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6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12届创新设计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3-4单元整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单元整合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一、大趋势1命题规律(1)从考查形式看,本专题仍以选择题为主,命题形式多种多样,角度各不相同。多数以“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为主。(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涉及的是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的内容、影响和标志性文献等。(3)从分值上看,本专题在 2010 年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分别为:福建 4 分、北京 8 分、江苏 8 分、上海单科 12 分、全国卷 4 分、浙江 4 分、四川 4 分、山东 4 分、天津 4 分、全国卷 12 分,重庆 20 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

2、定位历史纵横2热点角度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台海关系等角度命题。3题型预测2012 年高考仍要关注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的出现,多角度、多层次。4归纳总结内容上本单元知识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但也不排除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考查方向上常从西学东渐发展阶段的特征、趋势以及本部分知识与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相联系的角度命题。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二、高考主观题实录1(2010全国,37)(12 分)(节选)材料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

3、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励)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薛福成振百工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时应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把握。(1)早期维新思想家的观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分析其背景时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加以说明,同时,应联系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因而回答时应考查到列强入侵及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答案:(1)观点:工

4、商立国;与列强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2)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2(2009全国文综,37)(32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 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

5、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国学讲习记(1905 年)15 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 20 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 年)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8 分)(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12 分)(3)邓实的主张代

6、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12 分)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要从材料中归结邓实的观点,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该题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要对两场运动进行分析,找出异同,最后得出结论。第(3)问背景应从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救国之路等多角度分析;而作用注意要辩证地分析。答案:(1)同:反对儒学独尊。异:邓实:倡导国粹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2)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对文艺复兴的认识;对“亚洲古学复兴”的看法;分析两者异同;总体评价。(3)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

7、渐;探索救国之路;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民族自信;易导致复古守旧,不足以挽救民族危机。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3(2010重庆,39)(18 分)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

8、)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4 分)(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 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 分)结合

9、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 分)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第(1)问中内涵从材料中归结。努力和目的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结:办学、游说、著书立说等;目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第(2)问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考查。态度、理由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回答即可,影响主要从推动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第(3)问如何教育从材料中归结措施即可,影响主要从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

10、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儒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4(2009天津,12)(34 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

11、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君道材料三 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材料四 英国于 1946 年 8 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 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 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

12、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材料五 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 1953 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 1913 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 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材料六 1980 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摘编自邓小平文选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

13、历史纵横(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 分)(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2 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 分)(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 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3 分)(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3 分)(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

14、”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8 分)(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4 分)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民本思想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思想,要注意把材料一、二结合归纳得出,唐太宗的民生思想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经过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内容的差异即可,变化的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大的历史背景还是国共合作。第(3)问,立法的手段在材料四中体现比较明显,作用可以结合现实以及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来考虑。第(4)问,材料中反映的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要注意

15、从部门比例和人民生活两个方面概括。第(5)问,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重大失误,当然最大失误还是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发展”很多,但关乎国计民生的还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6)问,民生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比古今,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得失,不难得出。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答案:(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第一次国共合作。(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16、发展。(4)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5)“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知识结构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时空定位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1对中国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要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 年至 19

18、19 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历史纵横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2中共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暴动道路,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由城市转入农村,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除了苏联外别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由于统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长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

19、乏民主、监督,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走自己的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20 世纪末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这一战略目标。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知识结构时空定位历史纵横3当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在改革开放中,中国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1)内容:第一次思想解放:1978 年战胜“两个凡是”,冲破了“个人崇拜”,经历大约一年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便大致完成;第二次思想解放: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1997 年破除姓“公”姓“私”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三次思想解放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的继续。(2)成果:从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始经历 5 年时间、两次党的代表大会、两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仍然不能说彻底地完成。这个过程概括起来有两大思想成果:其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其二,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新理论。(3)特点: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警惕右的同时,主要防止“左”;每一次思想解放,都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带来摆脱枷锁般的解放感,给被压抑的生命带来跃动的复苏;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思想解放不能一劳永逸,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反复;一个高潮过去了,还会出现新的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