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50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9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9 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1识字辨形暮霭(i)佛狸祠(b)凝噎(y)憔悴(qio cu)舞榭歌台(xi)故垒(li)纶巾(gun)樯橹(qing l)酹江月(li)掇du何时可掇辍chu辍学哺b吐哺脯f果脯栗l栗深林粟s粟米2积累词语(1)雄姿英发:姿容威武雄壮。(2)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3)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4)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5)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和小路。(6)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7)乍暖还寒:形容冬

2、末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3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2)古今异义词大江东去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泛指江河。千古风流人物古义:古代有功绩而又有文采;今义:跟男女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故国神游古义:旧地;今义:旧国。(3)一词多义故故垒西边旧的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微君言,臣故将谒之通“固”,本来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4)词类活用大江东去: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像灰那样、像烟那样,名词用作状语(5)文言倒装句式故国神游(正常语序应该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正常语序应该为:应笑我多情。)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正常语序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1走近作者(1)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阔,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1080 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

4、、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稼轩长短句。(3)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

5、,语言清丽。2探寻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任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他从 42 岁到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

6、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成,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3)声声慢:本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3

7、积累常识1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等。2声声慢:该词牌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等。3永遇乐词牌名,亦称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二十二句,首起两句,第四、五、七、八句均为四字对,前后阕各四仄韵,上去通押。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辰翁等均用此词牌创作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4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

8、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宋词配画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1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下阕怀周瑜,表达对周瑜的仰慕,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

9、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回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气吞胡虏的刘裕,借孙权、刘裕的英雄事迹,表达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与谴责。下片描写了因好大喜功而受到敌军重创的刘义隆,同时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3声声慢: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连用七对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笼罩全篇,定下了

10、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把诗意推进一层,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原文呈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 东 去,长江朝东流去,大江:指长江。浪 淘 尽,千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古 风 流 人物。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淘:冲洗。故 垒 西 边,那旧营垒的西边,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人道人说是,三国 周郎 赤壁。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

11、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乱 石 穿 空,惊 涛 拍 岸,卷起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江岸,卷起千堆 雪。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雪:比喻浪花。江 山 如 画,一时 多 少豪杰。江山秀美如画,那一时期有多少豪杰!段解:描写赤壁之景,进而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 嫁了,遥想周公瑾当年,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乔”,史书里作“桥”。雄 姿 英 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羽扇 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羽扇纶u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

12、带的头巾。谈 笑 间,谈笑之间,樯 橹 灰 飞 烟 灭。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故 国 神 游,神游于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作者神游于古战场。多情应笑我,早 生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出华 发。花白头发。华hu发:花白的头发。人 生 如 梦,一 尊 还 酹 江 月。人生就像梦,还是洒一杯酒,凭吊江上的明月吧。尊:同“樽”,酒杯。酹li: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段解:再现周瑜的形象并赞美他的功业,引出自己功名无望、壮志难酬的感慨,转而以旷达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求得思想解脱。名师赏评起笔颇有气势,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

13、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从古到今,江水永远流淌,而人的生命有限,表现出无限的惆怅。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情。“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把空间快速缩小。“周郎赤壁”,既切合词题,又为下片缅怀周瑜预伏一笔。正面写赤壁景色。“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和雄奇壮丽。过渡句。前句是不由自主的感叹,后句是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上片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写人、抒情作好铺垫。“遥想”领起五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插入“小乔初

14、嫁”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着装儒雅,风度翩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概括了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写战争却不渲染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神态风貌,这种写法很特别。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自身,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怀,感情沉郁,余音袅袅。原文呈

15、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 古 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 处。舞榭歌台,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像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歌舞楼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连同那英雄业绩都随雨打风吹而去。千古江山:即江山千古,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仲谋,孙权的字。风流:指英雄业绩。总:都,全。去:离去。斜阳 草 树,寻常巷陌,人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巷,人们道寄奴曾 住。说寄奴曾在这里居住过。寻常:平常,普通。巷陌:这里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句解:刘裕当年也创立过辉煌的业绩,现

