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17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8版高考地理(全国)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必修1 第2章 第2讲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选择题右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气流比较湿润B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气流有关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气流较气流湿润D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处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温应高于乙;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同时,垂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

2、数值越低,因而A、C、D三项均不正确。第2题,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则甲处为赤道低气压带,多对流雨。乙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北进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断右偏,在北纬30附近高空堆积下沉而形成的,故D选项正确。第3题,夏季,亚欧大陆的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此时乙处为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答案1.B2.D3.B读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45题。4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ABC D5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B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

3、原气候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气压带M无关D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纬度、气压带和风向可以判断出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因此气压带和风带自南向北的顺序为。第5题,由图可知,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全年高温,但并非全部多雨,更非温和湿润;气压带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b为西风带,它们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而形成的,与气压带M有关;南亚夏季的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C向北移动后偏转而

4、成的。答案4.C5.D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67题。6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7当气压带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解析第6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为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7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答案6.B7.B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

5、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面两题。8下列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9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气压,可能是副高或极地高压带;若是极地高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正确,A不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是副高,故也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则B不正确;由于没有明确该图所示的半球,则D选项也不能确定。第9题,若甲、乙

6、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高,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故C正确;由于不能确定南北半球,而不能确定甲、乙哪个是信风带或西风带,故A、B、D都不能确定。答案8.C9.C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012题。10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11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12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解析第10题,根

7、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11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第12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答案10.D11.D12.B下图示意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1315题。13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赤道附近大陆东岸B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C赤道附近

8、大陆西岸D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14图乙所示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B冬、夏季风均偏强C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D冬、夏季风均偏弱15图中负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大洋东、西岸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第13题,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从图甲可以看出,夏季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夏季风最强。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气压梯度较平均情况偏大,说明冬季风偏强;夏季气压梯度较平均情况偏小,说明夏季风偏弱。第15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海洋形成高压,陆地为低压,因而中心区域出现负值。

9、答案13.B14.A15.D二、综合题16读下图,回答问题。(1)、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4)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30030解析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和图中四地的位置分布,可以判断出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与赤道低气压带有关;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与西风带有关;

10、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形成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季与湿季。(4)高温多雨(5)如下图,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太平洋南纬20附近大气和海水运动示意图。材料二亚洲及大洋洲部分区域气压中心及盛行风分布示意图。(1)简述材料一所示空气环流运动的成因。(2)列出材料二中G、L和

11、N三个地理事物的名称。(3)受材料一空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材料二中的W势力有所增强。在此情况下,G和L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解析第(1)题,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不同产生气温的差异,气温差异导致气压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第(2)题,根据其分布回答即可。第(3)题,W势力增强导致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西北季风(L)增强,亚洲高压(G)的范围向东、向南扩展。答案(1)南太平洋东岸为寒流,气流以下沉为主,近地面气压较高;西岸为暖流,气流以上升为主,近地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气流;最终形成热力环流。(2)G为亚洲高压,L为西北季风,N为东北季风。(3)变化:G的范围向东南方向扩展,L的势力增强。原因:W势力增强,G与W之间的水平气压差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