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词兴起于隋唐,到了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交通发达,逐管弦而歌的曲子词就开始兴盛起来。按谱填词很快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有人把两宋时期的词人和创作,从总体上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意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尽管宋代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各个时期的情况也很复杂,但在对两宋词史的研究中,这种说法一直被沿袭着。本单元选取了四位大家的作品,兼顾了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兼
2、顾了小令与长调两种体式。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园圃,撷几朵灿烂之花,体味、欣赏其意蕴的深厚、语言的精美。柳永词两首“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两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里的柳七,便是北宋的词星柳永柳永啊,他因了皇帝的一句“且去填词”,便隔断了仕途,无缘了官场,便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从此后他内心的痛苦外化为生活的放荡。混迹于青楼,倚红偎翠;沉溺于词中,浅斟低唱。唱出了“衣带渐宽”,唱出了“衰杨古柳”,唱出了“晓风残月”,唱出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唱出了心中的郁结,唱出了一代词宗、白衣卿相。这里是词人的无奈,却是词坛的万幸,中国政坛少了一个柳屯田,中国文坛多了一位专业的词人
3、。苏轼词两首浩浩长江流,滚滚东逝水。自古及今,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愁思,演绎出多少动人的乐章一千多年前,苏轼,这位文坛奇才,带着满腹的幽怨来到了这长江边。虽然他屡遭打击,数受陷害,但他没有自弃,没有沉沦,没有堕落。反而面对东逝的江水,发出震古烁今的旷古奇语,使宋词从委婉中长出了豪放,从二八少女中衍出了关西大汉,在檀板轻柔中迸出了铜琵琶的铿锵。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超脱,他的超脱造就了他的“大江东去”,造就了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辛弃疾词两首“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诸侯”辛弃疾,你是大词人,更是大英雄,你胸怀报国志,心
4、系天下人,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战将的形象存留在青史上,鲜活在诗词里。分明看见你,“沙场秋点兵”的英姿,“金戈铁马”的壮举,“饥餐胡虏肉”的豪迈,“渴饮匈奴血”的胆气。然而,英雄末路,末路英雄,你报国无门,请缨无路,英雄失去用武之地。而你,毕竟是辛弃疾,你收复失地的理想未泯,你报国救民的志向未消;你期盼着如廉颇奋力御敌,你相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渴望着建功立业“封狼居胥”。在你的期盼、渴望中,长成了“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豪放词人;展现了“美芹十献,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爱国者的心曲。李清照词两首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家愁、情愁、国愁、万般愁绪炼一身她是婉约派的代表
5、,却有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胸襟;她是一弱女子,却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报国情怀。面对丈夫的逝去,面对家园的消亡,面对国家的破碎,她和所有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她把个人的小悲融入国家的大悲,因而,她的悲更加动人。李清照啊李清照,你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逢凄凉!你的成名,是历史的造就,是上天的磨炼,是愁苦的铸冶!积 300 年北宋、南宋的动荡,终于练就了你,一个万古愁心的乱世美神,一座后人仰止的词坛丰碑。1从词的章法入手。一是抓住开头,统领全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就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二是利用过片(即下片的首句)将全词
6、连成一体。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是从前面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了铺垫。三是用结尾总括全词。如定风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用最后一句概括了词人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2.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的语句。可以通过对其中的重点语句的解析、鉴赏,拓展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补充词意的空白,从而更好地把握词中营造的艺术境界。3.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往往有相似之处。要学会知人论世的分析鉴赏方法,在了解词人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把握全词的思想内容。4.拓展阅读
7、优秀的赏析文章。好的鉴赏文章可以帮助开阔思路,无形中学会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它对分析能力的提高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作者作品生平简介: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柳永早年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曾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泗州判官等职,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有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主要作品:八声甘州望海潮雨霖
8、铃,著有乐章集。2文题解读(1)望海潮选自乐章集。“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繁荣、壮丽的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2)雨霖铃选自乐章集。“雨霖铃”,词牌名,又作“雨淋铃”。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而入蜀,进斜谷,霖雨连下数十日,栈道中闻铃声,由此想起杨贵妃,就其事而制曲,名“雨霖铃”。词牌只是说明所配的乐调,并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作所写的内容同词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这首词没有题目。3背景探寻望海潮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钱塘(今浙江
9、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首词投赠他。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柳永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在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雨霖铃这首词是柳永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黄昇在花庵词选中记载: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宋仁宗的旨意填词。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因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官职六品,但无实权,是虚职),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更何况还要与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
10、起,使柳永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他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4文体知识(1)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近体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 58 以内;中调为 59 字至 90
11、字;长调的字数在 91 以上。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 46 字,属于小令;李清照的蝶恋花共 60 字,为中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共 100 字,属于长调。(2)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感情基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5名句诵读(1)课内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柳永名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1音形识记天堑(qin)珠玑(j)帐饮(zhn)凝噎(y)罗绮(q)今宵(xio)骤雨(zhu)重湖(chn)叠(yn)暮霭(i)羌管(qin)参差(cn c)2一词多义(1)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环而攻之而不胜()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臣不
