有遵守这一要求,美国与欧洲可能要求国际社会予以制裁。而伊朗目前有关其核计划的事态发展与安理会的要求方向则完全背道而驰。D华裔导演李安的最新作品断臂山,横扫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许多影评人认为,断臂山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的不二选择。可惜曲终人散时,煮熟的鸭子飞了,李安只得了个最佳导演奖。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郎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

3、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C一份由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国火箭运载研究院总设计师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提供的研究报告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D韩寒和白烨的这次网络论战已告落幕。网民认为,从中国现行的学术框架来看,白烨最大的理亏在于他的学术属于公职研究,不应利用公职身份进行个人商务活动,但他却违规介入市场进行商务活动。4将下面打乱了语序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人生而平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而政府的正

4、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所授予的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A BC D二、(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汉语“新词”漫议雷颐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

5、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 “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

6、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乌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

7、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

8、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节选自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5对文中划横线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B是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言或流行语。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被接纳为标准语的词汇。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6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

9、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受到不平等的责难。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7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

10、有害且不识时务的。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地位。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自秦悼王葬汝后,子孙从葬,皆出宦官典护。岁时上冢者,往来呼索扰州县。育在襄城,请凡官所须,具成数,毋容使者妄索。羊豕悉出大官,由是民省供费殆半。宦官过者衔之。或中夜叩县门,索牛驾车,育拒不应。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

11、举贤良方正,通判苏州。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乃复以为枢密副使。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

12、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 。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其在二府,待问以列卿奉朝请,育不自安,请罢去,不听。及出帅永兴,时待问尚亡恙,肩舆迎侍,时人荣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知:主

13、持工作B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 按:按住、隐瞒C事遂寝寝:停止D肩舆迎侍,时人荣之荣:以为荣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异时宗子所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乃复以为枢密副使良乃入,具告沛公C帝欲徙二人于淮南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则阴邪不能构害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育“遇事敢言”特点的一项是索牛驾车,育拒不应 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不杀绶,无以示天下 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 育取可行者固行之A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育年轻时聪颖博学,屡试屡中。在主持襄城工作时,为

14、了保护百姓的利益,敢于同强索民财的宦官进行斗争。B吴育说话办事,坚持原则,不趋炎附势,即使宰相的儿子犯了罪,他认为也应该依法处治。C吴育把通过辩论分辨是非曲直当作他作为人臣的职责。皇帝认为他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于是对他作了严厉的批评。D吴育精明果断,凡所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违犯。在开封府时,与范仲淹有矛盾,但是仍能采纳范仲淹的正确建议。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1分)12把下面这段文字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陈清端公瑸,释褐归里,讲学五年,足迹未尝入公门。每谓“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尝举此入对,圣祖嘉之。(1)士未有未仕时,律

15、身不严,而居官能以清廉著闻者,觉于公益信。后公令古田,调台湾,督川学,巡台厦,开府湖南、福建,孑身在外,几二十年,未尝挈眷属,延幕宾。公子旷隔数千里,力不能具舟车,一往省视。仆从一二人,官厨以瓜蔬为恒膳,(2)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公晏然安之,终其身不少更变。圣祖目为苦行老僧,又曰:“从古清官,计无逾瑸者。”盖公之壁立千仞,与张清恪之“天下清官第一”,均邀圣许,(3)斯真泰、华两峰,同标峻绝矣。(节选自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7页)(1)士未有未仕时,律身不严。(2分)(2)其清苦有为人情所万不能堪者。(3分) (3)斯真泰、华两峰,同标峻绝矣。(3分)13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6、8分)留别明郑之升怅望溪亭夕照明,绿杨如画罨春城。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注:罨,yn,覆盖。(1)诗歌第三句“无人为唱阳关曲”中的“阳关曲”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请在横线上填写出作者姓名和渭城曲的最后两句。(2分)(2)请从留别中挑选一个最能体现作品情感基调的字,并简要解说理由。(3分)(3)唐诗中有许多著名的送别诗,其中渭城曲是代表作品,但清代评论家沈德潜认为唐人的送别诗不时落入俗套,而留别这首诗却写得很有个性。请比较留别与渭城曲,说说留别这首诗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3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包括作家的姓名或篇名)

17、。(任选两小题)( 5 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苏轼)(2)别有幽愁暗恨生,。,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观书有感)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母 亲 的 味 道日本加太洁二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 我在小的时候和母亲分别了。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里。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的看见了母亲的脸。那个母亲和这小孩的我在梦里所见、纸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乃是一个穷人的主妇。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很可怜

