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高频考点呈现】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考点二太平天国运动考点三辛亥革命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高频考点剖析】考点一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华基础回扣1.侵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尤其是两次 的推动。2.发动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4.获得侵略权益:开放口岸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地游历、传教、开设工厂、设立租界、划分 等。5.结果: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 的朝廷;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
2、近代化进程。重难点深化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采用武装侵略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国门,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侵略权益,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2)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老牌列强和后起列强既勾结又斗争,在继续实行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的同时,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积极扶植代理人,并加紧进行资本输出和文化侵略,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2.近代列强侵华的规律性认识 (1)侵华原因:属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工业革命是原动力。 (2)侵华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
3、资本输出,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过程。侵华方式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例如,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特点;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分割世界的要求。 (3)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4)侵华格局: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的变化;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真题印证1.(2020江苏卷7)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
4、,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20浙江卷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A.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 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 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基础回扣1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
5、: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 矛盾。直接原因:自然灾害;创立 。(2)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 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3)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 的改革方案。(4)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 的序幕。2.辛亥革命(1)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建立民国: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 :1912年3月,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2)结果:革命果实落入 之手,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3)意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6、 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重难点深化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直接背景定都天京天京变乱经济主张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脱离了农民阶级的要求直接作用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直接推动了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行,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影响历史地位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原因 (1)突
7、破 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 经济: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阶级力量: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想: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真题印证1.(2021全国卷28)1861年,
8、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2.(2021 湖南卷8) 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 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 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 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 为
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3.(2021广东卷7)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 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 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 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 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4. (2021浙江卷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10、5.(2021北京卷7) 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 )A. 辛亥革命与十月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B. 孙中山领导的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C. 共产国际的指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D. 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回扣1.五四运动(1)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 的革命运动。(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意义: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
11、”召开。(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国民大革命(1)性质:以 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4.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
12、年9月,毛泽东领导。(4)革命道路:毛泽东创建 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5)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 ;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6)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5.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 ”,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2)全民族抗战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实行 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3)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 斗争
13、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6.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和 会议。(2)1947年6月,挺进 ,开始战略反攻。(3)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 三大战役的胜利。(4)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 。重难点深化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现实。 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
14、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成果。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15、。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1)演变的过程: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合作对抗 再合作再对抗(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1927年之后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16、 国际环境: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真题印证1. (2021全国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2.(202
17、1 湖南卷9) 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摇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 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B. 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 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D. 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3.(2021浙江卷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发生在(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18、 D1922年4.(2021广东卷8) 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 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 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 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5.(2021全国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19、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6.(2021 湖南卷10) 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A. 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 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7.(2021浙江卷13)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卸,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
20、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 B C D8.(2021北京卷9)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9.(2021广东卷9)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
21、。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 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 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 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高频考点练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德州高三模拟)19世纪60年代,为了方便财政资金的筹措,清朝地方督抚普遍直接设置独立于各省布政司外的专门机构掌管本地区财政事务,其官员由督抚委派,听命于督抚。在不少地方,户部对各省的财政管理实际上名存实亡。这些现象的出现()A冲击了清朝集权体制 B使得地方割据势力形成C加剧了边疆地区危机 D直接导致维新变法失败2(2021河
22、北教育学会高三调研)1862年,英国驻上海领事致上海道台的信函中称:“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上述材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B英国在华获得“领事裁判权”C租界逐渐成为“国中之国”D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3(2021济宁高三模拟)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下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原则一 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原则二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原则三各国
23、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A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B美国已成为公认的经济强国C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D门户开放利于列强扩大侵略4(2021吕梁一模)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尚未形成B英国的利诱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记载有违基本的事实D民众对清朝封建统治严重不满5(2021泰州高三质检)王会悟在回忆录中说:“上海已不能开会了,到哪儿去继续把会开完呢?代
24、表们意见不一。我想到我家乡嘉兴的南湖,游人少,好隐蔽,就建议到南湖去包一个画舫,在湖中开会。李达去与代表们商量,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意见。”对该史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该史料有待和其他史料相互印证B作者亲身经历说明该史料真实可信C回忆录属文学作品没有历史价值D该史料完整地记录一大迁址的原因6(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凭证、契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图是一张土地分配证,可用于研究()A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B辛亥革命期间的“平均地权”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D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7抗战期间,共产党发动和武装民众形成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不仅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而且钳制了近60%的
25、日本陆军军力。其中“百团大战”历时3个多月,毙伤日军20 645人、伪军5 155人,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震慑。这体现了中共抗战()A始终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军B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C是为了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D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灭亡的步伐8(2021乐山一模)1939年12月1940年3月间,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中国共产党的措施,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对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三大原则,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A体现了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B有效打击了敌后战场的日军C积极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D扩大了边区政权的统治基础9(2021
26、成都一模)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滞日军,形成了“黄泛区”。1945年冬,国民党当局决定引黄河水回归故道,提出堵塞花园口决堤口与引导黄河改道同时进行的方案,以“解除黄泛区人民灾难”。中共则提出先恢复黄河故道的堤岸,再堵塞决口,并给予黄河故道区城民众经济补偿的提议(如图所示)。后者的提议()1946年6月的国内形势图(局部)A意在完善治河方案以加快经济恢复B利于维护解放区利益巩固联合政府C体现了中共针对国内时局的战略判断D反映了中共对敌后战场主导权的重视10下表为解放战争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概况(截止1947年4月)。表中数据表明()类别控制面积县级政
27、权控制区域总人口人民军队数量90万平方公里242个1 800万46万比例或发展约70%约75%约46%初期外地派人11万A中共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B中共在东北地区的力量优于国民党C东北地区的人民已经获得基本解放D中共已控制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城市11(2021潍坊高三质检)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宣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种不同态度()A都是基于国情的务实正确选择B均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C是决定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前提D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外交环境12(2021龙岩高三模拟)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
28、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表明当时()A封建旧势力严重阻碍了革命工作B中共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方法C中共在农村积极地开展土地改革D破除封建迷信是革命的首要目标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读:li,意为同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
29、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万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夷势骎骎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之訾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于孤注之掷,岂非视国事如儿戏耶!”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5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鸿章对时局作出上述判
30、断的事实依据有哪些?(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外部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应对上述时局的举措,并说明其结果如何。(4分)14(12分)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20世纪末,以反思“革命史范式”为背景,学术界逐渐兴起了一股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并推崇改良的论调,即所谓的“告别革命”。“告别革命”论者一方面把历史建立在“如果”上,憧憬着“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很多”,认为“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渐进的改良并非完全不可能走通”。另一方面,“告别革命”论者在突出改良优势的同时也刻意强调革命的破坏面、负面影响。他们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且革命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政治框架,在破坏后也没有提供新的政治框架加以弥补。罗艳君、邵雍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如何认识“告别革命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