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知识归类 民族关系篇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造纸术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印刷术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
2、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指南针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
3、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
4、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隋唐: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00年问世。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春秋:九九乘法表。西汉:刘歆
5、推算圆周率为3.1547。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辑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史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300多年,比欧洲早600多年。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的基础。清代:蒙古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
6、高到一个新的水平。4、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战国:扁鹊石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隋唐:我国的一些外科手术,如拔牙、血管结扎等,是世界上最先
7、进的。隋朝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古代医学史上探讨病因、病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自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北宋:医学以小儿科、产科和针灸科最著名。小儿药证直诀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儿科著作。十产论是著名的产科著作。针灸学家设计了便于医术学习的针灸铜人模型。洗冤录是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书籍。王安石变法设太医局,局内办有医学校。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10000多个,
8、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5、中国古代的地理成就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名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公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北魏的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遭遇欧洲约2个世纪。6、农业、手工业论著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作,是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论述了农学理论,并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是我国古
9、代优秀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后人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河防一览:明朝徐继驯所著,总结了全国治理黄河水反的经验。7、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先秦: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半坡人培植了粟,河姆渡人培植了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已经养蚕缫丝。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地甲骨文,保留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战国时期出现的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
10、无二的。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的耕犁上安装了犁壁,比欧洲早1000多年。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陷阱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东汉张衡的地动仪式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一起,比欧洲早1700多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道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早1100多年。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时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是世界上最
11、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就有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宋元: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文学艺术篇1、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诗词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的诗歌。战国:屈原用楚国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成为“楚辞体”,代表作离骚。两汉: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三国:“建安文学”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
12、七哀诗和蔡琰悲愤诗等。东晋:陶潜诗这一时期著名诗人,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名作桃花源诗和诗序桃花源记,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南北朝:乐府诗最为流行。南方民歌代表作有采桑度、子夜歌;北方民歌有名的有敕勒歌、米兰辞。唐朝:a.初唐: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陈子昂市唐诗革新的先驱。b.盛唐: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山水田园诗人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其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李白的蜀道难、望庐山瀑布,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是千古绝唱。c.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是这类诗的代表。D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别
13、创新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两宋:词:a.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他拓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强劲的生命力。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b.柳永的词具有市民气息,是婉约派的代表流传很广,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c.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是婉约派的代表,感情真挚,语言清新雅洁,明白如画,生活气息很浓。d.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得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
14、息,作品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e.陆游:因为主张坚决抗金,他的词不乏感慨国事的悲愤激情。陆游也有一些婉丽飘逸的词作,如钗头凤写得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诗:a.南宋的陆游:代表作示儿。b.金朝的元好问:他的诗风格沉郁,豪放悲凉,被称为“丧乱诗”。散文战国:诸子散文中孟子的文章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游扬雄肆,令人钦服。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两汉:赋的兴起,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南北朝:骈文代表作有江淹的恨赋、庾信的哀江南赋。唐朝:中唐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15、;创造出反映现实生活,易于说理、叙事、言情的新散文体,得到社会认同,形成古文运动。宋朝:晚唐五代以来,文风日趋浮华,同这种浮华的文风相对立,北宋出现了古文运动,古文逐渐成为北宋文坛的主流。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主张诗文革新,强调作品应有充实的内容和自然的风格。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除欧阳修外,还有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加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后人称之为“唐宋八大家”。小说唐朝:由于城市的繁荣,为适应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学领域出现了情节多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如枕中记。代表作有任氏传、李娃传、柳毅传等。东晋南朝:志怪小说有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晋干宝的搜身记。宋代:话本是宋代一种新兴的文
16、学形式,先由城市艺人口头讲述传授,后经记录整理,流传中不断补充,因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艺术成就比较高。明清书名作者成书时间特点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一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80回)和高鄂(40回)清朝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我国古代优秀短篇小说戏曲宋代:金时期,戏剧艺术盛行,诸宫调是这一时期说唱文学的总称。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根据唐代传奇莺莺传改变而成
17、,成功地塑造了张生和黄莺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艺术形象。元代:元曲是元杂居和散曲的合称。元杂居巴音乐、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炉,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组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是当时北方地区的流行歌曲。元代的剧作家人才辈出,关汉卿是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创作60多种剧本,悲剧窦娥冤是代表作。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2、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美术春秋战国: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地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b.四川出土地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
18、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五代:a.西蜀的黄荃善画花鸟虫草。b.后梁的荆浩善画山水。北宋a.随着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
19、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元代:赵孟頫,所画山水、人物、鞍马、花卉,无不精细传神,富有意趣,当时人称他的画为“神品”。明朝:山会、花鸟画占统治地位。明代中期,在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了“吴派”画家,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吴派画家大多工诗善画,他们的创作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在用墨用笔技巧上获得许多经验。清朝:石涛、朱耷(又称“八大山人”)山水画很有特色。清朝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有“扬州八怪”,其中的郑板桥所画兰、竹负有盛名。音乐战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方盛行的清商乐,基本上是中国古乐与胡乐的混合。北方的西凉乐影响最大,此外还直接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
20、。异域传来了天竺乐、扶南乐、高丽乐等。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明朝:朱载堉的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有所创新,他创建的十二平均率及其计算原理,比欧洲同类成就早50多年,这项科学成果,为键盘乐器的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雕塑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盒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是富
21、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铜奔马。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石门石窟等石窟艺术。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文字书法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商周:a.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b.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古时青铜器也称金而得名。古代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秦朝:以小篆作为
22、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三国: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地楷书达到独立完美境地,他还擅长行书、草书。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也是著名书法家。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主要受王羲之的影响;盛唐的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的“颜体”,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中晚唐之际的柳公权,与颜真卿齐名,创立了“柳体”,代表作有神策军碑;唐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怀素等。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元代:赵孟頫书法功力深厚,劲秀雄健。 思想、教
