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第一板块 如泣如诉板块知识归纳“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诗句,将一个“情”的传达得含蓄蕴藉。“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在博大而纷繁的心灵世界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亲情,让我们懂得感恩;爱情,让我们忠诚忘我;友情,让我们平等宽容。在这样的体验中,我们学会感受,学会关心;我们品尝心灵的喜怒衷乐,体会感情的酸甜苦辣,与此同时,我们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亲情,在文人笔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笔下父亲的背影;老舍先生笔下母亲的劳作每当读到这些,人们便会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是啊,亲情就是植物体渗
2、出的汁液,看起来微乎其微,其实,那是爱的博大,那是心的折射。我敢说,世界上最纯净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亲情本板块“如泣如诉”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感人的亲情,为什么感人,是学习的突破口。陈情表中作者抓住晋武帝的心理,着力描画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情、被征召后的左右为难、忠孝难以兼顾的两难,打消对方猜疑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情感表达的层次性、曲折性以及分寸感的把握、火候的拿捏,十分到位。“表”这种文体,是对上陈情,有一个让对方接受的交际目
3、的,一定要放到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抓住这点,就抓住了本文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找到了破解此文突破口。项脊轩志平静地描述记忆中的细节,只在关键处不经意流露感情,“余泣”、“令人长号不自禁”。它巨大的情感波澜潜藏在文中的今昔对比中:所叙述描写的都是生活记忆,是从不得志、孤独落魄的今天去回望,这样暗中形成了今昔对比,蕴藏着今不如昔的人生悲怀,具有巨大的情感冲击力。文章的后两段,是在旧稿的基础上补写的,为什么要补写?说明他读了旧稿悲不自抑,情不自禁,有满腹的辛酸要倾诉,却又抑制住了,笔下出现的是平静温馨的细节,是自己物是人非的流年,和那让人难忘“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抓住“情”字,披文人
4、情,就有了解读的钥匙。研读中应该强化对古代散文的鉴赏。鉴赏重整体感受,忌支离破碎;重体验想像,忌冷漠操作;重个性解读,忌标准答案;重语言品味,忌架空分析。应该突出对文章表情达意的关键处、精妙处、奇特处的鉴赏。比如,陈情表第三段“凡”“况”“且”今” “但”几个虚词,应该注重在诵读中鉴赏它们的表情效果;又如,项脊轩志中补写的两段大有鉴赏的空间。为什么不厌其烦用时间词?结尾好在哪里?能不能从学过的诗文中举出手法相同的例子来?这样的鉴赏才是最能提高能力的。应该重视诵读。两篇文章都是抒情的名文,感情真挚强烈,应该多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运用多种读法,比如默读、领读、个性化美读等,用声音把文
5、中深沉的感情表现出来。7.陈情表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少时从名儒雅周学习,为人刚正,博览三经,以文学著称。初仕蜀,任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东吴人很称赞他的才辩。 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屏居乡里,在家供养祖母刘氏。以孝闻,累举不应。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辞不应征,刘氏死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因赋诗得罪武帝,被免官,老死家中。本篇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
6、的文选。2表表:一种文体,是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因为要切合实际交际的需要,因而十分讲究持论有故,言之成理和情理交融,十分讲究语言的贴切得体。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本文是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后亦泛称用于较重大事件的文体。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
7、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全文分为四段。第l段:主要陈述自已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叙真事,写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句在全段中起到总摄作用。它总提了4个方面。纵的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
8、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语言简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引起晋武帝的同情。在结构上,开
9、头以“险畔”“闵凶”备述孤苦,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离”上,为表主旨蓄势。“生孩六月,至于成立。”用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用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开篇就以凄楚的笔调写悲惨的童年。父丧母嫁,“少多疾病”,全靠祖母刘氏关怀抚养,才使得自己存活。接着作者又写了家庭的困难处境,“既无
10、伯叔,终鲜兄弟”,门庭冷落,形单影只;而相依为命的祖母又“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作为祖母惟一的孙子,应当侍奉送终,不能远离。这些描写凄楚哀婉,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景况。作者极尽铺陈之能事,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为下文的上表陈情,愿乞终养,作了必要的铺垫,也是辞不赴命最有力的依据。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本段分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前一层按时间(表时间:逮、前、后、寻)顺序,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先郡,次州,后朝廷
11、,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自己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辞不赴命”(就职),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第二层一方面写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一方面写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作者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
12、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用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在表达对朝廷征召的感激之后,用“则”一转,摆出具体困难,写出进退维谷的狼狈。结尾几句话,情真理切,含蓄精当,对武帝的忠诚之心,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从胸臆流出,使人感到他说得句句合情,宇字在理,“愿乞终养”的请求已经暗含在宇里行间。李密估计晋武帝对他还有疑忌,过早地或过于直露地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不会达到预
13、期目的。这就很自然地转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也是本文最关键的一段。第3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本段可以分三层,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第一层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可将有关背景移至此处),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为“不能废远”惟一原因。第二层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
14、文“臣之辛苦”张本。第三层“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不能废远”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语言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俱切。由于李密是蜀汉降臣,为避免晋武帝的猜忌,这段一开始他就援引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接着歌颂新朝“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德政,作为上表陈情的铺垫,紧接着委婉表明自己在蜀汉做官的态度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深深感激晋武帝对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知遇之恩,最后正面提出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还是祖母病重。“日薄
15、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运用对偶句式,使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热切,更具说服力。有了以上既详尽得体面又娓娓动听的铺陈,有了以上“刘病日笃”“更相为命”的有力依据,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武帝怎么好公开反对李密留在祖母身边尽人子的孝心呢!在这一段里,作者融情人文,因文传情,曲折地而又有层次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得情深
16、理透。几个词语,“凡”“况”“且”“今”“但”“是”,环环相扣,语势紧凑,有一气呵成之妙,更有撼人心弦的艺术力量。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的主旨。作者首先用四十四和九十六两个年龄的对比,表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提出解决问题两全其美的办法:先尽孝道,后报国恩。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地提出陈情的目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接着宕开一笔,表明表上所写的句句都是实情:“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同意和支持。但是作者仍意犹未尽,再次恳请:“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
17、卒余年,”语气更加谦卑、低下,简直是在含泪哀求。结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暗合上文“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意,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结束了全文。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2. 表达技巧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
18、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父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古文观止批注)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
19、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李密在文中用多处语句表现了孝順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抒情和叙事的结合,体现了“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的特点。)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诏书切峻,责臣逋
20、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陈辞婉曲,屈伸适宜。臣下向皇帝陈奏,由于地位高下不同,心思性格有异,情势变化突然,为了以防不测,所以陈情多用讽谏
21、、劝说的技巧,或委婉含蓄,或借题发挥,或以小喻大,或卑己敬人,或直陈利弊,或曲径通幽等等。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险衅(xn) 闵(mn)凶 期(j)功 门衰祚(zu)薄B床蓐(r) 应(yng)门 日笃(d) 气息奄(yn)奄C陨(yn)首 逋(b)慢 矜(jn)育 猥(wi)以微贱 D盘桓(hng) 拔擢(zhu)
22、更(gng)相 茕(qing)茕孑(ji)立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A夙遭闵凶B常在床蓐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D臣欲奉诏奔驰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九岁不行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荐,举荐B当侍东宫 当:应当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悯D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B.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犹:尚且C.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D. 但以刘日薄
23、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6与“夙遭闵凶”中的“闵凶”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D臣少多疾病 7下列几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仆诚私心痛之 一国共攻而围之B仆窃不自料其卑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予观夫巴陵胜状D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8下列各句句式与“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相同的一项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而刘夙婴疾病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9. 指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
24、的苦衷的表文。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10.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点。(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翻译: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翻译: 。二、综合应用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第1115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
25、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蒙矜育 矜:同“怜”,怜悯B.不矜名节 矜:夸耀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D.臣不胜
26、犬马怖惧之情 胜:尽1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B. 臣具以表闻C. 以愚触罪,谪潇水上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3.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不应诏所用的“武器”是( )A.圣朝以孝治天下 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报养刘之日短14.下列四项中能打动皇帝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A.刘日薄西山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C.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D.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为共鉴15. 对这两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B. 在陈
27、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C. 这两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D. 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8.项脊轩志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1.作者及其散文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今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20余年。他的学生很多,都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时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
28、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创作,包括学术、赠序、杂记、墓志铭等。其中杂记50篇是他的创作精华,而那些写自己家事的杂记,亲切生动,价值尤高。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
29、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其中项脊轩志可为代表,其他如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也很感人。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2. 关于“志”这种文体“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
30、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是这样有着严格区分的,例如,在他的文集中有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兰圹志、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3. 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对
31、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唐宋派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们的文章大都能够直抒胸臆,文从字顺,气韵流畅,平易近人。其中归有光的散文成就最高。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的作品。作者三十岁之后,又给该文补写了附记。选人教科书时删去了“项脊生曰”一段议论。全文有一个“文眼”:“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全文先写“可喜”,再写“可悲”,由“喜”到“悲”,就是全文的结构脉络。据此可以把
32、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33、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景物描写中处处渗透着作者感情。写项脊轩旧状和新貌,把一间极普通的斗室写得那么可爱,正是作者喜爱这间书房的感情的反映。“借书满架”写的是书房的陈设,“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写读书之乐。特别是“而庭阶寂寂珊珊可爱”几句诗意般的描写,更是情景交融,流露了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作者写“可喜”本意并不是为了写“可喜”,而是为了下文写“可悲”作铺垫,更好地写“可悲”。该段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轩内积书
34、,轩外花木;白日小鸟,月夜挂影;构成了一种和谐清雅的小天地氛围。而居于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贫的生活,高洁的志趣,怡悦的心境,于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第二部分(第25段):主要写项脊轩中发生的可悲的事。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第2段主要追述项脊轩的人事兴衰: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本段开头,先用“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作承上启下的过渡。“然”字转折,“多可喜”小结上文,“亦多可
35、悲”引起下文。接用“先是”转入追叙,写了三件可悲的事。这三件事虽都写悲,感情表达却很有层次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项脊轩外的院子本来南北相通,是一个院子,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各起炉灶之后,这院子就走不通了。“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里里外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也到处都是。寥寥十几字,写尽了家族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回忆母亲遗事,是可悲事之二。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啊!回忆
36、祖母遗事,是可悲事之三。作者写这些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
37、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第3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能以足音辨人”,表达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殆有神护者”则是作者对历经人事兴衰之后的项脊轩能保持原状而感到欣慰。这里稍加点染,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第4、5段着重写对婚后生活的回忆与对亡妻的悼念。这是作者于若干年后所作的补记。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
38、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
39、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第4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文章结尾(第5段)“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回忆妻子手栽的枇杷,睹物思人,表现自己内心无限惆怅的心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
40、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更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看到“亭亭如盖”之树,自然就会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这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一个早早失去母爱,在功名科举上又屡遭打击的青年读书人,只有在结婚以后,精神上才得到抚慰和寄托。然而曾几何时,妻子也离开人世。项脊轩虽经修葺,却已物是人非,不常有人去住了。这里蕴藏着多少今昔沧桑之感啊!更使作者不能忘怀的是那棵枇杷树,那是自己心爱的人临死那一年亲手种植的,如
41、今已“亭亭如盖”,睹物思人,人何以堪!文章精彩处在于,极含蓄地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2. 表达技巧结构严谨、文脉贯通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文章虽然作于不同时期,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不给人以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意脉,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是本文的另一大特点。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
42、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姬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
43、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第三,擅长使用叠字,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狐狐”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
44、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渗(shn)漉 栏楯(dn) 偃(yn)仰 珊(shn)珊可爱B.比(b)去 自禁(jn) 束发(f) 呱()呱而泣C.兀(w)坐 修葺(q) 姊(z)妹 凭几(j)学书D.垣(hun)墙 先妣(b) 老妪(y) 以当(dng)南日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
45、的一句是( )A而母立于兹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汝识之乎 D轩东故尝为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兀:独自;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B.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宴,吃饭。C.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日:整天;类,种类。D.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牖:窗户。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来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B.其制稍异于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C.不出,火且尽 且何谓阁子也D.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日汝当用之 当:一定 B大母过余 过:看望 C先妣尝
46、一至 先:逝世的 D先妣抚之甚厚 厚:深6.下列几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余扃牖而居 某所,而母立于兹B唯弈秋之为听 今人,我为鱼肉,何辞为C王甚任之 顷之,持一象笏至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死生,昼夜事也7. 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前辟四窗 D垣墙周庭 8下列各句句式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相同的一项是()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 沛公安在 D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9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何竟日默默在
47、此,大类女郎也? 二、综合应用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第1017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
48、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0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室始洞然(开始) B.如丧考妣(失去父亲)C.比去(及,等到) D.往往而是(常常)11.下列各句中的“之”与“
49、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日汝当用之 B.杳不知其所之C.儿之成,则可待乎 D.怅恨久之12.下列句子中“是”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先是 墙往往而是 呱呱而泣 客逾庖而宴A.中的“是”用法相同,中的“而”用法相同。B.中的“是”用法不同,中的“而”用法不同。C.中的“是”用法相同,中的“而”用法不同。D.中的“是”用法不同,中的“而”用法相同。13.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尝居于此 室西连于中闺 儿寒乎 人至不去A.句句式完全相同,句句式完全相同。B.句句式完全相同,句句式有不同的地方。C.句句式有不同的地方,句句式完全相同。D.句
50、、句的句式都有不同的地方。14.下列两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瞻顾遗迹,如在昨日。A.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我儿的成功,就可以等待啊!看看旧日事物,好像在昨天发生的。B.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我儿的成功,就可以等待啊!回忆旧日的事物,好像在昨日发生的。C.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孙儿的成功,是可以期待的啊!看看旧日事物,好像在昨天发生的。D.我家的人长期以来读书没有得到功名,孙儿的成功,是可以期待的啊!回忆旧日的事物,好像在昨天发生的。15.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结合课文看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是什么?
