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开启“阅读”模式【素材回放】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的北京,如同一座“欢乐阅读城”。近200场各式阅读活动遍布16区。名家论坛、千人诵读、阅读让利、颁奖典礼、主题邮票发售、马拉松式阅读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次第绽放,涉及历史、人文、科学、生活等领域。“阅读+”模式,成为2016年北京阅读季的重头戏。“阅读+政府” 在政务大厅办事也能看书买书?您没听错。4月22日,成立于1996年的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了第三家分店。这里涉及市政府40个部门的740项审批事项均可在此办理,日均人流量5000余人。为推进全民阅读,中心决定给来办事的市民提供便捷购书服务。三联韬奋
2、书店总经理张作珍说:“这表现出来的是政府推进全民阅读的决心与努力。”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全民阅读”10周年之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和“全民阅读”特种邮票首发式,并启动了“寻找最爱阅读的中国孩子”活动。“阅读+名家” 诸多名家大腕、全民阅读推广人也纷纷在阅读日亮相,使阅读在缤纷的城市风景中风华正茂,北京彻底变成一座读书之城。 阎崇年、周大新等人,在北京阅读季阅读基地共同启动“阅读我”行动计划2016名家带你阅读12本书活动,活动现场,作家与读者分享和推荐自己2016年度的12本书单。在北京图书大厦,刘慈欣、白描、王树增等作家举行图书签售,
3、与读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帝王庙报告厅,萧乾夫人、翻译家文洁若谈文学、谈萧乾,谈文章皆岁月;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开玺为读者揭开晚清人士的不同面孔,皇亲贵胄、各级臣工、社会文化精英等层面的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阅读+我” 马拉松众所周知,但阅读马拉松您知道吗?它是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一种公共性长时间读书方式。你可以带上你喜欢的书,可坐可躺可吃。当然,你更要在指定地点接受严酷的挑战完成阅读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否则视为自动退出。阅读任务完成后,由工作人员记录结束时间,还会获得认定证书。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海淀分店这样一场活动正在上演。 在奥林匹克公园,京东把公交车、咖啡
4、厅、沙发,甚至床、马桶都“搬”到了战区,读者可以带一本书来这里,也可以在现场随意拿起一本书看。现场,还有仿造阿根廷“阅读通天塔”而建的中国版通天塔,高近10米,名家对谈、明星表演、亲子互动,一整日轮番上演。【素材解读】 鼓励并号召全民阅读,不应该只集中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更不要把这个读书人的节日搞得跟过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些传统佳节似的,真正的功夫应该多用于平常的日子里,那才是人们真正用于读书的时间。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面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适用话题】尊重
5、文明 阅读多样性 唯有读书高 内容大于形式 享受阅读的乐趣 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点亮人生 【素材锐评】 喧嚣的世界读书日需要冷思考 今天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这几天,不管是在公共网络平台,还是私底下的社交朋友圈,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谈论读书”的浓烈味道。之于设立世界图书日的原始初衷来讲,这样的讨论或许并无不妥,但一旦我们将观察的视角置于平日的大背景下,又忽然觉得这过分的热情是那么的突兀与刺眼。 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如果大家都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捧起书本,这无疑是这个节日的荣耀,但如果大家的阅读仅局限在读书日这一天,那么,则是这个节日的最大悲哀。因此,在今天,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再回过头去看看设立世
6、界图书日的初衷,看看它这些年在中国呈现出来的纷繁世相。 这些年,每逢读书日,各地基本上都有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对于出现的问题也是年年在反思,然而就实际效果看,我们却似乎进入了一个阅读的窘境。一方面,是出版读物质量的严重下滑,很多出版社热衷于将成功学、厚黑学作为自己的盈利介质,而忽视了身上还承担着更大的文化责任。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上质量堪忧的爆款文、心灵鸡汤,他们在吸引阅读者兴趣的同时,却将人们带入了浮躁、功利的尴尬境地,使得阅读越来越偏离其固有的初衷。 虽然从数据上看,不管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国人的阅读量都较之前有所提升,但当我们对其深入剖析后又不难发现,这些阅读量很多时候其实是集中在毫无
7、营养的泛阅读上的,其对国人思想素质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对于当下来讲,我们与其在每个读书日都颇费苦心地号召国人多读书,倒不如理性地去分析国人不爱读书的原因。 有人说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挤占了国人的读书时间,有人说是物质功利的社会让人们忘却了精神食粮的补充,这样的说辞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但却忽视了国人不喜欢阅读是对阅读缺乏兴趣这一根本原因。而这又与国人接触的教育理念有关。我国的教育是知识本位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价值导向有着极强的功利目的掌握知识,考取高分。而本该最受重视的知识探究过程及知识本身却备受忽视,以至于中小学生的课堂上,只要出现与考试无关的“杂”书都要被清除。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完全没有形成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更不可能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会认为读书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一旦他们有条件不读书也能过上舒服的日子,便会弃阅读如敝履。 由此可见,真正要推进全民阅读,设立读书日不过是一个提醒,开展各类形式的宣传活动也只是一个辅助,只有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以教育改革来推动阅读质量的实际提升才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读书仅仅是被当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从而为谋生打下基础。”这一固化理念不被打破,那么,关乎阅读的诸多讨论便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误区。从这个层面看,要想让国人真正爱上阅读,喜欢上读书,我们的教育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