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见微知著见微知著唐诗曰:一叶落,天下秋。宋诗云:春满园,关不住。一红杏,出墙来。古人道:窥一斑,见全豹。若见微,可知著。一枝叶,一世界。一枝花,而见春。细微物,莫轻视。有限中,藏无穷。观天下,即如此。洞庭湖,八百里。湘江壮,岳阳阔。围湖面,造耕田。聚沙塔,集腋裘。日削减,月割忙。观而今,成大害。长江水,滥成灾。毁河堤,冲城镇,人喊苦,道不出。退耕地,还洞庭。广植树,多建坝。事虽小,意重大。美利坚,号民主,今派兵,明制裁。观中东,时局乱。战才平,恐怖起。众人民,无安定。此民主,谁欲得?观一隅,明全局。狼子心,路人知。人立志,亦如此。昭烈嘱(,传千秋):善虽小,必为之;
2、恶虽小,切莫为。惜后主,终未听。蜀国亡,汉室衰。人笑其,不思归。好习惯,点滴养;坏习惯,勿养成。细节事,亦认真。莫学习(改“学习”为“仿效”),刘阿斗。弟子规,圣人训:出则悌,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治天下,平家国。先修身,后齐家。虽一屋,亦当扫。周总理,人之表。衣冠洁,礼教周,亲百姓(,爱人民)。见外宾,人称善。新中国,尊严显。待百姓,如己出,人爱戴,美名传。我凡人,非总理(可改为“尚高风”)。细小事,仍谨守。中学生,须明礼,须诚信,须团结,须友爱(,不乖戾)。不留须,及(“及”可改为“不”,以免歧义)长发。不打扮,穿(此处可改为“不”,以免歧义。后面的“异服”可作动词短语用)异服。见师长,
3、要问好。对父母,恭且孝。一枝叶,一世界。窥一斑,见全豹。人有礼,人才善;人无礼,大多善(“善”字似系笔误,应为“恶”)。好印(似应是“形”)象,极重要。一丝缕,当珍惜。一饭粒,不轻弃。办事情,须认真,(须执着,)须仔细。虽一屋,必要扫,虽衣冠,必整洁。(一评50分,二评56分)(总评53分)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不就是一首诗吗?这是一首“顺口溜”,这是一篇“三字经”。“顺口溜”也好,“三字经”也好,不都是“诗”?今年高考浙江语文卷的命题者,继2004年之后,仍然蛮横无理地规定考生写作的文体“除诗歌外”,但这位顽强的考生,仍然坚持用诗歌体裁写作,字数也远没有达到要求(其他文体)的800字,阅卷
4、者经过比较激烈的“争论”,最后仍旧判了很高的分数,这是不是对刚愎自用的命题者的极大嘲讽呢?这篇“三字经”的构思很讲究,1、2两节“引题”之后,第3节就“破题”,极其精要地阐释了中心思想。主体部分49节,古今中外、自然人文,论证了“见微知著”的中心。从第4节的材料看,该考生受上一年高考浙江作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影响很深,准备了这方面的素材。值得庆幸的是:该考生思想很灵活,将事先准备的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材料转换了一个角度,从“广植树”这一小视角出发,说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大环境的重要,即扣住了本文主旨。而第5节超级大国横行霸道的事情,乍一看很难扣题,文中又以“观一隅,明全局。狼子心,路人知”四个小句子,巧妙点题。难写的材料处理得和顺,以下几节就更加纯熟地扣住中心了。最后一节,小结全文,顺理成章,丰赡圆满。尽管浙江省今年高考作文卷的命题者,继2004年之后,仍然规定考生写作的文体“除诗歌外”,但这位考生仍然用诗歌体裁写作,字数也远没有达到要求(其他文体)的800字,但阅卷者经过比较激烈的“争论”,即使最后用了简单的平均法,该文仍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属于一类文。至于语言上的白璧微瑕,因为是特殊环境下的急就,在所难免(笔者已在文中用括号里的文字试作增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