51、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物是人非,在也见不到疼爱自己的母亲和祖母了。B.有负祖母期望,屡应科举不第。C.往事历历,不堪回首,悲伤之情难以自禁。D.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屡试不第的悲伤,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感慨。16.关于第一段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 本段从狭小、破漏、昏暗等几个方面来写老屋,突出老屋条件之差。B. 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喜可爱。C. 叙写老屋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住,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老屋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D. 作者写出了居室及周围环境的优美、宁静、和谐,表达了他在项脊轩生活时愉悦、恬适的心情。17.下列叙述不符合所选第二段内容的一项是( )A.
52、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逸事,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逸事。C. 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叶自己的感受。D. 这段文字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题。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
53、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铨九龄,母授以礼记
54、、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节选自记,有删节)注: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 波磔(zh):字的笔画。波:撇,磔:捺。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通“槚”,即槚木。楚,荆条。1选出上文加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轧轧相间(夹杂) B旋
55、复持儿(不久)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戏耍) D病少差矣(减少痛苦)2“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该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A铨读书的声音琅琅的样子,和药沸腾的声音相应和。B铨读书的声音琅琅的样子,和药沸腾的声音相混淆。C铨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和药沸腾的声音相应和。D铨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和药沸腾的声音相混淆。3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织纺之具毕陈左右。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A B C D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蒋母
56、虽然没有文化,不懂教子的方法,但她对儿子却能严格要求,勤于督促,堪称教子典范。B母教子,尽管近乎苛刻,却处处体现母爱精神,可谓爱之愈深,教之益严。C儿子诵读诗书,竟能治愈母亲的病,真是其事近虚,其情近实。D蒋氏母子相依为命,不顾贫困疾病,母鸣机,子夜课,刻苦精神十分感人。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译文: 。然则何以解忧?译文: 。6.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节选文字的主要内容。答: 。7.从节选的这三段文字看,古人读书的苦和乐分别表现在哪里?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
57、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弄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灯
58、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捶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痾,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宫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
59、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注】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的封号,明代用以封赠七品官之妻。 颦蹙(pn c):皱眉头。 姁姁(q):和蔼亲切。 缉:搓麻线。缉,析麻搓接成线;,麻缕。 洒然:很有秩序。 羊狗之痾():由家畜传染的疾病。痾,同“疴”。 学宫:学校。补学宫弟子,指考取秀才。8.为下列短语中加点字注音并作解释。(1)期而生有光 期( ): (2)使人问遗 遗( ): (3)室靡弃物 靡( ): (4)孺人中夜觉寝 觉( ): 9.下列短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妣周孺人(去世的母亲)
60、年十六来归(嫁来)B.殇一人(死亡) 喑不能言(嗓子哑,不能出声)C.延画工画(请) 敦尚简实(诚恳)D.纫缀不辍(用针线等使连起来) 从兄(堂兄)10.下列句子中的“乃”字与例句中“乃”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A.无一字龃龉,乃喜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令其智乃反不能及 D.度我至军中,公乃人11.对本文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表达的,既有对母亲特有的短暂、辛苦而不无光华的一生的诚挚的纪念,又有人伦中最普遍最深切的一种感情,即对母爱的歌颂与依恋。B.文中,作者即事抒情,力求客观叙事,不加粉饰,尽量地减少直接的、主观的抒情。C.作者对母亲一往情
61、深,写的虽是寻常细小的言行举止,却具有感人泪下的力量。D.文章写了母亲娘家诸多人物及其性情,还写了由于家畜传染的疾病致死母亲娘家三十多人的悲剧,既交代了母亲德行的根源,又交代了母亲英年早逝的原因。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2)孺人所许聘者也。 第二板块 执子之手板块知识归纳“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版本的卷首绿蒂与维特诗)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倾倒。尽管我们都衷心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文学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凄恻哀婉的爱情故事。刘兰芝与焦仲卿、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还有
62、本版块所结识的张生与崔莺莺、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身上寄托了人们多少美好的愿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也许也不回味,只是紧紧握住你的手,什么话也不说,慢慢
63、地陪你走过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执子之手”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两场戏都是长篇戏剧(曲)的节选,为了更好地学习作品,课前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熟悉原作剧情,了解剧中人物、相互之间关系、戏剧的矛盾冲突等。在必修四中我们曾学习过曹禺的雷雨,对戏剧体裁方面的常识和戏剧鉴赏的知识,已有所涉猎,学习中可以稍加温习;同时了解本版块作者戏剧创作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元杂剧常识,积累相关的知识,为课堂学习
64、打下基础。“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学习的重点应是通过戏剧冲突把握戏剧人物,但教科书中的作品选段,“戏核”比较简单,不以剧烈的戏剧冲突见长,而以内心情感的抒发取胜,因此应该根据专题的内涵,通过理解人物的关键性唱词(台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把握住人物形象。长亭送别中,随剧情的发展,我们从崔莺莺唱词中听到“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这其中有忧虑,有埋怨,有不安,痛苦旋律中闪烁着女主人公珍视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罗密欧与朱丽叶从恋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地强化深化,展示出热恋中青
65、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寄托了对人与人之间友爱和谐关系的追求。还应该抓住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段,鉴赏两部作品语言的诗意美。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的手段,渲染烘托剧中人物的感情;运用典故、引用、对偶、重叠、儿化等手段,使感情表达含蓄而又优雅。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把十四行诗与剧情揉为一体,营造出诗意的氛围:美丽的花园、皎洁的月亮、朦胧的夜色、温暖的晨曦散发出春天一样芬芳的气息;多处运用具有象征含义的“莎士比亚式”比喻以及排比对比等手法,赞美讴歌爱情;语句直白大胆,句式长短变化,构成莎氏特有的气势。戏剧是表演艺术,离开舞台就没有戏剧。大家如果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教材,来满足自己
66、的需求。9.长亭送别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仕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为录鬼簿补写的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
67、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西厢记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2元曲常识 什么叫元曲?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
68、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剧本体裁一般每本分为四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脚色有末,旦,净,丑等。一本基本上由正末或正旦一种脚色唱到底;以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以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 杂剧知识一、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二、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三、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四、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 元曲中的“四大” 元曲四大
69、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材于公元9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后来经过金代董解元的扩充、改编,写成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上称为董西厢),使故事有了全新的面貌,成为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赞歌。到了元代,王实甫又根据董西厢,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改为杂剧,为西厢记这部古典喜剧的创作做了最后的定型,使之成为古典戏剧
70、园地中的奇葩。“长亭送别”选自原作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崔莺莺与张生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私下结为夫妻,使老夫人十分恼怒,拷问红娘严加追究,后来虽然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但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强令张生“明朝便上朝取应去”,声称“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使崔张爱情面临新的威胁和波折。“长亭送别”这折戏,写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曲词,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莺莺送别时的心绪,为莺莺形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亭送别分三个层次:一、赶赴长亭;二、长亭饯别;三、长亭分别。一、赶赴长亭(包
71、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崔莺莺是怀着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别的。莺莺一上场唱的端正好,便抒发了她痛苦压抑的心情。这支曲子选择了蓝天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四个富有特征的意象,与凄紧的西风融为一体,组成黯然销魂的凄美意境。“晓来谁染霜林醉”,这句设问中的“染”和“醉”,融人了离人的痛苦之情,使萧瑟的秋景更蒙上忧伤的色彩;“总是离人泪”,答句中“泪”字,让情景交融在一起,一片泪眼迷蒙。此曲短短25字,有画,有情,有哀伤的眼泪,成为“西厢组曲”中备受赞誉的千古佳句。如果说端正好是一幅秋日送别图,那么滚绣球便
72、是一曲送别咏叹调。此曲反反复复咏叹的是莺莺与张生分别时的百转愁肠。曲中许多表示依恋不舍的词语,如“迟”、“疾”、“系”、“挂”、“浊边”、“快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其中有三个“恨”字: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红娘一句“今日怎么不打扮”,又触动莺莺万千愁绪,叨叨令倾诉了她心中的悲苦:眼前的车马行色,让她无心打扮;今后孤单的生活,让她心痛欲碎;只是叮嘱张生“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
73、惶的寄”。这支曲子运用了排比句式。每一组中,前句用儿化词,后句用叠音词,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使剧中人物哽咽泣诉的口吻毕现,回环往复的旋律突出了依依难舍之情。二、长亭饯别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脱布衫也写了“西风”、“黄叶”、“寒烟”、“衰草”,好像与端正好重复,其实不同。端正好写莺莺来的路上所见所闻,而此曲抒发的是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恨。夫人劝莺莺喝酒,可是她“甚么汤水咽得下! ”“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陕活三),“暖溶溶的五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朝天子)。“黄叶纷飞”
74、、“衰草姜迷”中,她的整个心都萦牵着“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脱布衫)即将远行的亲人:“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小梁州),“意似痴,心如醉”,真是肝肠寸断!然而,当着长亭别宴主持者老夫人的面,他们不能互诉心曲,只能是“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朝天子)。这一层次“八曲四宾白”,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莺莺饱受煎熬内心种种无告的痛苦。她时而泣诉,时而诅咒。她的情绪,她的思绪,在备受折磨之中恍惚着跳跃着。她只求与心上人厮守终生,并不在意世俗功名,“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怨愤地诅咒将他们拆散的功名,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75、”。三、长事分别(四边静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这个层次人物的感情随剧情发展达到高潮。通过“八曲五宾白”,一方面,再次展现了莺莺痛不欲生的感情和对张生的叮咛体贴;另一方面,和盘托出自己的深深忧虑,袒露内心世界。他们赋诗明志,倾诉肺腑。然而,莺莺那首临别赠言的“口占”绝句,所表达的却并不是她的真实心愿:“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是反语,是试探,也是“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二煞)的痛苦心理的反映,而“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才是她的心声。莺莺目送着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一煞收尾两支曲子,刻画了莺莺的心情。一煞选择“夕阳古道”的
76、意象,并有两处幻觉描写(“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夕阳古道”萧瑟凄冷,不仅增添了苍凉的意味,更给人无穷联想,包含许多“潜台词”。怅然痴立,极目远送,产生幻觉。先是耳闻无声,寂静中竟忽有马嘶传来;后恍恍惚惚对自己的举动行止竟也无法理解。收尾中车儿“装不下许多愁”,构思十分精妙。离愁原是抽象的,这里借鉴了前人的用法,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用夸张的手法实体化,表现了痛苦的深重。而“四围”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包含着无限情思,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具有无穷的韵味。2. 表达技巧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的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尤为
77、突出。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全折运用了比喻、夸张、用典、对比、对偶、排比、反复、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巧用夸张,并与比喻、用典、对比等结合,因情随物而设。例如,“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地表现感情折磨下的身心憔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都是夸张兼比喻,写离别之情,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了“红泪”和“青衫泪”两个典故,是夸张兼用典,形容伤心之至。作品中的夸张描写,大都将人物感情寄