18、的样子。母亲是贫穷武士安藤某的长女 ,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的。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我回来同住以后,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菜。做菜是要凭了经验才做得来,没有吃过好菜,就没有做出好菜来的道理。母亲是生来的穷命。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 ,说也给我一点吧,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便大失所望了。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什么也不修饰。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分

19、钱,这是没法子办的。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说坐电车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要重要吧。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三月我住在新宿户冢地方,母亲从小岩远远的看我来了。这时候我的长女刚才出生不久,母亲为得要看孙女,便坐了向来不大坐的电车来。晚饭请她吃的什么已经忘了,但是那时她的身体已经很是衰弱,所以我送她到了小岩。半路上她说是有点累了,就在上野广小路的永藤餐馆稍息。我问她吃些什么,她说道:“什么叫做卡耳庇斯的,我想喝一回看。这名字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喝过卡耳庇斯这东西。”我于是叫了一杯热的卡耳庇斯和咖啡。母亲一口一口的很珍重的喝着,并且

20、喜欢的说:“这样好吃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喝着。过年时,再给我喝一回吧。”在这一句话里边,母亲的穷苦的一生可以想见了。就在那年的秋天,有肺结核的母亲因为结核菌侵犯了喉头,什么也不能吃而死了。死的地方在扫帚梅乱开的小山一座疗养所里,母亲所随身带着的古旧的钞票夹里,有着一元多的零钞,以及一张旧的明信片。这是她在龙泉寺町给人家当保姆的昭和五年(一九三O年)时候,我受了父亲的吩咐向她借钱的明信片。当时我走去找她,她将钱给了我 ,可是那明信片却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似的 ,放在钞票夹里带着一直到死。我不能给母亲再一次喝那卡耳庇斯,一直到现在很是难过。( 本文原载一九六四年七月一日香港文汇报,槐寿译)注:即酸牛奶加钾

21、。 15文章中说,“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的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6分)16第2段写到分别多年后再次见到母亲时,作者是这样描述母亲的:“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如果把这一句改成“母亲不仅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而且很可怜的样子”,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6分)17作者将第5、6自然段单独立段,其用意何在?(5分)18第7段最后一句说:“这是我受了父亲的吩咐向她借钱的明信片。当时我走去找她 , 她将钱给了我 ,可是那明信片却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似的 , 放在钞票夹里带着一直到死。”请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

22、理解。(4分)六、(15 分)19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大陆访问,大陆有记者在采访他们时,提出了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缺乏一点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例如:(1)“你今天返乡的心情怎么样?”(2)“你看这里变化大吗?”(3)“你看了长安街的夜景觉得美吗?”等等。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重新加以设计。要求:不能改变提问的内容。(6分)20所谓“摆事实,讲道理”,固然体现在全篇文章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个段落里,因为“段是篇的具体而微”。下面一段文字第一句话是主题句,后面作者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两个典型的例子之后,还应该有一段文字作分析,讲道理,以便很好地证明第一句的观点。请你根据文意

23、,补写出这段文字。(不少于40字)(4分)研究任何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不可不有几分呆气。据传提出地心吸力学说的牛顿,有一天清晨,正在潜思深究的有味当儿,女仆预先把鸡蛋置小锅旁备他自煮作早餐。他一面沉思,一面把桌上的手表放入锅内滚水中大煮特煮,这不是呆气的表现吗?又据传说电学怪杰爱迪生在结婚之日,与新娘同车经过他的实验所,把车暂停在门外,自己跑进去取什么东西,不料进去之后,忘其所以,竟在一张桌上大做其实验,把新娘丢在外面许久,最后还是新娘进去把他找了出来,才一同回家去,这不又是呆气的表现吗? 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环境标志”图,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然后写一段说明介绍的文字。(不少于40字)

24、(5分)七、(60 分)22作文。请以“谦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字数在800字以上。深圳市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答案分值说明1音形辨析B3B项都读ln,A项“跹”读xin,其余都读qin;C项“帙”读zh,其余读ch:D项“逦”读l,其余读l,“唳”字改为“戾”。2词语运用A3保证: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主权国家领导人在外交辞令中不应用此词。应改为“承诺”。“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B不齿:不愿提起。C背道而驰:双方朝相反的方向跑。比喻彼此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反。D煮熟的鸭子飞了:比喻有把握到手的东西意外地失去了。3语病辨析D3

