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08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第一部分 板块一 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考纲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宏观框架知识主线1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

2、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2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考点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创立、发展)1儒家(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克己复礼”。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3、。(3)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认为“人之性恶”。2道家(1)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状态。(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倡导及时变法革新。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考向1把握诸子百家的基本观点(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审题方向百家争鸣各学派主张把握题眼“战国中后期”

4、“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辨析选项考向2主流传统价值观民本思想(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审题方向儒家思想理解材料据“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调动知识容易混淆的诸子百家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

5、”,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考点二汉代独尊儒术、成为正统1汉代儒学(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增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2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考向3儒学的传承与发展(2015新课

6、标全国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审题方向汉、宋儒学的发展关键

7、信息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理解分析考向4社会意识服务于社会现实(2014新课标全国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知识定位汉代董仲舒思想影响历史思维辨析选项考点三宋明理学、心学(吸收、改造、成熟)1程朱理学(1)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要把握“理”,就需要“格物致知”。(2)影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

8、依据的教科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2)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评价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考向5从联系的角度考查古代中外思想(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

9、,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陆九渊塞内卡王守仁泰勒斯A BC D审题方向古代中外思想主张调动知识考点四明清早期启蒙思想(批判、新发展)1背景(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概况(1)李贽离经叛道,自称为异端,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以后反专制斗争。(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继承发展以往唯物思想,还具有

10、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对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有划时代的意义。3意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考向6唯物史观思想意识服务于社会现实(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审题方向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理解材料“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辨析选项分析各种思潮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时要善

11、于结合所学过的本阶段政治经济史内容。如:(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2)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西汉的统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时代的需要;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而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考点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技术发明过程外传对西方文明发展的贡献具体总体造纸术西汉早期发明,东汉蔡伦发明“

12、蔡侯纸”是对造纸术的改进造纸术8世纪(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其他也先后流传西方促进文化的发展加速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火药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条件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的罗盘针用于航海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技术保证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北宋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同时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2.天文学成就(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2)秦汉时已有天体观测的水运浑天仪。(3)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3数学成就(1)春秋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2)三国时期的

13、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做出了贡献。(3)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4农学成就(1)北魏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2)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3)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5医学成就(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他被后世称为“医圣”。(3)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考向7文明的传承与创新(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

14、、草市A BC D审题方向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灌溉工具的变革、商业的发展、印刷术调动所学考向8关注史料信息的提取应用(2014重庆高考)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知识定位主干知识造纸术解题关键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本土和欧洲所产生的作用大相径庭,原因何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封建农业文明的产物,可它们却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这说明了

15、科技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同。任何重大科技的发明创造,只有在它有相应的社会条件并适应社会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日趋封闭、保守、落后,严重制约了四大发明的社会效益。考点六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1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的楚辞体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等。3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4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5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散曲:秋思;

16、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适应了市民阶层丰富生活的需要。6明清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壮大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考向9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审题方向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把

17、握题眼安史之乱(755763)理解材料诗的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辨析选项考向10把握古代文学作品的特色(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C D审题方向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调动知识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不齐,形式自由,风格多样,节奏感强,能吟能唱。解题技巧三大历史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创造。(2)社会存在决定

18、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考点七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艺术1汉字、书法(1)汉字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始于秦,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阶段特征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隋唐风格多样宋四家追求个性

19、,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2中国的绘画(1)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2)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3)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4)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5)民俗画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3京剧(1)乾隆年间徽班进京。(2)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3)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4)走向世界民国年间,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考向11信息的提取与理解、推理能力

20、(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审题方向汉字的起源演变理解材料据“(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调动知识考向12认识国粹京剧脸谱(2013新课标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知识定位清代京剧艺术特色调

21、动知识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高考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的考查也有增加的趋势。(1)对科学技术的考查集中在基础性知识方面,很少上升到理论分析的层次。(2)汉字与书画主要考查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3)文学是社会变革的艺术化表现,高考命题从文学作品切入,要求考生认识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高考命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认识京剧所具有的国粹特色。高考预测原创押题押题1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媒体时曾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强调领导者治国要有的态度。原话出自“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22、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其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此引文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押题2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押题3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

