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3、4、8、26(3)(4)(5)森林6、7、9、10、11、12、26(1)草原与荒漠2、5、26(2)、27观察土壤13、14、15、2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6、17、18、19、20、28土壤的功能和养护22、23、24、25、29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A干旱B湿润C炎热D寒冷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故该植
2、被反映了干旱的环境特征。解析 答案 A答案 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解析 答案 C答案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 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解析 答案 D答案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
3、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 46 题。4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 X 方向热量增加B沿 X 方向降水增加C沿 Y 方向热量增加D沿 Y 方向降水增加解析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 X 方向热量减少,沿 Y方向降水增加。解析 答案 D答案 5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解析 答案 A答案 6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落叶阔叶林。解析 答案 B答案 读俄罗斯亚洲地
4、区森林资源分布图,回答 78 题。7图中森林资源主要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解析 图示为俄罗斯亚洲部分,纬度高,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解析 答案 C答案 8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高C降水少D寒流影响解析 读图可知,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发育,故而森林覆盖率低,故 A 项正确。解析 答案 A答案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港澳台资料暂缺),回答910 题。9该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 读图可知,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云
5、南、广东等有热带风光的省区,为热带雨林。解析 答案 D答案 10甲是()A海南B贵州C福建D湖南解析 由我国热带雨林分布可知,甲为海南。解析 答案 A答案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据此完成 1112 题。11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解析 答案 C答案 1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解析
6、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光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解析 答案 C答案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回答1315 题。13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解析 答案 A答案 14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
7、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故 B 项正确。解析 答案 B答案 15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 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解析 答案 A答案 读土壤物质分布图,回答 1617 题。16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ABCD解析 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特征有二: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
8、表层。解析 答案 B答案 17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地形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解析 生物除了使土壤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解析 答案 D答案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完成 1820 题。18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解析 土壤颗粒来自成土母质,故 C 项正确。解析 答案 C答案 1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养分元
9、素的富集过程ABCD解析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解析 答案 B答案 20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温度高和降水量大有利于风化作用的发生。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明显,风化壳最厚。解析 答案 A答案“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 2123 题。21“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A黑土B黄土C红壤D紫色土解析 据材料信息“红
10、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解析 答案 C答案 2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解析 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 项正确。解析 答案 C答案 2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解析 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11、,说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项错误,B 项正确;土壤含水量下降,D 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 项错误。解析 答案 B答案“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据此回答 2425 题。24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 增强土壤透气性 增加大气湿度 减少空气污染ABCD解析 读表可知,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有机质增加,能保持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能增加大气
12、湿度,大气悬浮质减少,能减少空气污染。解析 答案 C答案 25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有利影响有()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保护了土壤肥力 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改变农作物结构ABCD解析 实行“保护性耕作法”提高了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能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保护了土壤肥力,也利于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解析 答案 A答案 二、综合题(共 50 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 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2 分)(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
13、。(2 分)(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 线附近和 N 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6 分)(4)N 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3 分)(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2 分)答案(1)落叶阔叶林(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3)M 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 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4)N 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答
14、案 解析 第(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第(3)题,据材料可知,M、N 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 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 N 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因此 M 线附近和 N 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据旗形树冠可知,N 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第(5)题,山西省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应选择耐
15、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解析 27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1)指出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2 分)(2)指出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2 分)(3)指出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2 分)(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2 分)答案(1)是亚欧大陆。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2)是非洲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3)是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
16、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4)非洲()亚洲()答案 解析 第(1)题,大陆温带荒漠面积最大,亚热带和热带荒漠面积也较大,说明它是亚欧大陆。第(2)题,大陆热带荒漠面积最大,说明纬度低,为非洲大陆。第(3)题,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第(4)题,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解析 28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的_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2 分)(2)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特点及成因。(4 分)(3)说明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4 分)答案(1)光合 养分(2)特点:
17、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成因: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3)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成土母质的改善,分解和释放有机质,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答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第(2)题,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矿物养分易淋失,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贫瘠。第(3)题,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决定土壤肥力的大小。解析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 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有“世
18、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肥沃,果蝇少,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玛尼亚岛位置。(1)比较 M、N 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6 分)(2)从土壤的角度,说明塔斯马尼亚岛苹果质优的原因。(4 分)(3)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3 分)(4)为防止岛屿土层变薄,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 分)答案(1)差异:M 地土层厚度大于 N 地,且土壤肥力高于
19、N 地。原因: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 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2)土壤中养分独特,适宜苹果生长;土壤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苹果品质高。(3)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4)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
20、意识。答案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M 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 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有机质来源丰富,因此 M 地土层厚度大于 N 地,且土壤肥力高于 N 地。第(2)题,由于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茂盛,因此土壤有机质丰富,施加的化肥少;土壤中养分独特,适宜苹果生长;水源和空气洁净,病虫害少,施加农药少,对土壤的污染小,故苹果品质优。第(3)题,土层逐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再加上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不断流失,因此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第(4)题,为了防止岛屿土层变薄,针对变薄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植被保护,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对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