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29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海市各地区2012届高三月考历史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海市华师大一附中等八校2012届高三2月联合调研考试卷历史试卷参加学校:华师大一附中、曹杨二中、市西、市三女子、控江、格致、市北、(育才、晋元高中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一)或写(选择题二和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组合?来源:学科网:“太阳

2、神沙马什命我摧毁罪恶。”:“婆罗多族雄牛。这里有,别处有。”:“冥世是尘世生活的延续。”:“上帝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人们,一切信他。”:“安拉是真主,独一的主。”来源:学_科_网A.-;-;-;-;- B.-;-;-;-;-C.-;-;-;-;- D.-;-;-;-;-2.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说明 A.雅典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B.民众仇视政治家和哲学家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民主政治保护了平民利益3.“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

3、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4.古代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等人的贡献在于A.“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 B.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为人类勾画“理性王国”的蓝图来源:学科网5.“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吴楚七国叛逆,彗星见,天狗过梁野”B“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来源:

4、学科网 C“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D“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6.有人评述战国的政治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贵族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该观点肯定改革的积极意义,认为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宗法等级制向实力竞争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7.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

5、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8.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反映了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 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A. B. C. D.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呈“强干弱枝”的特征,而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虽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事件? A.西汉七国之乱 B.中唐安史之乱 C.北宋亡于女真 D.英法联军攻陷北京10“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

6、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西汉的郡国制 B.唐朝的都护府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11.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项最不适宜A.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器 D.印刷术:没有它就没有文艺复兴12.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 A.自然科学革命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13.英国“没有代表,不纳税”的政治传统源于 A

7、.8世纪前期的“采邑改革” B.13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 C.17世纪中期的“长期议会” D.17世纪末期的权利法案14.“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来源:Zxxk.Com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15.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护照

8、出现的时间不可能早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19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 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布卖至中国 B.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布卖至中国 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 D.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17.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近代历史上,发展的速度至关重要,步伐迟缓就会失去时机,被挤出竞争的轨道而堕入谷底。以下能佐证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 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

9、.义和团运动的失败18.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 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梁启超的这一主张反映出其主要政治意图是反对A.社会变革 B.变革封建制度 C.推翻清朝 D.发展资本主义19.下列现象与近代中国新思想“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20.“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C.煤和铁是一个

10、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1.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流行一段话:“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宗教教义的深刻影响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影响C.体现了大企业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22.“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

11、是A.法国德国 B英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英国美国23.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下列措施中,直接体现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精神的有:严禁买卖人口、民族歧视;奖励和保护工商实业;革除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种植鸦片者予以重罚,贩卖鸦片者没收销毁 A. B. C. D.24.有人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反映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5.近年国内学术界对晚清历史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

12、阐释,有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等,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26.“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7.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解放战争开始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与这一作品的主题具有相关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伪满洲国出笼28.“1939年起,德国采取一连

13、串的对外侵略行动,波兰、捷克、挪威相继为德国控制,1940年六月以后的一年里,只有一个欧洲国家与德国抗衡。”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西班牙 D.苏联29.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何者较为适当?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30.甲书说:“宗教改革的主因是罗马教会本身的腐

14、化。”乙书说:“宗教改革起于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批评天主教会的腐化。”以下哪个叙述较为合理?A.甲着眼于远因,乙着眼于近因 B.甲着眼于导火线因素,乙着眼于背景因素C.甲着眼于个人因素,乙着眼于制度因素 D.甲着眼于表层因素,乙着眼于深层因素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A.中国自古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C.

15、君主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法辨识国家问题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造成人民彼此隔阂疏离32.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近代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救乱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之主因为何?A.反清复明思想复炽,学者转趋宋明理学以替代考据学B.内乱频作,外患亦接踵而至,经世致用思想随之代兴C.西方学术传入后,学者从学器到学制,考据学因而衰微D.统治者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旧学为新时代士人所遗弃33.这幅老照片最能体现的是1907年的上海外白渡桥A.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城市化 B.柏油路、桥梁和电车反映公共道路系统的建立 C.习俗反映了国人不接受现代化的道路交通设施D.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成

16、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选择34.“没有世界史,历史无意义可言”,此话最恰当的涵义是 A.宏观洞览握全局,微观体察晓细节 B.从分散到整体,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 C.淡化区域历史,强调大视野的历史 D.超越认知的不同,树立整体的世界史观35.一位古罗马作家对时局这样的评论:“帝国之内一片升平,官员的名号一如往昔。年轻一代曾目睹共和昔日面目者少之又少!”“国家已经脱胎换骨,昔日优美的道德已一丝不存。平等遭到剥夺,所有人都仰望听命于第一公民一人。”以下哪一选项完整解读了这段文献?这位作家遭逢从“共和”到“帝制”的转变;这位作家口中的“第一公民”指的是凯撒;“第一公民”与“奥古斯都”字义并无不同;“昔日优

