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53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宋词四首 学案1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课宋词四首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课出现的字音词语,积累古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2读:从内容、形式、语言三个方面赏析本课的四首宋词。3写:运用叠字叠词写一段文字。4练:学习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诵记名言警句古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人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3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

2、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就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4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5暮霭:暮霭是一种黄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诗人看来,离别是长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6杨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古代诗歌中的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则“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二则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

3、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7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例如唐代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1)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

4、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意境,而且写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雨霖铃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复杂心情。(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词人、诗人、书画家。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中进士时21岁,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

5、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公。在诗歌方面,有作品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在词方面,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在书画方面,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他来黄州前曾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尽管政治上很失意,可苏轼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

6、杂心境的集中反映。本词格调豪壮,与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3)李清照(1084约1155),历城(今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她生于书香门第,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反映闺中感情生活、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期因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名篇之一,是其晚年之作。李清照南渡以后,志趣相投的丈夫死了,这当然是对她最沉重的打击;在

7、杭州、金华一带,她又遭遇金兵的侵扰,所积存的金石字画,一切荡尽,这对她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命运的残酷而消极绝望,对那时的一个封建妇女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4)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济南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在宋词史上,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8、,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当时南宋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再次遭到失败。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可惜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远眺,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2文体知识词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故有“宋词”之称。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字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按字数多少大致可分

9、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上阕、下阕。宋词按其风格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比较狭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词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内容上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暮霭(i)凝噎(y)故垒(li)强虏(l)

10、 乍暖(zh) 憔悴(qio cu)封狼居胥(x) 还酹江月(li)(2)多音字 (3)辨形组词 2涵咏词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都门帐饮无绪:名词作动词,设帐幕。(2)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3)强虏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4)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5)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6)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7)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罇)”,酒杯。四、速读感知课文1雨霖铃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答:答案实写:别时氛围帐饮饯行执手落泪路遥牵挂。虚写:酒醒河边景美虚设情深难诉。2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答案词人

11、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3声声慢中,最能体现词人浓烈情感的“词眼”是哪一句?答:答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从内容上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阕和下阕各是从哪个角度来叙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叙述: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阕从反面叙述: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

12、,不要草率从事。最后借廉颇自比,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任用人才的慨叹。一、重点突破1阅读雨霖铃,回答问题。(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强化了感情的发展。(3)“念”字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念”在结构上是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

13、;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2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问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词人是如何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词人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几句写周瑜,为什么却提及小乔?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这是一种衬托手法,这几句写周瑜当年风流俊雅,奋发有为,艺术地以“小乔”来衬托周瑜。让美人衬英

14、雄,英雄更生色。这样能表现出周瑜既年轻潇洒而又才华横溢。(3)有人说,本词的最后一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全词豪壮的情调不合,你是怎么看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多情”是古代诗词中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本词中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华发”固然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人生如梦”则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统观全诗,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3阅读声声慢,回答问题。(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有层次

15、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迸发出来。(2)“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请说明理由。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憔悴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而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会有人来光顾采摘。(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析。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黄昏时候,雨打梧桐叶,点点滴滴间,更增愁绪,欲说无语,欲泣无泪。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地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叠字的运用,活现了细

16、雨的连绵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4)“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直接写愁,直接抒情。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写愁,借景抒情。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4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1)上阕写了哪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孙权和刘裕(寄奴)。他们都是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辉煌

17、业绩都是从京口起步的。(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词人引用的一个典故。请简要解释这个典故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用典的目的。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元嘉年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想建立像汉朝霍去病打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的功业,结果一败涂地,狼狈南逃。词人用此典故,目的是警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北伐,而必须做好准备再采取行动。二、疑点探究5人们通常认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廉颇,是词人自身的写照。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观点一)同意。他们都年岁已老,赋闲在家,不得重用;他们都勇猛而持重,壮心不已,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词人希望自己能

