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64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基础夯实1.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一五”计划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解析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B项正确。“一五”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与题干信息不符;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答案B2.“在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

2、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跃进”运动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选B项。答案B3.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A.改革开放初期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C.“文化大革命”十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合作社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这说明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经济比例,故B项正确。答案B4.1956年,

3、我国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解析题干材料说明1956年工业产值比1952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依据时间信息可知,这一历史现象与“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A项“严重失调”说法与史实不符,题干材料也无从反映,故错误;B项“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C项“基本上实现”说法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答案D

4、5.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解析从材料“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指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答案C6.195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丰收再丰收,跃进再跃进的社论,提出争取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把我国各种主要作物的单位

5、面积产量提高到世界上最高的水平。由此可知()A.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D.“左”倾思想在不断发展解析材料中所确定的目标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完全脱节,是无法实现的浮夸的目标,体现的是“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7.“在这些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解析“实用主义情绪”“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对

6、“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的反思,故选B项。答案B8.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人民公社D.村民委员会解析结合材料中“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判断,人民公社体现了“政社合一”,故C项正确。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不能体现“政社合一”,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9.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个,196

7、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放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选D项。答案D10.某年,我国正式通过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即“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

8、,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一年应该是()A.1956年B.1961年C.1984年D.1990年解析从题干中可以总结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即八字方针,其出现的时间是1961年,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11.下表是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对表中1953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时间项目数值19531957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流入农业的资金/%7.6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54.9流入农业的资金/%11.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33.7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B.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C.工农业生产相互促

9、进,共同发展D.政治动乱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1958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比例高达54.9%,这与1958年“大跃进”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答案B12.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91961年,中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GDP呈现负增长,1960年冬,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我国经济走出低谷,逐步恢复和发展。也就是说,在

10、19591964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故C项正确。答案C13.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82.51957年105.01954年85.61958年141.21955年106.81959年124.71956年127.61960年133.2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166.831959年169.681954年169.521960年143.851955年183.

11、941961年136.501956年192.751962年154.411957年195.051963年170.001958年197.651964年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60年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信息一:1953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19531956年,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中国“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等

12、因素促进了19531958年农业的发展。信息二:1957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1957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19571960年,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脱离实际,导致垦荒地区上缴的粮食减少;19571960年,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导致当时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前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

13、,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摘编自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之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必要性?(2)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落实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为纠正材料三中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参考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2)实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成就: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