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捷检索标签:上海市、宝山区、语文、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卷考试(考卷)时间:2006年4月中旬2005学年第二学期宝山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学习能力诊断卷 2006.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此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第一部分 阅 读 (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8分)宣德青花瓷刘润民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明代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被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典范。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
2、,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产品不仅供宫廷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当时宣德皇帝和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艺术方面的发展,除了瓷器外,宣德朝的铜器、雕漆及织绣等,俱也成就辉煌。宣德青花常见的有:盘(敞口、撇口、折沿、菱花口),碗(撇口、花口、墩式、鸡心式、合碗、卧足碗、十棱高足碗),瓶(梅瓶、玉壶春瓶、胆瓶、贯耳瓶、四方委角瓶、天球瓶),罐(蟋蟀罐、盖罐
3、、出戟盖罐),花盆(海棠式花口盆、八棱花盆、四方花盆),壶(梨形壶、执壶、茶壶、僧帽壶),洗(花口洗、卧足洗、菱花式洗),砚滴,花浇,钵,盒,三足炉,八方烛台等。除此之外,当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许多造型模仿西亚地区的金银器和陶器,如花浇、鱼篓尊、盘座、折沿盆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均为分段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造型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细砂底,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有模
4、仿橘皮纹,但没有开片,釉中气泡密集,大小不一。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哪个部位的纹饰。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描绘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叫苏麻离青(亦称苏泥勃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与国产料不同的是,含铁量特别高,含锰量低,所以呈色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被视为无法模仿的特色。宣德青花纹饰上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犷的画法,装饰上渐趋疏朗,规矩中富于变化。注重
5、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植物纹有:缠枝莲、番莲、束莲、枇杷纹、牡丹花、菊花、栀子花、百合、灵芝、牵牛花、石榴、荔枝、海棠花、山茶花、宝相花、射干花、松竹梅、葡萄、瓜果、桃、西瓜等。最常见的是以茶花、菊花、牡丹、莲花组合描绘在一起。缠枝莲花在宣德青花瓷中也较为多见。描绘非常流畅,自由活泼,画法布局多样,讲究变化,显示了当时装饰艺术的高超。动物纹有:龙(团龙、海水龙、龙穿莲、龙穿花)、凤、鱼、麻雀、海兽、狮子等。宣德龙纹描绘在明代最富有生气,龙首威武昂扬,龙身舒展修长,矫健勇猛,体现宫廷龙纹的威慑感。人物纹,由于受青花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主要有:仕女、吹箫引凤、婴戏图,仕女常是和庭园楼阁组
6、合描画在一起,如仕女游园、赏月、拜月等。海水纹在宣德青花中大量出现,也最为擅长,多是用作辅助纹饰,采用写实手法描绘,海水起伏翻腾,汹涌澎湃,有气势。另外梵文、藏文也开始出现于青花瓷器上。综观宣德青花纹饰,其取材范围广泛,绘画讲究气势壮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名声显赫的宣德官窑青花,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被后人推崇。自明成化朝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二朝,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不仔细对比辨别,极易混淆。(选自文史知识01.1,有删改)1.宣德青花瓷器,之所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_2.第两段,分别从和两方面,介绍
7、了宣德青花瓷器的艺术风采和特色。3.宣德青花瓷器纹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_4.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 A.中国历代的青花瓷器,是中国瓷器的典范。 B.用进口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 C.宣德青花的纹饰比元代纹饰,由繁密变为疏朗。 D.宣德官窑烧制的青花瓷器,是专为宫廷提供的用瓷。 E.明代青花瓷上的龙纹描绘,数宣德年间的最富有生气。F.康、雍两朝仿制的青花瓷水平很高,不易辨别真伪。5.从全文内容看,青花瓷器在明代得以极大发展的原因,除了帝王的“浓厚兴趣”外,还有哪些原因?请逐条写出。答:_二、 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绝交的诗意留白绝交是个耐人寻味
8、的举动,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千金易得,知音难期。朋友该是人世间最能给人安慰和温暖的东西之一吧,何以先“交”而后“绝”之?不用说,那原因一定很复杂,其情感也势必很激烈,而绝交的诗意也正在于此。古人耿直,乃好绝交。论语里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易也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可见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尽管最爱研究君子与小人分野的孔子,还时常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叹,但总的来说还不失为“温柔敦厚”。到了汉代,绝交的举动也随着人的内在自我的日益觉醒而火药味渐浓。这一时期断交的故事颇为不少,但把绝交
