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六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董丽春审题人:刘星 2021年5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 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 A.重视民心向背B.宣扬君权神授C.实行等级制度D.依赖家族关系2.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 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 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2、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 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移风易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 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 一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
3、尚未出现5.基本意义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唐玄宗时起,差遣之制流行,往往临时差遣某官负责本职之外的某项工作,久之差遣成为其真正职掌,例如盐铁使、 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这一制度的变化() A.造成三省六部制的迅速崩溃B.使当时的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C.体现出皇帝自由处置权大增D.便于重用科举制涌现的大量人才6.宋代在中央设置了谏院,其主要职责不是规谏君主,而是举发臣下的不法行为和 对政府各部门的措施提出“谏正”。后来御史也兼有规谏之责,皇帝亲自掌管御史的 任命权,凡是宰相推荐的或其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这说明当时()A.统治者借助监察强化皇权B.君权与
4、相权矛盾空前激化C.中枢决策机构发生了异变D.监察机构的职权得到扩大7.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 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8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 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A.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B.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C.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D.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9.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
5、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10.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 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 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科举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11.与古代掠夺性或复仇性的战争不同,近代战争本身往往是手段,不是目的。战争结束的形式和结果不仅影响未来,也可以从中看出战争双方的意图,尤其是战胜方 的诉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战胜方”诉求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C.赔款21
6、00万银元D.开放五处通商口岸12.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 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 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 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1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 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 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时
7、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 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 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14.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 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5.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
8、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 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C.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D.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16.中共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善于分析形势,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教训,调整革命策略。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然而工人运动遭到当局残酷镇压,鉴于此,中共()A.继续坚持和平罢工斗争B.积极实践创新革命理论C.寻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积极转移革命工作重心17.董保存走进怀仁堂中记叙了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新四军编制后,遂即拨发71000元及五架无线电报机,一下就解决了南方游击队的燃眉之急。这一事
9、 例说明()A.国共两党始终团结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建立C.中日军事实力对比悬殊D.国共双方合作抗日一致对外18.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多次较量,在解放军1948年发起的 战略决战行动中,对国民政府政治中心产生巨大冲击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19.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 “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20.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 这与其统治中
10、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 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21,宋朝监司是地方高层政区的统领机构。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 A.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开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有利于加强地方吏治建设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22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 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 据此可
11、知,“御门听政”()A.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23.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1895年后民间的政论报刊迅速兴起,从1895年至1898年出版的文 报纸杂志大约有120种,其中80%归国人所有。这一时期报刊创办热潮的出现反映 出()A.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B.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C.民众参与政治的环境改善D.西方观念对中国的影响减弱24.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 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
12、中国革命实 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 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25.1947年年底,由冀中行署实业厅编订、冀中新华书店印行的彩色图版一九四 八年农用日历中有一特殊现象,即插印了 “中国地图”和“冀中略图”。这一举 措( )A,服务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意在推动脱盲教育的进程C.顺应了解放战争态势变化D.开始唤起农民的民族意识26.1948年4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民族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政策。1949年5月, 党中央又明确提出了 “发
13、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这反 映出中国共产党()A.着手开展社会主义改造B.重视革命统一战线建设C.致力于工作重心的转移D.注重学习苏联历史经验27.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 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 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28.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 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
14、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 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29.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 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 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30.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 国家正式签署区