23、育、史学篇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概况春秋: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他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举贤的思想;他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德才兼备的人才思想,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秦汉: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用统一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汉武帝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建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以儒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东汉灵帝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那时私学得到普遍承认并与官学互为补充。伴随学校的发展,急就篇等一批蒙学教材问世。董仲舒、郑玄是汉代著名的教育家。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学时废时兴,私学成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倍受重视。少数民族
24、和落后地区教育同时起步。儒、玄、道、佛各类学派共占教育殿堂。南朝颜之推得颜氏家训,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比较真似乎地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家庭教育概貌。隋唐:唐太宗和唐玄宗重视发展教育。官方在京师办有国子学、太学,在地方办有州学、县学等,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专科学校开始建立,如律学、书学、算学等。除官学外,私人聚徒讲学也很兴盛。两宋:由于印刷术的普及等原因,宋代教育超过前代,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王安石变法时曾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私人讲学的书院在北宋时兴起,南宋时大盛,有书院20余所。朱熹以白鹿洞书院作为研讨、传布经学、教育的中心,培养学生几千人,主要教育著作有太学章句等。明朝:中央官
25、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地方有府、州、县学,体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适应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中期以来,书院较兴盛。清朝:沿袭明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2、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概况春秋: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尚书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相传也由孔子编订。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一代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私家修史之风盛行,仅撰写晋史一项就有20多家。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和魏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编撰水平最高,被后人列
26、入“前四史”。唐朝:我国开始确立官修正史的制度,修史规模超过前代。突出成就有刘知己撰写的史通,这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还有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这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通史。两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上起战国,下至五代,记述了1300多年的历史。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的特点是将编年与纪传两种体例合而为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编纂学的新体例。通志为南宋郑樵编著;文献通考为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编著。是继唐代杜佑通典之后重要的典章制度史。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我国史学领域中开创的新体例。3、中国古代的宗教及其传播佛教:西汉末年,
27、佛教经中亚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马驮经,建造白马寺,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流行,统治者广修寺塔,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两次灭佛。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备受宠遇。隋唐时的佛教渐趋中国化,形成许多宗派,以禅宗流传最广。道教:东汉时,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洪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唐宗室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拥有特殊地位。唐
28、玄宗在位时,道教极盛。4、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的变化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未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
29、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
30、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进步的思想家及其思想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东汉:王充著论衡深刻批判谶纬神学。唐朝:柳宗元和刘禹锡反对韩愈的观点。柳宗元认为天地没有意志,不可能赏罚,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历史的发展“非圣人意也,势也”。刘禹锡进一步探索人与人各有其特点,“人能胜乎天者,法也”。他说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时,人们对不合理的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命了。两宋:叶适:a.肯定世界是物质的;b.认为“理”不能离开事物,不懂得事物就不能认识它的道理;c.提倡功
31、利,认为仁义和功利是统一的。这种功利思想反映了工商业者的利益,适应南方经济发展的要求。陈亮:a.思想的核心是“物”,认为事物是宇宙间真实的客观存在。b.强调“道”在物中,“道”是事物之理。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元朝: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清初:a.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
32、反对“人治”,反对只重农部重商的重农抑商政策。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b.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c.王夫之:是以为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倚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否定理学家主静地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
33、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王夫之地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二、知识深化1、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此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有反作用。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在观念上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为历史变革起了摧毁廓新、敷陈新义。2、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
34、 分析某一时期文化发展繁荣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它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这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当时的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政治因素:分析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经济因素:分析经济是否发展繁荣。文化政策因素:分析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文化交往因素:分析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
35、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3、文学艺术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当时社会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如两宋时期多民族国家并立,国家分裂,陆游的诗反映了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从唐代传奇到明清生活也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4、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
36、以道家调剂政治。这种治国模式的形成,在秦汉以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选择和探索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管理上享有充分的民族,治理国家的思想处于萌芽状态。在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产生阶级和国家,统治者以宗法等级制度和武力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局面,其中儒家、法家、道家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选择奠定基础。秦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巩固了统一,但也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反而导致秦的灭亡。西汉之初,采取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并且在以后大动乱之后都会采取这种策略。西汉汉武帝在位时期,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37、董仲舒吸收道家和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加以改造,并被汉武帝所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证明:在动荡年代,法家思想能实现大一统;动荡结束之初,道家的无为政治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后,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互相融合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教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
38、此以后,以儒家论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委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世界地位及其在近代衰落的原因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封建教育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科技重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如天文历法、医学、数学等
39、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衰落的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和闭塞性的束缚;腐朽封建制度的制约性;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性。因此,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和人的观念等。之所以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具体来看:中国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中国古代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中国学者缺乏必要的科学试验的传统训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不可能使科学应用达到较大规模,从而使近代科学的产生
40、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把大量知识分子迫入了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教育的落后,不利于科学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总而言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技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学习古代科技史,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科技的世界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等。6、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战国时期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唐朝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其学术成就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高峰。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地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并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7、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较大的,并在社会上形成一定气候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细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宗教思想、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和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8、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