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 积累:(40分)默写:(7分)君子去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志士仁人, , 。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人皆有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解释下列加点字:(33分)微行入古寺 北邀当国者相见 予不得爱身 虽家仆不得近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予羁縻不得还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二者不可得兼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
2、乏者得我而为之 诚既勇兮又以武 间以诗记所遭操吴戈兮被犀甲 旌蔽日兮敌若云 21.凌余阵兮躐余行 22.君子亦有穷乎23.君子固穷二、现代文阅读:(4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2分)警惕文化血统论泛滥“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诗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期延绵不绝。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这类充满对他人蔑视和自我炫耀的政治血统论话语,在“十年浩劫”中一度广泛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恶果。好在这类说法、做法,随着“文革”的终结,已经烟消云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当下中国,文化血统论却逐渐流
3、行并大有蔓延之势。血统本指同一祖先的血缘系统,本无优劣高下之分。那种认为血统有优劣之分且决定人们的贤愚贵贱的观点,就是血统论。而文化血统论是指:读书求学的经历包括学校的名气地位,决定人们能力的高下和德性的贵贱,而且不易改变。文化血统论首先表现在教育部门招聘引进人才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新增师资逐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担任,这本属于正常现象。但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最近三五年来,一些高校进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而这苛刻并非单纯是学术成就、学术潜力,而是拘泥于求职者的“出身”,即求职者是在哪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出身门第”如何。有的高校一看求职者不是名牌大学博士毕业,根本不管其业绩潜力如何
4、,一概谢绝入门。而如果求职者毕业于名牌大学,则其业绩不良,潜力不佳,照收不误。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招聘引进人才竟要查“本科血统”。“文革”政治血统论流行的时候,用人往往要“查三代”,甚至“查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与之相比,现在高校录用教师的做法,有何本质差异?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可悲的是,上述在文化血统论意识笼罩下的高校人才选拔,连“文革”期间政治血统论影响之下的考察录用人才的“境界”都不如。毕竟,那时对于“出身”不好的人,还讲“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现在的文化血统论,连这种幌子都不要了,变成赤裸裸的唯名是从,真是可悲亦复可叹!与高校招录人才的怪象相映成趣的,是公务员招考。最近几年来,公务
5、员招考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少机关招人的条件是“研究生及以上”,甚至有的直截了当就要求“博士研究生”。而这些博士要做的并非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而是一般的接电话、贴信封、买花圈、干会务、跑联络之类的事务。现今不少党政机关炫耀自己人才荟萃,其经典表述就是其单位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多少人,而且这些博士的本科硕士阶段都是在名牌大学。文化血统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它首先表现为对人才奋斗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抑制乃至消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提倡并受到全社会自觉认同的自学成才论、自我设计论,都是强调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文化血统论的出现
6、,本质上是对人才奋斗精神的严重抑制和对人才创造能力的无端限制,是新的宿命论,是一种社会倒退。文化血统论的出现,也堵塞了阶层流动的渠道和角色转换的空间,甚至可能导致阶层固化,使社会缺少活力。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其途径主要是通过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成就向上提升,或者因自身存在的问题反向流动。文化血统论并不重视后天的努力及其成果,而是单纯看重过往的“出身门第”,并以此决定人才取舍或价值评判,从而导致不思进取,为宿命论提供市场。长此以往,人们可能不会_ _,而是_ _。文化血统论的出现,还可能导致人们不良情绪和不善行为的出现。既然后来的努力并不重要,人们就会安于现状,“知其不可奈何而
7、安之若命”。更多的可能是不满现实,具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当作发泄的机会和渠道。近年某些群体性事件的出现、“网络义和团”的喧嚣,不能说与文化血统论的出现没有任何关系。解决文化血统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要尽力尽快建立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于国民观念平民化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树立勤奋改变命运、付出终有回报的风气和信念。1.文章开头从“政治血统论”谈起,其作用是_ _。(4分)2.选出第段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2分)A.尽管 也 B.无论 都 C.即使 也 D.虽然 却3.第两段举例揭示了文化血统
8、论的“怪象”。第段议论“教育部门引进人才”,侧重于从_的角度举例;第段议论“公务员招考”,侧重于从_的角度举例。(3分),4.根据文意,在第段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人们可能不会_,而是_。(4分)5.选出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最恰当的一项。(3分)A./ B./C./ D./6.本文和左思咏史在主旨上有哪些异同?试做简要分析。(6分)【附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3题(24分)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
9、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 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
10、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