23、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押题4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A程朱理学思想主张B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王阳明的心学主张D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押题5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

24、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押题6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

25、治国理念押题7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看法与自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问题二主题与原因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26、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问题三影响与来源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

27、说法?请说明理由。二轮专题强化练板块一训练3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 思想与科技文艺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被人说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累累若丧家之犬”。这主要是因为()A孔子固守周礼B当时不具备实践孔子主张的客观条件C统治者昏庸无道D孔子主张行“仁政”反对专制2(2015吉林高三摸底,2)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3“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

28、固生,于燕则韩太博;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这表明()A儒生被重用治理国家B儒学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经典得到整理D儒学成为唯一学说4诗经最先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后来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推动诗在名称上改为诗经的重要原因是()A孔子整理编定B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唐宋三教合流D宋代理学推动5(2015岳阳一中高三月考,1)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

29、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6李贽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难住了。李贽给出的谜底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说明李贽()A激烈批判“存天理,灭人欲”B以“异端”自居,挑战正统思想C重视生活,提倡“工商皆本”D以生活实例启发教育孩子7有学者说:“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说“更具民本精神”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以下哪一思想()A“天下为

30、主,君为客”B“学贵履践,经世致用”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81954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发表巨著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即科学与文化史,中文翻译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从中英文标题的不同可以看出()A中国古代的科技实质上全是生产工艺B中西方对于科技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C西方从文化视角来认识中国古代科技D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明显不同9(2015郑州一模,6)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

31、是()A彩陶画与汉赋B话本与小说C唐诗与风俗画D楚辞与文人画10下图为南宋画家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此画的特点之一是()A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B大多形式夸张,富于装饰韵味C强调色彩的作用,辉煌瑰丽D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11(2015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8)“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颠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据此推断诗中描写的是()A王羲之的行书 B颜真卿的楷书C怀素的草书 D赵孟頫的行书12(2015苏北四市一模,4)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

32、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材料二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篇学恶

33、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劝学篇材料三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法莫如显,使民知之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孟子提出的主要为政思想及具体的为政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荀子的思想观点。(3)根据材料三,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特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其张之

34、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集卷五十九材料二朱熹认为,“天理”与“人欲”不容并立,只有“革尽人欲”,才能“复尽天理”。王夫之认为,“人欲”不仅一般人有,而且圣人也有,“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离开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望,侈谈什么“天理”,这种观点是荒诞不经的他赞扬先秦时期的齐宣王振兴国家的作为是“大欲”,痛斥王莽篡汉是“乱贼之欲”,讽刺梁襄王胸无大志、享乐腐化是可耻的“私欲”。波然王夫之对儒学唯心主义的批判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明夷待访录原君(1)概括材料一中朱熹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这一观点为依据,指出朱熹提

35、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思想。(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观点并指出王夫之对朱熹观点的批驳。(3)概括材料三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积极意义。学生用书答案精析第3讲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考向例析考向1辨析选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民贵君轻” “选贤举能”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但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礼法兼用”是儒家思想与法家的观点融合。答案B考向2调动知识“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非民本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答案C考向3理解分析第一小问不同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第二小问发展,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

36、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考向4辨析选项皇帝以“天子”身份祭天,而官员、百姓则以后辈身份祭祖,这体现了“父”与“子”的人伦秩序,同时皇帝通过祭天的形式宣告自己政治地位的“合(天)理”性,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B项正确。皇帝祭天和官员、百姓祭祖并非属于宗教活动,A项错误;皇帝祭天并非是在崇拜祖先,C项错误;祭天活动只体现皇帝,而官员和百姓则是在祭祖,D项错误。答案B考向

37、5调动知识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答案C考向6辨析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7调动所学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

38、草市出现在宋朝。答案B考向8解题关键由材料中的“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耗亦不多”可知,正确;由材料中的“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可知,正确。故答案为C项。分析材料可知,还魂纸产在北方,排除;材料没有叙述制造工艺,排除。答案C考向9辨析选项杜牧是晚唐诗人,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材料符合杜甫诗作的特点,且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故C项正确。答案C考向10解题技巧采用排除法,排除与“词”特点不符的。答案C考向11调动知识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答案B考向12调动知识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

