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7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 第五章 学案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案13准确、全面筛选、整合能表现传主事迹、品质的信息学案略语筛选、整合文中重要信息是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道主观题几乎都要以此为基础,而在实际做题过程中,考生恰恰做得不好,不是遗漏要点,就是无效信息多。因此,二轮复习仍要重点解决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力求在答题过程中把有关传主事迹、品质方向的信息提取、整合得准确、全面。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在北京宣武区白纸坊桥西青年湖,有侯仁之题写的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介绍;在西城区什刹海前海南岸,有侯仁之题写的什刹海记;在昌平区白浮桥白浮村白浮泉南岸,有

2、侯仁之题写的白浮泉遗址整修记;在西城区西便门北京明城墙遗址旁,有侯仁之题写的明北京城墙遗址维修记。侯仁之毕生的求学治学生涯都与北京有关,他耗尽一生心血,寻找这座城市曾经遗留下来的生命印记,他常说,对北京是“知之弥深,爱之弥坚”。侯仁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北京史巨擘”。如果没有他,人们恐怕难以像今天这样明白北京的历史,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利用周末沿着圆明园的流水溯源而上,踏勘了颐和园的昆明湖,又一直追溯到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的上游,以此为起点,追溯水源到卧佛寺附近的殷桃沟和香山碧云寺,他弄清楚了海淀一带园林水源的开发过程。此后,又扩大考察范围,侯仁之发现了北京城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侯

3、仁之对北京城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梳理清楚了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络。他通过水系、地理、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证据,基本上确定了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城的位置。北京最早是西周的蓟城,关于蓟城的具体位置,古代人都搞错了,他们以为元大都土城是蓟城遗址,侯仁之通过水经注的文献,以及对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研究,断定蓟城实际位于广安门一带,侯仁之把更古老的北京发掘出来。196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在听取了有关北京地下古河道分布情况的汇报后,转达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北京这样的古城从城市到郊区,历史变迁十分复杂,只用文字说明,难以让人明白,能不能用绘制不同时代地图的方法,把前后变迁的情况表现出来。”随即嘱咐侯仁之

4、组织人力进行这项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编纂图集计划搁浅。1979年,编纂工作重新启动。在历史地图的编制中,仅凭文献资料难以复原,需要实地勘察,因此,侯仁之及其团队数年间进行野外考察50余次,行程5 000多公里。1986年,北京历史地理图集出版,被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誉为“为北京城在历代中的发展提供了令人惊异的图画”。侯仁之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1950年,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论上阐明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了历史地理学专业,将其从历史学的附庸中独立出来,

5、开创“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的新领域。在对北京、邯郸、承德等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城市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带领师生进入西北半干旱地区,对沙漠化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调查,揭示历史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美国地理学会称赞他是“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除了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建设中,介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一旦发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

6、,他大声疾呼,设法制止。在他的积极努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今天的模样,侯仁之为保护莲花池、后门桥等北京古城遗迹、遗址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侯仁之接受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访问中,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回国后,侯仁之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多方奔走,当年,中国便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1987年,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我国第一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申遗第一人”的美誉由此而来。2001年,年将90岁的侯仁之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第一个里程碑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

7、心;第二个里程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上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建设,标志着新时代来临;第三个里程碑是北京申办奥运会主办权成功后,建设的国际奥林匹克中心。这是侯仁之在对北京城作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入考察、研究后做出的高度概括,也是他所倾注的全部心血、智慧的结晶。 (摘编自高明勇著侯仁之传)1侯仁之被誉为“北京史巨擘”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发现了北京城的转移与河流水道变迁的关系。(2)梳理清楚北京城市史的发展脉胳。(3)主持编纂北京历史地理图集。2作为我国历史地理学开拓者的侯仁之,有哪些重要贡献?请简要概括。答:答案(1)奠定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基础。(2)开创“历史地

8、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的新领域。(3)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沙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为什么说侯仁之是“北京城的守望者”?请结合材料分析。答:答案(1)侯仁之耗尽一生心血,寻找北京城遗留下来的生命印记,为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做贡献。(2)北京城到处都有侯仁之题写的介绍性文字。(3)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为保持北京古迹疾呼奔走。(4)晚年提出“北京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意义深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