16、在,当年的“风流”已被“雨打风吹”,成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了。想当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如猛虎。当年:指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之时。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段解:上片借怀念孙权、刘裕,表示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元嘉 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要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结果只落得个北望 北顾。敌军而惊慌失措。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年号。草草:意为草率出兵。封狼居胥:指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赢得:落得。仓皇北顾:形容宋军仓皇南逃,又时而回头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样子。句

17、解:短短的句子里含两个典故,意在表明草率北伐会失败。四十三年,四十三年过 望中 犹 记,烽火扬州路。去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当年战火弥漫扬州路。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从北方南来,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43年。烽火:指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句解:一句话,沉痛回忆过去。可过去的事情真是不堪堪回首,佛 狸 祠 下,一 片 神 鸦 社 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的噪声和社日祭祀土地神所奏的鼓声响鼓。成一片。可堪:哪堪,怎堪。堪,能。佛狸祠: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在那里筑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

18、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凭谁问:廉颇有谁来问:你像廉颇那老矣,尚能饭否?样老了,饭量还好吗?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能饭,能吃很多饭,即饭量很大。否,不。句解:用此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虽像廉颇一样壮心未老,但不被重用,又有什么办法呢?段解:下片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借廉颇的

19、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名师赏评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就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却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平定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这几句慨叹江山依旧,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却早已作古,无处寻觅了,慨叹当中含敬慕之情。辛弃疾曾有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刘裕曾两次在京口住过,作者睹物联想,对他也充满敬佩之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极精练、极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北伐气概和赫赫战功。以上两个历史人物(或典故),都是为与后边形

20、成对比,为表明主旨张本。作者不是用史学家的方式评论历史人物,而是借历史人物抒写自己的抱负。“封狼居胥”是借典故表明刘义隆的理想、志向。“仓皇北顾”形象地表明好大喜功、冒险北伐带来的失败的结果,意在讽喻当朝当权者。辛弃疾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率出兵,“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结果。既对耻辱的现状感到沉痛,又含蓄地表明自己不忘国耻。是对失去半壁江山的当政者仍然偏安自乐的嘲讽。作者由廉颇联想到自己,他并不比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原文呈现声

21、 声 慢 寻 寻 觅 觅,冷 冷 如同丢了什么似的,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凄凄 惨 惨 戚戚。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句解:首句写词人的处境和心情。寻觅无所获,只有冷清悲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忽冷忽热的天气,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两盏 淡 酒,怎 敌他、晚 来 风急!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凉!句解:深秋季节,难以保养身体,淡酒抵不住寒风。生活境况如此。雁过 也,正 伤 心,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正在伤心的时候,那身影,却是旧时相识。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句解:大雁如故,物是人非,国恨家愁,尽在其中。段解:上片用清冷之景来衬

22、托孤寂、凄凉的心境。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 损,如今 有 谁堪摘?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 窗儿,独 自怎生 得 黑!守着窗户独坐,孤苦伶仃,怎样才能挨到天黑!憔悴 qio cu损:枯萎,凋零殆尽。堪:忍受。怎生:怎么、怎样。句解:写花实际是写人,憔悴凋谢且孤独难耐。梧 桐 更在这黄昏时节,又兼细 雨,到 黄昏、点点 滴 滴。这次 下起细雨,梧桐树叶上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第,怎 一个 愁字了 得!此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兼:加上,兼有。次第:光景,状况。句解:挨到天黑,又细雨潇潇,点点伤心。“怎一个愁字了得”,哀哀欲绝。段解:下片由远及

23、近,由景入情,以物喻人,诉凄苦之情。名师赏评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她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余年岁了。作者用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24、”,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则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既写出了作者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着窗儿”,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

25、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不说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1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绘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咏史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英俊儒雅风流倜傥指挥若定伤怀人生如梦早生华发 壮志难酬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片孙仲谋舞榭歌台,风流业绩赞叹惋惜刘裕金戈铁马,万里如虎赞叹之情下片刘