15、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该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 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困境B.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诉求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10分,33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 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材料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 经验
16、。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 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 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 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 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 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 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
17、在一个地区 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 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中国必须改革,这个结论是从自己 的经验得出的,但这并不一定走向市场经济。中国人在计划经济体系中生活太久了, 从领导人到经济学家,谁都没有市场经济的切身体验。对外交往扩大以后,官员和 学者才第一次亲眼看到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已经摆在那里, 这为中国提供了具体的参照物,引发出许多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想法。(邓小平) 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这种结构性转变,
18、 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萧冬连中国市场化转轨之路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 中心”的原因及实践活动。(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2分)并指 出这一道路的具体内容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4分)(3)根据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一定走向市场经济”的理由。为什么中国最 终走上了 “成功的市场经济”轨道?(4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富国强民”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2分)简 述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主要过程。(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9、求。(10分)鸦片战争后少数精英开始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 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中国古老东方的最后胜 利。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梁启超指出:“吾国 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 也。”瓜分狂潮掀起后中华各阶级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中 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意识完全觉醒,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 五四精神,拉开了新民革命序幕,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 有据,表述清晰。)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20、眸(10分)1901年的清末官制改革,在人事集权方面,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1906 年,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 际是明升暗降。在十一个行政部的首席长官中,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 门,汉人之势大绌。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如新设商 部,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巡警部改设民政部后,事权属巡警部,督抚居次要 位置;度支部成立后,各省财政事件随时报部稽核。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文章 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钦定宪法大纲、内阁官制、内阁办事暂 行章程、资政院官制章程等等来达此目的。1911年裁撤军机处,成立了由庆 亲王奕勖担
21、任总理大臣的内阁。(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官制改革的影响。(4分)包头六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5: ACCCC 6-10: ABABC 11-15: DCCCD16-20:CDBBA21-25:CBBAC26-30:CAACD解析:1.A2.C,材料体现中原诸侯国争霸和少数民族政权和诸侯争霸,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 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周王室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春秋时 宗法制分封遭到破坏,排除B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实现局部统一
22、,排除D项。3: C。“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指秦末发生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推行 郡县制造成的;西汉七国之乱表明封国制容易造成地方叛乱而郡县制不易发生叛乱,综 合上述两个观点和“秦制之得亦明矣”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表明郡县制与分封 制相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方法,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A、B、D三 项与上述材料主旨不一致,仅是材料中的观点之一。4:C.由材料“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移风易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和刘邦“必 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初在延续秦郡县制度的同时还需要辅之以传统封国制度 以避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故选C项。5:C。皇帝可差遣某
23、官负责本职之外的工作,之后差遣逐渐发展为正职,表明皇帝的权力 在增强,C项正确;这一变化 并没右金工接导致三省六部制的崩溃,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科举人才的重视,故D项错误。 6: A.材料关键语句“不是规谏君主”“御史也兼有规谏之责”“皇帝亲自掌管御史的任 命权” “宰相推荐的或其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和所学知识可知,谏院和御史台承担 监察职责,皇帝亲自掌管御史的任命权,严格限制宰相等高官对监察机构的干预,这其 实是让谏院和御史台这样的监察机构完全服务于皇帝,使皇权得到强化,故选A项;君 权与相权的矛盾空前激化材料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反
24、映的是中央监察机构,不是 决策机构,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机构职权范围的内容,D项错误。7.B. 8.A.9: B.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再到清朝设 立军机处,中央政治制度变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10: C.造成唐宋之际这种显著社会转型的核心因素,是科举制度在宋代的深入推广, 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11: D: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开放五处通 商口岸”能够体现此目的,D正确;ABC不能体现英国的本质意图。12; C,联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清
25、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瓜分中 国,经济上加强资本输出,在中国修建铁路、开设工厂等,因此选C。AB两项发生在鸦片战 争之后,故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13.答案:C14.答案:C.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建设民主政治的任务,故A项 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民 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 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反帝的任务,故D项错误。15: D.材料“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 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说明五四