39、术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这一形式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如关羽的红脸代表其忠义,曹操的白脸代表其奸诈等,故选B项。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京剧脸谱并未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D项。 答案B原创押题押题1B“治大国如烹小鲜”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法家强调依法治国;墨家希望统治者“兼爱”“尚贤”。 押题2A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

40、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很显然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押题3D结合史实可知A项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项错误;C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项错误;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押题4D根据题干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可知习近平主张经世致用。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讲究

41、纲常礼教,尊卑有序,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主张“发明本心”,不符合题干要求,故B项错误;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不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一思想符合题干要求,故D项正确。押题5A根据材料关键词“明朝后期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见当时出现了“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关键词“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B、C项没有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B、C项错误;明朝后期的中国没有实现文明的转型,故D项错误。押题6D文

42、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是在清朝,不是在明代,故A项错误;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是在清朝,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明朝的关于杂剧的禁令,一方面禁止扮演帝王将相,另一方面支持封建道德楷模,这些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D项正确。押题7(1)看法:宋明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的“反叛”思想产生。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

43、大害,主张“无君”。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未产生太大的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民主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

44、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任选一种说法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教材中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二轮专题强化练答

45、案精析训练3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1B2A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信息说明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主张阶级平等,故B项错误;儒家主张礼制,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3B材料体现了儒家经典著作被传播的情况,不能体现儒生是否被重用及儒家经典是否被整理,可排除A、C两项。由材料可知,当时所学习的内容均为儒家经典,涉及范围包括鲁、齐、燕、赵等地,这表明儒学得到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儒学从没有成为过唯一学说,可排除D项。答案为B。4B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时期诗经这个名称还没有出现

46、,可排除A。西汉时,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儒生必学书籍,被尊为儒家经典,使诗经学化,始称诗经,故B符合题意。唐宋时期,诗经这一名称早已出现,可排除C、D两项。5A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致知在格物”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概括题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致良知。根据所学知识,“致良知”目的在于加强自身的修养以明德于天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B材料没有体现出李贽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排除A项。他提出“君不君、臣不臣”的观点是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故B项符合题意。“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的思想,故C项错误。

47、李贽所说的不是生活实例,可排除D项。7A“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确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君是由人民请出来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客人,这就是民本思想,故答案选A。其他选项都没有强调“民本”,故均可排除。8B中国古代的科技并不全是生产工艺,故A项错误;从二者的标题看,李约瑟认为中国的科学没有和生产结合,因而称作科学与文化史,而中国认为科学转化为了技术,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全面,故C项错误;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9C10A该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等为一体,是文人画。文人画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答案为A。选项B、C、D分别是印象画派、浪漫主义美术、新

48、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均可排除。11C“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体现了该书法艺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的特点。王羲之、赵孟頫的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不符合题意,故A、D项错误;颜真卿的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怀素的草书被称为狂草,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12D材料不能说明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徽戏,不是越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徽戏班进京,不能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故C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材料反映的是清乾隆时期徽戏班进京,故D项正确。13(1)思想:保护人民的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措施:省刑罚(减

49、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2)思想观点: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以礼和法治理国家。(3)特点:法与术、势结合;法令要公开、公正;执法的手段分赏和罚两种;法令是为君主服务的。解析第(1)问,“为政思想”根据“保民而王”概括得出,“措施”可根据“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勿夺其时”概括得出。第(2)问,抓住“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等概括得出答案。第(3)问,可根据“以其威势也”“法者”“君无术则弊于上”“法莫如显,使民知之”“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概括得出。14(1)观点:天理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社会政治思想: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2)观点:“天理”与“人欲”对立;存天理,灭人欲。批驳:提出了理欲统一观;“人欲”人人共有,且是天理;把“人欲”和“大志”联系起来,对人们的欲望作了历史的具体的分析。(3)思想主张:君臣平等合作,共同治理国家。积极意义:批判了“君为臣纲”,是儒学的返本与再造,也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