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7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4习题:专题一 三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昭君墓康熙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葆旌巡远徼,藩落效驰驱。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历代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之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若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捐,是以朕意惟以不生事。”(1)谈谈你对材料一中“意

2、独与人殊”的理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参考答案(1)康熙对西汉和亲政策持否定态度,认为对少数民族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才能相互信任,友好相处,主张布德政于荒途。(2)政策:和平安稳的方式为主,武力征讨为辅。意义:促成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为我国近代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

3、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帝材料二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

4、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参考答案(1)原因:长城不能全部杜绝边患;民心安定才是国家最好的防御;修长城靡费财力和劳役,于民无益;对北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比修长城防御更为有效。史实:平定噶尔丹叛乱;多伦会盟;尊重喇嘛教;建立册封制度。(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功于中华民族。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提升民族凝聚力。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以宽仁治人,晚年勤躯已倦,吏治十分腐败。当考官,收孝廉的钱;当军官,吃空额,捞军饷;收捐赋,火耗加到三成以上,几乎到了“人人顽劣无耻,个个面目可憎”的地步。雍正“以义正之”,冷面冷心,痛加整顿,这就得罪了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清欠亏空,得了

5、个“抄家皇帝”的绰号。安插密探巡访民情官隐,建立密折专奏制度,落下个怀疑诛忠的恶名。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官绅地主的钱袋子,触了“官怒”。文字狱得罪了天下读书人,落了个好谀任佞的恶名雍正的丑恶形象在这些官员、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中,进入了老百姓的意识。套用他自己的话讲,正所谓:“做事易,成事难;成事易,守事难;得名易,保名难;保名易,全名难。”“圆明居士”如何成为“雍正皇帝”材料二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

6、,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1)根据材料一,分析雍正帝施政的背景,并概括其经济措施。(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与康乾盛世的关系。参考答案(1)背景: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百姓负担加重。措施:清查亏空;摊丁入亩;火耗(耗羡)归公。(2)关系:雍正帝延续了康熙朝以来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又推行一系列措施,革除康熙晚年弊政,为乾隆时代的繁盛奠定良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顿吏治,火耗(耗羡)归公,推动政治清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安定;改

7、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经济发展;军机处和密折制度则有利于政权稳固。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俟天眷,为归改全人,夫复何言!庆桂国朝宫史续编材料二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

8、地说反而倒退了。如果说清朝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摘编自马戛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立足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思路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乾隆帝认为自己的功绩有“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9、,可见其立足点是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第二小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自我评价做出评述。第(2)问,材料二中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等,可见这一评价是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上做出的。这说明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参考答案(1)立足点:乾隆皇帝肯定自己在军事上的成功。看待: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好大喜功,视野狭窄,仅强调军事在国家强盛中的重要性;夜郎自大,没有看到世界发展潮流。(2)角度:全球文明发展进程(或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5.导学号2217400

10、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忽必烈登基后在即位诏中表示:祖宗创立基业50余年,“武功迭兴,文治多缺”;他决心“宜新弘远之规”,“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忽必烈幼年曾受过良好的教育,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常与汉族知识分子讲论圣道,决心仿效李世民,“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蒙哥汗命他主管漠南汉地,使他有更多机会熟悉中原文明。即位后他明确宣布,改变太祖“视居庸以北为内地”的观念,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期与物以更新”。忽必烈严厉禁止屠城,兵临南宋临安时,使临安得以“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奴隶,重用汉官,劝课农桑,反对毁田放牧。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

11、,衣食以农桑为本。”改革蒙古旧制,“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发民”,实施行省制,加强对边地的管理。忽必烈改制取得巨大成功,初期就“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忽必烈改制的原因及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必烈是如何促进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参考答案(1)原因:元朝建立,国家统一;蒙古旧制不适应统治需要;忽必烈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及接触。措施:重视中原地区的文明;以农立国;实行官僚政治(行省制);力主政在得民。(2)建立元朝,禁止屠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营造统一稳定的环境;劝课农桑,为中华文明

12、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创建行省制,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主动学习中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贵,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明神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力推“考成法”,其主要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六部和都察院(官署名,明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明官制,全名六科给呈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

13、),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明神宗实录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明史则评价说,官场上下“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摘编自朱东润张居正大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出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考成法”的基本特点并加以评析。参考答案(1)明末政局混乱,贪腐成风;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政令不通,人浮于事,官僚主义作风严重。(2)特点:考核内容明确;赏罚分明;考核体系健全,互相监督;考核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考核结果实用权威。评析:提高行政效率;廉洁官吏队伍;维护政治清明;加强了内阁的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