78、附于客观事物,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作者善于化用诗词名句,也擅长提炼生活中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曲词或秀丽典雅,含蓄悠长;或质朴自然,活泼爽利。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例如,【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句,是对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意境的再创造,极其形象地传达出人物心灵所承受着的感情重压。【脱布衫】前两句是诗词的格调,写莺莺眼中的秋景;后两句是生动的口语,写莺莺眼中的张生。正是这萧瑟的秋色,映衬着愁苦的张生。既抒写了莺莺的情绪,也描写了张生的神态。在长亭送别中,这两种手段,交替
79、并用,得心应手,炉火纯青,为多侧面、多色彩地再现人物的情感节律,提供了成功的艺术手段。另外,“长亭送别”对人物心灵世界的描写也十分成功。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点上的人物心灵深处,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这其中有忧虑: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还有埋怨: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更有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这些忧虑、埋怨、不安,都是与莺莺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这折戏中有多处表现了她珍视自由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价值追求:“但得
80、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希望张生“此一行得不得官,疾便归来”,担心张中举后“停妻再娶妻”。这痛苦旋律中闪烁着珍视爱情、厌弃功名利禄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3. 与课文相关的重要情节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
81、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真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自持。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
82、可当谋。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决定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玉骢(zng) 蹙(c)眉 弃掷(zh) 杯盘狼藉(j) B靥(yn)儿 谂(shn)知玉醅(pi) 衰柳长堤(d)C憔(qio)悴须臾(y) 霎(sh)时 淡烟暮霭(i)D栖(x)迟 揩拭(ki) 揾(wn)做 口占(zhn)一绝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A凄凉 斜晖 狼藉 衰草萋迷B辱末 徘徊 良霄 举案齐眉C青鸾 烦恼 遮蔽 蝇头微利D厮守 扶持 罗帏 蜗角虚名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怨归
83、去得疾(病)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使,让)B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只要) 小姐这壁坐(这边)C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深切体会) 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D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也合算着)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4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A排比 对偶 比喻 比喻B排比 比喻 对偶 比喻C排比 拟人 引用 拟人D比喻 对偶 引用 拟人5对文章的诵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组是 ( )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
84、些/大小车儿如何装得起。C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杂剧结构,基本形式是四折加一楔子,一般按照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来划分。B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三者交相配合,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C宫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曲子分许多宫调,每折戏中可变换不同的宫调。D元杂剧的角色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都有专名,如外,指扮演老手男子的汉;正旦,扮演女主角;净,俗称花脸;卜儿,扮演老妇人。7.下列对西厢记一剧的有关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西厢记是元杂剧,写的是张珙和崔莺莺的爱
85、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B.西厢记以其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成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为明清以来的戏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C.西厢记全剧情节曲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五本二十一折,一气呵成,结构相当完整。曲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D.长亭送别一折,写的是一个送别的场面。虽然这一折戏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但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莺莺、张珙和老夫人还是各不相同的。二、综合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86、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
87、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8.根据提示填空:(1)长亭送别节选自 ,作者是 代的 。(2)“长亭送别”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在于 。(3)“旦”,女角名,正旦扮演女主角,重唱工。长亭送别中的 是正旦。“末”,男角名。长亭送别中的 就是“末”。“洁”,曲中指 ,“红”,指 。
88、9.下列对于曲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意,写暮秋天气。B.“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意思是“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写出了张生恨离别在即的愁绪,情与景得到很好的交融。C.“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写出了深秋之景,烘托出人物感伤情怀。D.“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以莺莺之口写出定下张生行程的一天中,莺莺所受的相思折磨。“清减了小腰围”也就是“衣带乍宽”的意思。10.长亭送别一折的戏剧矛盾焦点是( )A.张生急切上京应考,莺莺不舍他离去。B.老夫人看重门第、功名,莺莺看重爱情。C.老夫人催张生上路,莺莺对老夫
89、人催促不满。D.张生决心“挣端一个状元回来”,莺莺担心他大话太满,不中功名无法归娶。11.下列对于叨叨令一曲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写出了莺莺对于母亲催迫张生上京赴考的怨气和离别之即的情感煎熬。B.“兀的不闷杀也么哥”反复出现,突出了口语形象化的特征,表达了莺莺愁闷无处言说的痛苦。C.运用对偶、排比、反复、重叠、夸张等手法,把极普通的口语,写得典雅生动,美不胜收。D.曲中“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重重叠叠”、“凄凄惶惶”等叠词运用,前呼后应,产生了音乐的旋律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
90、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
91、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小姐放心,小生就此拜辞。旦唱【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
92、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12.对本段中景物描写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落日山横翠”,点明了离别时刻。B.“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此处之景是实写,用夸张、对比的手法写出离别人“泪”、“恨”情愁,触景生情,形象地勾出莺莺之“恨”。C.“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把“暮秋天气”与“离人伤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莺莺对于暮色临近、疏林遮住
93、视线的不快意。D.“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中“一鞭”指张生于烟霭残照中扬鞭远去。13.对于张生与莺莺念白、赠诗一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写出张生赴京之时,夺状元成竹在胸的豪情,虽有夸饰在其中,但表达其才情、引发莺莺的忧虑,正是需要的戏剧矛盾的设置。B.莺莺的诗充满了悲怨与不满,提醒张生千万记住眼前人。C.张生的诗急于表白自己对于爱情的忠诚。D.张生的诗中隐有把莺莺作知音的意味,强烈地表达自己对于莺莺爱情的基础不只是男女情爱。14.下列对于这一折曲词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耍孩儿一曲用典巧妙,生动地抒发离别之人的情思,“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
94、内成灰”更是毫不夸张地点出莺莺愁肠。B.五煞一曲写莺莺对张生旅途健康、安全的关心,细腻生动。C.三煞一曲写别后归家的愁肠难耐,“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照应了西厢记第五折张生草桥梦莺莺的情节发展。D.一煞中先写别时秋景,再写来时急别时懒,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暗示作用。15.莺莺在二煞唱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忧?为什么身为相府千金小姐的莺莺有此忧?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16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答: 10.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马克思
95、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生于商人家庭,曾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著名的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剧作以人文主义观点描写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但在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谴责封建暴政的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权力的不择手段和贪得无厌。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对世界戏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四大悲剧包括: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
96、特。奥瑟罗写的是威尼斯大将、摩尔人奥赛罗与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倾心相爱,冲破家庭阻力结为夫妻并一同出征。旗官伊阿古,因个人私怨而设计诬陷台丝狄蒙娜有私情。奥赛罗轻信中计,新手将妻子掐死,最后真相大白,奥赛罗悔恨交加,拔剑自刎。李尔王叙述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远嫁法国。最终遭到长女次女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麦克白写的是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作客的机会,弑君而自立,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所战败而死去。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个人野心对人所
97、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奔丧,父王鬼魂诉冤,嘱其报仇。王子装疯,安排“戏中戏”,证实了新王杀兄的罪行。错杀大臣后,王子被打发出国,他洞察新王阴谋,中途折回。新王备下毒酒毒剑,挑唆大臣之子与王子决斗,欲置之于死地,最后三人同归于尽,母后也误饮毒酒而死。这部戏剧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四大喜剧包括: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夏洛克嫉恨安东妮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
98、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无事生非写的是少年贵族克劳狄奥与总督之女希罗一见钟情,决定一周后举行婚礼,众人又极力撮合互相争强斗胜的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相爱。唐约翰设下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以为希罗是个荡妇,在婚礼上当众辱骂她。希罗气急晕倒,克劳狄奥以为希罗已死,十分痛悔,到坟堂追悼。最终真相大白,两人重逢。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以此为主线,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翻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最终
99、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3. 戏剧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行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
100、种作用。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窦娥冤)。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的一部爱情悲剧。它是一首青春和爱情的赞歌,全剧贯穿了爱和恨的斗争,美好的爱情理想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冲突。悲剧主人公是一对热恋的青年,他们互相倾慕,忠于自己的爱情,忠于自己的誓言,但在当时的家族世仇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阻碍下,最后只落得双双殉情的悲剧结局。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第二幕第二场,这一场简称“
101、阳台会”。它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以至后世人们习惯地将最美好的爱情称之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二是两人对白;三是奶妈呼唤,两人分手。第一层次(开头“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两人独白,表达相思。罗密欧在月夜“借着爱的轻翼飞进园墙”,站在朱丽叶的阳台下,仰望着意中人。他们这样相会,如朱丽叶所说,“太仓促,太轻率,太出入意外”,带有传奇色彩。罗密欧首先暗自赞美朱丽叶的容貌。这时还没有会面交谈,在激动中尚能保持冷静,所以罗密欧的大段诗句,从容而又欣喜地表现对朱丽叶的歌颂和爱慕,词句华丽,
102、意象鲜明。莎士比亚以光明和黑暗来象征爱情和仇恨。当罗密欧在舞会上初次看见朱丽叶时,就说:“啊,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第一幕第五场)现在看到她在阳台上窗户中出现,又说:“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罗密欧以日月星辰来比喻朱丽叶的光华艳丽,他的想像深远而真切。他赞美她的眼睛是“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形容她的面貌,“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看到她手托香腮,他说:“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当罗密欧幽然长叹时
103、,他形容自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真实刻画出初恋时仰慕的心理。朱丽叶最初还没有发现罗密欧在阳台下,她吐露内心秘密,语言朴素坦率,情意深切真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但家族的世仇横亘其间。朱丽叶深爱罗密欧,面对家族世仇和心中挚爱的矛盾,她想到“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真心相爱,姓名可以抛弃不顾。她说:“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在封建社会中,贵族家世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这对于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来说,尤为重要,但朱丽叶却弃之若