13、胜受恩感激()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去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去死肌,杀三虫()连峰去天不盈尺()(3)将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子无怒()(4)相执手相看泪眼()儿已薄禄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古今异义(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_ 今义: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古义:_ 今义:_(3)便纵有千种风情古义:_ 今义:_4词类活用(1)异日图将好景()(2)嬉嬉钓叟莲娃()(3)都门帐饮无绪()(4)多情自古伤离别()5特殊句式(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_(2)参差十万人家_(3)重湖叠清嘉_(
14、4)多情自古伤离别_2(1)优越 制服,战胜 超过,胜过 美好 经得住 尽(2)表示行为的趋向 除去 距离(3)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将领 愿,请(4)相互 面相 帮助 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3(1)古义:没有心思,心情不好。今义:没有头绪。(2)古义:清冷。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3)古义:情意。今义:风土人情;景象;人的仪表举止。4(1)名词作动词,画图(2)名词作动词,采莲(3)名词作动词,设帐(4)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5(1)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钱塘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自古繁华”(2)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十万人家参差”(3)省略句,应为“(钱塘)重湖叠清嘉”(
15、4)倒装句,正常语序是“自古多情伤离别”1望海潮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的?2“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请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1从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描写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描写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2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以哀景写悲情;“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
16、,使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离愁之中,所以,此处是以乐景写悲情。景与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浓情郁结于心,难以化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达到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原文呈现望 海 潮东南 形 胜,东南湖山优美的地方,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三吴三吴的三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都会,钱塘都会,钱塘钱塘:即现在的杭州。当时属吴郡。自古 繁 华。烟 柳 画 桥,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梁,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风 帘 翠
17、 幕,挡风的帘子、翠绿色的帏幕,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参 差房屋高高低低,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十万人 家。云 树 绕 堤 沙,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沙堤,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怒 涛 卷 霜 雪,怒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卷霜雪: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天 堑 无 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市 列 珠 玑,街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珠玑j: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户家家 盈 罗 绮,竞 豪 奢。户户满是绫罗绸缎,争讲奢华。段解: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重 湖 叠 清 嘉,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
18、重湖叠yn: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山中有秋天的桂子,湖中有十里荷花。三秋:秋季。羌 管 弄悠扬的羌笛声在晴 晴,空中飘荡。羌管弄晴: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菱歌 泛 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嬉 嬉 钓 叟 莲 娃。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很愉快。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千 骑 拥 高千名骑兵簇拥牙,着长官,千骑j拥高牙:这里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乘醉听乘醉听吹箫 鼓,吟赏 烟 霞。箫击鼓之声,吟唱、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烟霞:指
19、美丽的自然风景。异 日 图 将 好景,他日画上美好的景致,归 去 凤 池 夸。回京后好向人夸耀。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段解:写西湖的美丽和热闹,以赞美的口吻收束全词。名师赏评开头三句,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字字铿锵有力,点出杭州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中“形胜”“繁华”为点睛之笔。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都市人家的繁庶。“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了杭州的繁华。“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一个“绕”字,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字,极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钱塘江潮,天下闻
20、名,此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写出了市场的繁华和市民的殷富。“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穷奢极欲的一面。先用“清嘉”二字总写西湖的湖山之美。接着用“三秋”“十里”极写西湖花木的繁多和馨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描画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景。“弄”“泛”二字生动表现了吹笛者和歌唱者心中的喜悦;“嬉嬉”则将老者和少者的欢乐神态栩栩如生地传达了出来。写达官游乐的煊赫之势。笔致洒脱,音调雄浑,让人如临其境!末句用反衬手法,以虚设的夸耀烘托西湖之美。“好景”,除湖山胜景,街市繁华外,并寓
21、指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原文呈现雨 霖 铃寒蝉 凄 切,寒蝉叫得是那样凄凉悲切,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o。对长亭 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骤雨初歇。都 门帐 饮 无 绪,骤雨刚停。在汴京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却没有好心情,都门帐饮:在都城汴京的城外,设帐置酒送别。帐,篷帐。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留 恋 处,兰 舟 催发。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执 手 相 看 泪 眼,竟 无语 凝 噎。握着手互相注视,泪眼模糊,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最终没说出来。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念 去 去,千 里 烟 波,暮 霭 沉 沉 楚想到这
22、次去南方会越来越远,雾霭朦胧,傍晚浓云笼罩的南方的天 阔。天空一望无际。楚天:南方的天空。段解:描述与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段解:写离愁之苦,设想将来有情难诉。名师赏评以凄清之景极写离别之“苦”:深秋,天色已晚,骤雨初停,蝉声凄切。缠绵之笔,尽显伤感。“留恋处,兰舟催发”,写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虽是简单叙述,却有深沉的力量。寥寥十一字,将惜别气氛推向高潮。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这里的“念”字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去去”二字连用,则愈显示出激越的声情,遂觉去路茫茫。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
23、,又曰“阔”,别路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从我始,自古皆然。“冷落清秋节”极言当时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冠以“更那堪”三个字,加强了感情色彩。自问自答,是安慰,又带有无奈和愁苦。作者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自己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杨柳、风、残月三个意象组成的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而只能徒增伤感;纵有千种风情,也
