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93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测试试题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

2、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

3、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

4、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

5、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B.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

6、化在互补中的发展。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B.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C.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

7、性的原因。D.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B.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D.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

8、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主角陈彦很多年后,成名后的忆秦娥记得,改变她命运的时刻,是一个太阳特别暴烈的下午。她正在家对面山坡上放羊,头上戴了一个用柳条编的帽圈子,柳叶都被太阳晒蔫干了。她娘突然扯破喉咙地喊叫,说她舅回来了。 她随娘赶场子,到几十里地外,看过几回县剧团的戏,见她舅可神气了。戏要开演前,他朝靠背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跷,还给腿面子上垫一块白白的布。他噗噗地吹开茶水上的浮沫,呷几口茶后,才从一个长布套里,掏出一对就像两根“筷子”的鼓槌来。“筷子”头朝鼓皮上一压,眼看“筷子”都要折断了,可手一松,又立即反弹得溜直。几个敲

9、锣、打铙的,看着“筷子”的飞舞,还有她舅嘴角的来回努动,下巴的上下含翘,眼神的左右点拨,就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打起来。整个山沟,四处八下的人,循着热闹,急急呼呼就凑到了台前。看的人越多,她舅手上的小鼓槌就抡得越欢实,敲得那个快呀,像是突然一阵暴雨,击打到了房瓦上。那鼓槌,看似是在一下下朝鼓皮上落,落着落着,就变成了两个喇叭筒子,好像纹丝不动了。可那鼓,却发出了皮将爆裂的一迭声脆响。以至戏开始了,还有好多人都只看她舅,而不操心场面上出来的演员。好几次,她都听舅吹牛说,附近这七八个县,还找不到他这敲鼓的好手艺。省城大剧院的戏,舅说也看过几出的,就敲鼓那几下,还没有值得他“朝眼窝里眨的”。不管舅吹

10、啥牛,反正娘见了就是骂,说他一辈子就知道在女人窝里鬼混。 舅对娘说:“麻利把招弟收拾打扮一下,我赶晚上把娃领到公社住下,明天一早好坐班车上县。” 娘就赶紧张罗着要给她洗澡、梳头。她舅说:“一定要把头上的虱子、虮子篦尽,要不然进城人笑话呢。”她娘说:“知道知道。”娘就死劲地在她头上梳着篦着,眼看把好些头发都硬是从头皮上薅掉了,痛得她躲来躲去,可娘还不停地梳。 招弟也不知是高兴还是茫然,头嗡的一下就木了。她想,那咋都是她姐来弟的事。来弟比她漂亮,能干。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要让她去了。 洗完头,娘给她扎辫子的时候,她问:“这好的事,为啥不让姐去?”娘说:“你姐毕竟大些,屋里好多事离不开。我跟你爹商量

11、来商量去,你舅也同意,还是让你去。”“我去,要是人家不要咋办?”她问。 娘说:“你舅在县剧团里,能得一根指头都能剥葱。谁敢不要?” 娘把她姐的两个花卡子从抽屉里翻出来,别在了她头上。这是姐去年挖火藤根,卖钱后买下的,平常都舍不得戴。“姐不让戴,你就敢给我戴?”她说。 “看你说得皮薄的,你出这么远的门,戴她两个花卡子,你姐还能不愿意。” 娘说完,咋看,又觉得她身上穿的衣裳不合适。不仅大,像浪浪圈一样,挂搭在身上,而且肩上、袖子上、屁股上,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娘想了想,突然用斧子,把她姐来弟的箱子锁砸了。娘从那里翻出一件绿褂子来。那是来弟姐前年过年在供销社买的,只穿了两个新年,加上六月六晒霉,拿出

12、来晒过两回,再没面过世的。那褂子平常就一直锁在箱子里,钥匙连娘都是找不到的。 她咋都不敢穿,还是娘硬把绿褂子套在了她身上。褂子明显大了些,但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出门时,舅说:“你看你们把娃打扮的,像个懒散婆娘一样。再没件合身衣服了?”娘说:“真没有了。就身上这件,还是她姐的。” 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唉,看看你们这日子。不说了,到城里我给娃买一件。走!” 刚走了几步,娘就放声大哭起来。其实,招弟也舍不得娘。 刚出村子,她舅说:“得把名字改一下,以后不要叫招弟了,就叫易青娥吧。省城有个名演员叫李青娥,你叫易青娥,说不定哪天就成大名演员了呢。”舅说完,还很是得意地笑了笑。 突然变成易青娥的易招弟

13、没有笑。她觉得舅是在说天书呢。 易青娥舍不得娘,也舍不得那几只羊,它们还在坡上朝她咩咩叫着。 十几年后,易青娥又变成了忆秦娥。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关于天气的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当时天气的炎热,又展现了主人公小时候单调而又贫穷的生活。B.娘和爹爹以及舅舅都偏爱招弟,主要是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C.在叙述视角上,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文章所表达的客观社会现实。D.文章结尾处她觉得舅舅是在说天书呢,表现了招弟对于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变化茫然无措的心

14、理。5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穿插有关舅舅的文字,有何写作意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6文中招弟的心路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1937年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它培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谭云山是“东土送经”。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1924年,他到南

15、洋教书、办报。1927年7月,他在新加坡见到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1928年9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他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1932年和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31年,谭云山离开印度。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

16、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1934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10月,谭云山回国,之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10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约5万卷。1936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

17、开工兴建中国学院。1937年4月14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学院大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 (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因