104、屣,勇敢地迈出了叛逆的第一步,显示了爱情的力量。第二层次(“你是什么人”“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两人对白,说爱盟誓。当朱丽叶发现罗密欧时,她问他怎样来到园中,告诉他到这里会有生命危险,但此时的罗密欧忘记了一切,他倚在窗下,向心爱的人倾诉衷肠:“我借着爱的轻冀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面对可能有的杀身之祸,他毫不畏惧:“只要你爱我,就让他们瞧见我吧;与其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情而在这世上挨命,还不如在仇人的刀剑下丧生。”此时,朱丽叶抛弃了少女的羞怯和矜持,更抛开了束缚思想感情的“虚文俗礼”,大胆表达爱情,并要
105、罗密欧起誓证明真心。当罗密欧要对月亮起誓时,朱丽叶又两次拒绝,她说;“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在她眼里,上帝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万物(包括月亮)也是靠不住的,惟一值得信赖的是情人自身:“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罗密欧的答话,显示出他已将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冒险跳进园中这一行动,就是爱情的明证,没必要再多说什么,所以在交谈中,朱丽叶的话比罗密欧的多。莎士比亚运用语言,总是联系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一对情人初次交谈,内心激动,出言吐语,不加雕
106、琢,风格简练自然。第三层次(“幸福的,幸福的夜啊”结尾):两人定情,不忍分别。此时已是深夜,奶妈三次呼唤朱丽叶,她两次去而复返,并且喊回已经告别的罗密欧,决定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派人去找罗密欧商定结婚大事。这时他们更加激动,情感急切,台词的动作性多于抒情性。分别之际,两颗心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奶妈频频呼唤,朱丽叶催促罗密欧离开,内心非常矛盾,情不自禁呼唤心爱的人的名字。罗密欧惊喜若狂:“那是我的灵魂在叫喊着我的名字。”可当他回转来时,朱丽叶却说:“我记不起为什么要叫你回来了。”朱丽叶舍不得罗密欧离去,又担心爱人死在自己的爱抚里:“天快要亮了;我希望你快去;可是我就好比一个淘气的女孩子,像放松一个
107、囚犯似的让她心爱的鸟儿暂时跳出她的掌心,又用一根丝线把它拉了回来,爱的私心使她不愿意给它自由。”罗密欧狂喜地回答:“我但愿我是你的鸟儿。”处于情感高峰上的恋人都心甘情愿失去自我,把自己完全融进对方的身体和灵魂里去。这种融合不是自由的丧失,而是获得最大的自由。为此,朱丽叶甘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罗密欧:“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淼,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热恋中的情话常常是颠三倒四的,没有逻辑只有痴迷。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细致写出爱情的高峰体验及其过程,这种高峰体验不仅寄寓着莎士比亚的爱情理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对人与人之间友爱和
108、谐关系的追求。2. 表达技巧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的艺术特点:(1)十分注重气氛的渲染和营造。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环境来烘托气氛,如神秘的夜色、静谧的花园、皎洁的月光、温暖的晨曦。(2)运用西方诗歌中适合于描写爱情的诗体,如十四行诗等,让两个恋人在诗情画意中唱出一首首美丽的抒情诗。如“美丽的太阳”一段抒情独白。(3)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一段段独白、对白充满诗意。他不仅把朱丽叶比喻为美丽的太阳,表达对她的赞美之情,还将月亮拟人化,比作有嫉妒心的人,因不如朱丽叶美丽,“已经气得面色惨白”。太阳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而“妒忌的月亮”则象征着家族怨仇与世俗礼教,“美丽的太阳”
109、“赶走那妒忌的月亮”,深层次地象征了坚贞纯洁的爱情,必将战胜家族怨仇与世俗礼教的美好愿望。“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这里的“惨绿色贞女的道服”象征着封建包办婚姻,说“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表达了主人公对它的憎恶和反叛,也反映了对自由婚姻的憧憬。独白中还将朱丽叶的眼睛同天上的星星对比,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以突出朱丽叶的光彩照人。(4)多抒情诗名作。“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我给你的越多”等片段也都为人传诵不衰,成为抒情诗中脍炙人口的精品。3创作背景与故事梗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原是意大利古老的民间传说,后来意大利作家彭
110、特曼把它写成传奇小说。1595年,莎士比亚又据此情节写成一部动人的悲剧。当时正值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人文主义既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一时期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因此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如在结尾安排两个世仇之家化干戈为玉帛。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
111、流下了泪水。故事发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维洛耶城,城中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积有世仇,蒙太古家的罗密欧与凯普莱特家的朱丽叶在一次假面舞会中一见钟情。在神父劳仑斯帮助下秘密成婚。后来罗密欧为朋友复仇刺死了凯普莱特家的青年,被维洛耶亲王驱逐出城。朱丽叶被迫许配给贵族青年,朱丽叶向劳仑斯神父求助,神父令她服下一种假死后能苏醒的药,一面派人通知罗密欧。朱丽叶假死后被送往墓穴,罗密欧闻讯赶往墓穴,由于没有得到神父的消息,以为朱丽叶已死去,遂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后见罗密欧已死,也以罗密欧的匕首自杀殉情,由于二人之死,终于消除了两大家族的仇恨。故事歌颂爱情的坚贞和美,鞭挞封建专制的残酷无情,成为许多艺术作品
112、选用的题材。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词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卤莽(l) 筵席(yn) 暮霭(i)B.怂恿(sng) 金钏(chun) 谂知(shn)C.矜持(jn) 玉醅(f) 厮守(s)D.乳媪(o) 窥伺(s) 琳琅(ln)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 )A.他的脸色使我害怕,但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B.即使这样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C.你是一个罪犯,所以我要逮捕你。D.伯爵被人杀了躺在这儿,朱丽叶胸口流着血,身上还是热热的好像死得不久,尽管她已经葬在这里两天了。3.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
113、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B.街上的人们有的喊着罗密欧,有的喊着朱丽叶,有的喊着帕里斯,大家沸沸扬扬地向我们家的坟上奔去。C.这些死的惨象,就像刻骨铭心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比喻,通感,表达出朱丽叶的母亲见到女儿和其情人惨死的情况,吓得要死的悲恸无比的感情。D.殿下,真是祸不单行啊,我的妻子因为悲伤小儿的远逐,已经在昨天晚上去世了。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看见这个教士从墓地旁边跑出来,神色慌张,一边叹气流泪。B.他手里还拿着锄头铁锹,都被我们拿下来了。C.什么祸事在这样早的时候发生,打断了我的清晨的安睡?D.它的空鞘子还在蒙太古家小子的背上
114、,它却插进了我的女儿的胸前!5.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其剧本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B.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C.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剧。剧本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歌颂了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的
115、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二、综合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罗密欧上。)罗密欧 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鲁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
116、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朱丽叶 唉!罗密欧 她说话了。啊!再说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朱丽叶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
117、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罗密欧 (旁白)我还是继续听下去呢,还是现在就对她说话?朱丽叶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罗密欧 那么我就听你的话,你只要称我为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6
118、.从上面人物独白的内容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关系如何?他们两人又是如何面对的?7. 罗密欧的旁白中,把朱丽叶比作“太阳”,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8.罗密欧的旁白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来赞美朱丽叶,请举例说明。9. 你怎样理解朱丽叶“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的表白?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一)阅读下面西厢记中的两支曲子,完成12题。【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注:【
119、混江龙】一曲,莺莺唱。莺莺“自见了张生,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时当暮春时节,心中十分烦恼。【满庭芳】一曲,红娘唱。张生解普救寺之围后,老夫人令红娘招张生赴宴。张生以为老夫人将践约许亲,乃“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张生的迫不及待受到红娘的善意调侃。1这两段唱词刻画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答: 2谈谈这两支曲子不同的语言风格。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下面节选的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一段,写王子装疯之后,国王想通过他的恋人奥菲利娅刺探情由。(哈姆莱特上)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
120、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分明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
121、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且慢!美丽的奥菲利娅!女神,在你的祈祷之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奥菲利娅 我的好殿下,您这样许多天来贵体安好吗?哈姆莱特 谢谢你,很好,很好,很好。奥菲利娅 殿下,我有几件您送给我的纪念品,我早就想把它们还给您,请您现在收回去吧。哈姆莱特 不,我不要
122、,我从来没有给你什么东西。奥菲利娅 殿下,我记得很清楚您把它们送给了我,那时候您还向我说了许多甜言蜜语,使这些东西格外显得贵重;现在它们的芳香已经消散;请您拿回去吧,因为在有骨气的人看来,送礼的人要是变了心,礼物虽贵,也会失去了价值。拿去吧,殿下。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奥菲利娅 殿下!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
123、确曾经爱过你。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3.画横线的句子指的是什么意思? 4.画横线处的“缘故”指的是什么? 5.分析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 6.画横线处“一种考虑”是指( )A. “审慎的思维”。B. 人生有许多要考虑、要做的事情,不能单纯地一死了之。C. 害怕死后那不可知的痛苦的世界。D. 人世充满了烦恼,就是死,也很麻烦。7.当奥菲利娅让哈姆莱特收回送她的礼物时,哈姆莱特说:“哈哈!你贞洁吗?”和上文比较,这里的语气显然有了较大改变。请问,这是为什么? 第三
124、板块 旧日时光板块知识归纳世界上不能没有友谊,一个人不能没有朋友。古来以腹心相照者,谓为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为知音;恩德相接者,谓为知己。同欢共饮者,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同舟共济者,患难之中成知己;更有大义凛然者,宁愿“士为知己者死”。为了友情,俞伯牙奏响了高山流水而后摔琴谢知音;为了友情,荆轲慷慨激昂不惜抛洒一腔热血易水分别。有朋友的日子里总是阳光灿烂,花朵鲜艳;有朋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切。如果没有了友情,生活就像一张白纸,不见了五颜六色;如果没有了友情,无法看见斑斓的四季;如果没有了友情,连微笑了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仿佛缺失了氧气的大脑会变得迟钝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
125、朋友。朋友也许并不能成为一段永恒,朋友也许只是你生命中某段时间的一个过客,但因为这份缘起缘灭,更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朋友的情感更加生动和珍贵。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妨?至少,曾经我与你一起走过一段难忘的路。“旧日时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三首友情诗讴歌了真挚美好的友情,揭示了友情丰富的内涵。有的歌颂朋友之间地久天长的友谊,有的说明友情心心相印、彼此默契的特征,有的揭示了友情的价值。三首诗表现手法多样。有的直白纯朴,有民歌风味;有的
126、借用意象,构思巧妙;有的融思于诗,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这个板块都是抒情短章,难度不大,又都是歌咏友情,相信大家会比较感兴趣。三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重点抓后两首。箭与歌,课本设计了一道参照原文比较译文的鉴赏题,英文原诗用词浅显,大家通过比较或翻译,加深对原作精美之处的体会,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冯至别离是他十四行诗中的一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汲取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尤其受德国现代诗人里尔克影响),灵活运用了西方十四行诗形式,熔铸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感受。写的是“别离”,但又不仅仅是“别离”,融人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学习现代诗歌,在大致把握诗歌
127、情感内容的基础上,要养成一种多元解读的习惯和品质,要有一种对多元解读的宽容和尊重。像旧日的时光这类诗作,意思比较单纯明确,无法拿来作为多元解读的材料,而冯诗却是培养多元解读习惯与品质的好材料。别离由于缺少具体的叙事情节,表达的是幽眇迷离的人生感悟,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统一答案。11.旧日的时光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伯特彭斯,英国诗人。1759年1月25日生于苏格兰艾尔郡阿洛韦镇的一个佃农家庭,1796年7月21日卒于邓弗里斯。自幼家境贫寒,靠自学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最优秀的诗歌作品产生于17851790年,收集在诗集主要以苏格兰方言而写的诗中。诗集体现了诗人一反当时英
128、国诗坛的新古典主义诗风,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苏格兰人等。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土地上的一介农夫,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一直干着“超过体力所容许的苦活”,在贫困中只活了37岁。然而他却写出了极为优美的诗歌,被人称为“天授的耕田汉”。一句“天授”,道出了彭斯的写作本质,便是服从心灵的愿望,率性而歌当歌则歌,当止则止,全凭着心性的起落,别无他顾也。拜伦评论彭斯说:“这位诗人内心极为矛盾,他既柔弱且又刚强,既疏放而又细密,崇尚精神而且非常质朴;情操高尚,却难免某些卑俗的性情,神圣与污浊兼而有之,各种对立的品质互相掺和交
129、融在一起。”2. 民歌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叫民歌。它具有4个特点: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曲调和歌词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因不断地经过加工或即兴演唱而不断地变化发展。主要靠人们口耳相传,较少书面或记谱传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而无个人性格特征。不同民族的民歌,其音乐都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音乐特征的标志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短小,较长的歌词常采用分节歌的结构形式。民歌按题材内容,分为爱国歌、社团歌、情歌、劳动歌、悼歌、宗教歌等。按体裁、演唱场合和功能,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田秧歌、舞歌等。按地理环