9、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

10、教育界树立了楷模。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的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

11、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 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

12、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

13、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着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相关链接(1)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到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 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2)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

14、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3)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孙起盂1988年11月6日题词)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答:问题反思1你平时是如何做信息筛选和整合题的?有没有遗漏过信息要点?如果有,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2你在答题时是否只是有选择性地抄录原词原句?有没有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整合过?如果有,你是如何整合的?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原文见“自我诊断”剖析现场失分

15、答案得分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0分该答案有“体现”,无“分析”。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几乎全要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如此答题,实属不该。2分该答案仅第点得2分(最好把事例列举全),第点为何不分析?是文本中没有吗?其实“相关链接”中有,是可以利用的。第点的文字只是阐释,并没有结合文中材料即具体的事例分析。4分该答案从两大方面列了四个小点,工作中的点可合为一点,得2分;生活中的第点得2分,第点不得分,因无文本材料佐证。问题在于要点不全,文本中及“相关链接”中的不少信息未筛选出来。6分该答案能把文本内外的信息全部筛选出来,加以准确分析,故三点各得2分,第点属概括不准,应由此概括出他的生活态度。解读现场

16、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8分该答案从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出的事迹很全面,且概括与分析结合准确、全面。尤其是第点,其实包含两小点,分析时列举的材料很全面,没有像一般考生只列出一两个就了事,因此,这一点尤其值得赞赏。完善你的答案参考答案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生活简朴。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亲自上讲台讲课;创办浦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

17、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筛选并整合能表现传主事迹、品质的信息传记的信息筛选与整合,主要是筛选出能表现传主的身份、事迹及品质方面的具体材料并加以整合,这是传记信息筛选整合题的基本内容。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传主是的家(军事家、科学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传主在方面作出了成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分析。传主的精神(态度、品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考生在具体解题时,除应审读题干,明确筛选标准外,应抓住传主的言行、作者所引述的材料、相关人的评价、作者在行文中的详述(个别如有“相关链接”也必须纳入

18、筛选范围)等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在筛选提取时尤其注意非正面信息(指传主自身言行外的信息)、散乱隐蔽的信息,避免遗漏有关信息。整合信息可以提炼概括,可以转换说法,可以语言重组,但不可抄袭原文,无分析过程。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是我国已故知名学者谭其骧先生的学生,谭先生生平最喜欢的学术领域之一是移民史。自中年以后,由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大型集体项目上,再没有时间打理个人兴趣,移民史也就不得不放下了。葛先生将这一领域接过来,和曹树基、吴松弟两位先生合作撰写了六卷本中国移民史,完成了谭先生的一大心愿。总体来看,无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是新资料、新方法的

19、运用,新认识的总结和提升,这部著作都大大超过了谭先生当年的预期。之后,葛先生又组织撰写了六卷本的中国人口史。与中国移民史相比,这套书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如果说移民史是谭先生的未竟心愿,那么人口史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作。葛先生作为当时史地所所长,经常被人问到一个敏感问题:谭其骧先生离开十年了,现在史地所有无人超过谭先生?对此,葛先生总是谦逊而自信地回答:“作为个人,我们没有人能超过谭先生;但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生。”事实上,即便是谭先生中年以后不被中国历史地图集这样的大型集体项目缠住,移民史这样规模的著作他也未必能完成,更别说中国人口史了,因为个中工作量之繁重,实在超过了个人

20、所能承受的限度,而谭先生对学术又极严谨,有时完全到了有洁癖的程度。要不是葛先生这样一方面坚守学术底线,同时又施展其组织长才,学界何时能用上这两套大部头著作,实在是一件不可知的事。近年来,提上述问题的人基本上不太有了。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史地所已经有了新的标志性重大成果,那就是葛先生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包弼德教授共同组织、两个单位合作开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这可以说是谭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信息时代的升级产品。在这里,葛先生尽管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作为一位学术领导,敏锐地认清时代潮流,及时抓住历史机遇,策划并组织了这一项目的实施,可以说居功至伟。自上世纪90年代中