24、不知向谁诉说。1结构图解望海潮上片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美丽十万人家 繁华珠玑罗绮 富庶喜爱下片湖清嘉桂子荷花 景美钓叟莲娃 民乐醉听箫鼓 同乐归凤池夸 赞美赞美雨霖铃上片离别之前勾勒环境景中有情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白描离别之后刻画心理融情于景实写下片想象之景相思之情 虚写伤离别2主旨归纳(1)望海潮本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同时,这是一首干谒词,词人借此委婉表达出希望孙何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2)雨霖铃本词以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运用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
25、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秀淡幽清的词境,表达了恋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冷落的凄凉之情。3文本特色(1)望海潮:点染铺叙,形象生动。工于铺叙。这首词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察全局,为下文张本。“烟柳”两句,前写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杭州之盛,得见于钱塘江、西湖。词作接着写钱塘江,对“东南形胜”作进一步交代;后又写市场、人家,对“繁华”作进一步描述。下阕转写西湖,从自然环境写到社会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整篇以铺叙见长,但又不是平铺直叙
26、,尤其是开端、结尾,都是勾勒见力。描写杭州的壮丽繁华,景象如画,不着一色,用白描的笔法,层层铺叙,写得淋漓尽致,开阔清新。善于点染。从全篇看,望海潮的开头三句是点;接着,该词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 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巧用夸张手法。本词采用夸张手法描写杭州的繁华,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将大都市的兴盛繁华描绘得淋漓尽致。(2)雨霖铃:一支凄婉缠绵的离别歌。在结构内容上,主线分明,铺叙展衍,曲折跌宕,浑厚
27、自然。词的上阕写饯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写别时景,暗写别时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写急雨乍停,船家催发,帐饮无兴,不忍别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泪痕满面,泣不成声,柔肠寸断!词的下阕写别后情景之设想,描绘得形象可感,纵横跌宕:“清秋”呼应“寒蝉”,“酒醒”呼应“帐饮”,“晓”呼应“晚”,“风”“月”呼应“无绪”,“千种风情”句呼应“千里烟波”句。全词以“离情”为主线,层层铺叙,处处照应,委婉自然。在描写手法上,衬托点染,白描见长,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这表现在上阕对饯别时令、地点、气氛的点染,“千里烟波”句的虚写,尤其表现在下阕推想的写景句中“今宵酒醒
28、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虚景实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对推想之景的虚写。这些景都饱含哀怨惆怅的别情,情景交融。在语言风格上,缠绵婉约,荡气回肠。词篇对离别前环境的勾勒、离别时情态的刻画、离别后境遇的描摹,都委婉有致、疏密适度,缠绵悱恻、荡气回肠。1望海潮中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_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的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
29、,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望海潮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影响?_答案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满怀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详细、具体地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写作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3雨霖铃词自上片“念
30、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_答案 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4雨霖铃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_答案 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
31、”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这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我安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5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_答案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之所以特别动人,是因为,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32、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道:“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道:“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七哀诗)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使离人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特定的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春情中写道:“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设想的是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
33、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赏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柳永词两首中的雨霖铃,描写了词人离别时黯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景物形象主要指写景诗歌或咏物诗歌中的一般景物,这类诗歌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日月、山川、草木等)来表达主观感情的,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是景物形象,即“意象”。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意象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就形成“意境”。通俗地讲,“意境”就是诗歌中所有意象的总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3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烘托了游子思乡的悲情。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不但要理解意象,还要借助意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进入诗歌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题型及设问方式】1赏析意象型(1)诗(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词),分析意象在全诗(词)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词)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首诗(词)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品析意境型(1)这首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2)这首诗(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
35、的意境?(3)这首诗(词)中某几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题方法】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征。无论先有情思后借物言之的“情思的物象化”,还是先现某物后托物言志的“物象的情思化”,都是因为意象本身有某种特征,才为作者所用。2注意整体意境。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时,鉴赏应重在把握由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不能只顾单个意象而不顾整体意境。当然,在把握整体意境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单个意象。3注意所托之情。意象往往与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回答意象题,一般要根据问题回答诗歌表现出的意境或作者表达的情感。要关注意象的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6、;还要结合作者的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答题模板】写了什么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读懂诗歌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