130、境、国家、民族、地区或方言区、风格区分类,如苏格兰民歌、美国乡村歌曲等。3.副歌分节歌曲中歌词每节后面的歌词重复演唱的部分,称为副歌。常为二段式歌曲中的第二乐段。“主歌与副歌”这种结构形式,是歌曲常用的结构形式。主歌的各段歌词不相同,而副歌则取用同一歌词,如国际歌、歌唱祖国等。主歌与副歌往往在表达情绪方面有所不同,从内容上讲副歌部分常是歌曲主题思想的集中体现。副歌的动能: 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 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
131、,而高潮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旧日的时光是世界名歌,几百年来久唱不衰,后来成为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传遍世界各地,人们喜爱在告别宴会上颂唱此歌。它原为苏格兰民歌,根据彭斯自述,是根据一位苏格兰老人的演唱记录整理的。彭斯在诗前加上评语:“创作这样光辉诗篇的天才是受到上帝启示的,这样的天才诗人胸中一定燃烧着烈火,在这首诗里有着民间天才的火焰,即便集六七位近代英国的文人墨客之功力,也无法与之相比。”全诗共五节。第一节,诗人用“难道就该”两个问句的形式激起对往日友情的回忆,可谓奇笔。朋友重逢,互相倾诉,刹那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让思念的潮水倾泻而出。有一点责备语气,不
132、正说明感情的深厚和不同寻常吗?第一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诗被谱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这四行“副歌”。诗人建议朋友高高地举起酒杯,“让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永存的友谊,为逝去的时光。这使感情抒发有了特定的现场气氛,感情变得炽烈:“你准会把一大杯喝尽!我也会把我的喝光!”通过老朋友重逢的典型动作,把真诚浓烈的友情渲染出来。第三、四节,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那时,他们曾经满山遍野地奔跑,采摘美丽芬芳的野花;那时,他们曾经漫步溪上,在晨曦和落日中欢歌笑语。然而,童年时光转瞬即逝,接着便是天各一方。为了生计,他们四处颠沛流离,历经沧桑,直到精疲力竭。而
133、汹涌的大海则横卧在朋友之间,使他们不能经常相见。读到这里,我们油然产生一种人生的苍凉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虽然“万里跋涉”、“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但是时空的阻隔并没有使友情黯淡褪色。最后一节,诗人又回到开头歌唱友谊的气氛中,建议朋友们举杯祝福,祝朋友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真诚的友谊让人为之陶醉。研讨本诗,大家可以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旧日的时光第一节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用了两个“难道”来表述,你有什么看法?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这种修辞方法,是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
134、艺术的感染。这里,作者连用两个用“难道”引出的反问句,先声夺人,非常突兀,突出强调了人不能忘掉过去,不能忘记和自己的美好往事有关联的老朋友。(2) 第1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此诗被谱成曲后,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这四行“副歌”,作者为何安排这四句让人们反复吟唱?在此诗人建议朋友高高地举起酒杯为永存的友谊,为逝去的时光干杯。这使感情抒发有了特定的现场气氛,感情变得炽烈,通过老朋友重逢的典型动作,反复渲染真诚浓烈的友情。(3)诗歌的第三、四节,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诗人为什么只选取了“采摘美丽的延命菊”和“漫步溪上”这两个特定的场景来写?为什么又说“万里跋涉
135、”等,你是如何理解的?“采摘美丽的延命菊”和“漫步溪上” 这一特定的场景表现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自由快乐的心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产生的友谊格外的纯真,无邪。在这两节中,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童年时代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两节诗写出了朋友之间友谊的基础,正是这一段相伴相随的难忘时光,让他们的友谊永不退色。“万里跋涉”和“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写出了老朋友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分别,四处颠沛流离,历经沧桑,直到精疲力竭。而汹涌的大海则横卧在朋友之间,使他们不能经常相见。 这样写让人们产生一种人生的苍凉感,感受到生活的坎坷和波折,在流离中更珍惜旧日的时光。(4) 诗歌的第五节,诗人从对往事的回忆中回到
136、现实,在抒情上有何变化?诗的结尾建议朋友们再次举杯祝福,内容又回到开头歌唱友谊的气氛中,朋友重逢,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真诚的友谊深刻在心底,旧日的时光永远也不会忘记,没有虚华的表白,却表现出了友谊如纯香的美酒沁入心脾。其中“请给我你那只手掌”一句是说,让我们把手握得更紧。这里写出了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厚,珍贵,对朋友的信任和依恋。2. 表达技巧旧日的时光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它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的手法,回环往复,诗歌的感情在反复中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语言朴实清新,有一种天籁般的醇厚韵味,几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
137、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符(f)合 拊(f)掌 裨将(p) 奴颜婢(bi)膝B狙(j)击 咀(j)嚼 杠(gng)杆 力能扛( kng)鼎 C痤(cu)疮 座(zu)谈 铠(ki)甲 白雪皑皑(i)D辟谣(p) 譬如(b) 赝品(yn) 义愤填膺(y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福分 挑大粱 金碧辉煌 判若云泥B谩骂 眼中钉 出奇致胜 气冲霄汉C精减 压轴戏 屈指可数 声誉鹊起D憔悴 爆冷门 绵里藏针 人才辈出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万众期盼的北京2008年奥运吉祥物精彩出炉,五个可爱的福娃从此被 了生命,和中国人民一起,大声向世界说出“北京欢
138、迎你”。“迷”本身就是一件不惜代价的事情。“超女”歌迷们现在的疯狂无可厚非。歌迷追逐偶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 情感的过程。他的这种性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 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A付与 发泄 由于 B赋予 发泄 由C赋予 宣泄 由 D付与 宣泄 由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据报导,去年这个市GDP高达300多亿元,而且还有继续发展上升的趋势,同级市只能望其项背。B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后,校园“网络骄子”许迎晨对网络游戏已经毫无兴趣。C经过苦心经营,乔利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年间他便成了让全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令人刮目相看。D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应该
139、知道自己这样寒酸的打扮是不足以让她登堂入室,进入上流社会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历不可能非常全面地看待客观事物,因此我们更应该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B作文评分受到阅卷老师情绪的影响,分数在统计时出差错,这些在高考阅卷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将会通过网上阅卷得到较好的解决。C英国贸工大臣休伊特的此次来访是为了落实和推动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时和中方达成的贸易合作计划。D人们以麻木的心对待一切,以水火不相容的态度面对别人,这让我们的社会怎么能够和谐融洽就谈不上了。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年,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在一般人都视若至宝
140、的花季里,他们却选择了绝路?是这一代人承受了比父辈更多的艰辛?还是精神上有了更多的压力?B近日,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2月29日定为2005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C.宋代朱熹把阅读教学的序列归为十二个字:即“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进而远”(朱子学得上卷第4页)。D.征地之痛,是近年来农村矛盾中难解的一大症结。冲突,上访,打官司,甚至演变为骇人听闻的暴力侵地事件。二、综合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旧日的时光英罗伯特彭斯一难道就该把老朋友遗忘,不把他再挂在心上?难道就该把老朋友遗忘,还有那旧日的时光?(副歌)为了那旧日的时光,老朋
141、友,为了那旧日的时光,让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了那旧日的时光。二你准会把一大杯喝尽!我也会把我的喝光!让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了那旧日的时光。三为了采摘美丽的延命菊,我们俩在山坡游荡;但我们经历了万里跋涉,自从那旧日的时光。四从朝阳初升一直到中午,我们俩漫步溪上;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自从那旧日的时光。五忠实的朋友,这是我的手,请给我你那只手掌;我们干一杯友谊之酒,为了那旧日的时光。7.第1节,诗人用“难道就该”两个问句的形式激起对旧日友情的回忆,有什么独特的效果?8.第1节后的“副歌”是歌曲的重唱部分。每唱一段后都要重唱这四行“副歌”,起到什么作用?9.第3、4节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上有什么特
142、点?10.最后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12.箭与歌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朗费罗(1807-1882)是美国诗人,生于缅因州一个律师家庭。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一生大部分时光在波士顿城外的坎布里奇度过。他在哈佛大学教授语言和文学长达十八年,朗费罗把欧洲文化介绍到美国,又把美国的民谣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美的文学交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与此同时,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朗费罗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较深,大多数诗作以家庭、大自然和宗教为
143、题材。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叙述事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1855) 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另写有诗集歌谣及其他、路畔旅舍的故事、诗剧基督等。他的诗歌技巧娴熟,音韵优美,民族题材的作品在朗费罗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朗费罗晚年创作不辕,备受尊祟,牛律大学和剑桥大学曾分别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75岁生日那一天,美国各地的学校都举行了庆祝。1882年3月24日朗费罗逝世。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获得这种尊荣的第一位美国诗人。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箭与歌是朗费罗歌颂友谊的一首著名抒情短诗,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
144、;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生活中,“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或者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然而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悠扬的歌声,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无论时光怎样流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付出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第1节写“箭”:“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支箭,眼睛跟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它寓意了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
145、。第2节写“歌”: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毫不费力地将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等施予别人。或许我们觉得这无足轻重。友爱、帮助等等被我们随随便便地施予,轻轻松松地忘却。表面上看,第2节与第1节毫无关系,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的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第3节画龙点睛,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忽然出现转折:很久以后,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活在朋友心中。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支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
146、默地珍藏在心中。本诗,大家可以注意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在诗歌的第一节中,“箭”的意象有何含义?开头以箭做比,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我”曾经随意射出的一支箭,不知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它寓意着生活中许多事情就像射出的箭一样,我们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时间一长便忘记了。(2)“箭”与“歌”看起来毫无关联,作者是怎样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箭”与“歌”的相似处,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诗句充满形象感。这里,“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通过描绘揭示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唱出后便不见了踪影。最后一节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忽然出现转折: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
147、了那支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一直把他的歌默默地珍藏在心中。生活中,“箭”和“歌”本是极普通的事物,诗人运用这两个意象写出了一种人生体验:有时我们随意唱一首歌(或者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时过境迁也就浑然忘却,然而很久以后才惊讶地发现,这悠扬的歌声,永远铭记在朋友的心中。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那样:“当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这就是友情,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无论时光怎样流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付出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3)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第三节有何作用? 第三节在全诗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卒章显志,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
148、,原来朋友一直珍藏着他们的友谊,歌颂了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2. 表达技巧箭与歌是朗费罗歌颂友谊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入选各种英语诗歌读本,在西方家喻户晓。箭与歌之所以成为名篇,不仅由于它歌颂了深厚的友情,而且由于它构思巧妙。诗人把箭与歌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出来都是送人“空中”,都是“不知落于何方”,又都是眼睛跟不上。诗人的描绘抓住两者的相似处,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使诗句充满形象感。更妙的是,前两节戛然而止,并不急于道出用意,而是给读者以思索玩味的余地,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就让我们豁然领悟到诗的主题。这首诗用形象的诗歌语言概括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149、,毫无说教之感。诗中并无“生死与共”、“忠贞不渝”之类的豪迈誓言,而是刻画了朋友之间心灵的默契,将友谊的深沉真挚表现得生动感人。通读全篇,我们听到的是歌声,看见的是蓝天、绿树、利箭,它们全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而且彼此结合得和谐自然,天衣无缝。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编辑作揖舟楫修葺缉拿归案B诽谤绯红徘徊悱恻妄自菲薄C寥落悖谬屠戮蓼蓝未雨绸缪D黯然歆羡幽暗喑哑不谙水性2下列各组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声名雀起 精兵减政 闲情逸志 黄梁一梦B嘻笑怒骂 明查秋毫 心有旁鹜 专心致志C手屈一指 过尤不及 开源截流 老羞成怒D循私舞弊 婷婷玉立 火中取粟 缘木
