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67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讲义)必修三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第38讲 .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古代中国的科技1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

2、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仪器制作:创制了如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归纳总结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经济基础:农耕经

3、济高度繁荣。(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特别提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轻巧识记古代中国科技二、古代中国的文学1诗经(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3)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

4、础。2楚辞(1)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3.汉赋(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2)成就:唐代诗歌成就非凡,分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形式。(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5宋词和元曲(1)宋词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派别: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2)元曲形成:元代的散

5、曲和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6明清小说(1)背景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名师指津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轻巧识记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三、古代中国的艺术1汉字的演变(1)起源:六千

6、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趋势:由繁至简。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2)概况类别特征代表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文征明等图示总结书法艺术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

7、神,追求“得意忘形”。(4)发展时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归纳总结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画的精粹。(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4.戏曲(1)发展演变:由原始的歌舞发展而

8、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2)京剧艺术: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发展:“同光十三绝”。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图解历史京剧的发展过程主题一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史料二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史料三他

9、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解读史料主旨史料一: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史料二: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史料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信息解读史料一:史料所述这些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领域。处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领先世界史料二: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压制了人们的创造力,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处指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处说明了小农经济封闭性

10、的影响史料三:儒家思想制约科技进步。处说明中国古代重视人文问题的研究历史结论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重农抑商政策及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导致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回答,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答案领域: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领域。(主要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此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原因。答案自给自足的小农

11、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归根结底,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3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对近代欧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

12、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学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21618

13、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项目中国西方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以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主题二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史料一小说体例,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

14、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解读史料一中鲁迅评论了小说体裁不断完善,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处“人情派”以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最为典型。史料二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倪云林解读史料二反映了文人画重诗意的特点。处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史料三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解读史料三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时注意抓住材料

15、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处“昆腔”与“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史料运用1依据史料一,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趋势:通俗化、平民化。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人画”盛行,特别是明清时期成就突出,其绘画的特点就是画景为主。这种说法正确吗?结合史料二试加以分析说明。答案不正确。中国古代文人画在创作方面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

16、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1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2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

17、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2012年T25,宋代流传的故事与市民价值取向2013年(卷)T24,文学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卷)T27,明清小说(卷)T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2014年(卷)T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2015年2016年(甲卷)T41,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甲卷)T24,汉字的起源演变(丙卷)T2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1(2016全国甲卷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

18、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三体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的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2(2016全国丙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

19、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A、D两项违背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原则,这两项说法偏颇,排除;B项说法太绝对;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是因为其有“丈夫之气”,与唐初尚武、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一致,故C项正确。3(2013新课标全国卷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解析

20、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故选择C项。4(2013新课标全国卷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

21、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故选择B项。5(2016天津文综,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

22、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

23、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科技著作的问世”“学校和书院的兴盛”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福建等五路约占82%,印书1 500种”“反之,印书只有2种”等信息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瘟疫盛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

24、识,从“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创立了温病学说”等信息回答;第三小问,从“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活人甚众”等信息思考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围绕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从“相互推动”的角度思考。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泉州一模)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答案A解析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

25、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说明当时已有测天定位和嗅泥推测船位的方法,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思想迷信的存在,故B项错误;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看不出来,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古代中国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故D项错误。2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答案D解析北宋的毕昇发明活

26、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注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3(2016常德一模)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农书名作者地区主要内容宝坻劝农书袁黄天津宝坻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等八篇农桑经蒲松龄山东淄博蚕桑梭山农谱刘应棠江西奉新记叙了从种到收

27、的水稻生产全部过程三农记张宗法四川什邡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浦泖农咨姜皋上海松江水稻栽培管理的技术和经验马首农言祁隽藻山西寿阳内容包括地势气候、种植、农器、农谚、占验、方言、五谷病、粮价物价、水利、畜牧、备荒、祠祀、织事、杂说等14篇农言著实杨秀元陕西三原关中旱塬地区农业生产技术A.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B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C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答案C解析材料给的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仅凭此不能反映出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如北方的天津、山东、山西等地的农书均未提到水稻种

28、植,故B项错误;这些农书虽各有侧重,但都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故C项正确;从农书所涉及的地区来看,东部有四个地区,西部地区有三个,不能反映出东西部农业均衡发展的态势,故D项错误。4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四位文学家的姓名可知“同一时代”为汉代,“他们的作品”的文体应为赋。赋注重铺陈排比,

29、文采华丽,展现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B项正确;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项错误;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C项错误;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D项错误。5(2017珠海联考)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宋朝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A项只涉

30、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6(2016临汾二模)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曰“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C

31、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答案B解析现代主义是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导致人们精神出现危机而形成的荒诞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不满,它更多采取幻想、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魏晋时期,政治黑暗,统治者昏庸残暴,滥杀无辜,残酷的现实使名士们内心的压抑与痛苦越来越深为了摆脱精神上压抑与苦闷,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符,故B项正确;现实主义是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风格,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古典主义是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7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生成受元代“西游戏”的影响,而当小说问

32、世后,在它的影响下民间又产生了大量“西游戏”。明清时期,“西游戏”在民间的流行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重视社会教化B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C文学世俗化倾向明显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答案B解析材料“在它的影响下民间又产生了大量西游戏”说明小说影响本身主要局限于社会下层,与统治者重视与否无关,故A项错误;“西游戏”在民间的流行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众向往自由,反对禁锢的思想,体现了下层民众价值观念的变化,故B项正确;文学世俗化倾向是其表面体现,故C项错误;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材料论据不足,故D项错误。8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

33、,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答案B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故B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项错误。9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书法艺

34、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作品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书法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故排除D项。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答案A解析题干提到的“文化世俗化倾

35、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理学分别作用的结果,风俗画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文人画是理学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汉赋和唐诗不符合时代要求,故C项错误;元曲、杂剧都是市民阶层壮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错误。11(2016北京昌平二模)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局部),内容取自佛经故事,描绘的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通过此图可以看出()A当时中外文化的交融B宋朝的市民文化繁荣C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D统一的王朝社会安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送子天王图内容

36、取自佛经故事,而通过画面看,明显受中国服饰等的影响,因此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融,故A项正确。12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表达了民间对圆满人生的一种期许、向往,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与材料并不矛盾,尤其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与“金榜题名”存在一定的契合点,故C项错误

37、;材料所述的三种模式中,“洞房花烛”与科举制无关,不能体现其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活字印刷 火药指南针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宋)苏轼枯木怪石图材料三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

38、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答案(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2)风俗画,文人画。(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4)原因: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解析第(1)问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得出三大发明的地位。第(2)问观察绘画内容得出其风格。第(3)问根据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经济繁荣等信息回答。第(4)问“原因”依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文学

39、艺术的影响来分析,“认识”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分析。14(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曰”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摘编自蓝翎聊斋志异序附: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汉族。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

40、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聊斋志异距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和唐代传奇的兴盛已千年之久,可谓“起文言小说千年之衰”。文学作为作家对于生活评价性的反映,必然要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心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利用你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理解谈谈蒲松龄的创作情怀。答案(1)说明文学与史学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2)蒲松龄的“孤愤”之情一方面源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吏治腐败、文化专制、民族压迫、经济残破、民生疾苦等恶劣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蒲松龄重振文言小说的抱负与使命意识。蒲松龄个人不得志使他作品更具忧民情怀,表面看怪诞不经的作品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列出文学与史学的关系,一是要结合其创作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二是要结合蒲松龄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分析其文学作品的特点,结合材料中“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这是高出了以前任何一位文言小说家的”进行评价,总结出其文学作品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