9、当成天大事写进文章且青史留名的,东汉的朱穆要算第一人。品行很方正的朱穆,有感于一个叫刘伯宗的朋友“一阔脸就变”的丑行乃愤而与之绝交。他写了一封绝交信历数刘伯宗阳奉阴违的事实,还附了一首绝交诗云:“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汙,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风,谓凤无德。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诗中朱穆自比为_,斥刘伯宗为_,骂得好不痛快!事实证明,朱穆果然开了一时风气。蔡邕在正交论里有“疾浅薄而携贰者有之,恶朋党而绝交者有之”的话,说的正是当时的盛况。后来南朝梁代的刘孝标甚至还写过一篇广绝交论为朱穆隔代声援。这其间,最著名的例子莫
10、过于“管宁割席”了。因为朋友华歆在锄地时发现一片金子并将其掷出去(说明他眼里还是有金子),又在同席读书时被窗外车马经过的喧闹声所吸引而“废书出看”(说明他不甘寂寞),管宁就把好好的一张席子一刀两断,说:“子非吾友也。”在这则故事中,有一个在场的道具席子,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利刃剪子或者刀。正是这一点,使管宁的绝交行为在其绝交性上超越了朱穆。撇开管宁在今天肯定交不到朋友的推断不论,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现代人睁不开眼。有一段日子,我一直迷恋着那些绝交的故事。我常常想到另一个更为经典的案例,故事的主人公嵇康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文与山巨源绝
11、交书里,魏晋之际最“酷“的美男子嵇康显得有些小题大做。读过这封绝交信的人都难免会犯嘀咕:老朋友山涛推荐的官儿你可以不做,可也犯不着“绝交”啊?绝交就绝交吧,干嘛又把人骂个狗头喷血?其实,想不通就对了。因为“刚肠疾恶”的嵇康不过借力打力,通过痛骂山涛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而已。这封信最终成为把嵇康推向断头台的引线之一。众所周知,行刑前,嵇康顾视日影弹奏一曲广陵散,遂成千古绝唱。可在这唯美的死亡之前发生的“托孤”事件却未引起充分的注意。嵇康没有把八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当时在场的哥哥嵇喜,却出人意料地交给了山涛,还对儿子说:“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这不能不让千年后的我们大跌眼镜。正是这一刻
12、,死亡的诗意和绝交的诗意才令人心动地交织在一起。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干嘛那么认真! 可你得承认,古人的顶真中的确散发着更多的人的气息。古之绝交者往往外表似儒而骨子里近道。朱穆写过儒学气很浓的崇厚论,可里面却有“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道德迁,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这样放肆的话,可见他所说的“厚”其实紧贴着“道”。这和嵇康高喊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并无二致。礼失求诸野,道不同则不得不诉诸“绝交”。绝交其实是一种表态,这主要不是宣布和某个个体的分道扬镳,而是为在世俗与人海中奋力区别自
13、我而发出的一声近乎绝望的呐喊。现代人绝交行为的减少不是出于理性的成熟,而是少了一些执着与操守,多了许多得过且过的私心杂念。我的绝交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童年,但二十多岁时也和朋友写过绝交信。关于此点我只想说,绝交的滋味是很苦的,尽管里面多少残留着一些古典的诗意。(选自文汇报05.5.13,有删改)6.第段,“它必得满足的一个条件恰恰跟它的结果构成反对”这句话中的“条件”和“结果”是指和。7.第段,多次引用孔子的话。引“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为了说明_;引“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为了说明_。8.第段画横线的地方,应填入词语为:诗中朱穆自比为,斥刘伯宗为。9.对第段的“那把看不清形制的刀具躲
14、在历史的暗处闪闪发光,的确晃得我们这些现代人睁不开眼”一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些不在场的剪子或刀的突然出现,令现代人大惑不解。 B.管宁断然绝交的理由与其过激行为,令现代人无法理解。 C.作为现代人是不赞同管宁与华歆因某些小事而断然绝交的。 D.管宁断交的决心与彻底的做法,让现代人大为感叹与钦佩。10.第段,嵇康已与山巨源(山涛)绝交,为什么却将儿子“托孤”给山巨源? 这是因为:_。11.对第段“对于今人来说,绝交不仅仅洋溢着童年的天真,甚至还有些残忍的奢侈”一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人多了一些私心杂念,失去了童年的淳朴与纯真。 B.由于理性的成熟,今人反
15、而缺少了勇于绝交的勇气。 C.今人少了一些执着与操守,因此绝交成了一种“奢侈”。 D.一些今人抱有得过且过的态度,失掉了古人顶真精神。12.从全文看,你认为绝交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四句) (4分)13.信而见疑,_,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刑天舞干戚,_。(陶渊明读山海经)永忆江湖归白发,_。(李商隐安定城楼) 越人语天姥,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楼船夜雪瓜州渡,_。(陆游书愤) 工欲善其事,_。(论语卫灵公)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西陵峡清孙原湘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奔雷峡断风
16、常怒,障目峰多雾不开。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注释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峡中多急滩,水势凶猛异常。 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 楚台:古代楚国地名。在今湖北姊归县东。14.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15.首联中“一”与“百”数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西陵峡的_和_。16.请分析“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这一联的写法与效果。答:_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4分)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
