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明学校学生限时训练 历史 学科 编号: LSBX312 使用时间: 9.2 组编人: 邓捷 第 1.2 课 百家争鸣(2)限时练(40分钟)班级: 姓名: 小组: 分数: 卷面: A卷 基础题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
2、家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5.“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6.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3、C道家 D墨家8.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0.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
4、思想D法家的思想12.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13.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14.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
5、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二、非选择题:(共25分)16.默写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各学派两条)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2)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5分)1.2百家争鸣(2)限时训练答题卡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总分答案16默写题17材料解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