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6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题一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之后探究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史实及其特征的一节课。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力图说明以下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农业、手工业生产是文明发展的基础,中华文明在农业生产上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和原始农业一样,我国的原始手工业生产也是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的。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以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在封建

2、自然经济下,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也呈现出很高的水平。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科技走向衰落,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使学生们认识到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内容组织上,首先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了解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发展史实,然后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及在近代落后世界的原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

3、点。本节课是一节学习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课。经济史的内容相对高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认识上,理性思维更强一些。新教学理念的课堂是以问题为牵引,以资料为支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体验、感受、探究历史,体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本课试图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好经济史内容,针对高中生认知和思维特点,本节课的课堂设计力图体现这样一些特点:其一,以创设历史氛围为切入点,通过成语赏析、图片阅读、诗歌鉴赏、材料解析,努力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欲望;

4、其二,在教学设计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资料,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质疑和诠释的能力,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三,在学习和探究中,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精选历史资料,为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促进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和进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谈话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图片展示、知识介绍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符合新课改精神,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要结合本节课图片和资料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

5、合图片和资料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最好把本课制成课件来讲述,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多媒体手段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制瓷业和丝织业的发展概况,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手工业及各个领域发展过程的问题探究,使学生掌握各个发展过程;并分析比较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差异。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居于世界前列,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

6、本特征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导入】瓷都景德镇今年迎来建镇1000周年,这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宋真宗赵恒令该镇烧造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款。蓝浦景德镇陶录云:此类御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都称之为景德镇瓷器”,此后景德镇之知名于天下。景德镇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由此导入新课。【展开】一、概念教师首先采用提问法,例如,丝绸之路是谁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经过那里?为什么说中国是“瓷器大国”?青铜器的原料是什么?然后以几幅图片导入本目的学习。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手工

7、业到底是指什么?(概念: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二、发展过程师:中国古代手工业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大家一起结合教材研究一下手工业的发展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13页,尝试总结一下手工业的大致发展过程。生:1、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夏商周时期:有官府垄断。3、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下,既然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刚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那么更早以前它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另外,当手工业发展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它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生:最早

8、的时候,手工业从属于农业;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出现了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三、经营形态师:了解了手工业的发展过程后,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这张表格,比较一下三种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官府、贵族的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师:在这三种手工业主要经营形态种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要地位?为什么?生:家庭手工业,这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下我国的手工业水平还是取得了

9、令世界注目的成就。师:再请大家一起思考一下,哪种经营形态下的产品最为精美?生: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最精美,因为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因此产品大多很精美。四、主要成就(一)、冶金技术教科书展出了两幅历史图片“西汉博山炉”、“河北沧洲五代铸铁狮”。揭示出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进程。教学时可以将历史图片作为本目教学的线索,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情景的再现,并增加有关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有关实物照片,然后分析青铜器、铁器、铜的特点与冶金技术不断进步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1、冶铜师:我国最早最早

10、掌握的是什么冶炼技术?生:冶铜技术,主要就是制造青铜器。师:青铜器的制造技术是怎么发展的?生:(1)新石器晚期:出现小件的青铜器。(2)夏: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3)商周:青铜器制造进入繁荣时期。教师可用幻灯片形式打出青铜器主要代表如司母戊鼎和四羊尊,给学生作一简单介绍。商、西周的青铜器在我国冶金技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青铜器造型复杂,花纹与雕镂精美。出土的有青铜工具、农具、青铜武器、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和车马器等。如巨大的司母戊大鼎、精巧的四羊尊、龙虎尊,都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铸造技巧而驰名中外。司母戊大鼎用含铜84.77%,锡11.64%,铅2.79%的青铜铸成,重达875kg,带

11、耳高133cm,横长110cm,宽78cm,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四羊尊造型生动逼真,铸造工艺的难度很大。分布在四角的四只小羊带着卷曲的羊角,以及突出的龙头、精细镂空的扉边,都是用普通分块陶范巧妙地分铸而成的。(4)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铸造造型轻灵、纹饰简单、精美华丽、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青铜器的发展只到秦汉?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铁农具推广,青铜器的使用越来越少,因此到秦汉时期便不再有发展。2、冶铁师:我国出现铁器是出现在什么时候?生:西周时期。师:战国时期有什么新发展?生:铁农具逐渐推广。师:汉朝有什么重大突破?生:已经取代木、石和青铜用具。

12、东汉时杜诗发明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从而使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3、炼钢师:我国在16世纪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冶炼技术是什么?生:炼钢技术。师:对钢的产量和质量起到推动作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生:灌钢法。教师可以给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其它发展历程:春秋时期以木炭为燃料,用皮囊鼓风炼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了炉温;北宋以后,以焦炭为燃料,进一步提高了炉温。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二)、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教师提出问题。如:中国在英语中的

13、单词是China,你知道China的原意吗?为什么西方人这样称呼中国等,从而得出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手工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制瓷业方面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几幅典型的陶瓷实物图加强教学的形象性。1发展过程师:请大家按时期自己总结中国制瓷业的发展过程。生:(1)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2)商:烧制出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有青瓷发展到白瓷。(4)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还出现了唐三彩。(5)宋:瓷窑遍布全国各地。(6)元: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出现了青花瓷。(7)明清:景德镇已发展成为瓷都,有青花瓷发展到彩瓷以及珐琅彩。教师可

