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11.38KB ,
资源ID:24434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43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自主检测 第9课.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自主检测 第9课.docx

1、第 9 课 论 趣一、作家作品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海人。原名林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 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 年秋赴美入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 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 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院长。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 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 年创办人间世。1935 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 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

2、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 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 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 年定居台湾。1967 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 年在香港逝世。二、相关链接本文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产生的。那个时代,政治要求文化完全为它服务,文学失去了自由,在此基础上,林语堂积极提倡并强调“幽默”,并大力创作幽默闲适的小品文。最初他只是把“幽默”当作一种语言风格来看待,后来他把“幽默”理解成“一种心理状态,进而言之是一种观点,一种对人生的看法”。并在文中

3、体现出自己的文学语言观念,即将文言、白话、方言融为一体。本文针对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人生动机大多只为“名、利、色、权”这一现象,及时指出了如只为这些功利去生活、学习会产生的弊端,并提出应培养情趣、兴趣,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有趣味、有修养、保持本性的人。1识记字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扈从()手足胼胝()摩顶放踵()癖嗜()索然寡味()掮客术()答案 h pin zh zhn p uqin(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贾 禅 禁 好 答案 Ji 姓贾/商贾 chn 参禅/shn 禅让jn 禁止/jn 禁受 ho 好处/ho 爱好2辨形组词(先注音再组词)磨 摩 镶 攘 瘁 萃 讴 呕 答案 m 磨刀/

4、m 摩顶放踵 xin 镶嵌/rn 攘除 cu 鞠躬尽瘁/cu 荟萃 u讴歌/u 呕吐3词语解释摩顶放踵:_通脱自喜:_掮客术:_鞠躬尽瘁:_利禄熏心:_答案 从头顶到脚跟都摩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通达脱俗,自己高兴。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技术。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被钱财和爵禄迷住了心窍。4近义词辨析(1)滥用乱用“滥用”是指“超过限度过多地使用或不必(该)使用而用”。而“乱用”是指“该用这个,而用那个”。例句:国家公务人员严禁以权谋私,_职权。我们不能_成语。(2)制定制订“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制订”是创制拟定。例句: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

5、还没有_出来。_汉语拼音方案。答案(1)滥用 乱用(2)制定 制订5文学常识填空论趣作者_,著有小说_、_,本文选自散文集_。答案 林语堂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 林语堂散文选集一、文章结构论趣二、主题归纳论趣这篇散文,站在“通脱自喜”“适可而止”的人生高度,从求知、启发心智、读书三个方面,解读了人生的“趣”,主张我们去寻此“趣”,加强思想文化修养。1标题是“论趣”,文章第几段才提到“趣”?前面是否偏离了题意?答:_答案 文章第四段才提到“趣”。前面并未偏离题意:引用传说转入议论,道出对人生的看法:名、利、色、权是人生中趣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名利色权也属于趣的一部分。再说到自己对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

6、的追求,回归到话题:人生快事莫如趣。2文章第一段,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答:_答案 文章本身写得很有趣。开头是一段不长的传说。这中间主要是乾隆皇帝与其扈从的对话,富有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作者由此转入议论,道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3你怎样看待名利色权与趣?答:_答案 人生在世,所有的人,他们一切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出名,有的人是为了名利,有的人是为了争夺权力,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目的也不一样。但如果想达到目的,就必须有兴趣,假如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永远必不成器。要学后有成,就单靠这趣字。趣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趣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由蒙昧无知,变成知趣的人,

7、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4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趣”的?请谈谈作者的看法。答:_答案 从求知、启发心智、读书三个方面:(1)在求知上要有“趣”。“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这“趣”是与“名、利、色、权”无关的。作者认为这“趣”可以与“好奇心”沟通,“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的趣味使然的。”(2)在启发心智上要有“趣”。这“趣”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

8、物有天趣”。“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3)在读书上要有“趣”。要“动了灵机”,“能够知趣”。作者叙说徐志摩和李考克二例,实是针砭现代的机械教育,提倡教育要“动了灵机”。当然,这其中的趣味,固然有其一定的文化因素积淀,但在林语堂笔下,也多了一些“玄虚”的成分。“灵犀一点通,真不容易,禅师有时只敲你的头一下,你深思一下,就顿然妙悟了。”这境界可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达到的。5试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赏析。(1)老天爷,实在只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叫利。答:_答案 这个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它的精妙:南北来往的船舶,熙熙攘攘众生,无不为了这名,这利。借助

9、故事的形式,将世相概括得如此恰当,既叫人恍然大悟,又叫人拍案叫绝。(2)大禹治水,手足胼胝,三过其门而不入,不见得是为名为利吧。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就显然不为名利。答:_答案 这段话信手拈来如顺水推舟,却打捞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让人回味无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岸,墨子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的兼爱,无不让人敬仰。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知识的渊博、文化的厚重,让人获益匪浅。(3)我看至少有四条船叫做名、利、色、权。世上熙熙攘攘,就为这四事。答:_答案 作者显然比乾隆的扈从概括得更准确,顺水推舟地将世上困扰人心的事实巧妙而诙谐地说了出来,自然而有趣,我们读着有味,品着有理,嚼着有趣。(4)人有人趣

10、,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答:_答案 作者对趣的阐释就像是智者喝茶品人生,淡定从容,而让人顿悟。顾凝远论画讲究兴致,“当兴致未来,腕不能运时”不能作画,林语堂随手采摘的这朵历史浪花非常恰当地将趣字讲深,讲透,讲明,让人信服。1富有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论趣这篇散文,本身就很有“趣味”,通俗晓畅,娓娓道来。作者以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行文中不时冒出的思想火花,给人以美的享受,在“闲适”中透出一股健康向上的气息。2形式活泼自由。林语堂文章写的

