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48.76KB ,
资源ID:250965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096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系列——高考19题逐题特训 高考第6~9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系列——高考19题逐题特训 高考第6~9题(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1、(2015扬州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与赵韫退大参书清王弘撰昨承执事枉驾,以贵乡诸先生之命,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且云本之相国意,又述相国尝称弘撰文为不戾于古法。此虽弘撰所惶悚不敢当,而知己之谊,则有中心藏之而不忘者。然而审之于己,度之于世,皆有所不可。故敢敬陈其愚,惟执事详察焉。弘撰以衰病之人,谬叨荐举,尝具词控诸本省抚军,转咨吏部,不允;嗣又奉旨严催,不得已,强勉匍匐以来京师;复具词令小儿抱呈吏部,又不允。借居昊天寺僧舍,僵卧一榻。两月以来,未尝出寺门一步。即大人先生有忘贵惠顾者,皆不能答拜,特令小儿持一刺,诣门称谢而已。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意欲临期尚

2、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夫贺相国之寿,非细故也。诸先生或在翰苑,或在台省,或在部司,皆闻望素著,人人属耳目焉。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则其文必传视都下,非可以私藏巾笥者也。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无论学疏才短,不能揄扬相国之德,即朝廷宽厚之恩,亦未必以此为罪。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甚至使不知者,以弘撰于相国素不识面,今一旦为此文,疑为夤缘相国之门,希图录用,欺世盗名,将必有指摘之及。不但文不足为相国重,而且重为相国累,此弘撰之所以逡巡而不敢承也。即执事代为弘撰筹之,亦岂有不如是者哉!不然,操天下文章之柄,为天子教育人才,天下之士,

3、望之如泰山北斗,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其间负名位而擅词华者,固繁有徒,而相国独属意于贱子,身非木石,岂不有心识此义者,而顾推委而不为,有此人情也乎?所谓韩愈亦人耳,所行如此,欲以何求耶?是用直布腹心,惟执事裁之谅之。并乞上告相国:倘邀惠于相国,得归老华山,为击壤之民,以遂其畎亩作息之愿,午夜一灯,晓窗万字,其不能忘相国之德,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必有在矣。燕山易水,共闻斯语。唯执事图之。(选自续古文观止译注,有删改)注赵韫退:赵进美,字韫退,山东益都人。大参:对参议官的尊称。执事:对对方的敬称。相国冯公:冯溥,字孔博,山东益都人。顺治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代大学

4、士俗称“相国”。抚军:官名。明清时巡抚的别称。台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御史台的合称。此指政权机构的中心。韩愈亦人耳:意思是韩愈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不会做出违背事理的行为。语出韩愈释言:“韩愈亦人耳,彼敖(傲)宰相,又敖(傲)翰林,其将何求?”作者在此以韩愈自况。击壤之民:太平盛世的老百姓。击壤,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后来代指太平盛世的欢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为贺相国冯公寿文属:同“嘱”,嘱咐B皆闻望素著 闻:听说C而揆之于法 揆:揣测D唯执事图之 图:考虑2与“公为屏障以为相国寿”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弘撰以衰病之人B强勉匍匐以来京师C以弘撰于相国素不

5、识面D将以传之纪载而形之歌咏者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意欲临期尚复陈情,冀幸于万一,蒙天子之矜怜,而放还田里。译文:(2)伏谒门下者,咸思得邀相国之一盼为荣。译文:4王弘撰拒绝帮赵韫退为冯相国写祝寿文的理由是什么?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王肃字子雍。年十八,从宋忠读太玄,而更为之解。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蜀,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众逼而不展,粮县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于是遂罢。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

6、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正始元年,出为广平太守。公事征还,拜议郎。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论及时政,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邪!”爽闻之,戒何晏等曰:“当共慎之!公卿

7、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时有二鱼长尺,集于武库之屋,有司以为吉祥。肃曰:“鱼生于渊而亢于屋,介鳞之物失其所也。边将其殆有弃甲之变乎?”其后果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肃其故,肃答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唱乱者先亡矣。”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景王从之,遂破俭、钦。甘露元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魏

8、书,有删改)注宋忠:东汉末年大儒。弘恭、石显:西汉奸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遂罢罢:停止B原其本意 原:推究C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人矣 比:相比D景王从之,遂破俭、钦 从:跟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译文:(2)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译文:8传主王肃的耿直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张久中墓志铭曾巩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少笃学,庆历三年来自曲江,入太