18、像廉颇那样被朝廷起用,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观点二)不同意。这是词人运用的对比手法:廉颇虽老,赵王尚有起用之意,词人却被朝廷弃用,空怀报国之心;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怨愤之情。三、美点赏析叠字妙用,感情层层推进6声声慢开篇三句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词人心中哪些清愁哀怨?我来答题我来规范答案开篇三句运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心中的清愁哀怨,奠定了全词哀伤愁苦的基调。“寻寻觅觅”写出了她内心的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出了她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她心情之悲怆。创意之巧,在宋代词作中实属罕见。四、随堂写练7叠字

19、叠词,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一个字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一箭双雕。请恰当地运用叠字叠词写一段文字。妙笔生花答案(示例)又下雨了,到黄昏点点滴滴。走在校园里,蒙蒙的雨雾弥漫,空气湿漉漉的,连心都是湿漉漉的,下雨的天儿,似乎是一种多情的天儿,它总是很容易触动我心底的某个角落,让我恍恍惚惚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

20、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21、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赤壁赋那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赏析以“苏轼的赤壁”为文题,意

22、味深长,对豪放派大词人苏东坡的评价,从具体的历史事实、苏轼的原著下笔,展开分析,内容真实可靠。语言精粹,富有文采,文中缅怀古人的写法极为别致,无论是在叙述、引用,还是在议论、抒情中,都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文学情趣,时时展现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将阅读者领进“历史”、“文学”的情境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品味高雅,底蕴深厚,耐读、耐品,有味、有趣,确属考场的优秀作文。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A憔悴纯粹翠绿淬火B稼轩 煊赫 玄虚 炫目C烽火 枫树 封镜 疯狂D驿站 后裔 臆断 肄业答案B解析B项分别读xun、xun、xun、xu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暮霭

23、次第 仓皇 羽扇纶巾B故垒 怅惘 社鼓 良晨美景C强虏 梧桐 雄姿 舞榭歌台D巷陌 宵夜 凄惨 元嘉草草答案B解析良晨美景良辰美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华美的头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觅:寻找C怎敌他晚来风急 敌:对付,抵挡D竟无语凝噎 凝噎:谓气塞,说不出话答案A解析华发:白发。4下列各组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旧的。A项走/两个“去”连用,指分手后越来越远。B项与“故”连用,指古战场/国家。C项长江/江河。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24、_。(柳永雨霖铃)(2)执手相看泪眼,_。念去去千里烟波,_。(柳永雨霖铃)(3)乱石穿空,_,_。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大江东去,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2)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4)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二、一法一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

25、应待人来。注这首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高兴亭,在南郑城的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内的长安南山。烽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均为唐代长安的名胜。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答:答案本词虚实结合:上阕实写眼前的边城角声、烽火高台以及作者的悲歌击筑、凭高酹酒;下阕以大胆的想象、拟人的手法虚写灞桥烟柳、曲江池馆等都在期待收复失地。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

26、:(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三、阅读拓展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鍪:头盔,此处借指士兵。万兜鍪:千军万马。(1)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2)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

27、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2)词人热情地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了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注挼:揉搓。(1)词人的“赏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作具体分析。答:(2)末句富含深意,结合社会背景及词人身世背景谈谈你对末句的理解。答:(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有“怎敌他晚来风急”之句,本词也有“看取晚来风势”句。你认为“晚风”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样的作用?

28、答:答案(1)上片先写往昔赏梅时的快乐、闲适,接着写以后赏梅时的忧伤;下片写如今背井离乡,年老时赏梅的凄凉孤独、辛酸哀愁。(2)末句含蓄地表达出在时代动荡、国破家亡的时候,再也无法找回往昔的快乐,也再难看到国势颓败有改变的那一天。(3)“晚风”意象具有凄冷之感,表达了词人的痛苦与哀愁;“晚风”还具有侵损的特征,在特定时代背景中具有巧妙的象征意味。四、语言运用10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整句。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文学珍宝馆。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_;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_。在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有_,有_,有_。答案(示例)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窗前明月”的故乡情“独上西楼”的长相思“草长莺飞”的江南梦11仿照例句,另选择一位诗人再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答:答案(示例一)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示例二)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书写下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叹其人生的艰难与苦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