150、求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在本次服装节的模特表演赛中,她风光_,魅力四射。据美味思副食公司总裁_,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十足泄漏大肆更和实足透露大事也乃至实足泄漏大肆更和十足透露大事也乃至 4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帜,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期。不管如
151、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虽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中山陵风景区应当与玄武湖风景区连接起来,将中山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品牌。据有关资料披露,近一两年来,山西省的艾滋病已由从省外输入向本地人群发展,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阶段。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
152、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十月一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招待来自五大洲的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士共度国庆佳节。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B思维速度大大超过言语表达的速度,因此思维时语言一般呈现为简约的、破碎的、零乱而跳跃的-它来不及形成完整的句子,也往往来不及处理语句间的逻辑联系。C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之字大致相当的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 (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153、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二、综合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箭与歌美朗费罗我把一枝箭向空中射出,它落下地来,不知在何处;那么急,那么快,眼睛怎能跟上它一去如飞的踪影?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它落下地来,不知在何处;有谁的眼力这么尖,这么强,竟能追上歌声的飞扬?很久以后,我找到那枝箭,插在橡树上,还不曾折断;也找到那支歌,首尾俱全,一直藏在朋友的心间。7.这首抒情短诗的主题是什么?8.第一节中的“箭”是实写吗?为什么?9.第一节写“箭”,第二节写“歌”,两者之间有何关系?10.试分析这首短诗的构思特色。13.别离相关知识精讲一、文学
154、常识1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 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冯至在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1930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
155、到抗战胜利。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含着的诗意和哲理。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这一时期出版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不拘泥于历史的故事传说,运用想象和虚构进行创作,用以借古讽今。他的散文集山水,以清朗而有情致的文字,在山光水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显示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个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出版有散文集东欧杂记、传记杜甫传、诗集
156、十年诗抄、论文集诗与遗产、译作海涅诗选和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由于他在研究歌德、译介海涅作品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1983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歌德剧院颁发的歌德奖章;1987年又获该国国际交流中心授予的1987年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2.十四行诗十四行诗(sonnet,闻一多译为“商籁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诗。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体最主要的代表,他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人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
157、拓了新路。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裁。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 冯至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十四行集,成功地把欧洲的十四行诗体引入中国,朱自清曾特为此撰文,称之为“中国新诗的成年”。这种诗体音韵回旋,有很强的抒情性,形式上分四、四、三、三行,或四、四、四、二行。这样的节奏往往含有“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以及它的错综而又整齐,它的韵法之穿来而又插去”的特点,善于表现沉思
158、的状态和歌咏比较永恒的主题。二、文本鉴赏要点1. 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别离是冯至十四行诗中的一首,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汲取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传统,尤其受德国现代诗人里尔克影响,灵活运用了西方十四行诗形式,熔铸了作者本人的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感受。写的是“离别”,但又不仅仅是“离别”,诗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诗作于1941年。原是作者在昆明时送给朋友的。那时,为躲避日寇的轰炸,诗人从昆明来到近郊的一座深山,但仍关心着天下大事。他的眼睛专注着多难的人生,“担负着工作的辛苦”。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即便是抒发个人的感受,写别离这样的题材,也没陷入李义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159、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窠臼,而是道出暂时的别离与永存的友情的辩证关系。通过朋友别离这一特定视角,展开奇特的想像,讴歌了真挚的友情,也揭示了友情的意义和价值。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朋友彼此的勉励和支持,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友谊常青,人生不老。第1节,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一股悲凉的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别离是痛苦的,但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第2节中,诗人承上把分别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
160、入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第3节,诗人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内涵。诗人认为:人间只要有友情的存在,有彼此的勉励和相互支持,寒冷的可以变成温暖的,陌生的可以变成熟悉的,离别的痛苦也可以化为前进的动力,并使每次重逢都有初次见面的新鲜感,使从前的体验也因为距离而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使友情永不衰老。最后一节,思考进一步升华:我们的人生仿佛是由一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本诗较难理解,大家可以通过思考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161、来研习:(1) 别离作于1941年,诗中熔入了作者特定时代的人生经历,本诗题为“别离”,是不是一首仅写别离的诗?不是,诗人写的是“离别”,但又不仅仅是“离别”,诗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内容,表达了现代人的生命感受。(2)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来写别离的感受,为什么在别离后诗人将自己和朋友比作婴儿?诗人用“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这样奇特的比喻来表达分别后的感受,和朋友分别后,眼前新的世界变得陌生,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犹如婴儿获得新生命时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3)“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包含着诗人对友人怎样的劝勉之情?分别前的那一招手,仿佛是在把世界劈成两半,一股悲凉的
162、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浑身骤然感到寒冷起来。想到别离后的生活,诗人眼前的世界却一下子空阔起来,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如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紧接着诗人承上把分别看成是“降生”,看成是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零开始,投入生活,努力工作,“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各人的世界耘耕”,让新天地由陌生变得熟悉,并用努力工作来排遣别离的痛苦,使友情得到新的发展。(4) 怎样理解诗的第三节中“象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一句的意思?诗人认为从前的体验会因为距离而成为永远难忘的记忆,使每次重逢都如初次见面般的新奇,让友情永远如新。(5) 诗的最后一节,从对朋友的思念进而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思考的结果是什么?人生仿佛是由一
163、次次别离和欢聚组成,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独立,只要保持精神状态的年轻,就会使人觉得不知老之将至,友谊常青,人生不老。2. 表达技巧这首诗从“招手”的具体描写开始,以抽象的感悟结束。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描绘和过程交代,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比如别离的地点、“我们”之间的关系(是老同学,还是老同事),都不明确。彼此间担负的是什么工作,这次相聚谈了些什么,也不清楚。这种情节的淡化,造成了主题明确性的减弱和诗意的朦胧。由身边感到冷忽然又感受到眼前辽阔,这种跳跃也是造成此诗难懂的一个因素。然而难懂不等于不可解。只要我们抓住此诗的重点不在交代事实,而是刻画内在情绪和表达深邃的哲理,便可品尝这首“思与诗
164、相结合”的“沉思的诗”的韵味。诗人非常注意结构的安排,全诗具有“起” “承”“转”“合”的结构。第一节“起”,突出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第二节“承”,写离别后默默地承担、严肃地生活,第三节“转”,写友情因分别而有了新的发展,第四节“合”,强调要平静地接受人生的聚散,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人世的变化。全诗运用十四行诗“层层上升而又下降,渐渐集中而又渐渐解开”的结构特点,段与段,句与句,或断或连,表现诗意的关联或转折,加上全诗“abba cddc efg efg”的韵式,及以十音节为主而又伸缩变化的诗句,曲折而丰富地传达出对友情和生命的诗性体验。 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
165、确的一项是A凌(lng)汛不容置喙(yun)笑靥(y)一暴(p)十寒B剖(pu)析反璞(p)归真气概(ki)望风披靡(m)C肱(gng)骨不落窠(k)臼角(ju)色揆情度(du)理D.缜(shn)密原形毕露(l)恫吓(h)金蝉脱壳(qio)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在新农村建没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_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2)60年前,台湾摆脱了日本殖民统治,从那时起,台湾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容否定,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_,更不容挑战。(3)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_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
166、,则_轻率。A防范置疑且/失之B防止置疑但/失之C防范质疑但/有失D防止质疑且/有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胡锦涛关于社会上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对“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要耳熟能详.更要使之成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德。B.涉嫌抄袭事件,花儿乐队的主创人员却是干打雷不下雨,只承认音乐存在“瑕疵”,而拒绝正面回应歌迷的道歉要求。C普京总统这次访华,正与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不期而遇。胡锦涛和普京将共同出席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D由国际足联和可口可乐公司共同组织的“FIFA世界杯环球之旅”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进入高潮。
167、图为北大的一名莘莘学子满怀喜悦地与“大力神杯”真品合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08年奥运会吉样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笫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被人们称为“当代毕昇”。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受了重创。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
168、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二、综合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别 离冯至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身边感到冷,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呵,一次别离,一次降生,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5.“别离”是痛苦,让人“身边感到冷”,为什么却又说“眼前突然辽阔”,“像刚刚降生的婴儿”?6.为什么“别离”后“担负着工作的辛苦”,“各自把
169、个人的世界耕耘”?7.你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8.有人说这是一首“沉思的诗”,你以为呢?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14题。致空气邵燕祥星光因你而闪烁波光因你而摇拽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光明离我而去时我沉在黑暗里人们离我而去时我沉在孤独里失眠时,我从鼾息听到了你只有你不肯把我抛弃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抛动我的鼻翼在我生命如丝的时候陪伴着我呼吸哪怕那污浊的地牢使你也染上污浊但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者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影子会有离
170、开的时候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的一息1. 这首诗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有什么好处?2 第二节至第五节,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赞颂?3 最后一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前两句和最后两句分别表达了什么内容?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4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的意蕴深刻的抒情诗。全诗以空气为歌颂对象,实际上是歌颂什么?谈谈你的理解?第二专题综合测试卷第I卷(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妒忌(j) 跋(b)涉 垣(yun)墙 臣以险衅(xn)B.怂(sng)恿 红晕(yn) 先妣(b) 门衰祚(zu)
171、薄C.创(chung)举 纤(xin)手 金钏(chun) 除臣洗(xin)马D.慷慨(ki) 轻翼(y) 蓓(pi)蕾 猥(wi)以微贱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诏书切竣,责臣逋慢。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婷婷如盖矣。可怕的欺诈,金钱至上,使他倍感社会主义的人与人关系的弥足珍贵。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不徇私情、仗义执言的品质尤其可贵。为了再见,好象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突然感到前生。A B C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词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处世,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小利而蝇营狗苟地
