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2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2017版高考化学苏教版(浙江专用)一轮复习文档:专题5 第四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加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a2.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3.氨的性质与用途b4.工业合成氨b5.铵盐的性质与用途b6.硝酸的性质与用途b7.工业制取硝酸的设备和流程b8.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a考点一氮气及其氮氧化物1氮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N23H22NH3;N2O22NO。2氮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下表中NO和NO2的比较:NONO2物理性质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不溶能溶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2、与人体、环境的关系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题组一氮气及氮氧化物的性质1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能跟氧气反应。2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以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CN2在空气中约占质量比的D在反应3MgN2Mg3N2中N2作氧化剂答案C

3、解析N2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但在高温下N2与O2产生的NO易被氧化为NO2,故汽车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N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4/5,N2与金属、H2反应时作氧化剂。3下列氧化物中,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 BNO2CSiO2 DSO2答案B4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ANO是酸性氧化物BNO只能通过人工合成CNO是大气污染物,会形成酸雨DNO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C5对于3NO2H2O=2HNO3NO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D在反应中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

4、3 mol 电子发生转移答案A题组二NO、NO2对环境的污染和治理6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发生一系列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反应,从而不断产生O3,加重空气污染。反应过程为2NO22NO2O,2NOO22NO2,OO2O3。下列对该反应过程及生成物叙述正确的是()ANO2起催化剂作用 BNO起催化剂作用CNO2只起氧化剂作用 DO3与O2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反应过程得O22O,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不是同分异构体,属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7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

5、、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_,NO来自于_。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_(至少填两种)。(2)NO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_。(3)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1)汽油的不完全燃烧N2与O2在汽车汽缸内的高温环境下的反应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任填两种即可)(2)3NO2H2O=2HNO3NO(3)2CO2NON22CO2解析(1)汽车汽缸内不断进行着汽油的燃烧反应

6、,当空气不足时,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当空气过量时,N2和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导致光化学烟雾,产生温室效应。(3)CO、NOx反应后生成的无毒气体为CO2和N2。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1常见的污染类型(1)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2)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3)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1)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

7、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的处理。(2)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考点二氨气和铵盐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

8、,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4NO6H2O。3氨气的制法(1)工业合成氨的原理N23H22NH3(2)实验室制法4铵盐及NH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的检验未知液呈

9、碱性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题组一氨与铵盐的性质及应用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答案C解析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A项正确;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正确;氨水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NH3H2ONH3H2O),放出氨气,C项错误;氨水显弱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D项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氨制取硝酸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氨气遇

10、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答案D解析A项,NH3HNO3,氮元素被氧化;B项,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不能体现其氧化性;C项,NH3HCl=NH4Cl,有白烟生成,但与H2SO4反应不会产生白烟;D项,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N2,氯气被还原生成HCl,HCl与NH3化合产生白烟现象。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B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C在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

11、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D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答案B解析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氨气,如NH4NO3在400 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A项错;Fe2比NH更易结合OH,因而加入少量NaOH不会产生NH3,C项错;NH4HCO3、(NH4)2S等溶液均呈碱性,D项错。题组二氨气及铵盐的性质实验4某同学探究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向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无NHC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D加热可

12、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答案A解析NH3H2O是弱电解质,NaOH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A正确;B项,NH3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不加热NH3不能逸出,无法确定是否含NH;C项,产生的NO是大气污染物,不能作清洁能源;NH4Cl受热也会分解,故不可采用加热法除杂,D错误。5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如果只提供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

13、。(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填字母)。ACu与稀盐酸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3)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原理相似。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2)D(3)减小增大3解析(1

14、)图1引发喷泉,只需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即可;图2则需先打开止水夹,再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冒出后,移去热毛巾即可。(2)能在锥形瓶内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大于圆底烧瓶内压强方可,故应选NH4HCO3和稀盐酸,其他要么不反应,要么反应不生成气体或产生气体很少。(3)图1、2是上部压强减小导致喷泉,图3是下部压强增大导致喷泉;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均与图3原理相似。题组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6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填字母)。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

15、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填序号)。密度颜色溶解性热稳定性与氧气反应(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集气的原理是_。答案(1)BC(2)CD(3)(4)d利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解析(1)加热氯化铵产生氯化氢和氨气,遇冷又转化为氯化铵固体,不能制取氨气;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氨气时,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更方便操作,而且节约

