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6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2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B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C必须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必须实行

2、农业集体化运动3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4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地推行新经济政策5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联建成了汽

3、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6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不同点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A BC D7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8“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4、),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环境保护 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 D工业生产9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 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10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够避免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上说是由

5、于苏联()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B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11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12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根本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

6、目标不切合实际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 B C D1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14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151990年1

7、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初衷是()A全盘西化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放弃公有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材料二“总统

8、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请回答:(1)结合所

9、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感到“痛惜”的原因。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8分)(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记者对罗斯福的质问。(4分)(3)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6分)(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

10、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苏联留下什么?苏联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10分)答案精析单元检测

11、(七)1B由以上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以看出列宁所说的此项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属于斯大林模式内容,故D项错误。2B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此,从1921年起,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是必须以新的政策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B项。3B题干材料提到“

12、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首先打破这一政策的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B。4A把握时间信息1922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选择A项。5D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在这一政策下,福特在苏俄投资创办了他的汽车制造厂。故选D。6B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不同点,中的“改变”说法错误,国家政权的性质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故B项正确。7D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

13、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苏联实力迅速增强,故D项正确。8D全句“他们是竭泽而渔”的意思就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破坏为代价。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D。9D根据题干中“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信息分析,苏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工业化发展。A项关键错在“先决条件”;B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证明;C项史实错误,新经济政策1924年停止。10B西方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体制、私有制经济,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矛盾,而苏联是社

14、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弊端,有着自身的优势,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11D1957年的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处在第一阶段,苏联处于守势,故B项错误;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允许工业企业租借、租让,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故D项正确。12C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题干反映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20年内的目标,显然是不切合实际,也说明其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13C从材料信息看

15、,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项表述不当。B项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项。14B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15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

16、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推行“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不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初衷是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故C项错误;依据“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可看出放弃公有制,故D项正确。16(1)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原因: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理解:罗斯福新政中保障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人们所理解。(3)说明: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4)题目: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7(1)积极作用: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他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的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