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4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3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情景导入习近平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重点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难点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_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具有_的文化。长期历史发展相对稳定性 教材“探究问题 1”提示(1)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包括针刺法和灸法。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它用于减轻身体的疼痛;针刺所用的针具由石针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和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密切关系,它最初被用来减轻和消除身体不适,施灸的工具从各种树枝发展到今天的艾叶。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前身为徽剧,也称皮黄戏。后来徽剧入京,在北京吸收借鉴了昆曲、京腔、秦腔等多种优秀戏曲的优点,与北京的语言和风俗相结合,最后形成了全国性的典型剧种京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起源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其书写方式由最

3、初的图画符号开始,后来创造了字形,历经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写艺术形式,经过“扬弃”、整合,发展成为今天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独一无二的艺术。(2)传统文化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点。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而我们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2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之一。基本形式教材“探究问题 2”提示(1)一般认为元宵节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祭拜为其开端,大约从公元 3 世纪开始形成一种节日,

4、在南北朝时发展成一个固定节日。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盛于隋唐,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里康乐幸福。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秦破楚后,屈原百感交集,心情沉痛,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在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又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鱼吃屈原的尸体,后来演变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月光皎洁明亮,还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泼水节是中国傣族的传统节日。过节时,男女老幼沐浴更衣、清洗佛

5、像、互相泼水,后来以泼水为戏,来防疾消灾。今天的泼水节增加了文艺会演、体育比赛和贸易等内容。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盛会,那达慕为蒙古语,意为“娱乐”“游戏”。它最初带有宗教色彩,旨在通过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后来逐步演变为欢庆丰收和畜牧业兴旺的节日盛会。每年在夏秋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拔河、蒙古象棋、武术、球类等体育项目和物资交流会及各种文艺活动。藏历新年是中国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洛萨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从藏历十二月开始,家家户户做糕点,酿青稞酒、制作彩花板,预祝来年风调雨顺。除夕全家人按辈分坐定祭神和欢庆新年到来。(2)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主要是因为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它潜移默化

6、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另外,这些传统习俗也随社会发展不断地自我筛选和演变。(2)传 统 建 筑 的 继 承。建 筑,被 称 为 _ 的 艺 术。_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凝固中国古代建筑教材“探究问题 3”提示(1)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实际描述当地传统建筑的特色,其文化内涵要多方了解,总结概括。如北方的四合院、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族的蒙古包等。(2)不赞同。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克族、藏族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

7、留,不可彻底抛弃。(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_、学术思想和_等。中国传统思想 对 今 天 中 国 人 的 _、生 活 方 式 和 中 国 的_具有深刻影响。理论观点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社会发展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提示 不能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思想和传统习俗等。教材“探究问题 4”提示 以孔子、孙中山的思想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丰

8、富和发展,在今天仍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主要特点:具有继承性、_和鲜明的_。2社会作用(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_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_作用。(2)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_、妨害_的消极作用。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社会生活积极社会进步人的发展从性质上看,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则起消极作用。从时间上看,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

9、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起消极作用。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_,克服传统文化的_,才能兴旺发达。(2)每 个 人 只 有 正 确 对 待 传 统 文 化 的 影 响,才 能 使 自 己_,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全面发展教材“探究问题 5”提示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而“孝”又要求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这是思想包袱

10、,应该摒弃。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_、去其糟粕”,批判继承,_。取其精华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与传统文艺不应去其糟粕,应全部继承。()传统文化如果顺时而变,就会被时代文化所取代。()提示 对于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守旧主义”,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背景材料】2018 年 10 月 17 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踏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经过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所有亲人都要一起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上述材料

11、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提示(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重阳节经过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所有亲人都要一起出游赏景、登高远眺等,就体现了这一点。(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亲人们都会通过出游赏景、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来庆祝重阳节。传统文化的特点特点内涵继承性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

12、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注意把二者区分开来。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BCD解析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践行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表明传统文

13、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目主旨;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因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具有双重性质,错误。答案 D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背景材料】“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载: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

14、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提示(1)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辩证地认识。埋儿奉母中的郭巨“奉母”是一种美德,但“埋儿”是极端错误的。(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我们要克服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和全盘接受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15、。1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第一,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第二,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内涵指的是在文化继承的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指的是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侧重点侧重于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

