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开卷有益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他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兼容并包,以广博的学识折服学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认可和普赞。他始终追求真理,憎恶暴虐,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他虽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两袖清风;他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正气凛然,他是学界泰斗,他是人世楷模,他是 堂堂大丈夫!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蔡元培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
2、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历史这盏瓦数有限的灯只照亮少数人,蔡元培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其中之一。基 础 导 学1.文学常识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蔡元培(1868 年 1 月 11 日1940 年 3 月 5 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1912年 1 月 5 日,在孙中山先生的再三邀请之下,蔡元培担任首任民国教育总长。1917 年至 1928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主张:“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20 年至 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西方化的新学制,提倡“人格教育”和“用 美 育 代 替 宗 教”的 新 观 念,使 中 国 的教育开始迈入近现代化。1928 年至 1940 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33 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 年 3 月 5 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这句话至今依然
4、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北大的发展“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至今读来振聋发聩!北京大学虽然在维新变法中成立,却是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时才得以真正诞生。2.写作背景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之始1916 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京大学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1917
5、年 1 月 9 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罗家伦3.相关知识演讲辞演讲辞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首先,演讲辞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
6、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再次,演讲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听众是听,而不是看,这就要求演讲辞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明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另外,演讲辞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自 主 预 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提携()造诣()訾詈()()相勖()会晤()弭谤()()敷衍()()力矫()矩形()商榷()肄业()砥砺()()毁誉()冶游()孜孜
7、求学()xiyz lxwm bngf ynjiojquyd lyyz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稽 裨 干 轴 载 塞 便 j旁稽博采q稽首 b 裨益p裨将gn干禄gn干劲zhu 压轴zhu轴心zi数载zi 下载si塞外s塞责bin 便利pin 便宜3为下列形近字组词。磋 搓 蹉 嗟 贻 怡 饴 骀 沦 纶 伦 轮 潦 缭 瞭 撩 切磋揉搓蹉跎嗟叹贻误心旷神怡甘之如饴骀荡沦落经纶伦理车轮潦草缭绕瞭望撩拨携 镌 籍 藉 肄 肆 誉 誊 提携镌刻书籍慰藉肄业放肆毁誉誊写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正轨正规A经过了一周的适应后,他在英国的训练和生活已经逐渐走上 ,平静地等待出场
8、机会。B虽然这只是业余足球比赛,但是市足协仍然按照 比赛的标准对待。正轨正规(2)敷衍应付A面对身体更为强壮的德国队,波兰人恐怕更难以 对方的“暴风雨式攻击”。B虽然过程中,大家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但是只有自己清楚,我在 地完成任务。(3)商榷商量A对“实名制”说 NO,这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对此给出的理由,却值得 。B办事先问问众人,多和大家 ,有困难要认真解决,不能空口说白话。应付敷衍商榷商量(4)刮目相见另眼相看A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 ,何况别个。B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威特进行教育,结果这个被人嫌弃的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都 了。另眼相看刮目相见解析:(1)两词都
9、有“有规律,不紊乱”的意思。“正规”是形容词,指合乎正式规定或正常标准。如:正规军队。“正轨”是名词,指正常的发展道路,正常的秩序。如:生活走上正轨。(2)两词都有“不认真”的意思,但是强调内容和运用范围不同。“敷衍”强调说话、做事的态度不恳切,不认真,对象多是具体的人或事。“应付”强调做事的态度不认真或者能力不自如,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也可以是环境、局面等。(3)两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商榷”,指(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多指用书面形式研讨学术问题,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适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商量”指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多指就口头的方式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适用
10、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4)“刮目相见”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另眼相看”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课 堂 探 究一、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段,作为演讲的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演讲开篇语言极为简洁,没有虚假的客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并且以五年前曾有贡献于同校,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和蔼可亲,没有校长的架子,使演讲的效果有了保证。2蔡先生在演讲结尾,提出了最近计划要做的两件事,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这两件“小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1)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
11、之人。这两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更新观念,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2)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广大学子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这充分说明了蔡先生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3蔡元培为何首先要求青年学生抱定宗旨?答案: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