37、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描绘画面,重点在于分析意象平畴、良苗的含义,以及整个画面的氛围特点。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苗,指禾苗,是“始春”的景象。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指禾苗因为远风吹拂而充满生机,生意盎然。初春时节,平旷的田野,从远处吹来的微风,长势良好的禾苗,整个画面开阔舒畅,充满生机,饱含诗人田间劳动的欢娱之情。由于题干的关键部分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所以应将诗中的具体景物逐一罗列出来,提取出它们共同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与
38、想象将画面补充完整。在具体作答时,须注意答案顺序为先总后分,即先简要概述画面内容及特点,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意象组成画面主体,同时运用合适的形容词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如“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等。注意表述要合情合理。总之,答题时最好先点明画面特征,然后具体分析各个景物。答案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课后作业(四)柳永词两首练习 1 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D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解析 B 项,
39、“萧鼓”应为“箫鼓”,C 项,“更哪堪”应为“更那堪”,D 项,“良晨好景”应为“良辰好景”。答案 A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个秋天)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话来)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解析 A 项,三秋,秋季。答案 A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形胜地,兴亡处B一将功成万骨枯将登太行雪满山C竟无语凝噎有志者,事竟成D不知乘月几人归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 C 项,都是副词,最终。A 项,分别为名词,形体;名词,地理形势。B 项,分别为名词,将
40、领;副词,将要。D 项,分别为动词,趁着;动词,坐。答案 C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执手相看泪眼A洛阳亲友如相问B故曰教学相长也C民至老死不相往来D两岸青山相对出解析 A 项,是副词,有指代意义,指代“你”。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副词,意为“相互”。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B便纵有千种风情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解析 B 项,风情,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指情怀、意旨;风土人情。答案 B6下列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骏马秋风塞北
41、,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 例句和 A、B、D 三项都是由名词排列而成,属于意象组合。答案 C7下列对望海潮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阖,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
42、,真是一派“都会”景象。C“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解析 D 项,“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错误。答案 D8.下列对雨霖铃一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起始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为全词奠定了基调。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C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写别后想象
43、,重在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D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这是虚写。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解析 C 项,“重在刻画人物语言”错误。答案 C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2)望海潮中的“_,_,_”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3)望海潮中,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_,_,_。”(4)雨霖铃中“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
44、人泪眼朦胧,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5)雨霖铃中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此时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的诗句是:“_,_,_。”答案(1)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2)重湖叠 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3)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4)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5)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011 题。望 海 潮柳 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45、,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0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写法是层层而来,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B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C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两句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解析 D 项,“突出
46、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答案 D1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两句写的不是一个时间也不是一个季节的景色,而是高度概括,夏有荷花,秋有桂子,“三秋”写时间,“十里”写地域,是杭州西湖景色的代表。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十分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因而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13 题。雨 霖 铃柳 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47、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2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的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执手”两句紧承“留恋处,兰舟催发”,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直接抒情句,词人借千里烟波浩渺的暮霭来表现自己的愁苦,一为自己前途茫然而愁,更为离开了爱人而愁。D作者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写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
48、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解析 C 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间接抒情。答案 C13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点。_答案“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们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第二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适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里,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
49、增强了感染力。三、语言表达14“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什么意思?结合下面一段文字的上下文,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50 字。我国语言文化中关于“井”的词语、成语、俗语比比皆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井田制、井底之蛙、井水不犯河水、市井、背井离乡“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说明_,是作为柳词流传广度的一个比喻。“有井水处”即指有人聚居处,就好像如今我们所说的大街小巷。井水、古井在以前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一斑。答案 柳永的作品通俗易懂,易于风行,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盛行于市井巷陌,只要有井水喝的地方都能
