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327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度9月月考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单选题) 共50分1.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2、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3.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简表,据此不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

3、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4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

4、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 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

5、僚制度 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ABCD8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D行政效率的低下9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应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10唐

6、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11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商

7、品经济发达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D士庶之分严格12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3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

8、相职权14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15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

9、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ABCD16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17. 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

10、现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8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B与列强和平相处C外交迈向近代化D对世界全面开放19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0“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李鸿章抱怨说:此次办理和议,事极艰窘(各使)自行商议极其

11、秘密,无从揣测,惟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据此判断,与该次议和直接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2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多人。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

12、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23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各大财团资产迅速增加:三井财团的资产由118亿日元增加到282亿日元,三菱财团由85亿增值为216亿,住友财团由38亿增值为首282亿,安田财团由26亿增至20 9亿。此时期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大力扶持B战后民主改革C科技革命推动D侵略战争掠夺24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

13、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25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驻守淞沪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 台儿庄战役

14、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ABCD云天化中学2015-2016学年度9月月考高二历史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以明君之使其臣也,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功赏明,则民竞于功。为国而能使其民尽力以竞于功,则兵必强矣。 商君书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

15、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对秦国的积极影响。(7分)

16、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指出其不足之处。(5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8分)27.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礼仪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策命礼,经由这个典礼,周王对其臣属,赏赐种种恩命,一次一次地肯定了主从的关系。事实上,铜器铭文中绝大部分是这种策命礼的记录。许倬云西周史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

17、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三 第四条各州对他州的法令、官方文件和诉讼应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州的公民不得歧视,各州的公民享有平等的特权和豁免权;各州相互有义务引渡逃犯。 第六条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联邦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所说的“主从关系”具体指什么,并说明其演变

18、。(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3分)28(13分) 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有必要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

19、”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

20、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 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1、(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3分)云天化中学9月月考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DDBCDDDBBACD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CDDCBDBCDDC26 (1)主张:奖励军功;(2分)赏罚分明。(2分) 影响: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3分) (2)标准:德才、门第;(2分) 不足: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工具(或用人限定在门第的范围内)(3分) (3)影响:进步:具有开放性、(

22、2分)相对公平公正、(2分)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2分)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2分);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2分);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2分);扩大了统治基础(2分)(任意四点即可)27. (1)西周实行分封制,(2分)周王将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享有世袭权利。(2分)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分)(2)职能:负责地方民政事务、军政事务、征收赋税。(3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和对边疆的管辖,(1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3)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1分)

23、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1分)(4)中央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1分)地方拥有一定的权力。(1分) 人类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1分)28. (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2分)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2分) 态度:义战 (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2分) (2)“甜头”:马关条约签订(或答条约内容)。(2分) 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兵山东、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太平洋战争。(2分) (3)认识:甲午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民族凝聚力的强大与否影响着战争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