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5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0分)1(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

2、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结束】2(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 B. C. D. 【答案】D【点拨】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故排除而选【结束】3(2009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9题)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

3、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 B C D【答案】B【点拨】开国大典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如西藏、海南等地区,排除项;另外该油画肯定不是吸收山水画的特点,因为山水画注重意境,而该油画则是写实,排除项;【结束】4(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10题)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

4、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答案】C【点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结束】5(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8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答案】C【

5、点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含义就在于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但是还有遗留任务,不能说已经完成,A错;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尚未被彻底清除,B错;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错。题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A 错在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

6、还有一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需要完成;B错在“彻底”,只能说基本被清除,在大陆还有一些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D错在时间,其确立时间为1954年而非1949年。【结束】6(2008年广东高考12题)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答案】D【点拨】可运用排除法,1954年宪法颁布时,三大改造还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成。AC早在共同纲领就确定了。故选D符合题意。【结束】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

7、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考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

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 D项。【结束】8(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2题)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

9、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答案】B【点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理解。A和D项内容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故排除;C项内容是在1956年,故排除;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结束】9(2009年广东高考12题)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

10、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答案】B【点拨】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原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于1937年9月建立的,不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以及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A、C、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部分地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结束】10(2008年江苏高考10题)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

11、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答案】C【点拨】A项共同纲领是1949年新政协上通过的,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与题干要求60年代不符,不选。B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不选。C项西藏自治区成立是在1965年成立,阿沛阿旺晋美任自治区第一任主席,符合题干要求。D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成立了,而30周年应该是在1977年,不选。【结束】11(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

12、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平等性 广泛性 继承性 深刻性 A B C D【答案】C【点拨】本题和浙江文综卷相近,使用了同一材料。从费孝通的回忆“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可判断出他参加的会议是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因为这次会议中北平改名为了北京,建国前参加代表较为广泛的只有这次会议。联系材料中出席

13、会议的代表涉及各个阶层,而且各个阶层代表在一个会场一起讨论问题,这些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广泛性、平等性,从这次会议对于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深刻性,本题选C项。第项继承性可排除,本次会议与以前的旧政协会议无联系。“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材料无法体现继承性,排除。【结束】1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

14、人土担任。这( )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答案】C【点拨】本题所考查的是建国初期的主要政治制度,从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在国家机关任职情况可判断。【结束】13(2009年广东高考13题)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答案】A【点拨】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

15、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结束】14(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1题)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答案】A【点拨】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即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此题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共同纲领在1949年至1954年

16、宪法颁布前,起到了代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即国家的性质。这是课本上的表述。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历史,有些考生可能不是很注意。【结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15(2008年海南高考27题)(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

17、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二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

18、行的努力。(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6分)【答案】(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分)(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分)【点拨】本题考查时政热点-政治民主化问题,题目不算难,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第(1)问注意材料一给定的时间限定,不难再现抗战即将胜利的大背景,然后再阐述

19、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第(2)问属于根据材料即时回答型,要注意正确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首先注意给定的时间,以便正确判断“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结束】16(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37题)(32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20、(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8分)材料四1953年颁

21、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22、?(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3分)(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3分)【答案】(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分)。(2)(15分)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分)。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态(4分)。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3)(10分)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

23、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4分)。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3分)。(4)(3分)看法(1分)。用史实论证(2分)。【点拨】(1)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2)从图13中得出下降结论,从图14的对照中得出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差。结合材料三提出“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社会问题。从“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这一关键句概括英国有识之士的认识。从认识、观念、工人斗争、统治利益等角度分析英国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原因。 (3)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1变1: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4)看法应该是赞成这一主张或指出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角度用史实简要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结束】.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