12、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蔡元培提出的“敬爱师长”在当时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蔡元培向学生提出如此的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时的社会处在一个激荡变动的时代,旧的社会伦理道德崩溃了,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形
13、成,社会处于混沌状态,尔虞我诈、不守信用、狂漫无礼之风盛行。学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希望,蔡元培旗帜鲜明地提出“敬爱师友”的主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开诚布公、道义相勖”的道德准则,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素养,以此带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养,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5蔡元培教导北大学子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答案: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式,劝勉学子要有高尚的德行。北京当时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每况愈下,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污染。作者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要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
14、树立远大理想,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对社会要标榜自己的形象,既要感己,又要励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力扭转社会的颓势。6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请谈谈你的感想。答案:观点一: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是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现在有些中学生都有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
15、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观点二: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也有这样的学生,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观点三:我觉得“敬爱师友”这一条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
16、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主旨探微蔡元培先生所作的演讲,主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演讲体现了作者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愿望。也表现了蔡先生鲜明的办学思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青年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一个民主、务实的教育家的高大形象。读 写 迁 移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提炼(1
17、)明确读大学的意义,弃绝浮华蔡先生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这暴露出某些人对于大学以及到大学求学意义的曲解,只求表面之功利,抛却了大学人文之本质。应该说,大学是潜心治学的场所,读大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蔡先生的话虽然早已成为过去,但是现代仍有很多大学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甚至沉迷网吧,蹉跎岁月,荒废学业,最后被社会淘汰,这是令人痛心的现象。当代青年应从长辈的教导中汲取
18、力量,努力在学校为自己充电,增加自身的含金量,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链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门捷列夫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2)要懂得砥砺自己的道德品性蔡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学子应该“砥砺德行”。道德是对人欲的约束,只有用道德约束自己,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耻感意识;如果道德失范,丧失道德底线,人性之恶就会膨胀,沦为非人。道德不是虚荣的装潢,更不是
19、功利的筹码,它应是人发自内心的自觉。相关链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查尔斯达尔文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2在名句中选择蔡元培教育名句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
20、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把美育特别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体育可以帮助人们经受对体力和脑的锻炼。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各级教育,应于训练上一律励行劳动化,使青年心理上确立尊重职业之基础,且使获得较正确
21、之人生观。(二)素材这样运用范文参考振聋发聩、匡正时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赏析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
22、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其次,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
23、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
24、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最后,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
25、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类文品读】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蔡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我于一九一五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在一九一七年初到北大当
26、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一九一八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接去见校长。校长室单独在一个大院子中,我走进院门,院子中一片寂静,校长室的门虚掩着,门前没有一个保卫人员,也没有服务人员,我推开门走进去,外间是一个大会客室兼会议室。通往里间的门也虚掩着,门前没有秘书,也没有其他职员。我推开门进去,看见蔡先生
27、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我走上前去,站在他的身旁,他亲切地问:“有什么事吗?”我把一封已经写好的信递过去,他看了信说:“这是好事,当然出证明书。”我说:“请校长批一下。”他提起笔批了几个字,亲切地交代说:“你拿着这个到文书科,叫他们开一个证明书。”我就退出来到文书科去了。我进去和退出这一段时间内没有看见第二个人,当时我想,蔡先生以校长之尊,不要校长排场,也不摆校长架子。他一个人坐在校长室里,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办事从容不迫,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蔡先生在几分钟之内不但解决了我的问题,也把我引到了这个境界的大门口。事后,有同学告诉我说,文书科
28、的人说,你是越级,学校要有处置。我说,“蔡先生到北大是来办教育,不是来做官。我是他的学生,不是他的下级,有什么越级不越级的。”我一笑置之。当时大多数的学生及社会一般人都知道,蔡先生到北大并不是来做官的,当校长并不违反他的“三不主义”(三不的第一“不”是不做官)。一九二二年,蔡先生以北大校长的资格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当时,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院学习。在纽约的北大同学会,听说蔡先生要从伦敦到纽约,就组织了一个接待委员会,我也是委员之一。我们到纽约的码头上迎接蔡先生。只见他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没有带秘书,也没有带随从人员,那么大年纪了,还是像一个老留学生,一个人独往独来。他不惊动驻纽约
