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立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推动政治、经济共同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高考命题视角。一、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1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新发展及科技东传。2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与近代社会的进步。(
2、2)宗教改革与人文精神的发展。(3)启蒙运动的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成熟。3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比较(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思想强调“仁者爱人”“人性本善”“人之性恶”等。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2)不同点儒家思想希腊先哲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强调“个体”的人,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
3、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重视伦理纲常,如“三纲五常”强调人人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强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汇1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
4、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从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2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放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2)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政治上,列强
5、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等发展历程;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不断多样化,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本质,它不仅仅表现为新的取代旧的,还是一个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多样化过程。(3)从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近代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民主化(社会政治变革)、西方思想的传播,全面认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
6、”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4近代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态度的
7、变化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1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
8、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2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黄宗羲是秦以后两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C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D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3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4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
9、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A马克思主义 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6以下对这两位思想家共同之处的分析,正确的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A都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革命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7有学者指出:“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
10、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以下表述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称呼演变:夷务到洋务B西方侵略使中国对世界的认知发生变化C由模仿到“走自己的路”D对西学的看法:从鄙视到推崇8“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犹如思想界的一大飓风,孔子改制考则如火山大喷火,二书给中国死寂的政坛和学界造成极大震荡,这使康有为成为维新运动众望所归的旗手。”根据材料,康有为能成为众望所归的旗手的主要原因是()A康有为的思想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得到爱国志士的肯定
11、B康有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的学习方式、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C康有为的思想推动了国人关注时政D康有为的思想突破了“中体西用”命题,强调学习西方的“体”,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9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另立新君)。”这一思想在18世纪的欧洲最有可能被用于宣传论证()A君权神授的思想B卢梭的社会契约论C人是万物的尺度D三权分立的学说10“不管是文明的什么组成部分民族或文化特征只要一进入中国,它们就都并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的哺育。”下列选项,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拜上帝会 B中山装C毛泽东思想 D一国两制11儒学在中国甚至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经历了古代兴盛、近代衰落、现代复苏的发展道路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是儒学经济思想的部分相关言论:“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农为本,不与农竞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政在节财”;“奢则不孙(通“逊”)。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材料二在过去,具有尊孔倾向的人往往将儒学的衰微归罪于“五四”(注:包含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而反孔者们则将其归功于“五四”。这两种认识似都有问题。应该说,儒学在近代逐步衰微,乃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局。材料三韩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感受到浓
13、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的经济主张(不能照抄原文)。(2)据材料二并运用史实简要论述,哪些因素导致了儒学在近代的衰落?(3)据材料三分析,韩国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对本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中国加强同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4)现在随着人们财富的增长,极端利己主义、生态失衡、道德沦丧、食品安全等问题接踵而至。关于复兴儒学对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学生用
14、书答案精析主题七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针对训练1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两者都重视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2A3D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是从西方引进的,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因此它们的斗争体现了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所以答案选D。4C5B据题干中“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等信息,可以看出魏源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故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政治制度,A项错误;C项
15、与题意明显不符,排除;美国为总统共和制国家,D项错误。6A7.C8D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破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9B社会契约论主张推翻暴君统治,重新订立契约保障人民权利,与材料思想类似,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的思想意在神化君权,与材料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孟子的思想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分权制衡,材料没有体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故D项错误。10D11(1)主张:财富观:肯定追求财富的合理性;主张
16、获得财富要光明正大,不损人利己,反对一味追求利益。生产观:重视农业。交换观:经济交换提倡以诚信为本。消费观:主张个人消费的节俭和国家财政开支的节用。(任答三点即可)(2)因素:儒学不适应近代政治变革、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西学传播,学堂兴盛的冲击,提倡西学必然怀疑甚至否定儒学;政治、社会运动的兴起,必然冲击当时作为封建专制思想基础的儒学;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掉制度依托;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3)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有利条件:临近的地理位置;共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同东亚、东南亚国家都深受儒学影响;共同的经济体制: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推动。(任答两点即可)(4)认识:儒学的财富观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儒学提倡诚信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儒学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激发人们致富后的社会责任感;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源配置过程更趋完善。(表述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