25、A“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B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主语不明。 C歧义,产生在“和”连接的对象上。一种理解是“吴燕生”和“刘竹生”共同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研究 , 另一种是“吴燕生”和“刘竹生领导的科研小组”一起在研究。如果是第一种意思,应在“领导”前面加上“共同”一词;如果是第二种意思,则应在“和”后面加一个“由”,这样才能消除歧义.4衔接连贯D3本段文字节选自美国独立宣言。5信息筛选B3体现在第二段“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和“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A是国家通用语言

26、文字法对“普通话的定义”,和本文中的“普通话”意思不同。 C普通话是语言,不是语言中的某些具体词汇。D是指已被人们所熟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是普通话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方言。6文意理解C3从上下文看,“责难”是某些人对“港台腔”提出的批评,是人为因素;题干所说的“势利”和“不平等”是语言交流中的客观规律。二者意义指向不同。7归纳推断C3C作者在文章中没有这样的意思,本文的观点与提倡现代汉语规范化并无矛盾。A见原文第一段末句和第四段经二句。B见原文第二段最后两句“其实”和最后一段“若一定要查户口”。D符合文章的总体观点,是利用语言交流中“功利性”规律的具体方法。8文言实词B3巡察。9文言虚词D3

27、D、连词,那么、就;连词,却、可是。A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B副词,表先后,于是、就。C介词“到” 10信息筛选A3“遇事敢言”,包含“遇事”“敢言”两点内容,完全符合条件,第句也是当皇帝谈及“卿所当慎”时,他立即劝戒皇帝用人要公正。第句写吴育拒绝宦官的无理要求。第句不是吴育所说的话。第句写吴育的“行”。11分析鉴赏C3C。“对他作了严厉的批评”,文中没有信息。第卷 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1分)12.文言翻译(8分)(1)读书人没有做官的时候,没有人不严格约束自身的( “仕:做官”“律身:约束自己”各1分)(2)他的清苦生活有为一般人所绝对

28、不能忍受的地方。( “为所:表被动,可不译” “万:绝对”“堪:忍受”各1分)(3)这两个人真的像泰山、华山两座山峰一样,一同标明了廉洁人生的高度( “斯:代词”“泰、华;作比喻” “标:动词”各1分)参考译文:陈清端又叫陈瑸,辞官后再回归故里,讲学五年,没有跨入官府一步。他经常说“贪婪钱财不在多,哪怕极少的钱,就像贪污了千百万”。后来曾经拿了这句话与清圣祖对答,清圣祖表扬了他。读书人没有做官的时候,没有人不严格约束自身的,而做了官以后仍有人(出于污泥而不染)能够因清正廉洁闻名,知道了陈清端的事迹后就更加相信了。后来陈清端担任古田县令,迁转官职到台湾,督察四川文化教育,巡按台湾厦门,督抚湖南、

29、福建,独自一人在外,将近二十年,没有带过家属,没有延请幕僚。陈清端的儿子相隔数千里,没有能力坐船坐车,因而一次都没有能去看望父亲。陈清端的仆从只一两个人,食堂里总是以瓜果蔬菜作为经常食用的菜谱,他的清苦生活有为人情所万万不能承受的地方,但是陈清端公却能平静地习惯过这种生活,一辈子都没有什么改变。清圣祖把他看成“苦行老僧”,还说过:“自古以来的清官,估计没有谁能超过陈清端的。” 陈清端的廉洁如壁立千仞,与被誉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清恪,都获得了皇上的赞许,这两个人真的像泰山、华山两座山峰,一同标明了廉洁人生的高度。 (节选自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第77页)13.古诗鉴赏(8分)(1)王维 劝君更尽

30、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填对两空得1分,填对3空得2分。只填对一空不得分。)(2)“怅”字。(1分)诗歌前两句写作者“望”见的是“夕阳”“绿杨”等传达“哀情”的景物,后两句写无人送别的亲身感受,语意着力突出“孤独”,(1分)而这些都能较好地表现“留别”时的“怅惘”情结。(1分)(意到即可。)(3)沈德潜说此诗“情致缠绵,比唐人作更翻得别”。其别就别在不落前人以“长亭”和“折柳”来写离别的俗套,于常见景、熟用语中翻出比友人相送和“为唱阳关曲”更令人不堪的新意。试想前人离别,临行尚有人折柳相赠、以酒乐慰情,其愁仅在“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诗人却连这一点慰藉也不具备,一人来去匆匆,心情自然也远非通常