29、的中国领事,也不惊动驻华盛顿的中国使馆的外交人员,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小旅馆内,和同学们在一起。一些生活上的事务都由接待委员会经理。有一个中国的中年教育工作者,当时也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她公开地说:“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学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在纽约的中国留学生为蔡先生开了一个欢迎会,会场设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大教室内,到会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蔡先生一进了会场的门,在座的人呼地一声都站起来了,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整齐,好像是听到一声口令。其实并没有什么口令,也没有人想到要有什么口令,他们每一个人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站起来了。蔡先生在发言中讲了一个
30、故事,说是一个人的朋友得到了神仙的法术,能点石成金。这个朋友对这个人说:我能点石成金,你要多少金子,我都点给你。这个人说:我不要金子,我只要你那个手指头。全场哄然大笑。蔡先生接着说:“诸位同学到国外留学,学一门专业知识,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得到那个手指头,那就是科学方法。你们掌握了科学方法,将来回国后,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对中国做出贡献。”蔡先生的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使几百个到会的人都高高兴兴地满意而去。我想他们是应该满意的。他们也享受了一次春风化雨,也被蔡先生引到一种精神境界的大门口,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自觉,他们也会这样说。后来我的学习深入了一步,对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内容也逐渐有
31、所认识,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我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句成语把它总括起来,这句成语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我很欣赏宋朝道学家程明道的一首诗,诗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是说他的生活状况,第三、四句是说“道中庸”,第五、六句是说“极高明”,第七、八句是说到了这个地步就可以成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我认为,蔡先生的精神境界和气象是和程明道相类似的。现代的人谁也没有见过程明道,但是,他的学生们所形容的话是有记录的,我是把这些记录和我心目中的蔡先生相比较而说上边那句话的,相信不会有
32、大错。清朝末年,废除了科举,但到了民国初年科举的余毒还没有清除。人们还是把当时的学堂的等级比附为科举中的等级。人们把县立的高等小学毕业生比附为秀才,把省立的高等学堂的毕业生比附为举人,把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比附为进士。清末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我进北大的时候,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当时的北大学生都想着,来上学是为了混一个资格为将来做官做准备。北大无形中是一个官僚养成所。当时法科是一个热门,因为人们认为上法科到做官是顺理成章的,文科是一个最冷的冷门,因为人们都不清楚文科究竟是干什么的。蔡
33、先生到北大首先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这个布告一出来,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陈独秀显然不是一个准备做官的人。在陈独秀身上,人们也逐渐了解文科是做什么的了。蔡先生在为文科换了新学长之后,又陆续聘请了全国在学术上有贡献的知名学者,到北大开课,担任教师,学生们觉得学校的学术空气日新月异,也逐渐认识到大学是研究和传授学术的地方。在大学中唯一的价值标准是学术,谁在学术上有贡献,谁就受到尊敬。混资格准备做官的思想逐渐没有了,新的学风树立起来了。当时有一句口号:为学术而学术。这个口号在解放后受到了批判。其实这一口号所反对的是为做官而学术,这在当时是切中时弊的。照着这个价值标准,蔡先生在聘请教师的时候,
34、不论一个人的政治派别和政治意见,只要他在某一个专业上有贡献,有地位,就请他来开课,担任教师。这就是所谓“兼容并包”,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必多说了。兼容并包的另一方面,是对于老、中、青的兼容并包。蔡先生聘请教师,不论资排辈。所聘请的教师中有六七十岁的宿儒,也有初露头角的青年。在当时的教师中,大多数是青年,有些学生的岁数比有些教师还大。有一批教师是卯年生的,被称兔子党。在干支轮换的那一轮中,卯年生的人在一九一八年是二十七岁。在这两方面的兼容并包中,蔡先生把在当时全国的学术权威都尽可能地集中在北大,合大家的权威为北大的权威,于是北大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其权威就是全国最高的权威。在北大出现了百家争
35、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全国也出现了这种局面。在蔡先生的领导下,北大的这种局面是有方向的,有主流的,那就是新文化运动。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先进的人们都承认要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之所长,以救亡图存,但是,究竟什么是西方之所长呢?则有不同的说法,政治上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经验,到了民国初年,对于西方之所长才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认为西方之所长虽有许多方面,但其根本,在于文化,其具体的内容是民主与科学。对于西方的摸索是摸到底了,话也说到家了,所需要的是照着这个线索努力创造中国新文化。这个努力就表现为新文化运动。蔡先生到北大首先发表的是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就明显地支持了这个方向
36、,确定了这个主流。这个布告一发表学生们和社会上都明白了,有些话就不必说了,都不言而喻了。以后,蔡先生又陆续请来了当时致力于新文化的各方面的领导人物,如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使他们聚集到北大,用北大的讲坛发表言论,扩大影响,于是北大就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先生是这个中心的主将。这位主将高举新文化运动的大旗,领导着北大走在前边,影响所及,全国响应。蔡先生这位主将,在关键性的时刻也亲自出马,亲自动笔写文章。他回答林纾的长信和为胡适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写的长序,都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前者是批判旧的东西,后者是支持新生的事物。这个运动像潮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到了一九一九年的
37、五四达到了一个高潮,人们现在都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同义语,这是笼统的说法,详细地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段落,若论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应该从一九一七年初蔡先生到北大当校长那一天算起。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仅仅两年多时间,蔡先生就把北大从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把死气沉沉的北大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战斗堡垒。流风所及,使中国出现了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的一代英才。用旧日的话说,他是中国的一代宗师,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中国现代的大教育家。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依我的经验,兼容并包并不算难,春风化雨可真是太难了。春风化雨是从教育者本人的精神境界发出来的作用。没有那种精神境界,就不能发生那种作用,有了那种精神境界,就不能不发生那种作用,这是一点也不能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也有人矫揉造作,自以为装得很像,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他越自以为很像,人们就越看着很不像。蔡先生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这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在大字上又加了一个最字,因为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看见第二个像蔡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1988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