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要求考点考试内容与要求高频考点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b)1.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b);物质决定意识(b) 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1.物质决定意识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认
2、识从何而来: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考点一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导思知识梳理1.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概念是什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为什么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3、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5.规律的特点及其要求是什么?(1)特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6.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吗?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
4、为力的,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2正确把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3)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纠错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认为规律是永恒的。纠错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即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运动与静止例1(2015浙江10月选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A BC D答案D解析材料中诗句的意思是坐
6、在地上,看似不动,却随着地球的自转而运动,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变式训练1欧布里德借钱后拖着不还,却对前来讨债的朋友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欧布里德的荒谬在于()A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C认为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D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答案B解析“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体现了欧布里德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材料主要是夸大运动而否认静止,故A、C不符合题意。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例2(2016浙江4月选考)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C D答案D解析科学家们实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符合题意;规律的普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方法点拨注意从规律的客观
8、性和普遍性的含义中,把握二者的区别。规律的客观性,强调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普遍性,强调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变式训练2(2016浙江10月选考)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物质运动是永恒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A BC D答案D解析荀子的这段话,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其自身客观规律的,而且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应选D。不符合题意。命题感悟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
9、要求,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是常考点。命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规律的相关考查也可以综合题形式命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1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提示F。物质不依赖于意识。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提示T。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人可以利用和创造规律。提示F。人可以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规律。二、选择题4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已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A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C解析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不
10、正确,不同事物的物质结构不同;D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只有C项与题意相符。5(2016金华调研)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体现在()A自然界的物质性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C生产方式的客观性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B解析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B当选;A与题意不符,排除;C表述不全面,排除;D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不符合题意,排除。6(2016温州期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B流水不腐
11、,户枢不蠧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答案B解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是运动的,B与之哲理一致,当选;A体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与题意不符;C体现的是联系,与题意不符;D体现了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答案B解析“稳中求进
12、”中“稳”体现相对静止,“求进”体现绝对运动,故选B。A、D错误;C不符合题意。8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这一观点()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D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答案C解析“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这一观点否认了绝对运动而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符合题意。9(2016东阳调研)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具有客观性B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C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D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天体运行有自身的规
13、律,不会因为谁而改变。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当选;B、C、D观点错误。10下图漫画一切从娃娃抓起?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尊重客观规律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要热情支持新事物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答案A解析一切从娃娃抓起?看似给孩子更多的营养和知识,但是漫画中用漏斗硬灌知识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只凭主观意愿。B、C、D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11我国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对我们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人类根据天体引力规律,发射宇宙探测器,达到了解宇宙的目的,说明()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固有的B规律对人类是有利的C规律具有
14、普遍性D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答案D解析人类根据天体引力规律,发射宇宙探测器,达到了解宇宙的目的,说明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三、综合题12(2016金华调研)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发展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联系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分析,应怎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答案(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解析回答时需明确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内容,再结合材料说明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尊重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