9、学。当是时,天子方诏学官岁献士二人,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会学散,不报。于是时,予盖未尝识君也。后二年,过予之所居临川,始识之。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而君所尤称者,广汉张贲,以为年少可进以学者,莆阳陈惇。盖君之学多贲发之,而于惇以师友自处也。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其语曰:“士生于今,势不足以持世,则力求进学修德,当如此也。”于临川,出其文章,因与予言古今治乱是非之理,至于为

10、心持身得失之际,于其义,余不能损益也。后二年死于兴国军注,某月某日也。君年若干。祖某,考某。君幼孤,养于兄嫂,尝曰:“嫂之于吾犹母也,妇能以姑之礼事吾嫂者,可以为吾妇矣。”然卒亦无也。君固难交,然不易其好。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由此观之,君之学所由使也。惇以某年某月某日归君之丧葬地,而属予铭。其辞曰:呜呼久中,不如其志。孔孟以然,何独于子?生而不大,天固为之。其长在人,于此观之。(选自曾巩集,有删改)注军:宋代的行政区。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

11、学散,不报报:回复,答复B至其与众人接 接:交往C不病以其所不为 病:责备,诟病D然不易其好 易:轻视10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喜穷尽其得失 B于临川,出其文章C其有之,或非此也 D呜呼久中,不如其志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译文:(2)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译文:12请简要概括与张君“游者甚众”的原因。答:答案精析高考第69题文言文阅读(二)1B闻:名词,名声。2DD项与例句中的“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A项介词,凭借。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介词,因为。3(1)(我)心想到时候还要

12、再次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希望能万一侥幸,得到皇上的怜悯,准许我回乡里去。(2)拜伏在相国门下(通报姓名请求接见)的人,都希求能够使相国对自己看上一眼,以此为荣耀。4自己年老体衰,不能作楷书;自己不能应皇上征召,却为相国写祝寿文,情理上说不过去;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宣扬相国的美德;自己如果写了祝寿文,会招来非议,连累相国。解析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归纳。第二段作者指出自己“须白齿危,两目昏花,不能作楷书”,第三段则说“弘撰进而不能应天子之诏,乃退而作贺相国之寿文而揆之于法,既有所不合,揣之于心,亦有所不安”“今一旦为此文而且重为相国累”,根据这些即可概括出答案。参考译文昨天承蒙您屈尊来访,代表同乡各

13、位先生的委托,嘱咐我写一篇给冯相国祝寿的文章,并且说这是根据相国的意思,又告诉我相国曾经称赞我的文章不违背古代作文法则。这虽然是我慌乱恐惧不敢承当的,但这知己的情谊,却是珍藏在心中不会忘记的。然而我对自己审视一番,对世俗人情揣度一番,觉得不能写这篇寿文。所以,我冒昧恭敬地陈述我的愚见,希望您对此详细审察。我作为一个衰老多病的人,错误地受到推荐举拔。我曾经列举了不能应召的理由上报本省的巡抚,省里再上报吏部征求意见,吏部不批准;后来又接到皇上圣旨严厉催促,没有办法,我只得竭力硬撑着到京城来;又写了报告叫儿子呈送吏部,结果又没有批准。我借住在昊天寺的僧房里,整天不动地躺在一张床上。两个月来,没有走出

14、寺门一步。就是大人物中有忘记自己的尊贵而来看望我的,我都不能回礼拜访,只是让儿子拿着一张名片,上门去道谢罢了。我胡须已白,牙齿脱落,两眼昏花,不能写工整的楷体字,心想到时候还要再次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希望能万一侥幸,得到皇上的怜悯,准许我回乡里去。祝贺相国的寿辰,不是小事情。各位先生有的在翰林院,有的在中央机构中,有的在各个部司,名声威望向来很高,人人都对他们倾耳以听,注目以视。您制作了屏风来给相国祝寿,那么,屏障上的文辞一定会传遍整个京城,这不是可以私自藏在箱子里的东西。我进而不能响应皇上的征召,却退而写祝贺相国的寿辞,虽然我学疏才浅,不能宣扬相国的美德,就以朝廷恩典宽大来说,也不一定把这种