14、用幻灯片形式打出青瓷和白瓷两件代表,给学生作一简单介绍,让学生有个直观了解和鉴别。另外介绍唐代人用瓷主要为邢窑、定窑、越窑的产品,俗称“南青北白”,唐三彩主要是陪葬品,战马千姿百态,骆驼造型各异,反映了盛唐向上有为的气象。到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出现宋五大名窑,景德镇窑。并引导学生分析贵族出身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北宋政权,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盛唐时期那种雄健尚武的精神逐渐丧失,那种象征盛唐辉煌气象的唐三彩,自然被素雅高贵的以宋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为代表的瓷器所替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北方有磁州

15、窑、耀州窑、鲁山窑、介休窑等,南方有越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潮州窑等,中国制瓷业生机勃勃,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到了明代,中国制瓷业由宋代“百花争艳”的局面,变成了景德镇窑“一枝独秀”,整个国家瓷质最好的就数景德镇烧制的,赢得了“瓷都”的桂冠。让学生了解景德镇之所以获得“瓷都”的盛名,这同此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这里出产的优质高岭土,至今还在开挖使用;周围盛产松柴和槎柴,为制瓷业提供廉价燃料;四周河流密布,南河流经城区,交通便捷;景德镇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各地的名师名匠,故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加上朝廷的重视,特别是明洪武二年设“御器厂”后,景德镇地位如日中天。尤以明朝宣德

16、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史称“开一带未有之奇”。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史称“画必有意,意必吉祥“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可用幻灯片形式打出青花瓷、五彩瓷和珐琅瓷,给学生作一简单介绍,让学生有个直观了解和识别。2中国瓷器的西传中国瓷器从唐代起已通过丝绸之路输出国外,到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亚非欧各地。师:明代烧制出代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和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说明了什么?生: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大量的外销。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历史纵横】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高超的制瓷的手工业技术。并进一步指出景德镇瓷器在明中期以后独占了全国的主要市场,而且大量出口,还承担对外赏赐和

17、交换的任务。外销瓷都是按照国外指定的器形、图案、装饰及釉彩进行制作的,这对于提高中国瓷器质量无疑是有帮助的。3影响中国陶瓷史是一部开放的历史,就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历史。中国古代瓷器受到中东、罗马、希腊等文化的渗透,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被称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世界各国开始生产瓷器。中国对世界的制瓷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三)、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1唐以前丝织业的发展蚕桑业和丝织业发展最早。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绢片和丝带,经鉴定为家蚕丝。经过殷商的发展,到西周时出现了平纹和斜纹提花织物。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

18、,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激增,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2明清丝织业的发展到了明清时代中国丝织冶的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是全国蚕桑和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东南一带,种桑育蚕几为家家农户的副业。育蚕缫丝以浙江湖州为全国之首。王土性广志绎说:“湖州所产、丝绵之多之精,甲于天下。”各地均来此收丝,获利甚高,以致当地农村出现以蚕桑为主,以稻收为副的现象。丝织业则以苏、杭、嘉、湖为中心的

19、三吴地区为最。有专门为宫廷生产消费丝织品的官局,也有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苏州和杭州都出现了民营丝织业集中生产的格局。同时城镇居民皆习机业,并出现了一批以丝织业为主的集镇,如吴江震泽镇、盛泽镇、桐乡濮院镇、嘉兴王江泾镇等等。明清的丝织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师:明朝的丝织业中心在哪里?生:苏州、杭州。师:明清的丝织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表现是什么?生:结构复杂而精密的花楼机的出现;不仅产品种类繁多,而且工艺制造水平最为复杂。出现了“妆花缎”、“金宝地”等新品种。五、特征师:从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的发展史实,看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通过图片回放和师生互动,组织学生分析归纳问题。通

20、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提高与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师提炼总结:从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的特征如下:1、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2、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3、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 经济中心南移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6、 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赞誉。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直到明代中叶以

21、后,我国的科技开始走向衰落,手工业发展也步入萎缩。【课后研讨】 “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在读了这段材料以后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所受到的启发和感触,也可以在课下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思路: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常胜不衰的法宝。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先

22、进技术,敢于创新和突破才能会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处于时代前列。【本课小结】小结:利用课本第15页【资料回放】的内容进行。请学生首先阅读,然后介绍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内容,着重论述了制瓷、采煤、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对每一种手工业的全部生产过程和工序及分工,进行说明和描述,并附有许多插图;进一步指出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完成课后本科测评的两个问答题,以及思考学习延伸中的阅读与思考。【板书设计】概念发展过程经营形态(表格)主要成就 冶金技术 冶铜 冶铁 炼钢 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发展过程 西传 影响 丝织业 唐以前 明清特征

23、【资料】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装饰较少,反映出远古先民纯朴的审美意识。夏代(21世纪B.C16世纪B.C)的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商代(16世纪B.C11世纪B.C)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西周时期(11世纪B.C776B.C)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

24、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春秋战国(776B.C221B.C)时青铜器一改过去的设计,风格纤巧、清新,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极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秦代以后(221B.C1840A.D),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铭文: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钧窑: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

25、、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

26、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

27、(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

28、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定窑: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

29、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