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85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答案】B【解析】【详解】“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说明大多数墓葬中没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由此可证明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B项符合题意;城中发现20多万

2、公斤的炭化稻堆积只能证明早其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只能证明当时的城市建造技术,排除C项;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只能证明历史的悠久,排除D项。2.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以拱卫周王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为B;禅让制发生在原始社会,不是西周时期,A错误;郡县制是从东周的

3、春秋时期出现,B错误不符题意,排除。行省制度是元朝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D错误。3.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 承认土地私有B. 打击旧的贵族C. 革除陈规陋习D. 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ACD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4.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

4、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和私学的出现、民间学术活动的兴起、社会变革以及由于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士受到重用有关,说法正确,故选D项,排除ABC项。5. 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政策“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 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秦国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同时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在军事上“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故A项正确; 打击匈奴势

5、力,形成稳固的后方这与秦统一无关,排除BCD。6.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朝B. 隋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以图示法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图片显示皇帝和“三公”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此中央机构创立于秦朝,故选A;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B;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排除C;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故选A。7.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 设置郡县B. 三公九卿C. 皇帝制度D. 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汉承秦制”是说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休养生息是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

6、济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因此休养生息不同于秦朝的政治制度,D符合题意;ABC是沿袭秦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8.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设立中央官学,以教授儒学为主,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正确;BCD项与汉代太学的设立无关,排除。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答

7、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呈现出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时代特征,故D符合题意;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指的是盛唐时期,而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A排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多成就,而非文化停滞,故排除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割据,中外交流不频繁,故排除C。故选D。10. 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A. 轻徭薄赋B. 虚怀纳谏C. 劝课农桑D

8、. 戒奢从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可知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唐太宗则虚怀纳谏,答案为B;ACD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11.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示的中央机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为B;ACD的中央机构不是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12.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 西周时期B. 北魏时期C. 唐朝初期D. 唐朝后期【答案】D【解析】【详解】“唯以

9、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唐朝的两税法,即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属于唐朝中后期,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实行两税法,排除。13.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家庭手工业的状况,但没有反映出规模的扩大,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14. 中国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

10、产问题的著作是( )黄帝内经九章算术齐民要术千金方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黄帝内经为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与题意无关,错误;九章算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其中就包括农业生产问题,正确;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正确;千金方为唐朝孙思邈所著,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这与题意无关,错误。综上,故选B。AC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的设问方向“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问题

11、的著作”。15.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详解】从南北朝到唐代中期,北方人从嘲笑喝茶到习惯喝茶,体现了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到北方,其影响力上升,C正确;据所学可知,隋朝于589年完成统一,但到唐朝中期,北方城市中喝茶才逐渐形成风气,排除A;我国南北方饮食虽有交流互通,但南北方饮食特点依然分明,且材料中只提到了饮茶习惯,

12、并未涉及食物,B说法错误;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不符合史实。故选C。1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唐太宗不喜欢“无丈夫之气”的萧子云的书法,而喜欢王羲之的书法。显然,王羲之的书法因为具有“丈夫之气”及其它艺术特色而“

13、尽善尽美”,深得唐太宗及当时人民所喜爱。此一点,正是王羲之书法艺术高超所带来的结果,同时也和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特点不无关联。故C项正确;材料中唐太宗并未明确规定整个社会要对王羲之的书法加以认同,故“决定”表述错误。且“皇帝的好恶”对“社会对艺术的评判”只能起浅层次的影响作用;王羲之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地位确立的深层原因应当从王羲之自身书法艺术的高超及历史的选择进行考虑。故A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不可超越”材料并未提供足够信息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所问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只解释了太宗时期唐朝和南朝后期社会对艺术的认可风格不同。D项

14、不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确立的原因,且不具备普遍性。故D项错误。17.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知府D. 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枢密副使为枢密院副长官,其权力与宰相相当,故选D;转运使是主管运输事务的官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兵部员外郎掌管兵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知府是地方行政长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18.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文

15、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设转运使转运地方大部分赋税到中央,故正确。唐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19.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A. 建立元朝B. 设置行省C. 统一蒙古D. 开凿运河【答案】C【解析】【详解】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C符合题意;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16、设置行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元朝建立后,为了将南方的财赋转运至北方,疏浚了大运河,故ABD不符合题意。20. 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 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 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C. 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D. 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税收所占

17、比例下降,非农业税收比例上升。非农业税收包括手工业和商业税收。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品大量销售,瓷器大量出口,直接增加了商税的收入,故A项符合题意;北宋出现纸币,但同时铸币量也较前代增加,还有金银等在市场流通,元朝时纸币才是国家发行的主币。农村契约租佃关系说明人身依附关系放松了,榷场贸易是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通过互市交换地区特产。表中无法反映使用货币的情况,也看不出人身依附关系的状态,也没有明确是城市贸易、边境榷场贸易还是海外贸易从而导致非农业税收的增加,故BCD不符合题意。21.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 东南沿海地