17、美道德”是指罗马的传统公民精神;从作家的言论推测,他应是一位共和主义者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 王安石变法材料一: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推行新法。内容如下:均输法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材料二:“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深威塞境牢” (北宋)韦骧钱塘集来源:学#科#网Z#X#X#K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设青

18、苗法而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至倍息” (北宋)苏辙城三集材料四:“王安石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7分)阅读材料一,体验下列两类人群对新法的态度,结合新法内容说明理由。(4分) 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对变法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农民后三则材料是如何看待变法效果的?(3分)37. 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思想家这样评论:“在霍布斯的体制中,主权者起初一选定,人民便最后退了场。”洛克虽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有关国家起源的基本理论,但主张“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被誉为启蒙运动先驱。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高潮,

19、卢梭进一步提出:“把每个伙伴及其一切权力完全交给整个社会;大家的意志就是至高无上的秩序与律令,除了公意,任何个人意志,任何发号施令都不是法律。”问题:(9分)启蒙思想家有关国家起源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依据思想家的评论和洛克的主张,总结霍布斯和洛克的理想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分)立足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概述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和发展了哪些思想主张?(6分)38. 边疆的历史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华文明的主体一直以中原为中心,但那些让中国历史刻骨铭心的碰撞,又大多发生在边疆。边疆在中国具有穿透历史的力量,它记录了冲突与交流,记录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挫折和骄傲。历史

20、上中国人一直“重土轻海”,尤其明清统治者以“协和万邦”为理想处理与海外各国的关系。而到近代,中国有海无防,闭关自守,海上崛起的列强泛波而来,导致了中华民族的百年风雪和世纪悲怆。 2011年11月环球时报问题:(14分)简述汉、唐、清三朝对西北边疆的管理措施。唐朝的西北边疆也“记录了交流”,文化方面的“交流”对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形态有何影响?(7分)你赞同“历史上中国人一直重土轻海”的观点吗?举例简要说明理由(2分)从明清“协和万邦”到近代“列强泛波而来”,体现了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请以史实说明这种变化。(5分)还是从澄清吏治、裁撤冗员开始吧39.请你为下面三幅漫画确定一个简明扼要的主

21、题。再为它们配上解说词。(9分) 图一 图二 图三40. 世界文明的去向我至今仍记得我的老校长说过的话:“生活当中的事情并不永远是平坦顺畅的,有时我们眼看着就要登上顶峰,可是情况似乎很快急转直下,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我们要牢记一个重要事实:文明本身的去向永远是向上的。如果从数个世纪的高峰和低谷之间划出的中线看,这条线一直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总统就职演说(1945年1月20日)问题:叙述从之前两个世纪“的高峰和低谷间划出的中线看”,世界文明的“去向”是如何“永远向上的”?(13分)41. 新式学堂材料一: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仅仅存在于少数口岸城市。189

22、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的语言、工艺、军事学堂的基础上,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中国乡村也出现另一现象,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

23、堂,乡民不悦而起”;而一些“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浙江景宁县沙溪学堂的创办“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凡此种种。不少人鄙视新学堂,“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且新式学堂“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人们喋喋不休:“自学堂设立以来,不但老师宿儒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即聪慧弟子,亦多弃儒就商。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当时,中国乡村毁坏新式学堂屡见不鲜。两则材料均摘自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问题:(23分)我国自汉代就奠定了古

24、代教育的传统,直至清朝末期才逐渐改变。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逐渐改变”的表现是什么?(4分)阅读材料二,分类提取有关乡村毁学原因的信息(4分)基于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式学堂的看法。(15分) 参考答案来源:Z*xx*k.Com一、选择题(共75分)两分题:1.C 2.C 3.D 4.A 5.A 6.A 7.B 8.D 9.C 10.C 11.D 12.D 13.B 14.A 15.B 16.D 17.A 18.C 19.C 20.B21.C 22.D 23.C 24.A 25.D 26.B 27.B 28.A 29.C 30.A三分题:31.C/B D 32.B/C

25、 D 33.A/B D 34.B/A D 35.B/C A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7分)(参考答案)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反对变法,理由: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直接打击了大地主和大官僚的特权和利益,均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2分)农民基本赞成变法,理由:青苗法和均输法使农民免受大地主和大商人的高利贷盘剥,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赋役负担及保证农时,农田水利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点写出两点给2分)。 注:不说明理由不给分材料二是北宋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肯定变法的积极作用,夸张而片面。材料三是擅长史论的苏辙认为王安石初衷是好的,但由于新法执行脱

26、离实际情况而事与愿违。材料四是后世史学家批判新法用人不当、乱旧章而导致弊端丛生。(3分)37.(9分)(参考答案)社会契约论(1分);霍布斯君主专制政体(1分);洛克君主立宪制政体(1分)英国霍布斯主张:人为了生存和安全,通过契约把权利转让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由这个人(或这群人)代理行使权利,以保障契约参加者的生命和利益(或主权在君)(1分);洛克主张:国家根据契约产生,政府的职能是保卫人民的自然权利;反对暴政的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和公民个体(1分);法国卢梭继承了两者的思想:人民订契约将自己全部权利转让给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或主权在民)。(1分)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对政府

