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2013届高三赴蚌埠二中交流语文练习题考试用时90分钟班级 姓名 学号第一部分 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故乡是我
2、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
3、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
4、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
5、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
6、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1、第段中用“老”字修饰“日子”的好处是 (2分)2、第段是文章中重要的过渡,请联系全文分析这段过渡包含的两个层面。(4分)(1) (2) 3、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第段生动地写
7、出了新年的喧闹与寒冷,寄寓了北方人的欢乐与辛酸。B第段写到的“狗”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也是故乡寒冷的一个原因。C描写“公园长椅上睡觉”是为了表现在香港的流浪感,如同乞丐一样。D描写对香港“不凋的绿”的疲乏,是为了反衬对故乡四季分明的思念。E结尾批判某些垃圾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获得极大发行量,揭示了主旨。4、第段画浪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2分)5、本文与想北平都写到家乡的蔬菜,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辨析。(3分)6、联系全文,赏析结尾画线句“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4分) (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7-9题。(11分)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
8、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注释】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7、 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 (古称金陵)。标题中“次韵”是古人作应和诗歌的一种格式,请仔细观察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并调动你的阅读积累,理解“次韵”特点。 (4分) 8、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3分)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C.尾联写陈后
9、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 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014题。(13分)三游洞序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
10、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
11、】“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祗(zh)命:奉命。之:往。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梯危缒(zhu)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矧(shn):况且。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10文章第二段,作者从和的角度详细描绘了三游洞的洞石、泉水。2分11以下语句中,全都表现“斯境胜绝”的一组是
12、( ) 2分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寂寥委置,罕有到者跳珠溅玉,惊动耳目怜奇惜别,且叹且言晶莹玲珑,象生其中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B文章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可用险、惊、幻来概括。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D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叙事简洁,写景生动逼真,写情直抒胸臆。13简析第二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答: 14本文“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作者借游“三游洞”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13、4分 第二部分 写作(70分)阅读下面的小诗,结合你对生活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参考答案一、(21分)1、(2分)语言形象,通俗但新颖;强调生活中总有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奠定全文深沉忆旧的基调(答出其中一点,意对即可)2、(4分)(1)承上启下,由对家乡生活的叙写转到对居港生活的叙写;(2)拓展立意空间,由自然界的寒暖转到文化、社会领域的寒暖。3、(6分)A D4、(2分)形象地表现了艾芜先生及其作品成就的辉煌,寄寓了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5、(3分)本文描写蔬菜为渲染家乡生活的温馨,四季分明,蔬菜丰富,与下文香港的“苍凉
14、、陈旧”作对比,表现“寒冷”中的一种温暖;想北平中的蔬菜描写,是为了表现北平“接近自然”这一平民化的特点,表达对北平的感恩、喜爱与怀念。(答对一点2分)6、(4分)先分析句子含义。 这句话强调:寂寞中的大师作品,具有一种恒久、深厚的品质;浮躁浅薄的时代,大师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感动与亲切(2分)。 再指出变现手法。“寒冷”与“温暖”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放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获得新颖警策的艺术效果。(2分)或:结尾使用感叹号,将反问句变为感叹句,增强了抒情力量(2分)。或:照应第段、第段的相关语句以及标题,“又”字体现了对主旨的深化(2分)。(句子的含义2分,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各1分,或语言形式及其效
15、果各1分,或结构形态及其作用各1分)二、 (11分)9、 南京(1分)“次韵”是古人应和他人诗歌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3分)10、(3分)C11、(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三、(13分)10、(2分)视觉、听觉2分,各1分,前后顺序不得颠倒;如果答“形状、声音”得1分。)11、2分C (是作者等人的行为是三游洞的遭遇是观者的感受,均与“斯境胜绝”无关。)12、(2分)D (
16、直抒胸臆错,本文表达情感委婉含蓄)13、3分第二段对石头和泉水的描写采用了比喻手法。比如描写奇怪的石头像张开的双臂,像下垂的旗帜;奇特的水流像悬挂的白绢,像绵延不断的线。作者用一连串贴切的比喻描写怪石奇水,使各种景观生动逼真,充满趣味。3分;手法1分;作用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意对即可14、4分三游洞胜境景色绮丽,世间罕有,但罕有游者、无人赏识的遭遇,让作者联想到人才往往被埋没,寄托了自已的身世之感,感慨三人空有才华(或虽有报国之志,治国之才)却屡遭坎坷,不得重用,与此洞的遭际又有何区别呢? (“此”三游洞的遭遇1分,“彼”自身遭遇2分可参见注解,语言1分。意对即可)附译文:仅供参考平定淮西
17、节度使叛乱后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的官任上被授予忠州刺史的官职,微之从通州司马的官任上被授予虢州长史的官职。第二年春天,我们各自遵命前往任职的地方,和白行简一同前去。三月十日,我们三人在夷陵相会。第二天,微之调转船头送我,到了牢关。第二天,我们将要离别但是不忍心分别,彼此牵引着船在江上来回航行了很久。酒兴正浓,听到石缝间有泉水的声音,于是下船上岸,徒步走入崖岸缺口。开始见到的是石头,有的好像多层重叠在一起,有的像被刀削过一样陡峭,那些奇怪的石头像张开的双臂,像下垂的旗帜。接着看到了泉水,奔泻喷涌而出,那奇特的水流像悬挂的白绢,像绵延不断的线。于是我们彼此都赞成把船拴在岩石下面,带着仆人、船
18、夫割倒杂草,清除障碍,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休息一会再向上攀登一共四五次。上下察看,不见有人的踪迹,只有水和石头相互碰击,水流清澈,石头鲜明,像珍珠一样的水珠洒在像玉石一样的石头上,水花四溅,赏心悦目,悦耳动听。从未时到戌时,因为喜爱这美丽的景色不愿离开。一会儿,石峡之中光线昏暗了,月亮破云而出,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明暗交替。透明精巧,云气在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的形象。即使有敏捷(或出色)的口才,也不能描绘(或说出)这美丽的景色(或情形)。然后,一夜没有睡觉,等到早晨即将离开,喜爱这奇异的景色(我们)依依惜别,一边感叹一边交谈。知退说:“这样的景色美妙极了,世间还能有几个呢?为什么此洞下面和渡口相通,多年来却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此深深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吗?”微之说:“这句话确实对啊。况且,人和人之间相逢是很难的,这样美丽的景色也不容易得到。现在我们游人相逢和奇美的景色在这里都遇到了,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让我们各自写二十韵古体诗,在石壁上书写下来。”于是让我作序记叙这件事。又因为是我们三个人开始游览这里,所以题目为“三游洞”。三游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处的北峰下面,在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想要让将来喜欢游玩的人知道,所以详细地记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