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脊轩志 第一课时 主备人:温长军 审 核:谭世珺 时间:2010年12月23日 【教学设想】文言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好书不厌百回读,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不失一种省时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教师的工作就是随文讲读,试图以教材为原点,辐射式教学。在高二年级学生文言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初步迁移、总结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在具体语境中,教会学生梳理、总结文言知识,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与特色,是文言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学法指导上,批注、点评是重点。【学法建议】要重视诵读。本文是归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挚强烈,应通过诵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要重视对文章的鉴赏。应通过对语言的
2、品味,整体感受文章,并进行合理的体验想像,作出自己的个性解读。【教法设计】朗读法。本文语言比较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在诵读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感情来。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本问课本注释较详细,教师可鼓励学生反复通读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点拨。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
3、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体会围绕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二、重 难 点: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强化文言文翻译踩点得分意识。积累文言知识,增强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考点解读】考纲中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此考点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
4、;另一方面是“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三、课前预习渗漉(l ) 修葺(q) 垣(yun)墙 栏楯(shn) 庖(po) 呱(g)呱 冥然(mng) 象笏(h) 偃仰啸歌(ynxio)栖息(q) 婢女(b) 异爨(cun) 珊(shn)珊 扃(jing)牖(yu)先妣(b) 老妪(y) 阖门(h) 长号(ho) 万籁有声(li)四、导入新课导语一: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谜面:衣锦还乡。谜底:归有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散文名作项脊轩志。导语二:中国文人多雅趣,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其
5、琴书画、诗词歌赋才艺方面,也体现在他们生活的饮食起居上,尤其关注居住环境,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园,因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陋室铭“唯吾德馨”,其何陋之有?他们或恬淡孤高,或陶醉自然,有诗意地栖居情怀。归有光这篇散文项脊轩志专门为书斋作记,作者又是何种情怀呢?归有光,曾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投影“赞誉”)。而项脊轩志这篇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至情美文,正是他的代表作。导语三:自古以来,文士风流,茂林修竹,钟灵毓秀,清雅幽居不仅是文人的生活空间,更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文人名士为自己的居所歌唱,比如?【陶渊明的 “乃瞻
6、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的“唯吾德馨”,其何陋之有?台湾作家李乐薇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文笔优美,其间表现出的或是恬淡孤高,或是陶醉自然,或是诗意情怀。归有光在这篇项脊轩志中,表达的又是何种情怀呢?五、知识储备走近作者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 开始读书1513年(8岁) 丧母1524年(19岁) 写作此文前四段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1533年(28岁) 丧妻? 迁居之前,补记后两段。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生徒数十百人。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
7、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 去世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15400)考中举人。以后参加八次会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的安亭江边,教书授徒达二十余年之久,被称为震川先生。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考中进土,任长兴(今浙江省长兴县)知县。隆庆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著有震川文集。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清朝姚鼎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
8、宋古文。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奏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这篇项脊轩
9、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解题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归有光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从项脊两字字面理解,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六、诵读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提示重点【听准字音、感悟节奏】2、自由朗读,提示重点【读出语气、悟出语调】3、结合注释,快速疏通文意。提示【注意文言现象,及时归纳】七、戮力攻关重难点突破项脊轩,旧南
10、阁子也。 旧:旧日的,原来的。着一“旧”字,文章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室仅方丈, 仅:只。方丈:一丈见方。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n)漉(l),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雨泽下注, 雨泽:雨水。泽,雨露。下:往下,向下,作“注”的状语。注:灌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无可置者:没有可以安置(书案)的地方。 又北向, 北向:朝北。 不能得日, 得日:得到阳光。 日过午已昏。 写修葺前的狭小、漏雨和昏暗,为修葺后的明亮、幽雅作反衬。 余稍为修葺(q), 我稍微做些修补。修茸:修补。葺,本义是用茅草覆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使不上漏。 “使”后省兼语“之”。上漏:从上面漏
11、水。上,作状语。 前辟(p)四窗。 辟:开辟。 垣(yun)墙周庭, 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也是“墙”的意思。周庭:围绕庭院。周,动词,围绕。 以当南日, 以:介词,用。其后省宾语“之”。南日:从南面射来的日光。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日影:日光。洞然:明亮的样子。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n), 栏楯:栏干。楯,栏干的横木。 亦遂增胜。 亦遂:也就。两个副词连用。胜:光彩,美观。写修葺后之不漏、不暗,且增花木之胜,为下文写读书轩中的情趣作铺垫。 借书满架,偃(yn)仰啸(xio)歌, 偃仰:安居,指生活悠然自得。啸歌:长啸、吟唱。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冥然兀(w
12、)坐, 冥然:静默的样子。兀坐:端坐。 万籁(li)有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也泛指一般的声响。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食:名词,食物。 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阴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斑驳:错杂。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珊珊:同“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写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景。摄取庭前小鸟啄食、月夜风移桂影两个生动的镜头来表现项脊轩的清静幽雅,充满诗情画意。记项脊轩及庭院的幽美环境,表现了作者读书轩中自得其乐的情怀,抒写了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切之感。这段从“喜”字立意。八、牛刀小试阅读以下语段,回
13、答710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贫者自南海还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D名达于缙绅间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2“垣墙周庭”
14、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A垣B墙C垣墙D周3本段从、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和及心情的。1、D2、C3、窄小、破漏、阴暗九、延伸探究小组合作,探讨问题作者在修葺后的项脊轩中有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请从古代诗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并加以体会。以动衬静。很小的声音都能听到,更显出环境的静;而且这样写出来的静不是那种没有生命的死寂,而是有生机的宁静;从中透露出作者在这个小圈子里所感到的自我满足。典型的诗句有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维的“月出惊山鸟
15、,时鸣春涧中”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例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析】解答分析衬托手法试题可运用“指析点”三步法。“指”是用“正衬、反衬、虚实衬托、以声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术语准确判定诗句用了何种衬托手法。当不能准确判定正衬、反衬等具体衬托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衬托”。例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运用了以动衬静手法。“析”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用什么衬托什么,既要指出衬体与主体分别是什么,
16、还要指出衬体与主体间是谁衬谁(“以动衬静、以虚衬实”等术语本身已含有这层意思)。针对含多组衬托的古诗而设计的试题一定要分析出所有的衬托。例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前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后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落到池中舒展荷叶上而发出清脆细密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动态美。由静而动,以动衬静。“点”是用“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凄苦烦闷、豁达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时光易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指出衬托手法所表达出的情感。例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寄寓
17、了作者欣赏到雨后池塘春景的欣喜愉悦之情。拓展阅读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注释1媵:(yng)2爇:(ru)3瓯:(u)4荸:(b)5荠:(j)评析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埋葬在土山上。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这是命啊! 寒花初来的时候,年纪仅十岁,垂着两个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十、小结质疑十一、作 业1预习课文第二段,疏通句意。2.归纳整理本节课文言知识。十二、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