16、氨水的用量。(2)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用C装置,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制氨气选用D装置。(3)收集气体可采用排空气法(密度、气体不能被氧气氧化等),也可采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与其他性质无关。(4)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1喷泉实验的原理中学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1)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2)能形成喷泉的条件从原理上讲,气体要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

17、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气体HClNH3CO2、SO2、Cl2、H2SNO2O2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或盐酸浓NaOH溶液水2.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1)加热浓氨水反应原理:NH3H2ONH3H2O。装置:见图甲。(2)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装置:见图乙。考点三硝酸的性

18、质及工业制法1物理性质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浓)2H2O4NO2O2。(2)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

19、24HNO=3Fe3NO2H2O。(3)与有机物反应硝化反应:与C6H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6HNO3C6H5NO2H2O。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3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也是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4工业上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过程(1)生产流程(2)生产设备主要有热交换器、转化器和吸收塔。(3)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器:4NH35O24NO6H2O;热交换器:2NOO2=2NO2;吸收塔:3NO2H2O=2HNO3NO。题组一硝酸的工业制法1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A使用吸收塔设备B使用

20、尾气吸收装置C使用H2作原料D使用催化剂答案D2下列关于工业制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制硝酸是将NO2溶于水,需要通入氧气B工业制硫酸会产生SO2和SO3尾气C工业制硫酸应对SO2进行循环利用D工业制硝酸和硫酸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D题组二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3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答案D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选项A错;

21、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FeO反应时表现氧化性和酸性,所以选项B、C错。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NO22H2OC1.0 molL1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2、Cl、SOD硫化铜溶于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CuS2H=H2SCu2答案B解析酸性条件下NO能溶解铜,A项错;Fe2在稀HNO3中不能大量存在,C项错;硝酸与CuS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而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HNO3

22、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2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1)忽视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不能与Fe2、I、SO、S2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的写成复分解反应。题组三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简单计算5在标准状况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

23、合气体1.12 L,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A0.8 mol B0.6 molC0.11 mol 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根据原子守恒法计算。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即为气体NO2与NO物质的量的总和,n(HNO3)被还原0.05 mol,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Cu(NO3)2中NO的物质的量,n(Cu)0.03 mol,所以nCu(NO3)20.03 mol,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20.05 mol0.11 mol,故C项正确。6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

24、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为0.1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 molL1答案A解析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从题干图中看出(注意只是第二份100 mL)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反应完全,第二份中NO应为330.1 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 g,即0.25 mol,故

25、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5 molL1,NO物质的量为0.2 mol。所以选A。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1思维模型2计算中的守恒思想的应用(1)原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的作用,以N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2)得失电子守恒法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3)电荷守恒法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NO)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4)离子方程式计算法金属与

26、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NO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NO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题组四有关硝酸氧化性的实验探究7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是_。.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3)上述反应

27、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填字母)。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实验反思(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_。.问题讨论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6)你认为上述看法_(填“”或“”)合理

28、。若是合理,说明理由,若是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_。答案(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放出红棕色气体(3)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滴入稀硝酸(4)C(5)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Cu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6)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成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解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中具支试管中溶液变蓝,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向分液漏斗中加水将浓硝酸稀释后,可以继续进行铜与

29、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这样可以利用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排出具支试管中的空气,有利于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由于硝酸均过量,铜的质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铜无论是与稀硝酸反应,还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Cu2的浓度是相同的,看法是不合理的。可通过向蓝色溶液中通入NO2看溶液是否变绿,或加热绿色溶液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来证明。1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模板(1)探索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为物质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2)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为物质性质推测实验验证结论。2现象描述答题模板(1)全面描述现象的程序“海、陆、空”“海”溶液有什么变化;“陆”固体有什么变化;“空”气体有什么变化。(

30、2)规范描述现象的答题模板如颜色:由(具体颜色)变为(具体颜色);气体:溶液中产生(颜色)的气泡,(或)在固体表面产生(颜色)气泡;沉淀:在(颜色)溶液中产生(颜色)的沉淀(浑浊)考点四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1转化关系注意箭头指出可体现物质的性质,指向可寻找该物质的制备方法。2不同价态的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几种形式(1)歧化同一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如:3NO2H2O=2HNO3NO2NO22NaOH=NaNO3NaNO2H2O(2)归中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两种化合价向中间靠拢。如:6NO4NH35N26H2ONO2NO2NaOH