17、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载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贻误。 (选自后汉书烈
18、女传) 17.曹操,字,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与曹丕、曹植合称为 “”。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适河东卫仲道 ( ) 犯法当死 ( ) 文姬诣曹操请之 ( ) 诚实相矜 ( ) 19.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文姬为胡骑所获今为诸君见之 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乃追原祀罪A.组两字含义相同,组两字含义也相同。B.组两字含义不同,组两字含义相同。C.组两字含义不同,组两含义也不相同。D.组两字含义相同,组两字含义不同。20.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译文:_流离涂炭,罔有存者译文:_ 21.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9、主要表现了蔡文姬;第三自然段,主要表现了蔡文姬。(选择文中的词语回答)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媭砧课诵图序王拯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蓄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20、。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选自古文类选)注释媭砧课诵图:媭(x),古代楚湘一带称姊为媭。课,督促。 不材:谦词。姊刘:姊的夫家姓刘。 颠顿荒忽:颠顿,颠沛困顿。荒忽,
21、即恍忽。 女红:女工,指纺绩、剌绣、缝纫等事。 劬(q)劳:劳苦、劳累。 同岁生:即同年,古时同科、同榜的进士称同年。 22.第段,“以不得遂其志”的“志”指的是_23.第段,作者从和两方面描写其姊对他课诵督教的情景。24.文中多次对时间追述,从“自七岁时”、“十岁后”、“十五六时”、“二十后出门”到“三十年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_25.对全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媭砧课诵图是作者在京城做官时自己所画。 B.这篇序文与题画的诗词一样,是一篇题画之作。 C.作者在文中表明,作幅画目的是“为图以自警”。 D.全文以细节刻画为依托,语淡情深,颇为感人。26.有人说“
22、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是全文的关键句,并寄托着寓意。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是“关键句”?寄托了怎样的寓意?答:_ _第二部分 写 作(70分)27.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方程式,给我们条件,要我们去求解;有人说,成长是一道思考题,给我们材料,让我们去分析;也有人说,成长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时候跑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论证已知,寻求未知。你认为成长是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卷参考答案一、(18分)1.明代青花瓷器的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宣德青花瓷器的烧造数量是空前的(4分,各2
23、分) 2.造型;用釉(用料) (2分,各1分) 3.注重从自然界选取素材;描绘流畅,画法布局讲究变化(4分,各2分) 4.A、D(4分,各2分) 5.受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丰富了瓷器的造型;青花瓷器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促进生产;运用从波斯进口的青料,形成特殊艺术效果,提升了品位(4分,每小点1分,通顺1分)二、(22分)6.交;绝(2分) 7.先秦时代对友谊的好处已经颇有会心;先秦人对观点不同朋友的态度还是 “温柔敦厚”的(4分,各2分) 8.高洁之凤;恶俗之鸱 (关键是“凤”与“鸱”,修饰的定语大意相同即可)(4分,各2分) 9.D (2分) 10.嵇康绝交的对象并非山涛,而是通过痛骂山涛
24、表明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立场(3分) 11.B (3分) (不是出于理性的成熟) 12.要点:表现在人的内在自我的觉醒;表现在对操守(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在对世俗现象的奋力抗争(4分,每小点2分,任选两点)三、(4分) (任选四句)13.忠而被谤;猛志故(固)常在;欲回天地入扁舟;云霞(霓)明灭或可睹;铁马秋风大散关;必先利其器(4分,各1分)四、(8分)14.险绝正当奇绝处(1分) 15.险滩多而曲折;水势猛而流速快 (4分,各2分) 16.作者改变了常见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与“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舟,写为静态,表现出了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的感受,又给了读者新奇的而生动的印象(
25、3分)五、(14分)17.孟德;三曹(2分) 18.出嫁、嫁给;判罪、判罪;到;同情、怜悯(4分,各1分) 19. B (2分) 20.为什么要吝啬一匹快马,而不去拯救垂死之人的性命呢(2分。要点:惜、疾足一骑、济、通顺,各0.5分);飘泊流离,生灵涂炭,没有(一本书籍)保存下来(2分。要点:流离、涂炭、罔、补充内容,各0.5分) 21.有才辩;博学(2分,各1分)(第一自然段中有概括性句子:“博学有才辩”下文的第二、三两自然段分别写此内容)六、(14分)22.蓄志南归,迎养其姊(2分) 23.言;行(2分) 24.表现了十多年来,其姊对他教养的艰辛;表现了作者多年来对其姊不可忘却的情怀(4分,各2分) 25.A(2分) 26.其一,“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一句,紧扣媭砧课诵图题旨,表达了这幅画的中心内容,所以说是关键句(不限于此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其二,其寓意为:“二巨石”,一为捶衣之石,一为锤炼人材之石,表达出了媭砧课诵图蕴含着的警策之意(大意相同即可)(4分,每小点2分)七、作文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