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国家级贫困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 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该地震造成108.84万人受灾,8.09万间房屋倒塌,灾区交通、电力、通讯全面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00亿元。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地震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我国2014年6月29日20时到6月30日20时的全国降水量分布图,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天气,中央气象局根据降雨量发布
2、了地质灾害预警(注:预警级数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1)简述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的分布特征。(2)A地和B地的日降水量都超过了50mm,但A地地质灾害预警等级高于B地,试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3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要高于D地的原因,B、C两地都是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其发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在滑坡和泥石流高发地区,为防治或减轻其危害,应采取哪些对策?4.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
3、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5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图示区域内发生了山泥倾泻。你认为会形成灾害吗?并阐述你的理由。(2)试分析该地山泥倾泻形成的条件。7下图为我国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文资料,说明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82014年4月18日,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一条登
4、山线路发生重大雪崩事故,造成15人死亡的惨剧。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此次珠峰南线发生雪崩的原因。答案解析1云南省是我国多地震的地方(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次地震震级比较高、震源浅;鲁甸县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人口稠密使得这次地震所受影响的灾区人口数量多,灾害也比较重;鲁甸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建筑物抗震性能也比较差;这次地震的震区是高山峡谷地段,由于处于雨季,地震引发了严重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次生灾害,这也加重了这次灾害的损失。因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了交通、通信的中断,为紧急救援带来了严重困难,耽误了最佳救援时机。解析地震等自然灾害损失的估算包括灾害本身的强度
5、、持续和发生时间、次生灾害、灾区人口、建筑状况、经济发达程度等。本次云南地震震级高、震源浅。而震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建筑物防震等级差、地震引发了次生灾害等都使得此次灾害损失严重。2(1)分布特征: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地形崎岖的地区);分布较分散(或都分布在30N以南或分布在具体位置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2)A地的等级高于B地的原因:A地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更活跃)解析(1)读图,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一般是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
6、大的地区,容易形成洪水灾害;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30N以南地区,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2)A地的等级高于B地的原因:读图,A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B地是江南丘陵,所以A处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易造成地质灾害。3(1)原因:A地气候干旱,植被条件差,地表松散,碎屑物质多,山脉海拔高,山顶冰川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而D地气候湿润,植被茂密,碎屑物质少。发生条件的不同:B地属于黄土高原区,黄土疏松易被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沟深坡陡,降水变率大,且多暴雨;而C地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体破碎,多地震,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2)加强科学
7、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各种施工建设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对陡坡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解析第(1)题,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高于D地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B地位于黄土高原,泥石流主要受当地地形特征、土质状况及降雨强度的影响。C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不稳定,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第(2)题,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应从技术、政策、生物和工程等措施分析。4(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
8、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解析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等。5(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
9、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2)判断:所示区域为高危区。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解析(1)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集中在7、8、9月且强度较大,泥石流发生除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2)结合图2,两处地势比陡,处更陡,结合图1,位于东南部迎风坡、断层、陡坡。故可知答案。6(1)会形成灾害。理由:山泥倾泻会破
10、坏部分旅游设施(游乐场、小路等),可能导致部分游客受伤或死亡。(2)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土质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暴雨等;大规模工程活动较多,植被破坏等。解析(1)认真读图,可发现山泥倾泻形成的砂石碎屑冲进了游乐场和山间小路。已经造成了财产损失并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因此形成了灾害。(2)从物源、地形、降水、植被等角度入手分析。由当地纬度可知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土质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多暴雨等;大规模工程活动较多,植被破坏等。7多分布于北京的西部,降水量较大的山地地区;北京位于季风气候区,西部地区降水空间变化大,说明受地形抬升,多暴雨易形成强洪流,西部坡度大。解析根据图中泥石流分布区的图例可知,泥石流多分布在北京西部和降水量较多的山区。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西部山区坡度大,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变化大,多暴雨,有利于形成洪流,引发泥石流。8南线高山深谷地形,山地坡度陡;夏季抬升西南季风产生大量降雪,积雪量和积雪深度大;正值春季,气温开始升高,积雪融化使之与山地摩擦减小,加上众多登山者的重力作用,诱发了灾害的产生。解析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做雪崩。其形成和地形、降雪、气温以及人类活动等有关,可结合该地自然特征和人类活动等做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