31、的“黯然销魂”可比。也正因为此,诗人才不得不将这种人生的苦痛“留”在溪亭,“留”在青山绿水之间,让后人来细细地加以品味。(此答案节选自鉴赏辞典。)其他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的均可得满分。(此题评分宜宽,凡作了答的,可按2分、3分两等级评分)14.名言名句(5分)(1)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前赤壁赋)(2)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白居易琵琶行)(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此题评分标准:默写4分,每空1分。学生答案凡有错字、别字、漏字、颠倒字等和课文原文不一致的现象,此空无分。作家或作品1分,每空0.5分。五(21分)15.(6分)本文中,“母亲的味道”

32、 是一种甜(或温馨和亲切)的味道,(因为作者怀念喜欢喝卡耳庇斯的母亲的拥抱和关爱)(3分);但更多的是一种酸酸的、苦涩的的味道(因为“母亲”的一生是穷苦而辛劳的一生,不能再一次让母亲喝到卡耳庇斯,给作者留下了无尽的难过和遗憾。)(3分), 或:作者把酸牛奶和母亲加以类比,是想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母亲既有辛酸苦涩,又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甜蜜。(意到即可。)16.(6分)原文用短句或单句形式,运用外貌描写,一句一个形象,(3分)凸显出了母亲的悲苦、弱小(1分)。修改后的句子,使用长句或复句形式,(1分)描述和缓平淡,淡化了母亲形象的悲苦意味;关联词语“不仅而且”用在记叙文中,也显得生硬(1分)。(意到即

33、可。)(本题难度最大,是拉开差距的题目。但只要学生答了,就不要给零分。)17. (5分)这是母亲留在作者记忆中最深刻(或最刻骨铭心)的两句话,母亲对喝卡耳庇斯的喜爱和愿望,给作者留下了无尽的伤感和遗憾。(2分)独立成段,能起到强调、突出文章情感的作用。(3分)(意到即可。)18. (4分)这张借钱的明信片是12年前的“我”送来的(1分),所以母亲很珍惜这带着子女一些信息的物件(1分)。这个细节或行为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声而又深挚的爱(2分)。(意到即可。)(本文译者为周作人)六.(15分) 19.(6分)参考:1、您这次大陆之行是否对“少小离家老大回”有了新的感触?2、这里的变化哪些方面和您预

34、想的不一样?您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这里的变化?3、台北华灯璀璨的夜景和长安街的夜景有什么不同?有人说长安街的夜景里有中华的现代文化,您的看法呢?面对长安街的夜景,使你联想到什么?20. (4分)参考(1)大概研究学问非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未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乃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能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邹韬奋呆气)参考(2)所以,研究学问,是需要有一点呆气的,否则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种呆气正是整个人类前进的动力。中国有

35、句古话: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智和大辩者,表面看上去是确实有点呆气的,但这“呆气”其实是一种忘我的奋斗和献身精神。他认定一个目标,忘我地孜孜以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公而忘私。他诚实守信,一诺千金。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准则。21. (5分)(1)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山、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其寓意为表示公“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3)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 说明:分三点回答,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三点全对得满分。

36、(答案内含3点即可。强调说清楚,但不一定非要按参考答案的顺序不可。)七.(60分)22.作文(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参考译文: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父亲叫吴待问。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连续主持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自从秦悼王埋葬在汝地以后,其子孙跟着葬了一些,而且都是由宦官负责。每年上坟的人,来来往往索要财物,严重干扰州、县的工作和生活。吴育在襄城主持工作时,请求凡是官府需要的东西,开列出具体数目,不让使者胡乱索要。羊猪全部出自高级别的官员,因此百姓节省了供应费用差不多一半。来这里的宦官记恨他,有时半夜敲打县城大门,索要牛驾车,吴育拒

37、绝不答应。以前皇族子弟所到之处,随意让打猎的鹰和狗践踏农田,但是进入吴育管辖的襄城境内,就互相提醒警告,不敢胡作非为。吴育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做了苏州通判。庆历五年,授予右谏议大夫和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 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乘机来排挤大臣,其危害则很难抵挡。” 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

38、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于是又叫他做枢密副使。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是可用之才,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 , 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

39、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他在二府任职时,他父亲以列卿身份上朝,吴育觉得不自在,请求撤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等到他出任永兴军职,他父亲身体还康健,用轿子迎接侍候,当时人们把它看成是值得荣耀的事情。晚年在西台任职,与宋庠用诗歌相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