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识记基础知识总结规律方法课后限时训练题组对点训练实验 19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1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 m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 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 pm1v1m2v2 及碰撞后的动量 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2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等天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3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实验原理图 1 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图 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3
2、)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 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 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 10 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 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N.如实验原理图 2 所示图 2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6)连接 ON,测量线段 OP、OM、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 m1 OPm1 OMm2 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
3、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1数据处理验证表达式:m1 OP m1 OM m2 ON2注意事项(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多选)如图 3 在利用悬线悬挂等大小球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 3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A悬挂两球的线长度要适当,且等长B由静止释放小球
4、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C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ABD 两线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 A 正确;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 mgh12mv20,即初速度为 0,B 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弹性性能无要求,C 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 D 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2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2016余姚选考模拟)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 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 B 相碰并粘
5、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 4 甲所示在小车 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长木板下垫着薄木片以平衡摩擦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图 4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1)若已测得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 为运动的起点,则应选_段来计算 A 碰前的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 A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选填“AB”或“BC”或“CD”或“DE”)(2)已测得小车 A 的质量 m10.4 kg,小车 B 的质量为 m20.2 kg,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 kgm/s.上一
6、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的打点情况看,BC 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因此BC段能较准确地描述小车A在碰撞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 BC 段计算小车 A 碰前的速度从 CD 段打点的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 DE 段内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用 DE 段计算 A 和 B 碰后的共同速度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2)小车 A 在碰撞前速度 v0BC5T 10.5010250.02 m/s1.050 m/s 小车 A 在碰撞前的动量 p0m1v00.41.050 kgm/s0.420 kgm/s 碰撞后 A、B 的共同速度 vDE5T 6.9510250.02 m/s0.695 m/s 碰撞后 A、B 的总动量 p(m1m2)v(0.20.4)0.695 kgm/s0.417 kgm/s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答案】(1)BC DE(2)0.420 0.417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学考+选考总复习课后限时训练(五十一)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