21、叶以后,葛先生时不时地走出书斋,很快成为文化名人,并参政议政,现在更是名满宇内的公知。他到过南极,去过北极,走进过非洲,西欧、北美常来常往。还常在媒体亮相,或正接受采访,或在某地讲学。对于葛先生这种生活状态,也许有些学者不太以为然。毕竟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躲在象牙塔里皓首穷经才是所谓的学者本色。这里面当然有个性的因素,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凡有利于学术和社会进步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肯定。葛先生近二十年来的种种努力,至少在客观上大有利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况且,葛先生从来就没有远离学术一线。他卸下史地所所长之职后,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同时一直坚持在史地所开课、带研究生。他门下高足颇多龙象,虽不能说“

22、极一时之选”,至少可以说“于斯为盛”。关于学生,葛先生总是谦逊地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其实,从葛先生对谭先生,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关系的真正诠释。他自读研期间开始担任谭先生的助手,前后十余年,举凡谭先生的日常事务,都是葛先生帮着处理;至于编校文稿之类,更是责无旁贷。尤其难得的是,谭先生自1978年中风后不良于行,每次出差都是葛先生陪护,学术助手更兼生活秘书,这是很多子女对父母都难以做到的。在谭先生的告别会上,葛先生一度哀伤逾常,痛哭失声。2011年复旦举行谭先生百岁冥诞的纪念大会,葛先生在讲话中声情并茂,多次声音哽咽,泣涕潸然。葛先生曾在中国移民史的前言中强调:是谭先生的

23、移民史研究“为中国移民史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指他对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具体研究成果,更包括他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理论、精辟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他如此推崇谭先生的功劳,特别是声明有些认识得自谭先生未曾成文的耳提面命,既表明了他对科学道德、学术伦理的尊重,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学术贡献的安全感。(摘编自张伟然学问与情怀葛剑雄先生侧记,有改动)1葛剑雄说“作为一个集体,我们的工作超过了谭先生”,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葛剑雄本人又有哪些过人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答案具体表现:(1)撰写中国移民史,完成谭其骧先生的未竟心愿;(2)完成中国人口史的撰写,这是谭先生极少涉猎的工

24、作;(3)开发“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使谭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实现信息时代的升级。过人之处:(1)直接参与编写中国移民史,显示超常学术水平;(2)组织撰写中国人口史,坚持学术底线,施展组织才能;(3)组织开发“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能认清时代潮流,抓住历史机遇。2文章说:“从葛先生对谭先生,可以看出他对师生关系的真正诠释。”请从葛剑雄作为学生的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答案(1)如孝子般待恩师,照顾生活起居,打理日常事务,当好学术助手;(2)感念恩师情意,真诚炽烈,推崇恩师功劳,常怀感德;(3)秉承恩师传统,坚守学术底线,完成恩师未竟心愿,使之发扬光大。二、筛选并整合传主取得成就的原因、

25、个性品质形成因素等信息阅读传记,不仅要把握住传主的人生经历、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更要能把握住传主取得成功、成就的原因,个性品质形成的因素。于是这些“原因”“因素”就成了传记信息筛选整合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几乎成了一道独立的题型原因信息筛选题。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受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分析。(2)传主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传主具有的精神(品质)有多方面因素,请结合材料分析。对这类题目,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有关原因信息更为隐蔽,更多地集中在几个关键句及其他关键之处,要特别善于从这些关键句、关键之处提取原因信息。如2014年新

26、课标全国卷第12题的第(2)小题,其答题信息就集中在原文第段中间两段及后面不为人注意的“相关链接”中,需要把这些文字找出来,认真推敲提取。(2)原因信息有两类。一类原因是由具体事情构成,姑且称为“事因”,如传主的人生抉择、具体行为选择的原因等;一类原因是主要包含着事的理构成,姑且称为“理因”,如传主做出巨大贡献、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理因”多见于探究题中。对于“理因”题,答题要见“事”见“理”、先“理”后“事”:先说成功的事理,再说能证明“事理”的具体事情。(3)原因信息往往不只是一种,往往是多原因、多因素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主观因素(多指个人成长的环境、天赋、努力程度),又有客观因素(