15、行为当作罪过。但是,以道德法则来衡量这件事,却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内心揣度,也有所不安。甚至会使那些不知内情的人,因为我和相国从来不认识,今天一旦写了这篇祝寿文辞,就会怀疑我攀附巴结相国,希求得到录用,欺世盗名,那么就一定会招来非议指摘。不但文章不能增添相国的威望,而且还会给相国带来连累麻烦,这就是我犹豫迟疑,不敢接受嘱托的原因。就是您设身处地地替我想一想,难道不会像我这样吗?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相国掌握天下文章的大权,为天子培养人才,天下人才像仰望泰山北斗一样仰慕相国,拜伏在相国门下(通报姓名请求接见)的人,都希求能够使相国对自己看上一眼,以此为荣耀。这些人中间负有名气地位而擅长辞采的,自然

16、有的是,而相国只对我这个微贱的人留意,我不是无知无觉的草木石头,难道不懂这份情义,而只推辞不肯干,世上有这样麻木的感情吗?这就是韩愈所说的:我韩愈也是人啊。这样做,究竟想得到什么呀?所以我直率地说出心里话,希望您评断此情,原谅我。并请求您向上转告相国:如果我能希求得到相国的恩惠,使我回到华山养老,做一个太平盛世的老百姓,以实现我在田亩中劳作休息的心愿,那么,半夜里点着一盏灯写文章,天亮时在窗前就能写出一万字,我不会忘记相国的恩德,将来要把相国的美德记载在传记里,表现在诗歌中,这一天是一定会有的。燕山易水,都听见我说这话了。望您考虑这件事。5D从:听从,顺从。6DD项均为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17、。A项介词,把/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C项名词,处所/“所”与其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表事物。7(1)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2)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8直言劝阻大司马曹真征蜀;与皇帝观点不同,认为李云不该处死;对汉武帝和司马迁谁是谁非的问题,持有和皇帝不同的观点;把何晏等人比作弘恭、石显一类的奸臣。参考译文王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

18、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于是就停止(征讨)。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的威力,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

19、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发生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

20、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

21、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9D易:改变。10CC项是连词,如果。其余三项都是代词。11(1)一般人和他交往,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2)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12才学广博;品行正直有气节;性格温

22、和庄重,为人谦和;本人也喜好交往。 解析概括“游者甚众”的原因应从张君的品行、才华、性格等方面分析。第一段中的“学者以数百千人,独献君”说明张君才华出众;第二段中“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是从他的性格方面说的,“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说明他的正直高义对他人的影响。参考译文君姓张,名持,字久中,原名伯虎。张君小时候学习刻苦,庆历三年从曲江(来到京师),进入太学。当时,天子刚刚下诏让学官每年进献两个读书人,当时学子数以千百,学官唯独献上张君,恰逢太学散了,(朝廷)没有回复。当时,我大概还不曾认识张君。两年后,他经过我所居住的临川,我才认识他。张君为人沉稳,气量宽宏,讲究志气和节操,重

23、视交际,一时间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他最称赞的,是广汉的张贲;认为年纪虽轻但可以进入太学学习的,是莆阳的陈惇。张君的才学多是由张贲发现的,而对于陈惇,张君则是凭借老师兼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凡是张君与人相交,喜欢极尽(指出)对方的得与失,张君的大义足够用来匡正别人,他的正直也从未随意停止。说到他和一般人的交往,尤其温厚并且严肃,不随意和人说话。和别人说话,张君一定会随着对方的才华智慧所达到的程度(应对),不因为对方做不到的事情而诟病对方。所以张君的友人都害怕他的严厉,但喜欢和他一起尽情交谈。一般人和他交往,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他说:“读书人生于当世,力量不足以治理天下,那就应该着力追求提高

24、学问和修养德行,应当如此。”他在临川,拿出自己的文章,趁此机会和我一起谈论古今太平和动乱、正确与错误的道理,说到保持自己的身心自由,辨明得失,对于他的大义,我一点也不能减损或增加。两年后他死在兴国军,这是某月某日的事情。张君年龄若干。祖父叫某某,死去的父亲叫某某。张君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他曾经说:“嫂子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母亲一样,能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但最终没有这样的人。张君确实难以交往,但是他不改变自己的喜好。而陈惇,与张君交往尤其深厚。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难道他们的心中有利益才会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已经废弃很久了,如果还有的话,或许不会是这样。既然这样,那么张君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从世间的教化中获取的呢?由此看来,这是张君所学习的知识让他有了这样的行为。陈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张君的安葬之地,并嘱咐我写一篇铭文。其文词说:哎呀,久中,你不能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孔孟也是这样的境遇,哪里只有你呢?生来不能张大自己的理想,这是老天本来就安排的。你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中,从这篇铭文可以看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