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21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2页
2017届《创新设计》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版) 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件(72张PPT).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命题角度1 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1.(2013课标全国,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论、准确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

2、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 C 命题角度2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2015课标全国,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还未形成地方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故C项错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之间的混战,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

3、正确。答案 D命题角度3 土地革命 3.(2016课标全国,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0年”可知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粮食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 A 命题角度4 侵华日军的罪行 4.(2015课标全国,30)1

4、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

5、错误。答案 B 命题角度5 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5.(2015课标全国,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 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

6、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B命题角度6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 6.(2016课标全国,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都涉及抗日战争

7、期间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事实,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政府执政能力,国民党专制局面开始丧失,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民党不得不把这些名词进行封杀,故选D。指定“谬误名词”及其禁止转载的做法,会激化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与冲突,排除A;政府把“争取民主”“国共合作”等归为“谬误名词”,显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B;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中共军队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战,排除C。答案 D命题角度7 中共早期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7.(2012课标全国,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

8、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A项出现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等信息,排除B项;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答案 C

9、命题角度8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8.(2013课标全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

10、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答案 B 主线一“天朝上国”的沉沦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 知识连线 思维诊断 1.有学者指出,“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中国政局的一系列巨变都与某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提示:中日甲午战争。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外,只要缴纳所定进口税,便可将机械装运进口。”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个条约?提示:马关条约。3.法国政府一份备忘录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

11、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哪一条约?提示:辛丑条约。4.1937年,钱穆认为:“(新通史)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兴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钱穆认为“新通史”的核心价值在于什么?提示:培养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史论归纳 1.近代列强的侵华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两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甲午中日战争是为了寻找资本投资场所;日本侵华是为了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2.评判近代史上的条约,有两个原则应当遵循:一是缔结程序是否平等,二是条约内容是否损害了中国主权。3.界定近代史

12、上条约的性质时,必须避免泛道德的倾向,即不能用道德标准评判条约性质。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等作战的胜利。5.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6.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7.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史

13、料研读 史料一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1)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提示:第一次“换位”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确立,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第二次“换位”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中国: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

14、市场经济,加入WTO等。史料二 荣誉军人姓名:王强 籍贯:山东临沂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3军 职务:上尉 受伤日期:民国27年7月1日 残疾状况:左上膊上1/3切断 残疾等级:一等残(2)根据上述史料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最可能伤于哪场战役?提示:武汉会战。解图识史 识图1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图1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英法提出“修约”要求的主要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提示:背景: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销路不畅。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识图2 19世纪以来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识图3 伟大的抗日战争 解图3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转变的枢纽,透过它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由衰落到崛起的转折。根据图示说明抗日战争

15、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提示: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开罗会议、波茨坦公告),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高考研究 命题规律(1)题型考查:近五年来全国课标卷都在此出现选择题,全国新课标卷在2013、2014和2016年分别以第40题和第41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全国新课标卷则在2014年以第40题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了命题,全国新课标卷在2016年以第41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2)基础、归纳类考查:列强的侵华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考查了抗战时期的国共

16、关系。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考查了日军在沦陷区的经济侵略;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0题分别涉及到了国民党的持久防御作战和农村政策。(3)影响、史学研究类考查: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以近代开放商埠为切入点进行命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9题考查列强侵略对近代化的影响,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考查近代海洋利用与主权意识,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1题通过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考查抗日战争。命题预测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血泪史,2015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近代列强的侵略和抗日战争一直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重点区域。复习备考时

17、,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和影响,辩证评价列强侵华的危害及其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及评价、中共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地位以及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的地位、贡献都将是复习的重点内容。高考第40题仿真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有老师在进行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较量”作为本课教学的价值立意,尝试引导学生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展开史学争鸣。请以“传统与现代的较量”为视角,结合史实,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对该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18、结合,史实准确,符合逻辑)答案 示例1:赞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英国打败了封建化的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思想和外交上都出现了近代化的趋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城市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推动中国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传统的“华夷秩序”被打破,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若答出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编著的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近代化方案也可)示例2:鸦片战争并非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以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纲常为表征的