172、生活。B.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C.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大海啸中,损失惨重,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几个月来,印尼政府苦心孤诣,终于使形势略有好转。D.罗伯特彭斯不仅诗歌写得好,而且天生一付好嗓子,读起诗来,娓娓动听。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几个世纪以前,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牵动多少人的心绪。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C.歹徒为了要挟警察,竟狠毒地把炸药用胶带粘在人质声身上。D.改革开放20多
173、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相信张老师的谈话在徐上华身上会产生_。你呀,还不_播种,能指望秋季有好收成吗?美国微软集团败诉,国际金融机构迅速作出_。这里路面过窄,来往的车辆_有些拥挤。A.效力 即时 反映 未免 B.效应 及时 反映 未免C.效应 即时 反应 难免 D.效力 及时 反应 难免6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B.“今天这桌菜好丰盛啊!你什么时候走马上任?”陈明对刚端起酒杯的王总说。C.它太仓促、太轻率、太出
174、人意外了,正像一闪电光,等不及人家开一声口,已经消隐了下去。D.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用外科手术的技术处置不正常的大脑,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精神外科的本意,即是通过外科手段改变人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早期使用的手术方法是大脑白质切除。1935年,葡萄牙精神病学家Moniz和神经外科医师Lima合作,施行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手术,从而开创了精神外科学,并将该手术命名为Moniz-Lima手术。这种手术令病人冲动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变得温顺,但也给部分患者遗留下不可逆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如
175、记忆力、智能下降和人格缺陷等。到50年代初,脑白质切除术几乎完全被废弃。1947年,脑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并成功,这使得精神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大为提高。70年代调查研究,结果半数患者疗效肯定,现代精神外科在精神病治疗中的地位因此得以重获肯定。因为立体定向手术毁损的脑组织直径仅0.5厘米左右,病人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术后副反应因此而大大减小。随之而进一步发展的X光刀、刀,则帮助病人把痛苦和副作用降得越来越低。在各个国家,都有一些医生试图采取切除、射频、冷冻等手段,去除人脑中不正常的意识。专家们认为精神外科是医学界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医生们不得不承认,人脑对于当代医学来说还是一个太
176、复杂的人体器官。神经类疾病的生理机制仍在探索,精神外科实际上仍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这往往是引起对精神外科的争议的重要原因。像面对很多疑难医学问题一样,人类正在一边研究人脑,一边改动人脑。神经外科手术被用于癫痫,去掉那扭曲的病痛。还用于一些种类的精神病,去除执念,去除妄想。很难想象,人类会在短时期内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的患者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更难想象,为一些文艺界的著名精神病患者实施精神外科手术-我们应该给蒙克、梵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维特根斯坦之类的人物开颅吗?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用于规范精神外科手术的法律。这一空白产生的原因是,包括专业医生在内的人们对此类手术的原理知之甚少,而实际操
177、作的例子也相当罕见。总的来说,人们还是把它当作是有危险的、潜力巨大的、将来时的医学手段。7下列对“精神外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外科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技术改变人们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表现。B1935年首创的切除大脑白质的精神外科技术会不可避免地给患者留下不可医治的后遗症。C1947年开始应用的脑立体定向技术大大提高了精神外科手术的精确性。D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精神外科将会成为医学界的重要发展方向。8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很难想象,人类会在短时期内为不同的精神症状、不同的患者作出准确的价值判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体器官,人类目前还不能完全了
178、解和改动它。B精神外科目前还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人们对精神外科的治疗还存在很大的争议。C人们是否可以去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活动,尤其是一些名人的精神活动是很难做出价值判断的。D相关法律的缺乏使得精神外科发展缓慢,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手术。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脑白质切除手术虽然几乎被废弃,但它开创了精神外科学,曾起过积极的作用。B立体定向手术的最大优点在于手术的精确性大为提高,毁损脑组织小,因此术后副作用大大减小。C随着科学进步,X光刀、刀技术的运用将大大降低病人的痛苦和副作用。D采用切除、射频、冷冻等手段,也可以去除人脑中不正常的意识,各个国家都有医生在摸索、采
179、用。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用外科手术处置人类不正常的大脑,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它具有巨大的潜力。B上世纪70年代对精神外科手术作了调查,有半数患者疗效肯定,这一结果使现代精神外科在精神病治疗中的地位重获肯定。txC由于人类一边研究人脑,一边又在改动人脑,而人脑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器官,因此精神外科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争议。D即使是专业医生也对精神外科手术的原理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很少去实际操作,这是精神外科成为“将来时”的唯一原因。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
180、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
181、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 室始洞然(开始) B.如丧考妣(失去父亲)C.比去(及,等到) D.往往而是(常常)1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他日汝当用之 B. 杳不知其所之C. 儿之成,则可待乎 D. 怅恨久之13.“
18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结合课文看作者“长号不自禁”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物是人非,在也见不到疼爱自己的母亲和祖母了。B.有负祖母期望,屡应科举不第。C.往事历历,不堪回首,悲伤之情难以自禁。D.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自己屡试不第的悲伤,有负于亲人的抚育和期望。14.关于第一段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句是( )A.本段从狭小、破漏、昏暗等几个方面来写老屋,突出老屋条件之差。B.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喜可爱。C.叙写老屋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住,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老屋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D.作者写出了居室及周围环境的优美、宁静、和谐,表达了他在项脊轩生活时愉悦
183、、恬适的心情。第II卷(共108分)四、(18分)15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分)_(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2分)_(3)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分)_(4)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2分)_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诗后问题。(6分)水口行舟宋 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要分析。(3分)_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3分)_17补出下列名句
184、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句,4分)(1).既无伯叔,_;门衰祚薄,_。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茕茕独立,_。(2).青山阁送行,疏林不做美,_。夕阳古岛无人语,_。(3)臣具以表闻,_。诏书切峻,_。郡县逼迫,_;州司临门,_。五、(18分)阅读下面选段,回答1821题。暴风雨(节选)莎士比亚第一幕 第一景(狂风暴雨,雷电交作,惊涛骇浪。船长及水手长上)船 长: (大声呼喊)水手长!水手长: (大声呼喊)在这儿呢!船长干吗呀?船 长: 伙计,招呼水手们,好好干一场吧!要不然,咱们可要撞到岩岸上啦!加把劲吧,加把劲吧!(众水手上)水手长: 嗨,弟兄们!别慌,别慌呀,弟兄们!加把劲呀,加把劲呀!把
185、中桅帆收起来!留心听着船长的哨子!刮吧,哪怕你把你的肺都炸了只要船儿身还泡在水里,我就不怕!(国王亚朝索,王弟西巴斯显,公爵安东尼,王子腓迪南,大臣贡札罗,及随从等上)亚朗索:船老大,可得小心哪。船长哪儿去了?是好样儿的都上前呀!水手长:这会可对不起,去呆在底下吧。安东尼:船长呢,老大?水手长:这不是他在那儿喊叫吗?你们太碍手碍脚啦。给我呆在船舱里去吧!你们这是帮着暴风雨一起捣乱贡札罗:得啦,老兄,别生那么大的气。水手长:叫海洋别生那么大的气吧。眼前的大风大浪可不管你国王不国王!下船舱去!别闹!别跟我们添麻烦啦!贡札罗:老兄,可别忘了在你这条船上的都是些什么人。水手长:我谁都顾不得,只顾得我自
186、个儿!你这位枢密大臣,要是你能叫这大风大浪也听你的吩咐,马上太太平平地安静下来,那我们从此不碰缆索,不干水手这一行啦。摆出你的威风来呀!要是你办不到,那么感谢老天,让你活了这一把年纪。快快钻进船舱里,准备万一出什么事吧。别慌,兄弟们!快给我们让开些,我说。贡札罗:这个家伙叫我大大地放了心。我看他脸上全没一点儿淹死的相道,他那副神气道道地地是该勒死的胚子。别放过他,慈悲的命运,千万把他送上绞刑架!拿他脖子上的绞索来做我们的锚索吧靠我们眼前的这些锚索是不顶事了。要是他不是生来该绞死的命,那我们可就糟啦!(水手长匆忙上)(王公大臣退避,进入船舱)水手长:把中桅放下来!加把劲!放下来,放下来!用大帆挡
187、一挡再说!(传来一阵喊闹声)见他妈的鬼,喊什么,叫什么呀!这帮人倒是比风暴、比咱们干活还热闹。(西巴斯显,安东尼,及贡札罗上)又来啦?你们干嘛呀?咱们就此放手,大家一起淹死好不好?你们存心要让船儿沉了吗?西巴斯显: 我但愿你的嗓子眼里生了疔疮你这个乱咬、乱叫、出口伤人、没有人气味的狗东西!水手长:那你们来干,好不好?安东尼:该死的狗才,你这该死的王八蛋!胆敢扯开嗓门冲撞人!我们才不像你那样害怕淹死呢。贡札罗:我担保他不会淹死在海里,哪怕这个船壳儿还不及一个果壳儿牢固,就像一个淫妇那样下边漏水。水手长:(下命令)顶风前进,顶住它!扯起两面大帆来!向海洋退回去!避开陆地!(众水手浑身打湿上)众水手
188、:全完啦!求求老天吧,求求老天吧!全完啦!(众水手仓惶奔下)水手长:怎么,咱们的嘴都是冻僵吗?贡札罗:老王爷和小王爷在祈祷!我们陪他们一起祈祷吧!那父子俩有什么好歹,我们也逃不了。西巴斯显:我再也沉不住气啦!安东尼:我们的命还不是送在醉鬼们的手里!你张大嘴吧奴才但愿你的浮尸给潮水冲打十次!贡札罗:他结果还是要被绞的尽管每一滴海水怎么也不甘心,张开了血盆大口只想把他吞下去。(传来一片呼天抢地的哭号声:“老天保佑吧!”“船沉啦,船沉啦!”“再会吧,我的妻子!我的孩子!”“再会吧,我的兄弟!”“船沉啦!船沉啦!咱们的船沉啦!”)(水手长奔下)18从选文中看,作品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189、?(6分)_ _(不超过30字)19.从文中画线部分看,大臣贡札罗对水手长的看法是?(4分)_ _(不超过30字)20选段结尾画 线部分在在剧本中称做什么?在剧本中起怎样的作用?(4分)_21对戏剧选段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 这篇作品表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观念受到的冲击及各阶层在关键时期的表现。B. 文艺复兴时期也是一场暴风雨时期,反对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擂鼓呐喊,正是本剧主旨。C. 塑造水手长这个人物,是为了表现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其实水手长就是暴风雨,是他从尊重人性出发,打破几千年来的贵贱尊卑的界限,这反映了时代要求。E暴风雨幻想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
190、明、充满浪漫主义情趣,不失为莎士比亚第一流的作品。六、(12分)22用不超过25个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4分)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在这些方面落后了。我们应当立志图强、奋起直追,虚心向西方学习,凡是好的、有用的都应该学,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如果因此丢弃了“自我”,失去了自我的根基,忘记了“我们自己是谁”,那恐怕就要成为民族罪人了。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标志文化特质、体现文化灵魂的哲学思维传统,那就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终究要被淘汰出局。况且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哲学思维论个性,更应该发挥所长,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
191、和新哲学做出应有贡献。_2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淋巴细胞”下定义。(4分)医学界称淋巴细胞为“免疫细胞”白细胞中的一种叫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淋巴细胞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的功能淋巴细胞是:_ _24. 从标点、用词和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四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神州大学是由国家教育部授权、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曾被评为湖南省明星学校、花园式学校。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宗旨,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192、在毕业生洽谈会上,用人单位备受神州学子的青睐。答:(1) 处(填写序号)的 改为 。(2) 处(填写序号)的 改为 。(3) 处(填写序号)的 改为 。(4) 处(填写序号)的 改为 。七、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承担责任(西谚)一个不为自己负责的人没有人会为他负责(一高三学生)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作为国家、民族的一员,你必须承但责任;作为学校、家庭的一员,你也必须承担责任;对你自己,你更是责无旁贷。请以“承担责任”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
193、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参 考 答 案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7.陈情表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D(盘桓hun 、更gng相) 2D(A“闵”通“悯”,B项“蓐”通“褥”,C项“有”同“又”)3D(A成人自立;B申诉 ;C不能走路)4B(担当、担任)5C(笃:病重)6A(形容词用作名词;B。形容词活用动词C。方位名词“上”作动词D。名词“疾病” 用作动词)7B(两个“其”均为代词,自己。A中前一个“之”代事,指代“全躯其短”;后一个“之”代人,指李陵和他的军队。C中前一个“夫”为发语词;后一个“夫”为指示代词“那”。D中前一个“且”义为“况且”,且一个“且”义为“反而”)8B(B为被动句,A项
194、为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判断句)9. B(不是开篇提出辞官,而是第三段才道出真情)10.(1)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形影相伴。(2)我想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凡属老年人尚且都受到怜悯和抚养,何况我孤单贫苦,更是不同寻常。二、综合应用11.C(鉴:明察)12.C(因为)13.A(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14.C(参照“文章的内容与结构”。)15.D(理解太偏执。)8.项脊轩志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B(A.楯s
195、hn;C.几j;D.垣yun)2. D(A“而”通“尔”,B项“生”通“性”,C项“识”通“志”) 3.C(类,像,动词)4.D(A.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回到。B.制,形成,规则;制,动词,控制,制服。C.且,将要;且,有“还有”“那么”的意思。D.与“之”皆助词,放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5. D(厚, 好)6. D(两个“也”均为语气助词,表判断。A中前一个“而”是修饰连词;后一个“而”通“尔“,你。B 中前一个“为”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一个“为”是疑问助词。 C中前一个“之”义为“他”,后一个“之”义为“语气助词”。)7. C(名词作状语,其它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8D( D项和例句均为被动
