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11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B.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C.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D.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解析A项,“匈”通“讻”;B项,“党”通“傥”,“见”通“现”;D项,“错”通“措”。答案C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故君子以为文B.物之罕至者也此之谓也C.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D.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解析C项,则:那么。A项,介词,因为/动词,当作。B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2、性/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连词,表示并列/表示转折。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因物而多之B.彼作矣,文王康之C.怪之,可也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解析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觉得奇怪。A、B、D三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礼义不加于国家。B.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C.生而知之者,上也。D.克己复礼为仁。解析A项为介宾结构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判断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

3、、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

4、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荀子天论)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寇难并至寇:外寇。B.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时常。C.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伤:妨害。D.弃而不治治:研究。解析B项,“常”通“尝”,曾经。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5、相同的一项是()A.是又禹、桀之所同也是何也B.繁启、蕃长于春夏祅是生于乱C.得地则生人祅则可畏也D.物之已至者三者错,无安国解析A项,是:代词,这。B项,于: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由来、来源,从。C项,则:连词,就/副词,表判断,是。D项,者: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助词,用在数词后表列举的事物或情形。答案A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C.荀

6、子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跟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是矛盾的,因为他承认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D.荀子论证说理时,善用排比,使论证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解析C项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荀子认为,人的命运有在天者,也有在己者,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可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正如礼义能改变国家命运一样。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2)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参考答案(1)国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便同一时代都出现了,也没

7、有什么妨害;国君昏暗而政治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使一个也不出现,也没有益处。(2)不整顿礼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0题。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荀子修身)9.这段话中“礼”和“师”的含义分

8、别是什么?参考答案“礼”是用以规范人行为的规则法度。“师”是能端正礼法并身为表率的人。10.根据这段话,简析“修身”的方法。参考答案向老师学习礼法,不师心自用、自行其是。将学到的礼法体现于自身的言谈举止中,避免非礼妄为。行动上合于礼法,情感上安于礼法,以达到圣人的境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孟子告子上:“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9、。”荀子性恶:“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11.概述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参考答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12.有人说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对人性的看法其实是统一的,你怎么看待?参考答案孟子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又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则失

10、之”的问题。孟子认为虽然人性善,但还需要后天的修养和道德教化,一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善心,二是把由于环境影响而丢的善心找回来。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伪者,人为也,荀子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荀子和孟子也是一致的。(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三、语言表达13.下面是一则学校食堂的公告,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近日,食堂吃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食堂声誉和学校形象造成恶劣影响。经学校研究决定,即日起加强管制,一经发现,将严惩不贷。今特发此公告,希望同学们吃多少打多少,避免浪费。解析(1)“吃饭”是口语,不够正式,改为“就餐”。(2)“恶劣”语意太重,不合语境,改为“不良”。(3)“管制”是一种刑罚,用在此处不合适,改为“管理”。(4)“严惩不贷”语意太重,改为“严肃处理”。(5)“吃多少打多少”为口语,改为“合理用餐”。参考答案(1)“吃饭”改为“就餐”;(2)“恶劣”改为“不良”;(3)“管制”改为“管理”;(4)“严惩不贷”改为“严肃处理”;(5)“吃多少打多少”改为“合理用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