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06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 专题检测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中国古代思想一、选择题1.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2.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

2、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3.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3、D.道德经6.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8.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

4、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B.“德主刑辅”、“大德小刑”C.“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9. 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A. 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B. 以暴力废除暴君的革命理论C. 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D. 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10. 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

5、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 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11. 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世家大族掌握权力12. 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样做法表明当时A. 地方政府把持了

6、选官的权力 B. 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C. 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 D. 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13.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A. 励志入世救民 B. 批判重利轻义C 固守儒学传统 D. 倡行经世致用14.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材料信息说明A. 理学

7、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C. 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 D. 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15. 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 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 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 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 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16. 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寡廉鲜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针

8、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这说明程朱理学A. 重在经世致用 B. 蔑视君主权威C. 追求普遍真理 D. 实质虚伪教条17.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已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A.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道思想开始合流C. 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8. 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糙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

9、间B. 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C. 郑思肖对元代读书人地位的认识存在偏见D. 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措施19.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乃定以为孔孟与程朱判然两途,不愿作道统中乡愿矣。”据此可知当时A. 程朱理学抛弃了孔孟传统 B. 孔孟思想日益衰落C. 存在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 D. 程朱理学受到批判20.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据此可知,黄宗羲A. 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 B. 推崇西

10、方民主政治C. 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D.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21.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 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 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 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2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 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

11、社会转型影响巨大二、非选择题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

12、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更加令外国人惊异的是,在事关对皇上和国家的忠诚时,这些哲学家一听到召唤,其品格崇高与不顾危险和视死如归,甚至要超过那些有保卫祖国专职的

13、人。 材料二 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材料三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才女文化”的繁荣,这些女性靠文学创作和鉴赏批判来传承妇女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和女

14、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这些妇女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活方式。 (1993年)(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绪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哲学家”为什么会有“令外国人惊异”的行为。(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析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才女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似乎总是这样的: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正如任何一种信仰,无论是无神论的还是有神论的,无论是一神论的还是多神论的,一旦走入大众,都只会变做同一个样子:仪式化的偶像崇拜和一厢情愿的消灾祈福

15、(而他们所祈求的往往是为教义所禁止的);任何一种思想,无论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无论是德治的还是法治的,一旦走入专制权力,也只会变作同一个样子。摘编自熊逸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

16、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2.【答案】C【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A项错误。3.【答案】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4.【答案】C【解析】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17、。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的思想,孟子属于儒家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道德经是道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答案】A【解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

18、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可知,该思想

19、家是董仲舒,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建立新儒学。“德主刑辅”大德小刑”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主张以德为主,以刑为辅。故B项正确。“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为理学家张载的主张。故A项错误。“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实际上是儒学神学化,故C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儒学神学化,不是君主专制的合法化,故A项错误;

20、材料中显然是不会暴力的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中统治方式不是德治思想,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正是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才会最终赦免他,故C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以大兴,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学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所以赦免董仲舒,是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并不是迷信思想日渐式微,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涉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与冲突,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重用儒学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思想受到重视,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因此司马迁将孔子作为“世家”来

21、记载。故答案为C项。这是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不存在记史不严谨,排除A项;孔子没有被追封为诸侯,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信息没有关系,排除。12.【答案】C【解析】汉代察举制的标准是品德,材料“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信息说明对于官员的素质进行考察,然后使用,故C项正确;“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说明地方政府并没有把持选官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对于官员的考察,并不是说明该种方式得到推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地方察举不实的信息,故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题中主要体现了古代“国士”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并非仅仅为了“救民”、还有“天下”“为往

22、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故A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道德,没有涉及“批判重利轻义”“固守儒学传统”信息,排除B、C;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14.【答案】C【解析】理学家的观点认为人应该注重现实生活而不应该考虑生前身后事,这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理学的影响力;B选项

23、错误,理学只是摒弃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其他方面也有所借鉴和吸收;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唯心主义色彩。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B项正确。A项“天人合一的观点” 是汉代儒学,排除。汉代儒学已经提出封建等级观念,因果报应为封建等级制度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排除C。格物致知是求理的途径和方法,排除D。所以选B16.【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程朱理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

24、反映,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程朱理学是虚伪教条,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用一类善书规范自已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说明了道教利用儒家思想恪守道德而成仙,反映了儒家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道教在主动适应现实社会,故A项正确;儒道思想的合流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B项排除;元朝社会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而不是道家思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儒学的统治地位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排除。18.【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将读书人单独编户,并没有说阻断了读书人上升的空间,排除A;材料看不出元朝对读书人的待遇有没有实施,排除B;南宋遗

25、民的记录,过于偏激,认为儒生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这是对元朝统治者不满的一种表达,不一定符合社会现实,C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元朝政府推行歧视儒户的措施,排除D。1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材料中的“破”一分程朱就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程朱理学是对孔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非抛弃了孔孟传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清初孔孟思想是在继续发展的而非日益衰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务实际的空疏学风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0.【答案】C【解析】据材料“孟子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

26、而黄宗羲则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思想属于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没有超出传统儒学范畴,故A项错误;黄宗羲思想不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思想相比于孟子思想,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黄宗羲主张废除君主制度,故D项错误。故项C。2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心学不务实,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肯定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

27、故本题选B。22.【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进步思潮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学说的影响,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3. 【答案】(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表现:焚书坑儒。(2)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

28、,不受统治者重视。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要求,材料“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可得出刘邦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诫儿子应该多读书。第二小问原因,材料“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可知秦焚书主张,读书无益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错误的思项,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第三小问表现,据材料“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说明秦始

29、皇推行焚书坑儒政策,意在加强在思想领域的控制。(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的“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根据所学知识只要将孔孟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特点答上即可。回答理学对儒学的发展时需要知道理学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具有思辨化的特点,明白理学的积极作用在于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归纳一下即可得出答案。24【答案】(1)原因:儒家文化(宋明理学)倡导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形成民族美德。(2)特征:成为文化大省;各领域成就非凡;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领先于全国;是古代福建文化的高峰

30、。原因:宋代印刷造纸业的发展(或宋代福建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朱熹等著名人物的推动;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理学的影响;科举考试的推动。(3)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松弛;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女子活动范围的扩大。【解析】(1)依据材料三中“知识阶层,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信息并结合宋明理学对社会积极影响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福建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

31、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关键信息来概括答案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科技发明、教育思想推动以及经济发展等角度概述作答。(3)妇女地位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地位低下,之所以出现这些积极变化,应从明清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进行思考;同时还应注意到材料所提到的“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等因素。25.【答案】示例:论题:西汉大一统与董仲舒儒学西汉初年,国家实现统一和经济恢复发展,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将儒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杂糅,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这些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大一统的需要,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由此可见,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解析】根据“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结合所学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拟出论题:西汉大一统与董仲舒儒学。然后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重新改造儒学,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大一统的需要,所以被汉武帝采纳,最后得出结论:是权力选择思想,而非思想获取权力,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统治思想,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