16、为今用的过程侧重于在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这告诉我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延续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保持其原来的风格注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 BCD解析 冯骥才的话启示我们

17、,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续“文脉”、提“气质”,符合题意;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要优先保护文化遗产,而非开发,排除。答案 B易混比较1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地位影响典型代表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含义地位影响典型代表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京菊儿胡同、福建土楼传统文艺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18、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京剧、书法、篆刻、楹联含义地位影响典型代表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大同理想”、“贵和”思想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关系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区别侧重横向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纵向同一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之间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态度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联系 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易错

19、警示传统文化就是古代文化。点拨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按照年代划分,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由此判定,1840 年之前,称为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文化指的是 1840 年之前的中国文化。由于地理的、人文的等各种原因,有的古代文化今天已经失传了,这种古代文化就不能称为传统文化。只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才属于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就会破坏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点拨 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因为传统文化中既存在精华,又存在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

20、内容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有所发展地继承。2018 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举行2018 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 2 569 年。2018年 9 月 28 日上午,在山东曲阜孔庙万仞宫墙前,由 1 400 多名市民和中小学生组成的方阵齐声诵读论语经典,在琅琅书声中响起庄严肃穆的钟声,戊戌年祭孔大典正式开始。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祭孔大

21、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新时期的祭孔大典,主要是为了缅怀至圣先师孔子及历代儒家先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祭孔大典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祭祀乐舞,2018 年的“祭孔大典”包括开城、开庙、启户、敬献花篮、乐舞告祭、恭读祭文、行鞠躬礼等仪式,程序更加紧凑,细节更加完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乐文明,是沟通今人与先贤精神的良好途径,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1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分析举办“祭孔大典”活动的意义。提示(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举办“祭孔大典”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人们感悟和领略

22、孔子及儒家文化底蕴,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举办“祭孔大典”活动,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将产生深刻的影响。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继承儒家思想,发挥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提示(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2)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儒家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家思想中不符合社

23、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2018 年 9 月 28 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 2 569 年。曲阜市举行了盛大的“祭孔大典”活动。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A传统文化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习俗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解析:选 A。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祭孔大典”活动中人们感受到的既有传统思想、传统文艺,也有传统习俗和礼仪,但都属于传统文化,故选 A。2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对传统文化应予以全面继承D传统文化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

24、解析:选 B。“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 项符合题意;A 项干肢不符;C、D 两项观点错误。3下列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的是()儒家文化有值得借鉴的成分,也有封建糟粕对儒家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儒家文化需要全面发扬对儒家文化应予以彻底否定ABCD解析:选 A。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对儒家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观点正确;对儒家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要发扬,说法不准确;观点错误。一、选择题1“有钱无钱,剃头过年。”因此一到年末,大小理发店都爆满。古时候正月是不能剃头、理发的,民间一直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后,才开始剃头,即“剃龙头”

25、。“剃头过年”和“剃龙头”都是对()A传统理论的继承B传统习俗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解析:选 B。材料揭示的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大红的春联,倒贴的福字,别致新颖的窗花,争奇斗艳的宫灯,人流如织的庙会沿着传统的轨迹,中国文化的味道充盈着我们的生活,自古及今。这表明()A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B传统文化具有包容一切的特质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D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解析:选 C。“大红的春联,倒贴的福字,别致新颖的窗花”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沿着传统的轨迹,中国文化的味道充盈着我们

26、的生活,自古及今”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选 C 项。A、D 两项不符合题意;B 项说法错误。3每年的农历 8 月 15 日,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猜灯谜、吃月饼、燃灯、赏月等是我们在中秋节时的固有习俗。下列对中秋节的习俗的理解错误的是()A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形式C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D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解析:选 D。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中秋节的习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A、B、C 三项都是对传统习俗的正确认识,排除;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D 项说法错误,当选。4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

27、”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应该摒弃传统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A BCD解析:选 C。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这说明传统文化至今仍影响着现代的中国人,即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说明这一传统观念是有害的,应予以改造或剔除,传

28、统观念应因时而变,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简单地摒弃,观点错误。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5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解析:选 D。“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都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故选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不同的人对传统文化作用的看法不同。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

29、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解析:本题要求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教材对这个问题有完整的表述。据教材和材料可知,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所以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答案: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