26、义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警告当局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怒斥偏安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壮志未已借古讽今3.声声慢声声慢寻 淡酒、急风觅 雁、黄花冷 窗、梧桐细雨愁寓情于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可写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单单写周瑜?答案 理由有四:(1)年龄:苏轼四十多岁,任团练副使,虚职;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2)机遇:苏轼遗憾没有碰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3)作者身在赤壁,而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4)惺惺惜惺惺:苏轼自负才能可与周瑜相匹敌,但不同的时代却使得他们的个人命运大为悬殊。苏轼借周瑜的形象表达自己被排挤而仕途不顺、大志难以实现的惆怅失意之情。2如何理解苏

27、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案 遥想中的英雄已被时间的巨浪淘尽,但历史功绩仍存。世事两异,古今难同。面对冷酷的现实,纵有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才干和抱负,也无古代英雄成就功名的时势,一腔热血,满腹愁思,且寄于樽酒,洒向浩渺的江月。苏轼认为,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

28、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表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之情。4如何理解李清照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 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的凄凉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抒胸臆。相形之下,就连

29、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5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答案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

30、,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答案“乱”写岸边岩石险怪;“穿”写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惊涛骇浪的力度;“卷”写出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和意气昂扬,渲染了环境气氛。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的?

31、答案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3辛弃疾作词善用典故

32、,请指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及作用。答案 用典是在诗词中引用古代故事或过去的旧事以及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来说明当前的事情,以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一种表现手法。(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赞扬了三国吴主孙权。词人说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无从寻觅了,南朝统治者真不如孙权,由此感叹了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运用了刘裕的典故。刘裕出兵灭南燕,夺得淮北河南大片土地。义熙十二年再次统兵北伐,次年灭秦,后废晋自立。这就暗示了像刘裕这样具有英雄气概的人没有了。(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了刘义隆的典故。他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

33、”,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以此暗示韩侂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运用了拓跋焘的典故。因为拓跋焘也是异族君主,当年南侵筑行宫于瓜步山,与金人南侵有几分类似,而民众不仅不痛心,反而在祭祀异族人的佛狸祠前供奉祭品庆祝,作者因此痛心疾首。(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廉颇的典故。作者借廉颇自比,表达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素来为人称道,请指出其精妙之处。答案“寻寻觅觅”写动作,主人公起床伊始若有所失,到处寻找,表现出她的空虚、不安和恍惚。“冷冷清清”写环境,交待寻觅的结果毫无所获,仍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冷清至极

34、,自然引出下文“凄凄惨惨戚戚”,描写人物内心情感,由国家衰微和身世飘零所引发的孤独、凄凉、冷漠、哀愁,全都在这六个字所造成的氛围中呈现出来。十四个叠字既未写悲愁,也未写眼泪;但却蕴含了社会人生无穷无尽的酸甜苦辣,令人不忍卒读。另外,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进程上使用了点染法,“寻寻觅觅”一起点,接着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对环境和心境加以重笔渲染,一层进逼一层,而丰富的感情内容又深蕴不露,呈现出别具韵味的含蓄之美,烘托出强烈的哀怨悲愁气氛。同时,在语言运用上,每一个字又都是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也没有扭捏作态,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5“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35、。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点染”一词借用到古典诗歌,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点染”的手法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是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请以声声慢为例,具体说明这种手法的运用。答案 李清照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特点指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等方面所体现的语言方面的个性特征。古典诗歌语言风格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清新、质朴、绚丽、

36、委婉、悲慨、沉郁、奔放、明快等。要针对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或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仔细分析其呈现出的语言特点。【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技法点拨】首先,要品味整首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是否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其次,要了解相关知识。不同题材的诗歌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要了解相关的语言风格。如

