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4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 测试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近代中国政治一、选择题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A B C D2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2、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为 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ABCD3“(清)商埠之开,始多迫于条约,继则自保利权,轮舶走集,货物填委,其附近各地及与之关联者,罔不仰通商大埠之鼻息。而此通商大埠,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恒多不能自主。”材料表明晚清时期的商埠() 既有被迫开放,也有主动开放 带动了口岸附近地区经济发展 逐步收回了被列强侵夺的主权 成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接点A BC D4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

3、”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5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这体现出()A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B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D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6“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

4、变法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7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印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可能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8“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9“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

5、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A中国政府对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B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运动 D资产阶级组织了“公车上书”10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11义

6、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 B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C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 D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12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一旦怯懦温和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也可能变成世界上最轻率的赌徒。”作者在这里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13(20世纪初,孙中

7、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14与戊戌变法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采取革命的办法达到目的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A B C D15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

8、影响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 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16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17193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国革命猛烈发展,已接近直接革命形势”,“现在已经是积极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建立全国革命政权的时候了。”这一判断()A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B完全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进程C高估了中国的革命形势D促

9、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18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19全国抗战之初,李宗仁发表焦土抗战论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举国一致,痛下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国为焦土,以与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战。”他的这一主张后来遭到很多人

10、的批评。下列对双方主张的评价,正确的是()A李宗仁的主张充分表达了民族抗战的决心 B“焦土抗战”是当时中国抗战的最佳途径C批评者在政治立场上与李宗仁严重对立 D批评者基本上应该被判定为汉奸卖国贼20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述了1946年冬天,解放军在东北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围剿国民党的历史场景。与此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D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11、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

12、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 “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

13、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全会根据

14、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2)不送礼。(3)少敬酒。(4)少拍掌。(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干

15、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啰咳 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啰咳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呀呀依吱哟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依呀依吱哟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 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要求:主题关键词选用恰当,阐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

16、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错误,含选项排除。【答案】B2【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 大规模”信息,故错误;“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体现“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为,故正确;“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说明作者并不认为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具有自觉性,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3【解析】从“(清)商埠之开,始多迫于条约,继则自保利权”,可知清末开放商埠开始是被迫开放,后为了保护本国利权主动开放,故正确;从“其

17、附近各地及与之关联者,罔不仰通商大埠之鼻息”可知,商埠的开放带动了口岸附近地区经济发展,故正确;从“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恒多不能自主”可知,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受外国经济操纵,带有强烈的殖民地色彩,故错误;从“而此通商大埠,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也可得出商埠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接点,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4【解析】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由于英国革命完成,需要更大外部市场,因此1854年英国提出修约要求。故D正确。A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前,B1900年,C项19世纪末,时间均不符,可排除。【答案】D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权力争夺

18、,A项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后,通过北伐、西征达到全盛时期,B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实权仍在洪秀全,C项错误;杨秀清假借代天父传旨来争权夺利,D项正确。【答案】D6【解析】据“19 世纪中叶”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确定“农民的造反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了洋务派,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在19世纪末期,故B.C.D项错误。【答案】A7【解析】从材料“(缔造者们)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的表述可知与鸦片战争不符,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提倡建立满足农民愿望的斗争口号,但在定都天京后却实行封建特权统治,体现出太平天国斗争口号

19、与实际行动相背离的局限性,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没有形成封建特权统治,与材料“(缔造者们)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与“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8【解析】革命史观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材料观点很显然反对用革命史观评价太平天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功过折中原则,故B项错误;据材料“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和“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

20、命”可知评价太平天国需要结合事实做具体分析,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故D项错误。【答案】C9【解析】“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做出的反应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故B项错误;“公车上书”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布告中时间最晚的是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因此选C项。【答案】C11【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A选项材料不能反映,B、C仅反映了局部信息,D

21、选项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角度表述,体现了材料反映的主旨。【答案】D12【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义和团揭竿而起,“扶清灭洋”。在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义和团选择扶保前者,对抗后者。【答案】B13【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都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故A项正确;两都前途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是要建立农民的政权,辛亥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不正确;两者纲领也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要体现农民的要求,而“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要求,故C项不正确;两者主体也不同,太平天国运动主体是农民,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追随者,故D项不正确。【答案】A14【解析】是两者的共同点。戊戌变法采取改良的办法

22、达到目的,辛亥革命则采取革命的办法达到目的。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则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因此选D项【答案】D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解题依据“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三民对五权”分析,再联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即可判定选项B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16【解析】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而材料给的时间是1927年9月,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遇挫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3、,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但还没有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更没有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9月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故C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答案】D17【解析】1930年中共在农村建立了广大革命根据地,具备了武装对抗国民政府的政治基础,但是尚不具备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时机,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此时期的论断不符合中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现在已经是积极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建立全国革命政权的时候了。”中共中央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作出的不科学判断,故C项正确;

2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时间晚于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C18【解析】“红一方面军”、“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说明此时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是遵义会议,符合题目要求,故B项正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是中共八七会议,红一方面军还没有成立,故C项错误;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19【解析】李宗仁的焦土抗战

25、论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决抗战的决心,故A项正确;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焦土抗战”并不是抗战的最佳途径,故B项错误;批评者不一定在政治立场与李宗仁对立,主要是抗战的方式和策略不同,也不能认为是汉奸卖国贼,故C.D项错误。【答案】A20【解析】抓住材料“1946年”时间来判断。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是在1946年,故A项正确;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结束是在1949年初,故B项错误;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21【解析】(1)本题考察了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分两步回答本题,第一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固在

26、格之以诚“、”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可知晚清政府的外交是屈辱外交;”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国、英国两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提到的开始阶段“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体现出的是传统观念,带有封建等级色彩,而后“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再到“褒义型概念替换”,则呈现出近代平等外交的理念,从中进行总结即可,另外注意“转变”的表述方式一般是:从什么到什么;第二小问,原因的分析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屈辱外交 原因:19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

27、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2)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2【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其意指旧中国,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第二小问,注意题中时间限制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建立中国梦的过程也就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 (2)根据所学

28、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回答。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答案】(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

29、国。(2)历史:在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之机,在全党做了思想的充分准备,让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思想高度的团结统一,对于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现实:在今天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3【解析】依据材料“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可以总结主题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结合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反围剿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阐述即可。依据材料中“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看,挖野菜那个

30、也当粮罗咳啰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可总结主题二,共产主义乐观精神,结合歌谣中的唱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即可。第三个主题,依据材料中“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可以总结军民艰苦奋斗,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例如红军长征等。【答案】答案示例:主题一(政治上):农村革命根据地军民反围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多次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主题二(经济上):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奠定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巩固了红色政权。 主题三(理论上):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鉴于以城市为中心革命受挫的教训,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其他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共产主义乐观精神、官兵平等民主、军民艰苦奋斗等主题,言之有理均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