27、多指社会、时代特点、别人的帮助)。要会“多因”提取、分析。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维也纳。在他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老施特劳斯已经是维也纳著名的圆舞曲大师,其作品和乐队风靡全国。小施特劳斯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6岁的时候,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他表示长大后也要成为音乐家。可是想不到,身为音乐家的父亲却反对孩子学习音乐。一天,父亲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一气之下找来一条皮鞭,凶蛮地抽打孩子。与父亲不同的是,母亲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从菲薄的生活费中省

28、出钱来请教师,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超过他的父亲。小约翰向霍夫曼教授学习对位法,向指挥家德雷施勒学习和声,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同样,在小提琴家安东科尔曼那里,他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的学习进步很快。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小施特劳斯第一次的演出是在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举行的。老施特劳斯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音乐会的票在黑市上还不如儿子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老施特劳斯忠心的经纪人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

29、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和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一开始,听众的掌声稀稀落落,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母亲的一曲颂歌。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他们爬上椅子,挥舞帽子,高声地喝彩欢呼。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的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

30、欢迎。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小施特劳斯演奏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父亲的宽恕。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小施特劳斯积极响应,站到了起义者一边。他穿起革命近卫军队长的制服,上街指挥演奏马赛曲。他还创作了许

31、多赋有革命的标题音乐,如自由进行曲革命进行曲街垒之歌等作品,鼓舞人心。战争末期,为鼓舞士气,振作人民精神,他谱写了一首赞美祖国山河的大合唱歌曲蓝色多瑙河。作品在初次与听众见面时,却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不久,小施特劳斯应邀赴巴黎参加国际博览会,他把蓝色多瑙河改编为管弦乐曲,并在巴黎首演,这成了这届博览会一大轰动事件。五年后,美国以十万美元的特高报酬邀请小约翰,那一次他在波士顿指挥了十四场音乐会,演出的规模是空前绝后的。每场观众多达十万人,演奏者多达两万人,有一百多名副指挥用望远镜注视着他,协助他指挥。连演奏的开始都是用大炮的轰鸣来宣告的。演出轰动了全美国。小施特劳斯曾说过:“假如我真是天才,

32、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1899年6月3日早上,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死于肺病,享年74岁。他给世界留下了大量作品。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脍炙人口的圆舞曲,以及蝙蝠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吉普赛男爵等轻歌剧。他在音乐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永远怀念。(选自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父子,有删改)3小施特劳斯在演奏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时,为什么听众们会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答:答案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首先表达了对音乐家父亲的敬意。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他

33、又加入了一种柔情蜜意,表达对父亲的理解、祈求以及希望得到宽恕的复杂情感。观众从他的演奏中,逐渐明白了这段乐曲所表达的深厚情感,被他的真诚以及演奏技巧和音乐才华感动。4小施特劳斯作为“圆舞曲之王”,备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请概括他受人喜爱和尊重的原因。答:答案坚持理想,永不放弃。不管父亲如何阻止他学习音乐,他都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坚持梦想。有卓越的音乐才华和伟大成就。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指挥了很多大型音乐会,获得轰动的效果。对家人至情至义。对母亲的爱戴感激和对父亲的理解尊敬让人感动。富有正义感。在维也纳革命期间,他不仅上街指挥,而且创作了很多鼓舞人心的革命作品。5小施特劳斯为世界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成功源于多种因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答:答案外部环境的熏陶:音乐之都维也纳到处都流动着美妙的音乐,加之优美的风景、华丽的建筑等等,都给小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家庭的影响:音乐之家的影响,使他热爱音乐;父亲的反对给了他耿直倔强的个性,父亲的成功也给了他前进的动力;母亲的支持给了他温暖和信心;特有的家庭环境促使他成长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由于环境的影响,小约翰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而且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也要当音乐家。小约翰靠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音乐,组建乐队;靠自己的卓越才华和勤奋创作,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