18、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4下列对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B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C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D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B出于对泰戈尔的仰

19、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C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D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 E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6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

20、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

21、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

22、/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以后,为了表示尊敬,除在君、父跟前外,一般称字而不称名。B.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种族号,姓氏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辨别部落中

23、不同氏族的后代。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C.社稷中的“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D.河,最初的本意指黄河,后来扩大为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都能称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广义的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义曾经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的事例博得了楚怀王的信任,并且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位置在项羽、范增之上。B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楚国大将。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

24、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畏惧项羽而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共同谋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处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的不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5分)(2)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小 孤 山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

25、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诗的第一句把小孤山所处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B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壮伟的小孤山。“砥柱”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C“江山”“狂澜”两词,语义双关,既是对小孤山的写实,更是对小孤山时代象征意义的揭示。D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战场上的猛士,坚强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艰难中孤独无助的忠臣,危困无奈。E尾联是

26、对全诗的总结,山与人合二为一,间接抒情,传达诗人情感。15请分析诗中“小孤山”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以桑叶凋落比喻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作为人臣无论出世或入世都应把百姓与君王放在心间的诗句是:“_,_。”(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比喻修辞,写出自己才能出众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_,

27、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17.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B.太阳部落

28、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C.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决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D.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惟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B.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既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性改造C.文化是魂,其次是创新,是要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D.创新是魂,其次是文化,就是根据现在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性改造19.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

29、一项是( )(3分)A.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改头换面 包罗万象B.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改头换面 面面俱到C.方兴未艾 博大精深 推陈出新 面面俱到D.如日中天 浩如烟海 推陈出新 包罗万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21.大学毕业生张三想到一所中学应聘

30、,得知该校校长曾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改正。(5分)欣闻您曾是令尊的高足,故冒昧打扰,请您在百忙中抽点时间拜读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牧羊人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看到羊群里的那一只黑羊,他有点不快。他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都是可爱的白羊了。冬天,一场暴风雪让牧羊人与羊群走散。

31、草原上银装素裹,到哪里寻找羊群?牧羊人十分焦急,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找到了自己的羊群。他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了你!”春天,牧羊人的羊群里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张冠李戴,“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2.B【解析】范围扩大,“它对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3.A【解析】“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于文无据。4.B【解析】“因为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艺术天分很高,容易出人头地,改变

32、家庭命运”表述错误,于文无据。5.在文章的写作顺序上,这段插叙使行文起伏变化,有了波澜,避免文章呆板、拘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了舅舅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了舅舅“浪荡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小说情节上,戏台对于招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为主人公以后艺术道路的成功作铺垫。6.放羊时候的百无聊赖;回忆赶场子的时候,看舅舅敲鼓的沉醉和入迷心境;得知母亲送她跟随舅舅去学习戏剧消息后的高兴和茫然的矛盾心理;和家乡、亲人离别时的不舍和依恋。4.(3分)D 【解析】“ 由泰戈尔于1924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错,原文表述为“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1924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

33、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中印学会”成立。”8(4分)AE【解析】B“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错误。原文“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C“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错误。D“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错误 ,文中无依据。9.(5分)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可称为“现代玄奘”。谭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

34、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西天取经”,所以说他不是“现代玄奘”。10.A【解析】A“夫”为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句,排除B、C;“赵”为国名,作“攻”的宾语,句子的意思是“秦国攻打赵国”,其后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11.D【解析】D“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广义的河”错,应该是“黄河”。12.B【解析】B“项羽的父亲项梁”错,原文为“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13

35、.(1)凭借强大的秦国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采分点:以:介词,凭借; 势必:势,形势;必,必然,必定 举:攻占。(2)(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等到达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采分点:使:派; 及:等;之:第一个为“动词,到”,第二个为“代词,他”。【参考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

36、,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

37、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

38、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14.AE【解析】A“流露出诗人对前路的畏惧”的理解有误,纵观全诗,可以看出诗人有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

39、E“间接抒情”错误,尾联并非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攀登上小孤山峰顶,放眼眺望宇宙,开阔心胸之情15. 情感:“孤”字既写小孤山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透露诗人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时的苦闷之情;颈联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表达了诗人明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却愿坚定抗元、力挽狂澜的复杂情感;全诗主体上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小孤山此物,言诗人挺身而出、报效国家之志。16.(1)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琢谓余以善淫 17.D【解析】D项,主要考查词义和搭配问题。“取诸”就是“取之于”的意思,不能说“取诸于

40、”。对“文化”只能用“挖掘”,不能用“融合”,“文化与旅游”才用“融合”。另外,“挖掘”的状语是“深入”,“融合”的状语是“深度”。18C【解析】C项,第二段主要在谈打造旅游项目时融入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文化是魂”。第三句是对第二句的解说,所以应是“创新性改造”。19C【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不合语境。“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符合语境。“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此处不合感情色彩。“推陈

41、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符合感情色彩。“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20.(1)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2)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3)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21将“令尊”改为“家父”。将“拜读”改为“看完”(读一读)。将“惠寄”改为“敬寄”或“寄送”或“寄上”。将“敝校”改为“贵校”。将“夙愿”改为“愿望”或“心愿”或删去“长久以来”。 (每点1分)22.作文立意参考黑羊白羊,都是好羊。(应该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中心立意)发现黑羊身上的不凡。(看似其貌不扬的东西,一旦发现它的价值,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多种多样也是美。(羊群角度)容纳另类。(善待黑羊)好团队需要“异端者”尊重不同的声音。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