18、区农民赋税负担重B. 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C. 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D【解析】【详解】两段材料说明国家赋税主要来自南方,以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上升,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判断东南地区的农民赋税负担是否沉重,且赋税比重要看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生产总量的比例,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种植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上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22.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孙思邈著作千金方毕

19、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朝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孙思邈著作千金方是在唐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按照时间顺序为,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23. 下列文献中,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亲身游历的见闻,是研究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卷,记录的是礼佛的内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其中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本草纲目是明代

20、李时珍撰写的药物学著作,集中医药学之大成,体现了较为科学的物种分类的思想。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24. “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中的的“我朝”指的是A. 唐朝B. 北宋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明朝,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这样就加强了皇权,故C符合题意;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重文轻武,清朝设立军机处,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5. 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其上岸。1557年,该国商人

21、擅自营建房屋居住,设置官吏管理。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A. 荷兰B. 葡萄牙C. 西班牙D. 沙皇俄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贿赂广东香山县的地方官,获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明朝政府始终没有与葡萄牙签订协议,放弃领土主权。后来,明朝的地方官在地峡处修建关寨,限制葡萄牙人的活动范围,事实上承认了他们对澳门的占据。故答案为B项。ACD项,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被郑成功驱逐;西班牙人也曾侵略过台湾;沙皇俄国在清朝前期侵入黑龙江流域,此三项都与题干中的“澳门”不符,排除。26. 以下关于明朝对西藏地

22、区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明政府设置奴儿干都司设行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民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设置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称藏族地区为乌思藏,采取封授当地的僧俗首领,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方法管理军民事务。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的管理机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是在清朝前期。综上分析可知,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或,排除。【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

23、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27. 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军机处处理一般文书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对军机处和南书房进行了比较,指出军机处“是皇帝御用的秘书”,起上传下达的作用,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直接加强了君主

24、专制。故答案为C项。A项,军机处是在中央帮助皇帝处理事务的“御用的秘书”,不管理地方事务,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强弱不能由此得出,排除;B项,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机要文书,但不直接参与行政;内阁处理一般文书,排除;D项,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但并不具有最终决策权,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上,排除。28.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 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B. 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 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

25、D. 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既快又保密”可知,清代密折制度的形成,减少了中转、收发的环节,具有机密、迅速的特点,便于皇帝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皇帝朱批后形成的决策,能迅速地反馈给官员并被迅速地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答案为A项。B项,密折制度的建立,强化了皇权,并没有扩大官员的行政权力,排除;C项,官员收集的信息和提出的建议更快地传递给皇帝,但最终仍由皇帝进行决策;有“密折权”的官员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排除;D项,统治是否清明与密折制度无直接关联,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

26、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9. 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A. 辽东郡B. 伊犁将军C. 军机处D. 台湾府【答案】D【解析】【详解】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故答案为D项。ABC项,辽东郡不可能属于福建省,伊犁将军设在新疆,军机处设在中央,此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30.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

27、应了移民的需求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材料叙述的是在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

28、点睛】本题聚焦的就是海峡两岸之间的现实关系,透过历史的视角以文化的角度来明确两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宗法情结来架设两岸之间关系的桥梁。针对福建和台湾的地理关系,利用中国人的宗法情结,表现出历史上两岸之间的密切关系。题目的难度不大,考点也是比较明显。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晁福林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

29、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侯”“王”由来的原因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2)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答案】(1)由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侯王和功臣。目的: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2)创新:设行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解析】【详解】(1)由来: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同姓诸

30、侯王和功臣。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的分封诸侯制度,由此产生了王国问题,威胁了中央集权;为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削夺一些列侯的爵位。(2)创新:据材料“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可知,设行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据所学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等方面回答。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瓶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

31、政府了。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材料四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

32、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推动“士人政府”出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方式是什么?“全国优秀青年”的标准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如何选拔官吏的?该选官制度实行的原因是什么?(3)相对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官制度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方式:由地方向中央推举官员。标准:品行。(2)方式:由地方官员负责和根据民间评价列出候选人。原因:地方骚

33、乱,交通不便。(3)特点:选官权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徇私舞弊的发生;加强中央集权。【解析】【详解】(1)制度及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方式是由地方向中央推举官员,标准是品行。(2)方式:根据材料“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归纳出由地方官员负责和根据民间评价列出候选人。原因:根据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进行归纳即可。(3)特点:根据材料“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可归纳出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根据材料

34、“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可归纳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积极影响:结合科举制的影响进行作答即可。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

35、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清朝)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材料二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2)材料二反

36、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答案】(1)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地矛盾;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丰富了农产品的结构,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中外贸易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详解】(1)注意设问“积极影响”,不需要分析消极影响。根据材料“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得出:明朝时,引

37、种了高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农耕经济得到发展;根据所学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根据材料“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得出:明朝中期以后,商业发达,白银大量流入,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根据材料“政府财政也用白银为计算单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政府改变货币管理政策,白银逐渐成为社会的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开放海禁”“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闵(漳州)粤(广州)四海关”“实行独口通商”“集中于粤海关一口”归纳得出:从“海禁”到“四口通商”再到广州“一口通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第二小问“影响”,紧扣设问“对中国历史发展”,结合所学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