50、唱柳永作的词15为下面文段续写一个恰当的结尾,不少于 50 字。柳永的词,家喻户晓。但不少人对柳永的“风流韵事”却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是不公平的,不少人对柳永的印象,仍停留在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的这篇小说里。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不过,以小说为依据来评判人物,显然是太不严肃了。作为河东柳氏的后人,我曾经搜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柳氏宗谱,其中有不少的家谱,对柳氏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和道德,都很是推崇备至!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了一篇柳永所写的劝学文,可知_。答案 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大儒,并非如小说所写的穷困潦倒、断子绝孙,以致死无葬身之地的
51、“花花公子”。16把下面词的画线部分扩展成一段话。要求:不得改变原词意境,50 字左右。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_答案 这时男女主人公双手紧握,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他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也说不出来。练习 2 能力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史记体大思精,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的历史画卷。3000 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在编排
52、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
53、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有尽有 波澜壮阔 见微知著 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 云谲波诡 独具慧眼 滴水不漏C应有尽有 云谲波诡 见微知著 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 波澜壮阔 独具慧眼 天衣无缝解析“应有应有”应该有的东西全都有。表示一切齐备。“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根据语境“包罗万象”更为贴切。“波澜壮阔”形容气势宏伟,规模浩大。“云谲波诡”形容世事变幻莫测或文笔曲折多变。根据语境应用“波澜壮阔”。“见微知著”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和实质。“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根据语境应用“
54、独具慧眼”。“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做事周密严谨,毫无漏洞。两者适用对象不同。根据语境应用“天衣无缝”。答案 D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B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C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D在司马迁编排人物传记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时,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解
55、析 A 项,搭配不当,“造成”与“叙事脉络”不搭配。C项,中途易辙,“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主语应是“人物传记”。D 项,成分残缺,无主语。答案 B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各一传是分传,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B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是合传,人各一传是分传C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D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分传即人各一传解析 根据上文的照应关系,先说分传,后说合传,可排除 B、D,根据下文“合传是以类相从”叙述结构,根据句式一致,可排除 A。答案 C4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
56、征文启事的初稿部分,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今年的 6 月 15 号是人民日报社成立 70 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人民日报开办 70 周年,本社特决定举办以“我与人民日报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此次征稿面对海内外的作者、读者。务请广大作者、读者提供自己与人民日报之间发生的真实、生动、难忘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大作,以便共襄人民日报70 年的成长历程。(1)_(2)_(3)_(4)_(5)_答案(1)“15 号”改为“15 日”(2)“开办”改为“创刊”(3)“面对”改成“面向”(4)“务请”改为“诚邀”(5)“共襄”改为“分享”5下面是某电商企业的
57、“产品质检流程图”,请根据图示,写一段文字介绍产品品质把控情况,要求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连贯,不超过 90 字。_答案 原材料入厂后,前端质检人员检验原材料,合格之后,入库等待生产;生产过程中端质检人员监督整个生产过程;产出货物进仓后,后端质检人员再次检测,以确保货物质量。二、名句名篇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2)雨霖铃中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也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3)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都门帐饮无
58、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答案(1)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2)杨柳岸 晓风残月 小桥流水人家(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三、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78 题。蝶 恋 花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了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阑之久与怀想之深。B“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里点明了“春愁”的具体内容,也说明了“春
59、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生”字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C“草色烟光”句展示了主人公望断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阑、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D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感染力更强了。解析 B 项,没有点明“春愁”的具体内容。答案 B8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表现词人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_答案 下片写词人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结尾“衣带渐宽”二句陡然一转,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
60、后悔。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910 题。诉 衷 情 近柳 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写出了词人的形象。B“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从大处落笔,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一句写江,一句写山。这两句对仗工整,并通过
61、“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C下片“残阳里”一句以“残阳”的意象突出了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也承上启下,转入抒情。特别是“如醉”一词,一方面写词人借酒消愁,但是愁未消人先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词人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D这首词意象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谨严的好词。解析“写词人借酒消愁,但是愁未消人先醉”错,应该是心情抑郁,竟至没有喝酒却已进入醺醺而醉的状态,足见愁情的深沉、浓烈。答案 C10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_答案 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
62、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112 题。临 江 仙宋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实写离别后的情景,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则是直抒胸臆,点明了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B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
63、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C下片都是词人想象中的情景。首句以问句引起下文。“潮平淮月朦胧”暗示他那离别时的剧烈情绪已逐渐平静下来,开阔的意境也象征着未来旅途的坦荡。D全词最为独特之处当在下片,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解析“开阔的意境也象征着未来旅途的坦荡”错,这里写出了词人的迷茫。答案 C12这首词的下片与柳永的雨霖铃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_答案 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了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