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9说“木叶”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王朝,汉代有丝绸之路,唐代有唐诗之路。登天姥山、飞度镜湖、至剡溪李白诗歌中的这一路线,构成了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部分。在这条道路上,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等大师_,均留有名篇。他们有的失意而来却乘兴而归,有的欢聚于此后又_“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由竺岳兵先生首先提出。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的专家们经缜密论证后指出,这是一条世界_的诗歌文化旅游线,“浙东唐诗之路”由此正式定名。截止2008年春,全世界作为世界遗产的“路”,还只有日本的纪伊山地和西班牙的圣地亚德孔波斯特拉地区。而浙东唐诗之路正站在世界申遗机关的门口。“自古
2、以来,浙东既以奇山异水驰名海内,又以人文遗迹享誉世间。当年李白、杜甫不远千里扬帆游浙,()同样,今天的唐诗之路也兼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两方面的意义。游者至此,定可获得山水美景与唐诗神韵的双重审美享受。”著名学者莫砺锋说。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截止2008年春,全世界作为世界遗产的“路”,还只在日本的纪伊山地和西班牙的圣地亚德孔波斯特拉地区。B截至2008年春,全世界作为世界遗产的“路”,还只有两条,一条在日本的纪伊山地;一条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德孔波斯特拉地区。C截至2008年春,作为世界遗产的全世界的“路”,还只有两条,一条在日本的纪伊山地;一条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德
3、孔波斯特拉地区。D截止2008年春,作为世界遗产的全世界的两条“路”,还只在日本的纪伊山地和西班牙的圣地亚德孔波斯特拉地区。解析:这一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截止”使用错误,“截止”与“截至”的区别:“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在使用时,一般用“截至”或“截止到”后面带时间词语(作宾语);据此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原句主干为:“路”只有山地和地区,“路”和山地和地区不搭配,应改为“全世界作为世界遗产的路,还只有两条,一条在日本的纪伊山地;一条在西班牙的圣地亚德孔波斯特拉地区。”,这样又排除了C 项。故选B。 答案:B2下列在
4、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吸引他们的既是天姥、赤城、剡溪、镜湖的山色湖光,也是勾践、范蠡、朱买臣的余风遗烈。B是天姥、赤城、剡溪、镜湖的山色湖光,以及勾践、范蠡、朱买臣的余风遗烈吸引了他们。C他们被勾践、范蠡、朱买臣的余风遗烈吸引,更是为天姥、赤城、剡溪、镜湖的山色湖光所陶醉。D是勾践、范蠡、朱买臣的余风遗烈吸引了他们,他们也为天姥、赤城、剡溪、镜湖的山色湖光所陶醉。解析:本题要结合语段内容进行辨析、筛选。根据前文“既以奇山异水驰名海内,又以人文遗迹享誉世间”、后文“兼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两方面的意义”的语序相合,应先说“山色湖光”,再说“余风遗烈”。再根据括号前“李白、杜甫不
5、远千里”,可推测括号后面的内容作为原因强调,“吸引他们的既是也是”的表达更为顺畅。故选A。 答案:A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川流不息风流云散首屈一指B络绎不绝烟消云散绝无仅有C纷至沓来风流云散绝无仅有D络绎不绝销声匿迹别具一格解析: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续不断;川流不息: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船只很多;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此处应侧重“连续不断地到来”,故选“纷至沓来”。风流云散: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用于事物或情绪);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根据语境“有的欢聚于此后又”,此处说人相聚又离散
6、,应选“风流云散”。别具一格:另具一种独特的风格。首屈一指:首先第一位的。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本句中强调的是“唐诗之路”的独一无二,故用“绝无仅有”。故选C。 答案:C4某校校庆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为同学们作励志演讲。下面是该校友演讲词的开头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多次接到母校的召唤,总因各种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真是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答: 解析:“多次接到母校的召唤”中,“召唤”是召集的意思,把人们唤来。此处无“唤”的意思,是母校
7、对学生的邀请,可改为“邀请”。“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中,“于百忙之中抽身”,是用于别人的客气语,是敬辞,应改为“有幸”。“惊闻母校20年庆典”中,“惊闻”是吃惊地听说,语境中没有吃惊之意,有的是开心,可改为“欣闻”。“真是大快人心”中,“大快人心”意为痛快,泛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此处是校庆,可改为“倍感高兴”。“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中,“宝贵的经验”一般用于别人,此处说自己不妥,可改为“一些经验或教训”。答案:“召唤”改为“邀请”;“于百忙之中抽身”改为“有幸”;“惊闻”改为“欣闻”;“大快人心”改为“倍感高兴”;“宝贵的经验”改为
8、“一些经验或教训”。5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林庚成了北大名师。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答: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先找出核心句,从四个句子来看,第句能够包含其他三个句子,可以定为中心句;然后将前三个语句进行调整,作为附加成分融入中心句中。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二
9、、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本文内容,回答68题。6下列关于“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其实就是说诗歌语言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B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故意不让人察觉。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把语言形象中的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的结果。D具有暗示性语言的诗歌往往给人以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感觉。解析:“故意不让人察觉”错误,原文是“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答案:B7关于“木”会暗示着落叶的原因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B“木”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
10、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C“木”与落叶有着必然的联系,想到它是正常的。D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解析:“必然的联系”不对。答案:C8古代诗歌中常用“叶”来替代“树叶”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B用“树叶”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C“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D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树叶”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解析:原文是“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答案:B三、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
11、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等记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
12、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一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中国长篇叙事诗因
13、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可见中国的故事多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量成长起来的。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
14、国如此,欧洲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形成。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这就是: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相反,正因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的国度。从文学史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
15、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C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D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发展路径不同。解析:A项,“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错,据原文推导不出这一信息。C项,“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错,原文是说“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D项,“中国诗歌则没有”错,中国诗歌只是以抒情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叙事。故本题选B项。答案:B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第段总写,段分写,段总结全文。B第
16、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 “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C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D文章观点鲜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详实,令人信服。解析:C项,本文的重点是阐述中国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故本题选C项。答案:C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B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算是篇幅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C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D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解析:D项,根据文意,走叙事这条路并不能使诗歌创作繁荣。故本题选D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