11、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
12、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
13、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7、“月是故乡明”是唐朝诗人的诗句。(2分)8、作者对于故乡的回忆主要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3分)9、文章第4、5两段场面描写的作用是 。(4分)10、文章第6段作者反复提到故乡的“小月亮”,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月亮”是作者对故乡明月的爱称,饱含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B、文章用“小月亮”与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进行对比,是为了表现故乡明月之美。C、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原因之一是故乡的月亮充满了作者的童年回忆。D、作者对故乡的“小月亮”
14、反复咏叹,使得文章的感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11、对于第7段的理解赏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两项是( )(4分)A、作者年届耄耋,住在风景如画的朗润园中,颇感满足和欣慰。B、这段中作者引用老友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慨叹,从侧面突出了朗润园中的景致。C、作者着力描写朗润园的“绝妙风光”,是为了铺垫下文的思乡浓情。D、这段文字从动静声色等多个角度地描写了朗润园晴朗夏夜的月色之美。E、这段文字语言清丽雅致,多化用古诗文中的佳句,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F、从写作手法上说,本段描绘细腻,虚实结合,用丰富的想象拓展了朗润园狭小的空间。12、文章第8段中划线句的含义是 (4分)13、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请联
15、系本文以及高中教材的相关作品,选择一个角度,简析此类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5分) 三、默写(8分)任选8句,超过8句,按前8句评分 ,落日故人情。沉舟侧畔千帆过, 。 ,西北望, 。 , 。可怜白发生!吴宫花草埋幽径, 。 ,关河冷落, 。落木千山天远大, 。 , 。鸟雀呼晴, 。大鹏一日同风起, 。 ,必先利其器。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416题。(12分)京口月夕书怀 宋 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初醒,突出作者的感受凉。 B、颔联写初醒时所想,表明
16、作者感到“凉”的深层原因。 C、颈联写所见,描写的都是作者俯瞰到的远近景象。 D、尾联写所忆,是作者对自己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6分)诗人运用的手法来写“凉”:用山风、秋夜、江气写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之凉。(4分)“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两句披露了作者怎样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44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26分)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
17、、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奇逢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注释】国朝:指清朝。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17.本文作者方苞是清代“派”的代表。(2分)18.解释下列加点
18、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负经世之略 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方是时 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而弦歌不辍 有司敦趣 用此名在天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不可强以仕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后序)C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而小鲁(诸子喻山水)D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 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20.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A. 而不可强以仕 B. 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C.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D. 贤哉回也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诸公卒赖以归骨
19、,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2)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2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6分)事例性格特点而奇逢独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1)(2)不慕名利、有民族气节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3) 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8分)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未几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
20、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
21、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韡:繁盛,“韡”音wi。 赀:财货,音z23.第段中主人喜爱新牡丹是因为新牡丹、。(3分)24.第段“客”举“善相花者”这一例子的目的是 。(3分)2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新牡丹花朵美、价格高,但过于娇弱,不易成活。B.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移植,结果导致新旧牡丹全部死亡。C.主人对牡丹不闻不问疏于养护,导致新旧牡丹全部死亡。D.主人种花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性格与修养出了偏差。26.第段写主人“记之以自警”,结合全文,你认为他会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3分) 27.本文与高中课本 (朝代)龚自珍的 相比,在写法与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