31、=2NaNO2H2O(3)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NH3NONO2HNO3N2NONO2HNO31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图中所涉及的盐类物质均可以水解答案C解析NaHCO3不能用作肥料,A项错;Na2CO3很稳定,受热时不易分解,B项错;图中的NaCl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D项错。2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1

32、)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氢气_。(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_、_。(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答案(1)ab(2)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4)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5O24NO6H2O1(2015全

33、国卷,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所以为硝酸。2(2015上海,2)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AHClO NH4ClCHNO3 AgNO3答案B解析A项,HClO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HCl和O2,反应方程式为2HClO2HClO2,错误;B项,NH4Cl在加热时发生分解反应,而在光照时不会分解,正确;C项,HNO3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4HNO3(浓)

34、4NO2O22H2O,错误;D项,AgNO3不稳定,光照发生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gNO32Ag2NO2O2,错误。3(2015北京理综,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答案A解析A项,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错误;B项,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正确;C项,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及经动物消化使蛋白质转化为氨气和铵盐,实现了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并且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的循环,C正确,D正确。4(2015北京理综,12)在通风橱中

35、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中的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答案C解析A项,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正确;B项,铁遇浓硝酸钝化,阻止铁继续与浓硝酸反应,正确;C项,对比、,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错误

36、;D项,装置形成原电池,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方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正确。52014高考涉及氮及其化合物选项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而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2014广东理综,9C)(2)实验室用锌粒、稀HNO3以及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可制取H2()(2014安徽理综,9C)(3)由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而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2014安徽理综,12B)(4)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2014天津理综,2D)(5)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

37、)(2014重庆理综,2B)(6)Cu溶于稀HNO3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NO=Cu2NO2H2O()(2014江苏,7A)(7)NH3、O2和HNO3三种物质中,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2014江苏,8B)答案(1)(2)(3)(4)(5)(6)(7)解析(1)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因为氨气易溶于水。(2)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锌粒与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H2。(3)浓硝酸使铝片在常温下钝化。(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产生NO,不能用水吸收。(5)Br2(g)和NO2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6)Cu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7)O2和HNO3二者不能

38、反应。62015广东理综,33,(1)(2)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2)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原因是_,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答案(1) A、C、G(2) 产生白色的烟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且呈红色解析(1) 用NH4Cl和Ca(OH)2固体制备NH3,因反应物中有H2O生成,反应发生装置为“固体固体气体”的装置A;由于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极易溶于水,

39、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采用装置C收集;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尾气处理装置要防止倒吸,其装置应用倒扣漏斗,且漏斗的边缘与水面相切,选用装置G。(2) 由于A瓶中的HCl压强大于B瓶中NH3的压强,当打开旋塞1,A瓶中的HCl进入B瓶中,与B瓶中的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稳定后,再打开旋塞2,由于B瓶中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将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倒吸入B瓶中,其中的剩余的HCl溶于其中显红色。练出高分1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N2的电子式_。(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0、为_。(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O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l)H119.5 kJmol1N2H4(l)O2(g)=N2(g)2H2O(g)H2534.2 kJmol1写出肼和N2O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4)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_。 答案(1)NN(2)2NH3NaClO=N2H4NaClH2O(3)2N2H4(l)N2O4(l)=3N2(g)4H2O(g)H1 048.9 kJmol1(4)N2H44OH4e=4H2ON2解析(2)题中给出了反应物和其中一种生成物,则NaClO作氧化剂,还原

41、产物为NaCl,根据原子守恒知有水生成。(3)方程式可由2得到,所以H2H2H1。(4)负极反应应该是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要注意题中碱性条件,故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H。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2)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答案(1)4NH35O24NO6H2O(2)NH4NO3(3)乙同学方案合适。CO

42、2在水中溶解度小,先通CO2再通NH3生成的NH4HCO3的量少,而且易生成(NH4)2CO3;先通NH3至饱和再通CO2至过量,保证产物量大,且生成的全部是NH4HCO3。3氮氧化合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据NOx的性质特点,开发出多种化学治理氮氧化合物污染的方法。(1)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已知: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_。(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

43、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3)纯碱溶液也能用于处理氮氧化合物废气,反应原理与上述(2)类似,同时产生CO2。请写出纯碱溶液吸收NO2的化学方程式: _。现有一定量的某工业废气,其中含有3.36 L NO2、1.12 L NO(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假设不含N2O4),恰好被200 mL碳酸钠溶液吸收,所得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该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1。答案(1)13(2)2NO22NaOH=NaNO3NaNO2H2ONaNO2(3)Na2CO32NO2=

