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54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夯基固本深化拓展感悟借鉴知能提升第 1 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先哲和杰出的科学家 知识点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1)统一全国:先后灭掉韩、赵、魏、燕、楚、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2)制度创设创建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3)巩固统一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垦荒;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设桂林等三郡。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交通上,统一车辆形制,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2唐太宗(1)制度:发展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2)法律:修订颁行唐律,重视

2、法制建设。(3)经济: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奠定了唐初经济逐步复苏的基础。(4)选官:发展隋代的科举制,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6)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康熙帝(1)贡献平定“三藩”:扫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对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统治。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抗击沙俄a组织战争:1685 年至 1686 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b签订和约:运用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与中国于 1689 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领土主

3、权。(2)评价: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知识点 2 东西方先哲 1孔子(1)政治思想“仁”的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礼”的思想:“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为维护“礼”,提出“正名”主张。“中庸”思想。认为中庸是最高品德,要遵循中庸之道。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2)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原则。(3)思想影响

4、对古代中国: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对世界:18 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 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2柏拉图(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政治思想理想国a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国王必须懂哲学;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b法律篇:强调法治,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不仅研究政治,还非常重

5、视自然科学知识。(2)评价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雅典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虽然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其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被大家所公认。知识点 3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主要贡献本草纲目内容a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b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地位: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影响:出版后 10 年多,流传至日本、朝鲜,后被译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2)历史评价李时珍是中国古代卓越的医药学家,被尊为世界文化名

6、人。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本草纲目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2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主要贡献修建京张铁路时间:1904 年接受命令。特点: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意义:京张铁路是由国人完全用自己的技术和力量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历史地位1909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正式会员,成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并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

7、强斗争。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周恩来赞誉他是“中国人的光荣”。3李四光与地质力学(1)主要贡献地质科学a1921 年,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b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先后出版了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等,创立了地质力学。c组织实施新中国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发展了新中国的地质事业。石油开采: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在李四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大型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2)历史地位: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4

8、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1)主要成就数学:提出了数学上有名的二项式定理以及微积分的初步算法。物理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b1686 年撰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而诞生了天体力学。“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2)历史评价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晚年把兴趣由科学转向政治、神学等问题。5爱因斯坦的主要科技贡献(1)创立相对论提出:1905 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后来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意义a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b揭示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奠定了系

9、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c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其他学科产生历史性的影响。d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范围。(2)捍卫和平一战期间,多次表明自己坚定的反战立场,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20 世纪 50 年代,与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3)历史评价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科学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狭义相对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

10、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发展起来。爱因斯坦是一位坚定的和平捍卫者,关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事业,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1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康熙帝(1)积极作用: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平三藩、定台湾、击沙俄、征西北、和蒙古、固西藏,巩固统一,维护主权,战功赫赫,政绩显著;发展经济、光大文化,措施得力、硕果累累。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贡献卓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他与任何一位封建帝王相比都毫不逊色。(2)消极影响:在中国和世界都面临历史大变迁即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时刻,康熙帝没有敏锐觉察到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这一趋势对中国和世界

11、格局的演变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居功自傲、闭关锁国、墨守成规、不思变革,使中国错失了这次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因而,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这一角度看,应该说康熙帝对近代中国的落后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2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政治上: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战争与怀柔措施。(4)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3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分类孔子柏拉图思想成果仁、礼、中庸理念论政治主张以德治民、施仁政理想国教育成果兴办私学

12、、有教无类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学术成果整理“六经”国家篇4.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

13、力。【例 1】(2015江苏高考)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

14、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兼听”“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作答。第(3)问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

15、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例 2】(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丘处机(11481227 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 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

16、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 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7、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等信息,从成吉思汗的目的、丘处机的才能与学识等角度回答。第(2)问从民族融合、元朝的统治以及文献记录等角度加以分析。【答案】(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们通常认为太宗

18、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 世纪后期和 9 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 624 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材料二 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在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出公元 627 年至 649 年的 23 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

19、)粮,断死刑岁仅 39 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的。(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和材料二信息“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加以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贡献为

20、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三者的因果关系角度分析。【答案】(1)前者认为唐代“理想制度”在唐太宗之前已经确立,唐太宗只不过是简单继承,没有新的作为;后者认为唐太宗能继承和有效整理前代各项制度,并加以实施,由此开创出“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2)建树: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度;推行均田制;制定唐律。(答出三点即可)关系:明君是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明君需在继承和完善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明君需要制度的制约;盛世更需要有制度的保证。(答出三点即)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

21、是也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清圣祖实录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序 材料二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赐,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统一,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见。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清史稿(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圣祖(康熙帝)的治国理念。(2)材料二的评价是否客观,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修德安民”“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万不得已而用兵”等信息作答。第(2)问分三种情况作答,注意史论结合,实际要求客观公正评价康熙帝。【答案】(

22、1)与民休息;崇尚和平;恩威(剿抚)并用。(2)第一层次客观。理由:康熙帝在维护国家主权、巩固国家统一、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重视文教方面做出贡献。不客观。理由:康熙帝的强化君主专制、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大兴文字狱等措施,起了负面作用。第二层次客观公正,但评价过高。理由:从上述正反两方面客观全面评价。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符合正义的国家,其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而不符合正义的国家则决定于诸侯。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正义”是基于秩序之上的,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他提出的关于正义的观点都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认为欲达到正义就要克己复礼,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王菁菁柏

23、拉图与孔子的正义观:比较与启示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柏拉图以思想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分析其原因之所在,表现出对社会纷乱的担忧。同时,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呼吁、倡导一种和谐与稳定的理想社会观。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国家“正义”的核心思想。他们关注“正义”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统治者的要求。与柏拉图相比,孔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有何特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制礼作乐兴兵攻伐都决定于天子”“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

24、法性”信息可知,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从材料二“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信息可知,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第二小问从材料一“源自于对礼崩乐坏时代的不满”和材料二“看到了雅典近乎无序的状态”信息进行概括出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是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第二小问从材料“符合礼的要求才具有合法性”“回归尧舜禹和周公之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核心思想:孔子主张符合周礼,贵贱有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柏拉图主张城邦的统治者、武士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似之处:社会秩序

25、混乱;对现实不满,渴望建立理想社会。(2)要求:孔子要求统治者是“内圣外王”(“为政以德”);柏拉图要求统治者是哲学家王。特点:强调“礼”的作用;以“三代”(大同社会)为目标。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徐光启(1562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 21 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 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

26、“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光启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徐光启引进西方科技、撰写专业巨著等方面作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围绕徐光启关注民生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科技向近代转型;撰写总结性的专业科技巨著,有利于近代科技的继承与发展。(2)关注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胸怀;他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