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组合强化练7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9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组合强化练7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组合强化练7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组合强化练7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高三语文(山东专用)一轮组合强化练7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组合强化练(七)组合组化练第85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传统中国乡村,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年高望重者)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我们只要从晋南村落的老宅走过,看看那残留的“耕读传家”“地接芳邻”“职思其居”“君子攸宁”之类的门楣题字,就可以感受到村落中曾经飘荡着的诗雅风韵。而现在“新农村”随处可见的“福星高照”“鹏程万里”“家兴财源旺”之类的精美匾额,虽说是传统的延续,却没有了传统的风雅。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失去了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

2、农村的乡绅。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从事农业的人群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

3、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置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原本应属“乡绅”群体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人群,统统变成了城市人。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失去了文化领袖和灵魂,乡村的凝聚力也随之消失。加之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反差,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

4、速度,使农村开始变成文化沙漠。中国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的根在乡村。植根于乡土的中国文化之树,“叶”不归根,根上的“水土”又大量流失,这棵大树面临的不仅仅是凋败,而是枯死!当然,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原来的“革命理想”却被“享乐主义”所取代。“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而殊不知他们的选择,比之自己曾经批判过的“封建士大夫”,显得是多么卑微!于此,我们不得不礼敬中国传统的乡绅,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尽管到垂暮之年,不能再

5、有大为,但只要身影出现在乡土上,那曾经有过的荣誉就会发出光芒,激励一代新人茁壮成长!他们的价值已不在职所,而在乡土!(选自2015年12月16日中华读书报,作者刘毓庆,原文有删改)1.下列关于“乡绅”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乡绅由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和未曾出仕的读书人两部分人组成。B.乡绅代表一方的风气和文化,对一方社会发展有重要引领作用。C.乡绅即士大夫,一部分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D.乡绅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周代就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A项,原文说“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C项,“乡绅即士大夫”错;D项,“在周代就已经出现”的是“叶落归根的传统”。2.下列

6、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A.历史悠久的乡绅群体为乡村发展做出了贡献,作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B.面对乡绅群体的消失和叶落归根观念的日渐淡化,作者表现出无奈之情。C.乡村文化开始沙漠化,甚至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作者深表担忧。D.乡村的优秀人才流向城市,作者呼吁人们回到乡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答案:D解析:D项,“呼吁人们回到乡村”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原本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乡绅,都变成了城市人。B.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反差,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农村开始变成文化沙漠。C.乡绅群体的消失摧毁了传统价值观,

7、这是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造成的。D.中国传统乡绅面对自己最后归宿的选择,比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的选择更崇高。答案:D解析:A项,“原本可以引领乡村社会的乡绅”错;B项,以偏概全;C项,“乡绅群体的消失摧毁了传统价值观”错。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羿,古之善射者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发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明主犹造父也

8、。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

9、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能多发而多中发:放箭。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罢:停歇。C.言辞动作皆中术数中:合乎。D.莅民如仇雠莅:统治。答案:B解析:罢:通“疲”,疲惫。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羿,古之善射者也古之学者必有师B.善视其马,节其饮食秦王恐其破璧C.奚仲之为车器也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

10、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答案:A解析:A项,都是代词,的人。B项,代词,他的/代词,他。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我”。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的正确断句是:“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

11、曰吾亲民,而民亲矣。”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答案:B解析:B项,“选用的器材精良”文中无根据。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2)巧

12、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参考答案:(1)明君也同造父一样,善于治理他的民众,度量民力,了解他们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2)技巧,是奚仲能制成车器的凭借,是君主能治好国家的凭借。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句式和虚词。第一句注意判断句和“故”“而”的用法;第二句是判断句,注意“之所以”的翻译,此处表“的凭借”而非表原因。参考译文:后羿是古代的善于射箭的人。他调和好弓箭而坚持掌握着。他操弓时,审明它的高下,掌握必能射中目标的规律,所以能百发百中。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审明他当废当立而坚持实行,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办好。规律,

13、是后羿必能命中的凭借,是君主必能治国的凭借。射箭的表面动作,不过是弓弦发出箭而已。所以说:“后羿的道,不是射箭啊。”造父是善于驾驭马的人。他爱护自己的马,调节它的饮食,度量马的脚力,了解它的速度,所以能驶行远路却马不疲累。明君也同造父一样,善于治理他的民众,度量民力,了解他们的技能,所以建立了事功而人民不感到疲困。所以,技艺方术,是造父驶行远路的凭借,是君主建立功名的凭借。至于驭马的表面动作,不过是掌握马的缰绳罢了。所以说:“造父的技术,不是驾驭啊。”奚仲制造车器,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所以机轴都很合适,用起来牢固快速,做成的器具坚固持久。明君同奚仲一样,言词动作都合乎方法策略,所以各项治理

14、都很适当,上下互相亲近。技巧,是奚仲能制成车器的凭借,是君主能治好国家的凭借。至于木材的砍削,不过是刀斧的动作罢了。所以说:“奚仲的技巧,不是砍削啊。”民众,有利就到来,有害就离去。民众趋利,就像水往下流一样,不管东西南北。所以,要招来民众,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虽然不招而民众自己会到来。如对他们有害,虽然招却不来。所以说:“招远方的人要以德化人。”统治民众要像对待父母一样,那么民众自然会亲近和爱戴他。用纯厚来治理他们,用实惠来对待他们,虽然口里不说我亲近民众,民众也是会来亲近的他。如把民众当作仇敌一般统治,那么民众自然就会疏远。治理他们不用厚道,对待他们没有实惠,欺诈和虚伪都用上了,虽然口

15、头上说我要亲近民众,民众也是不会亲近的。所以说:“亲近近处的人,要顺其自然。”明君能使远处的人到来而近处的人亲近,作用在于内心。所谓“夜行”意思就是“心行”。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与他抗争了。所以说:“只有履德而不事张扬的人能拥有这种品德。”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长安夜雨唐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9.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眼

16、”是首联中的“忧”字。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解析: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关键字,能准确体现诗人的情感或诗歌的内容核心。在这首诗中“忧”最符合。诗歌的后三联都是围绕“忧”字展开的。10.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分析颈联)。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

17、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解析:在这首诗中,有对雨景、早鸦的描写,可谓借景抒情,视听结合;有“百忧如草”的比喻,有“当年志气俱消尽”的直抒胸臆,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是哪种手法、如何运用、有何效果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两个句子是“,”(2)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借月烘抒发别离之情。(3)桃花源记中,”描述了武陵人初到桃花源时,第一次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答案:(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