44、NaNO3NaNO2CO2NaNO3:0.05 molNaNO2:0.15 mol0.5解析(1)设NO的体积为V(NO),NO2的体积为V(NO2),依据方程式知,处理NO需NH3:V(NO),处理NO2需NH3:V(NO2),则解得V(NO)0.75 LV(NO2)2.25 LV(NO)V(NO2)13。(2)生成两种钠盐,必然是NO2的歧化反应,依据量的关系可知两种盐分别为NaNO3和NaNO2。NO中氮的化合价为2价,NO2中氮的化合价为4价,二者11混合时与NaOH反应生成一种钠盐,依据电子守恒可知,钠盐中氮的化合价为3,即为NaNO2。(3)n(NO2)0.15 mol,n(NO)

45、0.05 molNa2CO3NO2NO=2NaNO2CO2005 mol 0.05 mol0.05 mol0.1 mol则单独与Na2CO3反应的NO2为0.15 mol0.05 mol0.1 molNa2CO32NO2=NaNO3NaNO2CO2005 mol 0.1 mol 0.05 mol 0.05 mol所以共生成NaNO3:0.05 mol,NaNO2:0.15 molc(Na2CO3)0.5 molL1。4某氮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理流程如下:(1)过程:加NaOH溶液,调节pH到9后,升温至30 ,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用离子方程式表

46、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 _。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_。(2)过程: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NH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第一步反应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_。写出1 mol NH(aq)全部转化为NO(aq)的热化学方程式_。(3)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 g CH3OH,转移6 mol 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答案(1)NHOH=NH3H2O当通入空气后由于溶液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故可将其中的NH3排出,促进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尽可能多地

47、将氨赶出(2)放热因反应物能量比生成物能量高NH(aq)2O2(g)=NO(aq)2H(aq)H2O(l)H366 kJ mol1(3)565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a的名称是_,b的名称是_。(2)写出NaNO2和(NH4)2SO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3)C的作用是_,D的作用是_,是否可以把C与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4)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微热b,这时G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

48、G中插在溶液里的玻璃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NH4)2SO42NaNO2,2N2Na2SO44H2O(3)除去氧气(及氮氧化物)除去水蒸气不能,对调后无法除去水蒸气(4)N23Mg,Mg3N2(5)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氨味(或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试纸变蓝),证明产物中含有氮化镁;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还含有未反应的镁解析(1)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将装置设置成密闭体系(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并在G中加入水),然后利用热膨胀原理来检验。(2)NaNO2中N元素显3价,在反应中将(N

49、H4)2SO4中3价氮氧化,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来配平化学方程式。(3)由于开始装置中含有空气,故利用硫酸亚铁除去空气中的O2及反应中生成的氮氧化物;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吸水剂,将生成的N2干燥。(4)镁是活泼金属,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5)Mg3N2能与水反应生成NH3,故只要检验加入水后能否生成氨气即可知是否有Mg3N2生成;金属镁的检验可以通过加入酸来检验。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e烧碱固体(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

50、连接下表装置中的_(填序号)装置,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备选装置(其中水中含酚酞溶液)(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_试剂的洗气瓶;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_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1)ace(2)或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片刻(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饱和食盐水、浓硫酸3Cl28NH3=6NH4ClN2NaOHCl2

51、2OH=ClClOH2O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四点:实验室中快速制备氨气的方法和原理;氨气的“喷泉实验”原理和操作;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尾气吸收;氨气和氯气的反应原理。(1)在浓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OH,加入生石灰CaOH2O=Ca(OH)2或NaOH固体,平衡左移,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促进氨水的挥发。碱石灰的成分是烧碱和生石灰,将浓氨水加入到碱石灰中能快速制备氨气。(2)氨气极易溶于水,不溶于CCl4,要用防倒吸装置,因此选择或。要使装置D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内外压强差。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可使D中氨气受热膨胀,通过导管后溶于水,D中压强变小即产生“喷泉”。(3)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探究氨气具有还原性,氯气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联系NH3HCl=NH4Cl可知,“白烟”的成分为氯化铵,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必为氨气的氧化产物,可推知为氮气。氯气是有毒气体,可与强碱溶液反应,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