27、具有革命权。(1分)英国洛克提出政治分权与制衡学说:立法、行政、对外权分立(1分);法国孟德斯鸠继承并发展现代政治分权学说:立法、行政、司法分立与相互制衡。(1分)(如回答:宗教方面: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反对神学、宗教和教会;法国伏尔泰在继承其相关思想的基础上更理性对待宗教:宗教宽容,宗教信仰自由。反操纵宗教的教皇和教会而不是宗教本身。给2分。)38.(14分)(参考答案)西汉: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1分)。唐朝: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驻军防守,丝绸之路在交通更加安全顺畅的基础上臻于全盛(1分)。清朝:康熙、雍正、乾

28、隆三朝平定新疆伊犁蒙古族准格尔部的反复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军务和民政(2分)南亚的佛教从西域传入,到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宋朝的儒家学者融合佛教的思想,将儒家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形成新入学体系理学。(3分)不赞同。宋元时期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和开辟海上交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2分)明清的“协和万邦”:明朝奉行“朝贡贸易”体制,是一种补偿式的贸易。(1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虽形成丝、银对流格局,但中国开始失去海外发展的传统优势。(1分)清朝自大保守以“天朝上国”自居,以及戒备心态,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外贸路线全面收缩

29、。(1分)。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主权的沦丧,从此开启了中国外贸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控制的被动局面(2分)。39.(9分)(参考答案)主题:晚清王朝的自我拯救(1分)(意思相近即给分)图一: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失利和太平天国的打击(1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器物文明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或能结合图片文字进行说明也给分),由于不改革封建专制体制,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或只学器物文明的局限性导致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分)图二:19世纪末,救亡图存的共同取向使光绪帝和维新派走到一起(1分),但光绪帝以维护清朝长治久安为目的,没有

30、采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其“澄清吏治”是改善封建政治的举措(写出一个分句给1分)。结局失败。图三:20世纪初,经历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清政府为实行王朝的自我拯救实施新政。(1分)但清政府借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严重违背宪政精神(1分),国人觉醒。在“皇族内阁”成立的当年,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1分)。(或对结合漫画信息进行完整描述,给2分,如:“虚骄丑陋、闭眼仰天的汉子嘴里喊出了什么字眼;这种神情反映其心态是不是心甘情愿地行宪政呢;预备立宪的最终结局怎样;立宪的外衣裹不住其真实的用意,是什么;倒置的舆论两字和民众手持的高倍望远镜反映了什么问题。)40.

31、(13分)(参考答案)史实要点:实践范围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到20世纪中叶;内容既要包括世界文明的高峰(文明的成就),也要包括低谷(文明进程中的曲折);总结“高峰”与“低谷”的关系以及总体发展趋势。高峰(5分):18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意味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推进了城市化(1分)。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西欧、北美、中东欧和东亚逐次扩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1分)。18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分)。19世纪中后期,随着各国工业革命的广泛深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

32、人奴隶制、德意志完成了统一、俄国和日本进行了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电气时代(1分)。(分值为1分的四项回答出三项给3分;分值为2分的如只写两个国家给1分,写出三个国家给2分)来源:Z&xx&k.Com但文明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4分),19世纪中期,欧美诸国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及推进工业革命中,也通过殖民主义的方式构建现代世界体系(1分)。19世纪末,垄断资本的形成推进真正意义的全球扩张,形成瓜分世界狂潮,确立全球殖民体系(1分)。随着列强势力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引发列强之间的矛盾,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

33、遭受重创(1分)。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掩盖的种种矛盾爆发,最终引发二战,人类文明再遭毁灭(1分)。(写出以上任意4点给4分)人类在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时,总能进行调整和改善,推动文明继续其上升段的趋势。经济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二战中建立的反法西斯联盟等都能证明这一点。可见,文明的去向总体上是向上的。(只有第一句结论者给1分,列举史实说明给2分)来源:Z|xx|k.Com 文本组织分:2分。要求有组织性、逻辑性、关联性。41.传统: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2分)“逐渐改变”表现在: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

34、知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写出任意两个方面2分)晚晴政治腐败导致乡村毁学: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等等。(分类并举出相应材料内容,如三类写出两类给4分;不分角度只举出若干原因者,2分)(15分)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评分参考:来源:学。科。网第一层次:完全脱离材料得出简单结论。(0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只对其中一则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分析即得出结论。 (3-5分)

35、第三层次:多点结构: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充分的分析得出符合史观的结论。(6-11分)第四层次:关联结构: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充分分析得出符合史观的结论,并能结合所学,且组织性、逻辑性较强。(12-13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扩展材料本身意义,进行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4-15分)基本思路:晚清以降,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

36、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

37、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