37、:田园诗恬淡闲适,山水诗歌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婉而多讽,咏史诗雄浑含蕴,怀古诗幽绵深长,送别诗意蕴深远;等等。再者,要联系诗歌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第四,要从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角度入手,看遣词造句的特点(通俗、平易、简练、明快、朴素等),看画面色调(清新、华丽、雄浑等),看情感意蕴(悲慨、沉郁、豪放、委婉、平淡、深刻等)。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有人评价此诗“

38、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诗“平中见奇”之“平”表现为语言的平易朴实,通俗易懂,以及诗歌中所写场景的普通;而“奇”则表现为思想境界的超拔,表现诗人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淡然心态。分析时,应将“平”“奇”的内涵具体阐释出来。答案 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思想超脱,见识高迈。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领悟。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_解析 本诗以小见大,写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

39、的情景,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非常明显。答题时先点明语言特点,再举诗中语句分析,最后要点明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 示例: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课后作业(九)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樯橹(qin)憔悴(cu)羽扇纶巾(ln)B凝噎(y)暮霭(i)金戈铁马()C巷陌(xin)仓皇(cn)封狼居胥

40、(x)D梧桐(tn)佛狸祠(f)舞榭歌台(xi)解析 A 项,羽扇纶巾(un);C 项,封狼居胥(x);D 项,佛狸祠(b)。答案 B2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他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解析 B 项,“所以”,其他均为“旧的”。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 C 项,是词的比喻用法,没有活用,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答案 C4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

41、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 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

42、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解析 D 项,诗人最后的感慨,实质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答案 D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

43、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解析 D 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答案 D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损:指菊花在风雨中凋零满地,显得非常衰败。一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44、。损,词尾,无实义,相当于“煞”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解析 D 项,次第:光景、状况。答案 D7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酒薄、风急愁多,怎不悲戚?C伤心的

45、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义:一是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是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解析 B 项,“三杯两盏淡酒”并非实指酒少酒薄。答案 B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

46、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而产生的痛惜心情。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解析 C 项,“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而产生的痛惜心情”错。“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答案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

47、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解析 B 项,苏轼属于豪放派,可与 D 项对照辨别。答案 B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

48、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刻画了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答案(1)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112 题。清平乐年年雪里(宋)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1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B“挼”读 ru:采摘。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但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不减。

49、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解析 B 项,意思是说现在即便梅枝在手,也无好心情去赏玩了,只是漫不经心地在手中揉搓,怀念当年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答案 B12词人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不同的赏梅感受,请结合全诗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解析 先找出诗中的对比:早年醉赏梅花,中年泪洒梅花,晚年无心赏梅。然后分析作者生活境遇的变化,指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答案 词人上片一二句写自己早年醉赏梅花、三四句写中年

50、泪洒梅花,下片三四句写晚年无心(难以)赏梅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赏梅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突出了词人人生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寄寓自己的今昔之感和国家之忧。三、语言运用13下面是学校广播站的一份广播稿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聆听校园广播。今日的主题是“礼行天下”。中华文明已逾五千年,中国素享“礼仪之邦”美誉。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学礼、知礼、守礼,不要做出违背礼仪的事情。答:_解析“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可以改为“收听”;“今日”,拗口,可以改为“今天”;“逾”,书面用语

51、,这是广播稿,可以改为“超过”;“素享”,搭配不当,可以改为“素有”;“美誉”,搭配不当,改为“的称号”;“切勿”,书面语,可以改为“不要”或“请勿”。答案(1)“聆听”改为“收听”(2)“今日”改为“今天”(3)“逾”改为“超过”(4)“素享”改为“素有”(5)“美誉”改为“的称号”(6)“切勿”改为“不要”或“请勿”。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7 个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_。文明交流会让世界文明变得多彩而丰富。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_,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文明是平等的,_。承认各种

52、人类文明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是前提,否则难以发现其他文明的美。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后文“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可知应该填写“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第空根据后面的“就算这种花朵再美”可知应该填写“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第空根据后文“承认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的平等性是前提”可知应该填写“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答案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 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