196、句,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B项为判断句,C项为倒装句,)9(1)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2)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二、综合应用10. C(A.始:才;B.考妣:对去世的父母的尊称;D.往往:到处。)11. D (A项为代词,B项为动词“到”C.项结构助词“的”)12. B13. D14. D15. D(其它选项不够全面。)16. A17. D(“这段文字既表现了作者的喜”说法错误)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一)1D(稍微好转。)2C(“琅琅然”应意译,“相乱”的翻译要注意情境。)3C(、未涉及蒋母教子。)4A(从文中
197、可看出,蒋母不仅识字,而且还懂得教子之法。)5. 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苦这样?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6. 写母亲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读书,表现了母亲深探的爱子之情。7. 苦表现在:记诵的内容多;读书的时间长,还要忍受寒冷和病苦。乐表现在: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二)8.(1)j,整一年。(2)wi,赠送。(3)m,无,没有。(4)ju,睡醒。9. B(喑:失声变哑。)10. C(竟然)11. D(“既交代了母亲德行的根源,又交代了母亲英年早逝的原因”说法有误。)12.(1)生有功后,孺人比喂其他孩子奶水时更强健。(2)孺人生前应许嫁给的人。9.长亭送
198、别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 C(A、骢cngB、靥y D、栖q,占zhn)2. B(B项的错别字分别是“末”和“霄”,各改为“没”和“宵”)3. C(A、疾迅速,B、只索只好,D、也合着也算是)4. B5. C(其它几项断句分别如下:A.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B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装得起。D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6. C (每折必须同一宫调)7.D(“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说法有误。)二、综合应用(一)8.(1)西厢记 元 王实甫(2)老夫人要求张生须应试得官才能和莺莺成亲 老夫人重门第相匹、功名相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竭力反对
199、年轻人追求爱情自由(3)崔莺莺 张生 庙中长老 丫环红娘9.B(写出了莺莺生恨离别在即的愁绪。)10.B(结合全剧内容考虑。)11.C(无对偶)(二)12.B(此处之景是虚写。)13.B(“充满了悲怨与不满”说法欠当。)14.A(“毫不夸张” 说法欠当。)15.莺莺忧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担心他应试不中,为誓言所囿,觉得无脸归来而误了夫妻重聚,这其中莺莺让我们看到了张生性格中天真、执著的一面;莺莺还忧他停妻再娶忘了自己,害怕他异乡留情,得了功名反而抛弃了自己;莺莺还忧自己“青鸾有信频频寄”,而张生却“一春鱼雁无消息”。这三忧中可以看到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在爱情上因为依附所以患失的微妙心理
200、,同时也可以看到莺莺对张生的一腔思念以及对于张生的试探。16. 答案示例,长亭送别一煞改写:青山,阻断我送行的目光/树林,不让我为你送行/烟云雾气,淹没了道路/也淹没了/我的心灵/夕阳西下/一经秋风吹过/这已无人的古道/你的嘱托/早已不在耳畔/马儿/也在为你的离去悲鸣/来时,追寻着你的脚步/去时,慰藉自己的心灵/我将在此/等待你的归程!10.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C(玉醅,“醅”读作pi,与“涪”f近体)2.B(即使虽然)3.C(“刻骨铭心”改为“惊心动魄”)4.A(应为“一边叹气一边流泪”)5.A(英国伟大的诗人)二、综合应用6. 两个家族有世仇。但罗密欧和朱丽叶
201、都勇敢地面对家族的巨大阻力,都愿意为了爱情而摆脱家庭的束缚,甚至背叛家庭。7. 表达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8. (1)比喻,如“朱丽叶就是太阳”“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2)拟人,“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3)对比,“太阳”与“月亮”的对比。9. 在封建社会里,贵族家世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而这一点对于当时处于依附地位的女人来说尤显重要。但是,朱丽叶由于深爱罗密欧而将家族身份弃之若屣,勇敢的走出了叛逆的第一步,充分的显示了爱情力量的伟大。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一)1【混江龙】一曲,写出了莺莺大胆表露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前六句写伤春,“落红”、“池塘”、
202、飞蝶、燕子这些物象,引起莺莺年华易逝的感触。后四句写伤情,“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写崔、张情思绵绵却又如隔天涯,引起了莺莺的埋怨、怅恨。【满庭芳】一曲,活画出张生的“酸丁”模样。红娘送张生“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两个雅号,十分有趣。张生的“打扮”,“额颅”揩净,“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活生生写出了这位“酸丁”的酸态。同时也写出了红娘的俏皮性格。红娘是要玉成其事的,红娘对张生的奚落折射出张生迫不及待的心情,使这个“傻角”显得可笑又可爱。2【混江龙】一曲,典雅含蓄。“落红”句,寄寓着莺莺对妙龄易逝的感慨。翅沾飞絮的彩蝶、口衔香泥的燕子引发了莺莺的惜春
203、情绪。“春心”则是莺莺渴望爱情的隐语。由于现实环境的制约,莺莺不可能与意中人自由交往,以致金粉香消、精神消减。全曲借景言愁,景真情切,语句雅丽。【满庭芳】一曲,幽默风趣。红娘眼中的张生,酸傻与忠厚相连,呆气与痴情并存。红娘一方面热情地“撮合”,一方面又要对张生的痴呆予以嘲弄。红娘绘声绘色的唱曲,融宋元口语成分于曲词之中,具有“本色当行”特色。两段唱词的安排,与莺莺、红娘的身分、教养、个性完全吻合。(二)3. 连死去都无法逃避现实中诸多缠人的问题,没法清净。4. 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想知道未来的一切的好奇心,即“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5. 在“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
204、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折磨,也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的情况下。6. A7. 因为奥菲利娅受人利用,要试探哈姆莱特,于是把哈姆莱特送她的东西还给她。结果,戏演得过头了,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抛弃了他。此外,哈姆莱特也有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的目的。于是语气一转,说出伤害奥菲利娅的话来。11.旧日的时光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C(A婢(b)、B力能扛(gng)鼎、D譬(p)如)2D(A挑大梁B出奇制胜C精简)3C(“赋予”的对象是抽象的,“付与”的对象是具体的钱物等。“发泄”的对象一般是情欲或不满的情绪,“宣泄”的对象宽泛些。
205、“由”是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由于”是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4B(A“望其项背”指能够看见他人的后背和脖子,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应当用“望尘莫及”。C“一发而不可收拾”是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了,应改为“一发而不可收”,表示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止。D“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艺逐渐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用在这不合语境。)5B(A成分残缺,应在“知识和经历”后加上“决定了我们”。C“落实和推动”与“计划”搭配不当D“这让我们的社会怎么能够和谐融洽就谈不上了”句式杂糅。6D(A“是还是”选择问,中间用逗号。B句号放引号之外。C冒号改为逗号)二、综合应用7.旧友重逢
206、,思念之情倾泻而出。似带责备的语气,正说明感情的深厚和不同寻常。8.这是民歌中常用的“重章复唱”手法,回环往复,感情不断深化,加强了抒情效果,令人回味无穷。9.诗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代与朋友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虽然“万里跋涉”、“呼啸的重洋把我们相隔”,但时空的阻隔无法使这种美好的感情黯淡。10.与开头呼应,回到歌唱友谊的气氛中。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真诚的友谊让人为之陶醉,诚挚的情谊得到了升华。12.箭与歌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C(A项中依次读作:j、y、j、q、j,B项中依次读作fi、fi、pi、fi、fi,C项依次读作lio、mi、l、lio、mu,D项依次读作n、xn、n、y
207、n、n。)2A(A中“雀”应为“鹊”,“减”应为“简”,“志”应为“致”,“梁”应为“粱”;B中“嘻”应为“嬉”,“查”应为“察”,“鹜”应为“骛”;C中“手”应为“首”,“尤”应为“犹”,“截”应为“节”;D中“循”应为“徇”,“粟”应为“栗”。)3(十足纯净的,十分充足之意,常跟信心、干劲、神气等;实足确实足数的,实实在在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跟年龄、分量及数目等。泄漏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透露泄漏或显露,常跟消息、意思等。大肆毫无顾忌,多指做坏事;大事大力从事。更:表示程度上又加深了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也:表示并列;和:连词,意为“跟”“与;乃至:甚至,表示更进一层。)
208、4(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此处应为“独领风骚”;言过其实说话过分,不符合实际;首鼠两端,犹豫观望,迟疑不决,而不是自相矛盾;“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里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却把麻雀赶到从林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5(成分残缺,“已”后加“进入”;句式杂糅;结构混乱,“共度国庆佳节”应另起一句话,前面加上“与他们”。)6B(A项中“应允”后的逗号应改用冒号,C项中“(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应放在句号外边,D项中“一段”后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二、综合应用7.歌颂深厚的友谊。在付出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8.不是实写,这是诗歌中的比兴写法,目的主要是
209、引出下节的“歌”。9.表面上似无关联,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描绘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10.诗人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箭与歌的特点,并以此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让人领悟到了诗的主题。13.别离随堂知识检测一、基础演练1C(A喙huB概gi D缜zhn) 2B(防止,预先设法制止;防范,防备,戒备。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一般和“不容,无可,毋庸”等表否定的词语组合;质疑,提出疑问。但,表转折关系;且,表并列关系。“失之”常与贬义词搭配,“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3.A(B“干打雷不
210、下雨”比喻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本句适合用“闪烁其词”。C“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与语境不符。D“莘莘学子”形容众多,不能用于指“一名”。)4B(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缺介词,在“不仅”后加“对”;D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二、综合应用5.诗人没有因“别离”而悲观消极,而是认为“别离”尽管痛苦,却可以使各自面临新的世界,获得全新的生命感受,所以说又“像刚刚降生的婴儿”。6.诗人把别离看成是“降生”,一切从头开始,努力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排遣别离的痛苦,更可以使友情有新的发展。7.主题是:友谊常青,人生不老。积极面对人生,别离何
211、尝不是欢聚之必需。8.这首诗淡化具体的离别场景的描绘和过程交待,侧重表达内在的情绪和深邃的哲理,道出了暂时的别离与永恒的友情的辩证关系。拓展迁移与发散思维1. 把空气当成“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诉说和直接抒发感受。使读者读来感觉到诗人就像在面对知心朋友真诚地诉说一般,显得亲切,没有距离感。2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空气在我生命如丝时陪伴“我”呼吸,给“我”以生命;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3这一节时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
212、直接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反复。突出强调了诗人对空气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真诚的希望。4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物,讴歌空气,实际上既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是对人间真情的深情呼唤。第二专题综合测试卷一、1.D蓓应读(bi)猥应读(wi)2.C竣峻婷婷亭亭作做3.A(B“亦步亦趋”意思是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C“苦心孤诣”意思是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D“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说话,说话连续不断的样子,说话使人爱听,而不能用在读诗上。)4.A(B句里“出现”缺少宾
213、语;C句里句序不当;D句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后面的“成败的关键”不能对应。)5.D(“效应”指的是一种现象,对发生的某种情况的反应,“即时”指这一时刻,马上“及时”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反映”是动词,不能做“作出”的宾语;“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难免”指不容易避免。)6.D逗号改为顿号二、7.B(第二段中“但也给部分患者遗留下不可逆的器质性精神障碍”说的是“部分”,而不是所有的,所以不能说“不可避免”。)8.D(本项所述并非划线句所包含的内容,法律缺损与精神外科发展快慢及人们的认识并无一定的因果关系。)9.C(错在“将”。)10.B(A项第一段中说“对于医学界来说已经不是
214、一个新鲜的课题”,而不是一个新的课题。C项逻辑关系不成立。D项“唯一原因”不对,造成精神外科成为“将来时”的原因是多方面,有理论的缺乏、人们认识的不足、法律的滞后等等。)三、11C(A项可翻译为“才”,B项可翻译为“死去的父亲,死去的母亲,D项可翻译为”到处”)12.D(A项为代词,B项为动词“到”C.项结构助词“的”)13.D14.A(起句点题,写出项脊轩修葺前的特点,以下几句写修整后的小轩清净幽美,极富情致,流露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四、15.(1)上百年的老屋,泥土从上面漏下来,雨水也往下流。(2)等到伯父叔父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3)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
215、成墙,一共变了两次。(4)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功效,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16诗的第二句用镜比喻兰溪水(或“水”)。(1分)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现了兰溪上月光的皎洁(明亮)水面酝的平静和兰溪水的清澈使越中山色倒影清晰,幽雅动人。(5分)17(1)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2)淡烟暮霭相遮蔽,禾黍秋风听马嘶(3)辞不就职,责臣逋慢,催臣上道,急于星火五、18水手长形象,正视危难,充满自信,已经没有了王公贵族与水手之间的尊卑观念。19他可以带领大家战胜暴风雨,但他傲慢且目无尊长,脱离危险后一定要制裁他。20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
216、里的一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表现了人们处在暴风雨中的绝望,突出了水手长的忙而不乱,充满自信21BC(暴风雨使人们感受到莎士比亚的精神,即人文主义的理想,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六、22.我们必须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23.淋巴细胞是一种产生于脾脏、淋巴结等器官,具有消灭外来入侵病毒功能的被医学界称为“免疫细胞”的白细胞。24.(1)处“学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改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2)处“湖南省明星学校”和“花园式学校”分别加上引号。(3)处“将”字改为“以”(或将“为”改为“作为”)。(4)处“用人单位倍受神州学子的青睐”改为“神州学子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七、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