26、运动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故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但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A项不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项不 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反抗,进入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 不合题意。16: C.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工人运动遭到镇压后,中共在苏联的帮助下,积极寻求 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实践创新革命理论主要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故B选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革命 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故D选项错误,排除。17.答案:D解
27、析:根据材料中的“1938年”说明是抗日战争时期,事件说的是国共合作抗日,故D项 正确。18: 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国民政府政治中心”等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 战役应是淮海战役,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9: B.根据“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可得出西周通过采 集民间诗歌,了解民情,说明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故B项正确。A.题干不能说明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故排除A。C.题干提及西周通过采集民间诗歌,了解情,无法得出诗歌发展概况,故排除C。D.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并非强化基层管理,故排除D。20: A。 从题干可知,秦朝统一后,对原属于燕国的
28、东北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的 措施与内地中原地区是一致的,这说明秦朝并没有对新拓展的地区采取差别对待。目的第2页,共5页是推动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体制的一致化发展,强化东北地区对国家的认同,B.项与题 干中“秦朝统一后”矛盾,故排除B。C. “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D.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故D项错误。故选A。21:C.依据材料可知,宋朝监司是地方高层政区的统领机构,并受到御史台和谏院监 管,这样有利于加强地方吏治建设;两宋时期并未形成大一统局面,故A项错误; 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开始于郡县制,故B项错误;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是封建的自然经济,因此宋朝监司无法铲除地方分裂割据的基
29、础, 故D项错误。22:B. “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故B 正确。A. “御门听政”不一定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故排除A。C.内阁没有决策权,故 排除C。D. “御门听政”体现了皇权对政务的参与,不利于减轻君主负担,故排除D。23:B.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得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使得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因此出现办报热潮,故B正确A.题干的主旨是强调国 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使得办报热潮的出现,而非强调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故A 错误。C.当时民众参与政治的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故C错误。D.此项中的“减弱”, 不符合近代中国的
30、史实,故D错误。24:A25:C。1947年年底,解放军已经展开战略反攻,解放战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中国 地图和“冀中略图”可以使农民对国家的地理空间有明确的感性认知,亦对自己生活 的地区有具体的认识,这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和乡土意识,有利于解放全国的革 命事业的推进,故C正确。AB.这一举措与脱盲教育和土地改革没有必然联系,故不选 AB。D.这一举措虽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和乡土意识,但并非“开始唤起”,故 不选D。26:C。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展,党的工作重心也从革命逐步转变为经济建设方面, C项正确;A项是从1953年开始,排除A;材料与统一战线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苏联,
31、排除D。27:A.从题干信息可知,合同内容有利于促进百货商场超额完成,体现企业活力逐步 完成,A正确;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B; 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以 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1992年,排除D。28:A.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建筑,伊瑞克提翁神庙因为女像柱而著名,女像 柱体现了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与人文精神相关系,故A正确。B典卫城修建于古希腊 时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故B错误。C.少女的造型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提高第3页,共5页故C错误。D.当时人主要崇拜的对象还是神,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29:C.题干分两层,一是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
32、数学语言是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 第二层是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在物理中使用数学语言,说明启蒙思想推动了科学发展, 故C项正确。A.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与题干 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这与题干 内容不符,故排除B项。D.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故排除D项。30:D区城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易协定正式 形成,这反映了全球经济联系的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D正确;该协定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无法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遭遇困境,故A 项错误;从签署国来看,不都属于新兴经济体,故
33、B项错误;该协定不属于经济区城集团组织,不能反映世界经济区城集团化的发展,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31题20分,32题10分,33题10分,共40分)31.(1)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自身缺乏经验;对国情判断不 明。(答出3点得2分)实践活动: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2分)(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内容:开展土 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2分,答出3点得2分)。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分)(3)理由: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经济的经验。(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 全会解放人们思想;对
34、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分)(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三点提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路线;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21世纪初市场 经济体系基本确立。(答出2点得3分,3点给4分)32.论题: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近代中国的关系。(2分)阐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开始有了朦 胧的民族觉醒意识,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甲午战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 的危机,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的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
35、维新变法 和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 来。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新文化 运动中民主、科学的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华民第4页,共5页族新的觉醒。以后,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将领导中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取得 最后的胜利。(6分)总结:因此,民族意识的兴起和演变推动着社会的革命和变革,与近代中国的进步 息息相关。(2分)33.(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满洲贵族统治.(2分)内容:通过人事调整,重满轻汉;增设机构,加强中央权威;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皇族统 治.(4分)(2)加重了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立宪派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 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的灭亡.(4分)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