19、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没有产生;专制王朝固守传统制度,没有进行政治变革;传统的华夷秩序虽受冲击,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华夷观依旧;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倡导者仍然恪守封建纲常伦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才标志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示例3:鸦片战争虽非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中国社会的传统性因素受到冲击、近代化因素在增长;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以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儒家纲常为表征的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国家。鸦片战争从多方面冲击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性,战后中国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长:中国社会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开

20、始解体;“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使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通商口岸的开放、租界的设立、传教士来华,加速了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挑战;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虽未开始近代化,但传统因素的消解、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为后来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拓展研究“不平等条约体系”“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主线二 强邻环伺下

21、的开拓与创新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 知识连线 思维诊断 1.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你认为该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提示:太平天国运动。2.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写道:“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士兵)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材料认为辛亥革命有何不足之处?提示:缺乏群众基础。3.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座丰碑?提示:体现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制约与平衡的思想;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4.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功绩在于对近代文

22、明的推动,试举例说明。提示: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史论归纳 1.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作为发动群众的方式,具有落后性;其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2.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其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革命。如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3.辛亥革命在政治形态和体制上,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到“共和国家”的转变;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并举,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4.文化生活方面,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的移风易俗举

23、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5.辛亥革命缺乏一个能够提出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并依靠全国最大多数民众、由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先进分子组成的革命政党的领导。6.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史料研读 史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 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

24、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提示: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史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2)据史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提示: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5、解图识史 识图1 多角度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识图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解图2 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提示:中国民族经济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文化比较繁荣(新文化运动);爱国运动如火如荼(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高考研究 命题规律(1)题型考查:2011、2013年全国课标卷在此以选择题形式呈现。(2)归纳、趋势类考查:2011年课标全国文综第29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2013年课标全国第29题考查晚清辛亥革命的近代化地位。命题预测

26、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化重要的里程碑。从考查方式上看,多以情景材料、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为切入点设置新情境,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太平天国革命性、落后性、保守性的理解上以及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评价等内容。高考选择题仿真练 1.(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解析 临时约法

27、颁布时,清帝已经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临时约法中反帝评价,故B项错误;从材料“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结合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故C项正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答案 C 2.(2016广东广州一模)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解析 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

28、A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推动了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D项错误。答案 C 主线三“走什么路”“举什么旗”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连线 思维诊断 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文中“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什么?提示:无产阶级革命。2.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

29、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哪一时期?提示:国民革命时期。3.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什么?提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文中评论的是哪一场战事?提示:淮海战役。史论归纳 1.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是在革命道路上照搬了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模式。2.国民大革命是

30、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经受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考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也是近百年来中国反动势力走向灭亡的转折点。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最后胜利的基础。6.维新变法: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

31、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史料研读 史料一 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随着如今民智渐开,重新引发民间的热议。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陶菊隐)(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统治下“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的具体含义。提示:“爱国”:五四运动、群众性提倡国货运动;“自强”:国民大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尊师”: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新式教育获得发展;“西化”:新文化运动。史料二 江西16

32、.69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留下了革命先辈们战斗的足迹,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走进红色江西(2)据 所 学 知 识,“人 民 军 队 的 摇 篮”“中 国 革 命 的 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提示: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解图识史 识图1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解图1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据图回答这种“尝试”指什么?提示:指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识图2 中国共产党领导

33、革命探索的特点 解图2 1925年1月,中共四大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反映了中共怎样的革命理念?提示: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高考研究 命题规律(1)题型考查:2016年、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2014年则以第40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2)基础知识类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过是常考知识点。(3)知识迁移类考查: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及性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命题预测 列强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

34、各阶层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与旗帜。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原因,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内、国共关系、民族矛盾中的重大事件及历史影响。高考第41题仿真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面是2005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的目录摘编。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第一章 战与和的变奏 第二章 全面内战的烽火 第三章 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 第四章 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 第五章 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 第六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

35、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并说明增加理由。(所增加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 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只要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即可。结合目录,紧扣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可以增加重庆谈判一目,理由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向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增加“北平和谈”一目,可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方面来说明;还可以增加“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一目,可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等方面来说明。答案 示例1:增加目录:重庆谈判。理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国朝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示例2:增加目录:北平和谈。理由:有利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示例3:增加目录: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理由: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