11、很散,常常是拉拉扯扯,纵笔真书,有的有主旨,有的没有主旨,只有一个谈话范围读他的文章,就像海中拾贝,不在乎把握全篇,将那些散落各处的好东西收拾起来就够了。这里要点在散而不破,杂而不芜,漫而不长。郁达夫因而说中学生若取范本,还是叶绍钧那种“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散文为宜。3构思精巧,不拘一格。林语堂的散文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理睬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他认为: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便成八股。林语堂同时指出,文章的起承转合等等,循文思自然的波浪涌现而成,自成其曲折崭然之美,不是明堂大庙营造法尺所可以绳范的东西。故林语堂的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千姿百态,结构多很随便,也找不

12、出起伏、勾色、呼应等的痕迹,只流动着自然的韵律,散发出纯朴的气息。这是属于林语堂自己的气息、个人的笔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商贾()胼胝(pin ch)禁止(jn)单于(chn)B封禅(shn)单县(Shn)柏树(bi)荟萃(cu)C裸体(lu)掮客(jin)蒙昧(mi)扈从(h)D灵犀(x)禁不往(jn)癖好(b)攘除(rn)答案 B解析 A“胝”应读 zh。C.“裸”应读 lu,“掮”应读 qin。D.“癖”应读 p。2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船舶 扈从 手足胼胝 快人快语B阻挠 磅礴 熙熙攘攘 鞠躬尽瘁C癖嗜 灵犀 利禄熏心 一尘不染D蒙昧

13、掮客 废寝忘食 举一返三答案 D解析“举一返三”应为“举一反三”。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微博的功用正在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它在具有媒体功能的同时,还兼有社交网络的功能,它所具有的弥漫式的传播手段和短小精悍的特点都让人着迷。当然,微博也是双刃剑,其在叙述中可夹杂虚假的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因此,如何运用微博的平台,让新的文明和新的媒介一起成长值得每一个莘莘学子关注。A凸显B短小精悍C诟病D莘莘学子答案 D解析 A“凸显”指清楚地显露。B.“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C.“诟病”指指责。D.“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前面不

14、能用“每一个”修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B近三年来,我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使绿色食品的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步向前发展,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C这家位于洛带古镇的“中华老字号”的凉粉、凉面等小吃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色味俱佳而吸引了众多蓉城食客。D国家对新型经济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引发了众多省区的竞争,而成渝两地入选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这让众多的竞争者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答案 C解析 A成分残缺,“城市化进程”后缺谓语,应加上“不断加快”。B

15、.“产量”与“向前发展”搭配不当。D.“出乎意料”与“意料之外”杂糅。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袁中郎叙陈正甫会心集,曾说到这一层。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巴士特(Pasteur)发明微菌,不见得是为名利色权吧。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是只为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为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

16、电,都是穷理至尽的趣味使然的。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不像上举的四端。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远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5文段中举巴士特发明微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作者的什么观点?答:_答案 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解析 文段中

17、第三句是对后文例证的总体概括,是全段的观点句。6文段是怎样来写“趣”的?答:_答案 本段列举巴士特发明微菌、冒险家到过人迹未到之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的事例来证明没有趣就不会有成就,并且用了正反两组对比使这一观点更突出显明。解析 考查对本段行文脉络的梳理把握以及论证方法的运用。7文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阐述观点?答:_答案 运用了对比手法来阐述观点。本段指出两种生活动机:一种是名、利、色、权,一种是趣。前一种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后一种有益身心,通过对比使自己的观点更鲜明。解析 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举了两种生活动机不同的人的表现,采用对比来表现其不同的境界、情趣。8体会文段中画

18、线句子的含意,分析其深刻的哲理。答:_答案“没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寡味的无知趣的一个人了。”这句话表明了人如果没有兴趣,做事时很可能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最终会一事无成,变成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解析 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要结合本段的论述重点是强调“趣”字的重要性来理解。(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谈 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

19、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很宜于入画,或者说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

20、界。姑且闭目一思索,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

21、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便懂得我所谓静趣了。(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

22、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答案 C解析 A“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由原文“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10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答:_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

23、”,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结构。11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_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1)从“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领起的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24、(2)结合上文对“感受力”及“静”的解说,可知这句诗中体现出来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3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童弟周4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杨振宁5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6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论读书林语堂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人读书,大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25、养性灵。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剥下,才是读书人。并且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复萌,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人的落伍、迂腐、冬烘,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所以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一人在世上,对于学问是这样的: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自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须知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很多,不但商界政界如此,学府中亦颇多此种人。然语言

26、无味,面目可憎在官僚商贾则无妨,在读书人是不合理的。至于语言无味(着重“味”字),那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口之于味,不可强同,不能因我之所嗜好以强人。先生不能以其所好强学生去

27、读。父亲亦不得以其所好强儿子去读。所以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义。有愚人请人开一张必读书目,硬着头皮咬着牙根去读,殊不知读书须求气质相合。人之气质各有不同,英人俗语所谓“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因为听说某书是名著,因为要做通人,硬着头皮去读,结果必毫无所得。过后思之,如做一场噩梦。甚且终身视读书为畏途,提起书名来便头痛。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树木的南枝遮荫,自会向北枝发展,否则枯槁以待毙。河流遇了矶石悬崖,也会转向,不是硬冲,只要顺势流下,总有流入东海

28、之一日。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凡是好书都值得重读的。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譬如我此时重读 Lamb 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摘自林语堂作品选,有删节)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