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针对训练1:(2011年江苏单科)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解析】B。“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说明A、C、D表述错误。备选题(2011年山东淄博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
2、界霸权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解析】B。考查“冷战”的实质。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全面“冷战”,实质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A、C、D都与史实不符,答案选B。针对训练2:(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
3、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 B C D【解析】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维新派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备选题(2011年厦门质检)“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A丘吉尔 B爱因斯
4、坦 C杜鲁门 D富兰克林罗斯福【解析】C。这段日记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反共的倾向,故排除B;从时间上看,可以排除D;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拥有原子弹的只有美国(1945年),苏联到1949年才试爆原子弹成功,故选C。针对训练3:(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解析】A。本题考查20世纪的国际关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
5、全面开始的标志,B项错误。C项明显错误。在“冷战”格局下,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许多国家遭到入侵,D项错误。备选题(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解析】C。从材料“长时期的和平”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冷战”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和不直接诉诸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正确答案为C。针对训练4:(2
6、011年浙江文综)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事年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88年67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
7、社会的需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请回答:(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3)从思想、
8、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参考答案:(1)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2)评价: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3)思想: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9、”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社会: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政党政治: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备选题(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条约规定:“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材料二 1945年斯大林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过去的战争不同,“不仅是占领一片土地,亦将其社会制度加诸其上”。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条约的名称及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约的名称,并分析它们的出现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举例说明符合这
10、一言论的事件。参考答案:(1)名称:华沙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事件:二战后期英法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英法美占区和苏占区分别建立了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1.(2011年重庆文综)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
11、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2.(2011年全国文综大纲卷)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解析】C。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2、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3.(2011年江苏单科)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
13、合作 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B C D【解析】A。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来,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4.(2011年山东实验中学一模)观察下表:年份国家成果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飞船1969年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1年苏联建立第一个空间站与上述内容有关的信息有()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对手,对抗争霸 美苏在高科技领域角逐激烈
14、 战后苏联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 美苏科技竞争服从服务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A B C D【解析】D。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法,二战后苏联的经济实力一直与美国有一定差距,因此不能用“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的说法,应排除,故D项为正确答案。5.(2011年山东临沂一模)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在历史文献中,二战后的“西方”概念的内涵是()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解析】C。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二
15、战后,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敌对,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6.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有这样一段记载: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美苏“冷战”的体现 B在苏联的技术支持下美国才登上了月球 C从竞赛能带来进步的角度来看,苏联是有用的敌人 D“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解析】B。材料显示美苏之间的军事竞赛和科技竞赛,是两国“冷战”的具体体现。美国从积极的角度认为美苏在空间领域的竞赛有利于促使美国加快该领域研究,从而推动登月计划的成功实现,在“冷
16、战”状态下,苏联不可能给予美国技术支持,因此B项错。美苏“冷战”虽然给世界带来危险,但客观上推动科技的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
17、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中,有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有些观点却互相矛盾。请你就这两方面的情况,用史实加以说明。(2)据以上材料,结合你自
18、己的看法,综述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参考答案:(1)相印证:三则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相矛盾: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三却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2)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和走向一体化。【解题方法指导】解答材料题时,如果碰到要求用史实论证观点的问题,学生就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解答。基本方法是:第一,按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关观点。第二,结合与观点相关的史实进行分析评述,论证时注意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方法,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切记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如本题第(1)问,先要提炼三则材料的观点,然后根据要求判断材料之间是否矛盾还是一致,最后运用相关史实分别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